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 1046-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D/T 1046-2016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简介:
TD/T 1046-2016《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是中国土地整治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到的权属调整问题,保证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这份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则:规定了规范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
2. 术语和定义:对土地整治、权属调整等相关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3. 权属调整程序:详细规定了权属调整的启动、调查、协商、决定、公告、登记等各个阶段的操作流程。
4. 权属调整方法:给出了土地权属调整的具体方法,包括土地合并、分割、交换、转移等。
5. 权属调整补偿:对因权属调整导致的土地权益变动,提出了补偿的原则、方式和标准。
6. 权属调整争议解决:规定了在权属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解决机制。
7. 附则:包含规范的解释权、实施日期等。
这份规范的实施,对于规范土地整治中的权属调整行为,保障各方权益,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TD/T 1046-2016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表1.1土地证书签收
/T1046—2016 附录J (规范性附录) 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报告范本要点 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报告范本 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项目区概况 a) 项目名称、土地整治类型 b) 项目位置:项目所处的省、市、县、乡(镇)。 c) 项目范围:涉及的乡(镇)、村和组。 d) 项目规模:项目进行土地整治的建设规模, e) 项目区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 f) 项目区农户数、人口数量、人均收入、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 g) 主要农作物的类型、产量和产值。 二、土地利用现状 a) 土地利用类型。 b) 各地类面积和构成。 c) 各类土地利用状况。 三、土地权属调整意愿 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意愿调查:形式、调查文书、调查统计结果 b) 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和)土地使用权调整意愿调查:形式、调查文书、调查统计结果。 c) 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和)土地便用权权属调整意愿公告及异议处理情况。 四、土地权属现状 a)土地权属调查基本单元。 b) 土地权属调查方法。 c) 项目区内士地权属性质。 d) 项自区内土地权属类型:国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承包 经营权和集体土地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他项权利等。 e) 涉及调整的每一土地所有权权属主体和相应的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 f) 涉及调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和)土地使用权权利人、土地编号、土地面积等 五、项目区土地质量评价 a) 土地质量评价单元、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评价方法。 b): 整治前土地质量评价结果。 c) 整治后土地质量评价结果。 d)项目区整治前后土地质量变化情况。 六、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 七、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 八、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 九、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案 十、土地权属调整的方案公告 3g
《道路逆反射材料用玻璃珠第1部分:通则 JT/T1035.1-2016》TD/T10462016
J.1土地整治项目权属调整报告范本
TD/T 10462016 十一、土地权属异议处理情况 十二、地籍资料整理与归档 十三、后期权属管理措施 2土地权属调整报告附件要点 土地权属调整报告附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士地整治项目立项批准书。 b) 土地权属调整清册。 c) 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方者或承担者与土地所有权者签订的协议。 d) 土地整治权属现状图。 e) 整治前土地质量评价图。 f) 整治后土地质量评价图。 g)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图。 h) 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意愿调查文书。 i) 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和)土地使用权权届调整意愿调查文书 j) 项目概况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整意愿公告 k) 土地权属调查结果与变更限制公告。 1)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原则性意见和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协议书。 m) 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整方案 n) 土地权属调整协 39
TD/T10462016
K.1土地权属调整程序
条文提出的的建设用地主要指农村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为保障农户生活需要,农户土改时分 得的或者后来批给农户建造房屋使用的土地,包括住房地基、仓库、庭院、厕所、畜圈、沼气池、柴草 操等。建设用地的属性和价值全不同于农用地,其权属调整需要有特别程序。 对土地权属现状清晰、面积数量明确和权利人无异议的土地整治项目,为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使用简化程序。
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比例尺为1:500。对采矿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铁路用地、公 路用地等区域可采用1:1000和1:2000比例尺。在人口密度很低的荒漠、沙漠、高原、牧区等地区可 采用1:2000比例尺基至1:5000的比例尺
K.3田块(宗地)测量
界址点测量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由于图解界址点坐标不能用于放样确定实地界址点的精确位置 此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解析界址点测量的方法。解析界址点测量方法的一般规定如下: a)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和钢尺等测量工具野外实测界址点坐标。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 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测则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方法。 b 如果测量员没有参与现场指界,施测界址点之前应根据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工作底图到现 场细致勘查界址点的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为测量控制点的选取、界址点和地籍图施测方法的 选择做好充分的准备。 C 经土地权属调查确认的已有界址点,现场核实界标未损坏、移动,并进行检测,如检测结果在 解析界址点精度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应使用原界址点坐标成果;如检测结果超过解析界址 点精度规定的允许误差,经相关土地权利人同意后GB∕T 50076-2013 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采用检测的界址点坐标,并在土地权属调 查表中的测量记事中说明。
界址点测量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由于图解界址点坐标不能用于放样确定实地界址点的精确位置, 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解析界址点测量的方法。解析界址点测量方法的一般规定如下: a)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和钢尺等测量工具野外实测界址点坐标。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 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测则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方法。 b) 如果测量员没有参与现场指界,施测界址点之前应根据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工作底图到现 场细致勘查界址点的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为测量控制点的选取、界址点和地籍图施测方法的 选择做好充分的准备。 C 经土地权属调查确认的已有界址点,现场核实界标未损坏、移动,并进行检测,如检测结果在 解析界址点精度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应使用原界址点坐标成果;如检测结果超过解析界址 点精度规定的允许误差,经相关土地权利人同意后,采用检测的界址点坐标,并在土地权属调 查表中的测量记事中说明。
)如果土地权属来源资科中给定了满定解析界址点精度要求的新增齐址点儿何条件或解析坐标 等参数,可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放样参数,在实地放样埋设界桩。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解 析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e 测量界址点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才能用于作业。观测角度的仪器级别不 低于J6级。全站仪的对中、整平、观测等技术要求按照CJJ/T8执行。GPS接收机的架设、 观测和计算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念测量CH/T2009执行, f)界址点坐标取位至0.001m。 使用解析法的适用范围如下: a)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主要用于城镇村庄区域和农村区域建设用地的界址点测量和城郊结合部、 经济发达地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的测量,也可用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测量方法 无法测定的土地所有权界址点坐标的测量。观测时应采取距离(纵向)和角度(横向)偏心等 技术消除或减弱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的影响。 角度交会法。对于角度观测方便而距离测量有困难或放置棱镜特别耗时的界址点,可采用角度 交会法施测,但交会角应控制在30°~150°的范围内。 C 距离交会法。其他方法施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界址点,可采用距离交会法施测,但交会角应控 制在30°150°的范围内。 直角坐标法。其他方法施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界址点,可采用直角坐标法施测,但界址点到控 制线的水平距离与控制线的水平长度之比不应超过1/2。 截距法。其他方法施测困难或不能施测的界址点,可采用截距法施测,但外分点到邻近起算点 的距离应小于两个起算点之间的距离。 f) 全球卫量定位系统(GPS)测量方法。能满定解析界址点精度要求的GPS定位方法主要有GPS实 时动态定位方法(RTK)、网络GPS(RTK和CORS)定位方法。观测时,界址点周围的环境条件 以得合GPS接收机的观测条件
K.3.3田块(宗地)面积测算方
利用解析法获取的界址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计算面积,称为解析法面积计算;利用图解法获取的界 止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计算面积,称为图解法面积计算。图解法计算的田块(宗地)面积,应在土地权 属调查表的说明栏注明:“本宗地面积为图解面积。”土地登记时,应在土地登记卡和土地证书的说明 栏注明:“本宗地面积为图解面积”。条件许可时,应采用解析法计算的面积代替图解法计算的面积。
内容包括: a 科学量化项目区内土地质量及分布,可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土地权属调整和土地分配提供重要 依据:土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土地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b)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地质量评价原则上按照GB/T28405一2012的要求进行。由于GB/T28405 2012规定的表用地级别图的比例尺为1:10000~1:50000,而本规范规定的土地权属调 整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0之间,因此,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地质量评价要求有更高的 精度。 土地质量评价因素选择对土地质量优劣的划分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考到成本 费用,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地质量评价可重点选择以下评价因素: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城 有机质、水利设施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土地限制性因素、耕作使利条件以及其他地方性因素。
TD/T10462016
TD/T10462016
LD∕T 76.3-2000 化工安装工程金属容器制作、安装劳动定额K.5调整方率编制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