DB/T 53-2013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

DB/T 53-2013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T 53-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6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1924
免费资源

DB/T 53-2013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53-2013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简介:

DB/T 53-2013 是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一项关于1:50000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编制1:50000比例尺活动断层图时,应遵循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学科综合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步骤、要求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活动断层是指在历史时期或地质年代内发生过明显位移的断层,它们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活动断层的精确填图和研究对于地震预警、地震危险性评价、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DB/T 53-2013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包括地质调查、遥感图像分析、地球物理测量、地震活动记录等。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识别和定位活动断层。 3. 图形制作: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形式展示,包括断层线的位置、长度、宽度、倾角、走向等信息。 4. 质量控制:对填图结果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DB/T 53-2013标准为1:50000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提供了严谨的技术指导,以确保填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DB/T 53-2013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部分内容预览: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

本标准规定了1:50000活动断层填图的工作流程、内容及成果表达。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出露地表的活动断层或有地形地貌迹象的隐伏活动断层位置以及获取断层活动 性参数的工作。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958一89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13989一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CH/T1015.4一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4部分:数 字栅格地图 DB/T15一2009活动断层探测

GB/T18207.1=2008、GB/T18208.2—2005、GB17741—2005、DB/T15—2009确立的以及下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活动断层activefault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GB17741—2005《导航电子海图应用存储格式 GB/T 28444-2012》,定义3.5] 3. 2 地貌landform 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3.3 活动断层填图 mappingofactivefault 按一定比例尺,将活动断层及有关的地质、地貌现象填绘于地理底图上而构成活动断层分布图的 工作过程。

震地表破裂带earthquakesurfacerupturezon

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流程包括填图准备、野外填图和实验与成果总结三个阶段,以数据库建设为核 心的活动断层填图数据管理应贯穿三个阶段的全过程,其工作流程图见图1。

4. 2. 1. 1正断层

图1活动断层填图工作流程

单条活动正断层条带状填图范围应为目标断层两侧各扩展2km~4km。若填图断层有平行、 行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则以最外侧断层迹线为准各向外扩展2km~4km。

4. 2. 1. 2逆断层

2.1.2.1不伴随活动褶皱的活动逆断层填图范围与正断层相同。 2.1.2.2伴随活动褶皱的活动逆断层,填图范围应覆盖地表活动褶皱带,且向外扩展2km~4

4. 2. 1. 2走滑断层

单条活动走滑断层填图范围应为目标断层迹线向外扩展2km~4km。若填图断层有平行、近于平 行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则以最外侧断层迹线为准向外扩展2km~4km。若断层阶区发育拉分盆地或 挤压隆起等,填图范围应包括拉分盆地或挤压隆起等构造的全部,并向外扩展2km~4km。

填图要素应包括: a)断层要素:断层性质、断层产状; b)构造要素:活动断层迹线、早中更新世断层迹线、前第四纪断层迹线,断层几何分叉、拐弯 尖灭和错列阶区等结构,与活动断层相关的劈理带、褶皱、挤压隆起、拉分盆地等各种次级构 造等:

c)地貌要素:断层谷地、断层陡坎、褶皱陡坎、断塞塘、闸门脊、河流阶地、冲洪积扇、断头 沟、弃沟等; d)地层要素:第四纪地层时代、成因、厚度、产状等;前第四纪地层的时代、产状、接触关 系等; e)岩浆岩要素:岩类、时代、侵人或喷发期次; f)位移:活动断层两侧对应地质界线、地貌线(面)之间在断层迹线上的距离

填图单元应包括以下两种: a)沉积地层单元:第四系应划分到统或组,区分沉积物成因类型,并建立第四纪沉积物的相对层 序;古近系和新近系应划分到统;前新生界可划分到系或界; b)岩浆岩单元:新生代岩浆岩应按侵人或喷发期次和岩类划分,前新生代应按侵入期次和岩类 划分。

4.2.4资料收集与解释

4.2.4.1资料收集

收集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a)符合GB/T13989一2012、CH/T1015.4一2007规定的1:50000数字化地形图; b)填图区分辨力优于5m的遥感数据; c)填图区地质、地球物理、钻探、工程地质勘察等资料,地震资料应收集已经出版的或地震部门 发布的地震目录

4.2.4.2遥感资料解释

4.2.4.2.1遥感资料解释范围应大于填图范围。 4.2.4.2.2遥感资料解释应符合DB/T15一2009中5.1.5和5.1.6的规定。 4.2.4.2.3编制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50000的活动断层解译图,应标注基本地理要素、填图要素和 填图单元。 4.2.4.2.4应采用附录A规定的图例

4.2.5踏勘与填图单元确定

5.1应依据已有的地质资料,横穿填图区沉积地层、岩浆岩出露丰富的地区,确定填图区的 层单元和岩浆岩单元。 5.2应依据遥感解释的成果,建立填图区地貌类型和序列

4.2.6填图单元与要素的尺寸

最小琪图单儿宽度直控 对于尺寸小、能说明断层活动性的重要 地、冲洪积扇等面状填图单元或要素的宽度可适当放大标绘。

4.2.7编制1:50000活动断层分布草图

综合遥感解译图以及其他资料编制完成活动断层

4.3野外活动断层填图

4.3.1.1活动断层迹线附近(距断层迹线小于等于200m)应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对活动断 层分布草图进行核实与修订。 4.3.1.2距活动断层迹线较远(距断层迹线大于200m)的地区,应采用穿越法对活动断层分布草图 进行核实与修订。

4.3.2.1观察点的定位水平误差不应大于15m。 4.3.2.2观察点应及时标绘在1:50000活动断层分布草图上。

4.3.2.1观察点的定位水平误差不应大于15m。

4.3.3.1活动断层位置观察点间隔不应超过500m。如存在地震地表破裂带应适当加密观察点。其他 填图范围内的观察点间隔宜为1000m~2000m。 4.3.3.2活动断层断错地层、地貌和地震地表破裂现象集中的地点,填图要素和填图单元不足以表 达在活动断层分布图上的地段,应进行比例尺为1:2000~1:500的测绘。 4.3.3.3最小填图单元应有至少一个观察点

4.3.3.1活动断层位置观察点间隔不应超过500m。如存在地震地表破裂带应适当加密观察点。其他 填图范围内的观察点间隔宜为1000m~2000m。 4.3.3.2活动断层断错地层、地貌和地震地表破裂现象集中的地点,填图要素和填图单元不足以表 达在活动断层分布图上的地段,应进行比例尺为1:2000~1:500的测绘。 4.3.3.3最小填图单元应有至少一个观察点

4.3.4断错地貌测量

4.3.4.1断层位移测量

应选择断错地貌明显的地段进行实地测量,获得断层不同时期的位移量,比例尺宜在1:2( 50之间选择。

4.3.4.2褶皱变形测量

4.3.4.2.1宜沿垂直褶皱走向的地貌面布置测线。 4.3.4.2.2地貌面连续分布时测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4.3.4.2.3宜用高精度遥感数据(分辨力应优于5m),提取地貌面的褶皱变形量

4.3.5.1每个独立的活动断层段开挖的探槽不应少于两个。 4.3.5.2槽探应符合DB/T15一2009中5.4的规定。

4.3.6地层与地貌单元定年

4.3.6.1中更新世、晚第四纪地层单元定年不应少于两个有效测年数据。 4.3.6.2年代样品的选取和测试应符合DB/T15一2009中5.3.2.3的规定。 4.3.6.3可根据地貌面的暴露年代、相应地质体的堆积年代,结合第四纪气候变化确定主要地貌面 形成年代。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成果应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a)数据库; b)图件,应包含活动断层实际材料图和活动断层分布图; c)说明书和成果报告。

5.2.1应与活动断层填图同步开展数据库建设。

5. 3. 1制图要求

于数据库编制成果图件,编制范围应与4.2.1规

5. 3. 2实际材料图

5.3.2.1标注的内容包括

a)观测点及编号,观测路线,采样点位置及编号,探槽位置及编号,实测剖面位置及编号,各类 探测测线位置及编号; b)遥感解译资料范围; c)断层迹线: d)相关地理要素。 5.3.2.2应采用GB958一89和附录A规定的图例 5.3.2.3活动断层实际材料图示例见附录B。

5.3.3活动断层分布图

5.3.3.1标注内容包括

a)断层性质、断层产状; b)活动断层(全新世断层、晚更新世断层)、早中更新世断层和前第四纪断层; c)活动断层地表迹线或上断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d)规模较大的阶区及其他几何结构; e)地震地表破裂带; f)活动褶皱; g)实测位移值; h)填图区的沉积地层、岩浆岩和地貌要素与单元; i)第四系等厚线; j)大于等于4.7级仪器记录地震或大于等于4%级历史地震震中位置、震级和发震时间: k)相关地理要素。

5.3.3.2应采用GB958一89和附录A规定的

5.3.3.3活动断层分布图示例见附录C

JG 12-1999 钢网架检验及验收标准5.4说明书和成果报告

5. 4. 1 说明书

5. 4. 2成果报告

表A.1给出了1:50000活动断层填图的图例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1:50000活动断层填图图例

表A.11:50000活动断层填图图例

图B.1给出了一个1:50000活动断层实际材料图示例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GB/T 24338.5-2009》附录B (资料性附录) 1:50000活动断层实际材料图示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