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350-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350-2015 河湟谷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简介:
"DB63/T 1350-2015 河湟谷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地方标准,主要针对河湟谷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和规范。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简介: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河湟谷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2. 技术要求:标准详细规定了人工湿地的选址、设计、建设、植物选择、运行管理以及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确保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污水处理效果:标准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指标给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能满足相关排放标准或者回用要求。
4. 生态效益:强调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应注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 运行管理:规定了人工湿地的日常运行管理、监测、维护等操作规范,确保人工湿地的稳定运行和持久的污水处理效果。
6. 环境影响评价:对人工湿地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规定,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个标准的出台,对于河湟谷地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环保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DB63/T 1350-2015 河湟谷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8.6.1.1种植层所选用的土壤应符合GB15618中农业用地土壤的标准要求。 8.6.1.2种植层应采用适宜于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良好生长的土壤,宜优先选用当地表层种植土, 8.6.1.3种植层土壤宜选用质地松软、不易板结的粘质壤土,且不应含有石块等硬物。
8. 6. 2 铺设要求
8.6.2.1复合流潜流人工湿地种植土层宜选用渗透系数较高的种植土壤,铺设于基质填料层之上,厚 度宜为200mm300mm 8.6.2.2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土层宜选用渗透系数相对较低的种植土壤DB12∕T 915-2019 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编制管理规范,铺设于防渗层之上,土壤厚 度不宜小于200mm。
8.6.2.1复合流潜流人工湿地种植土层宜选用渗透系数较高的种植土壤,铺设于基质填料层 度宜为200mm300mm 8.6.2.2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土层宜选用渗透系数相对较低的种植土壤,铺设于防渗层之上 度不宜小于200mml
8.7.1.1符合生态安全的原则,选择的水生植物不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宜优先选择 本地物种,慎重引入外来物种,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8.7.1.2符合适地适生的原则,选择的水生植物应适应当地气候、海拔、生境等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 条件,应适合具体人工湿地设计的要求,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种。 8.7.1.3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应选择具有发达根系、茎叶茂密和较强输氧能力的水生植物。 8.7.1.4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应选择耐污与去污、耐盐、抗寒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 8.7.1.5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应着考虑其环境、经济、文化、景观美学价值。 8.7.1.6注重物种间的合理搭配,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特征,按一定的时空比例以一种或多种 植物为优势种进行优化搭配,实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高效性和生态景观效果
8.7.2水生植物建植
8.7.2.1复合流潜流人工湿地宜采用芦苇、香蒲、首蒲、水葱等高大型挺水植物建植。 8.7.2.2表面流人工湿地可根据地域适生性选择采用芦苇、香蒲、菖蒲、水葱、慈姑、荷花、灯芯草、 水麦冬、苔草、嵩草等挺水植物,睡莲、浮萍、眼子菜、沿沟草、刚毛荸荠等浮水植物,杉叶藻、水毛 、狐尾藻、龙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此外亦可选择部分湿生乔木、灌木及禾本科植物等。 8.7.2.3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最佳建植时间宜为春季,亦可在适宜地区于夏末秋初建植。 8.7.2.4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主要建植方式包括幼苗移栽、根茎移植、盆栽移植等,亦可采用种子繁殖 8.7.2.5复合流潜流人工湿地宜全面积覆盖建植,表面流人工湿地宜选取浅水区和边岸建植
DB63/T13502015
.7.2.6初建植水生植物时,高天型挺水植物的株距和行距分别宜为15cm~25cm、20cm~30cm,矮 小型挺水植物的株距和行距宜为10cm15cm,浮水植物的株距和行距均宜为40cm100cm;沉水植物 的种植间距可随机确定,但不宜过密。 3.7.2.7水生植物建植时,应保持湿地种植土含水量达到饱和,水生植物建植完成后,应通过间断性 浅灌水与排水交替促进其生根、发芽或缓苗,待幼苗正常生长后逐步大水力负荷使其驯化适应处理水质。 3.7.2.8同一批建植的水生植物植株苗大小应均匀,不宜选用苗龄过小的植物,
9.1.1系统运行和维护应按国家现行的排放标准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检测和控制系统, 其配置要求应符合CJJ60的有关规定。 9.1.2具大、中型规模的人工湿地系统,应设标准化验室,小型规模的系统可根据需要选择设置。 9.1.3日常运行中应对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监测应符合HJ/T91中的相关要求, 9.1.4厂区内各工程设施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
9. 2. 1 水质监测的基本要求
表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水质常规监测要求
注1:水质监测方法与频次、采样时间与要求等应按照HJ/T91的规定执行,必要时可增设监测点位。 注2:出水用于中水回用水时,应依据回用目的和用途,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设置出水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注3: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其它监测项目,其监测分析方法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统一方法执行
DB63/T 13502015
2.2.2自控与在线监测
优先级的控制模式以保证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 9.2.2.2具大、中型人工湿地规模的工艺系统,宜设计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监测指标应包括水流量、pH、COD、BODs、NHs、SS、TP、DO等指标 b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应符合HJ/T353、HJ/T354、HJ/T355等的规定。 C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技术要求应符合HJ/T15、HJ/T96、HJ/T99、HJ/T101、HJ/T102、HJ/T103 HT/T366、HT/T367、HJ/T377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9.3.1植物观测主要是指对人工湿地内水生植物的观察或测定,同时应兼顾对配套景观植物的观测。 9.3.2观测点位应布设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湿地设域,对观测的水生植物应进行定种定点标识。 9.3.3植物常规观测项目应包括:植物种类、生长发育规律、适应能力、分特征、根系分布、茎干 粗壮度、株高、冠幅、生物量、植株密度以及病虫害等。 9.3.4观测频率可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相变化灵活决定,实时观测。
9.4.1人工湿地系统场界及水域周边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在深水区应设置安全警示牌,确保人员安全。 9.4.2人工湿地系统应设置应急防护设施,宜包括:雨水溢流口和排洪沟渠等排洪设施、应对水量过 大的超越管和溢流井等分流设施、除臭设施、临时发电供电设施等,各设施的设计应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9.4.3出现冬季极寒气候时,可停止系统运行,并应排干布水系统与输水管路。 9.4.4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闸、阀开闭应设专人监管,定期检查其安全性,防止泄水安全事故。 9.4.5具大、中型人工湿地规模的工艺系统,其厂区宜设置安全监控点安装在线监控探头。 9.4.6植物建植应杜绝外来有害物种的引入,群落搭配应注意生物间的相生相克,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10.1.1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应符合CJJ60中的有关规定和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2运行、技术及管理人员应进行人工湿地相关理论与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0.1.3 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应具备完整的设备台帐、运行记录、运行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 0.1.4 应定期对系统工艺的各环节进行的检修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10.1.5应定期监测系统进、出水水质,并做好污染物减排台账,水质异常时应及时检修处理。
10. 2 运行与管理
10.2.1水力负荷及水位控制
10.2.1.1应通过采取水量调控措施使人工湿地系统水力负荷满足设计要求,防正超负荷运行 10.2.1.2应根据不同季节以及暴雨、洪水、干旱、短流和结冰期等极限情况,适时进行水位调节。 10.2.1.3在植物生长季,应对人工湿地至少每月排干一次,然后升高水位运行,使湿地充分充氧,以 提高湿地生境功能与生物活性。
10.2.2污染物负荷控制
DB63/T13502015
10.2.2.1应合理定位人工湿地系统,宜主要接纳低浓度污水,不宜直接处理高浓度污水。 10.2.2.2宜通过在湿地处理流程中增加厌氧或水解酸化处理等强化预处理措施,减轻湿地污染物负 荷,并延长其运行周期
10.2.3湿地植物管理
10.2.3.1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后应及时给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生长初期应进行水位调节,缓慢上 升水位,以维持幼苗正常生长。 10.2.3.2湿地植物系统建立后,宜采用连续供水,以保证水生植物的密度及良性生长。 10.2.3.3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缺苗补种或间苗,保证湿地的适宜密度。 10.2.3.4应适度控制杂草过繁,不宜全数清除,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维系生态系统平衡
10.2.4复合流潜流人工湿运行管理
复合流潜流人工湿运行管
10. 2. 4. 1暖季运行
春、夏、秋李水生植物生长期, 由上端高位排水口和池体溢流槽排出 地上部分强化净化效果
10.2.4.2春秋非冰冻期运行
水生植物枯黄后至冬季结冰期之前和春季结冰期结束后至水生植物返青期之前,复合流潜流湿 由集水管中位阀控排水口排出,以中水位运行,充分利用植物根系、基质填料层的生物膜和微 环境,保证其净化处理效果,同时保护布水管道和生物膜活性。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10.2.4.3冷季冰冻期运行与保温防冻方案
a)[ 收割植物枯体覆盖复合流潜流湿地表面、布水管进出口和集水渠,必要时宜再附以塑料膜覆盖。 b 复合流潜流湿地应由集水管下端低位出水口出水,以低水位运行,使湿地内水温不低于4℃。 C 复合流潜流湿地出水进入表面流湿地后,经由最短水路以较快的流速直接由总排放口排出,以 防止在表流区结冰,从而保证人工湿地系统在冷季冻结期的稳定运行。 春季湿地植物返青前,应及时清除覆盖于复合流潜流湿地表面的植物枯体,并进行妥善处置。
10.3.1湿地植物维护
10.3.1.1每年应适时对湿地植物进行一次或多次彻底收割,并将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及时移出湿地或处 置利用,防止人工湿地沼泽化和二次污染,保证人工湿地已产生的环境效益。 10.3.1.2杂草的管理可通过调节水位使湿地床表面淹水、人工拔除等有效方法进行控制,并应及时清 除人工湿地内过多的杂草和枯萎植株,同时应对池体周边护坡植物进行及时修剪维护。 0.3.1.3湿地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宜采用生物控制的方法,不宜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如出现明 显的病虫害时,须及时收割处置病株,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0.3.1.4在水生植物生长季,宜按照10.2.4.1和10.2.4.2的方法定期进行人工湿地的干湿交替运行, 在达到湿地床充分充氧的同时,以实现有效控制杂草的且的
10.3.2防堵塞措施
占地面积265.5平方米三层别墅10.3.2.1通过采用必要的过滤措施控制污水进入人工湿地系统的悬浮物浓月
10.3.2.1通过采用必要的过滤措施控制污水进入人工湿地系统的悬浮物浓度 10.3.2.2适当的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并定期启动运行导膜清淤系统,
DB63/T 135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