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428-2023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监测技术规范.pdf

GB/T 42428-2023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14309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2428-2023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监测技术规范.pdf简介:

GB/T 42428-2023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该标准主要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卫星导航增强服务进行规定,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是指通过地面站或其他辅助设施,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校正和增强,以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

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1. 服务性能指标:规定了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应达到的性能要求,如定位精度、时间同步精度、服务可用性、完好性等关键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优化路线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技术规范:明确了对卫星导航增强服务进行性能监测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以及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处理。这有助于对服务的实时监控和持续改进。

总的来说,该标准旨在提升交通运输领域的卫星导航应用水平,促进技术进步,保障公共安全和交通运输系统的稳定运行。

GB/T 42428-2023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监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长安大学、武汉 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建、钟南、王维锋、李晶、万剑、祁钰茜、巨永锋、汪贵平、徐海潮、陈爱伟、张炳琪、 吴晓东、张晖、汤咏林、卢红洋、彭理群、花向红、贺小星、刘秋平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 监测技术规范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指标及 监测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总体要求、性能指标及指标监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性能监测,其他运输方式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GB-T20986-2007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pdf,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活用干 本文件。 GB/T19391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 GB/T39267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JT/T1160.1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第1部分:信息数据元

GB/T19391、GB/T39267及JT/T116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精度accuracy 用来表征导航系统确定的用户观测值与其真实值接近或一致的程度。 3.2 完好性integrity 当无线电导航系统不应当用于导航时向用户及时发出警告(信息)的能力。 [来源:GB/T19391一2003,2.40,有修改] 3.3 连续性continuity 特定时间段内(在无中断的条件下),系统能够提供满足规定服务(精度和完好性)要求的时间百 分比。 [来源:GB/T39267—2020,5.1.12,有修改] 3.4 可用性 availability 系统能够满足精度、完好性和连续性的时间与系统整个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3.5 卫星导航增强系统GNSSaugmentationsystem 用于改进GNSS提供的导航服务性能(覆盖范围、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可用性等)的综合系统。 来源:JT/T1160.1—2017,3.1.3,有修改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GNSSaugmentationsystemfortransport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建设的,基于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与管理系统。 [来源:JT/T 1160.1—2017,3.1.4] 3.7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GNSSaugmentationservicefortransport 基于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为服务对象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3.8 增强服务数据产品dataproductsofaugmentationservice 通过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观测数据,处理生成卫星轨道、卫星钟差、电离层等误差改正 数产品及完好性产品,用于提高服务区域内GNSS实时用户定位、导航、授时性能。 3.9 静态服务staticservice 在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应用场景中,为处于静止状态的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定位服务。 3.10 动态服务kinematicservice 在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应用场景中,为处于运动状态的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服务。

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以下简称“增强服务”)的主体包含服务提供方和服务使用方。服务提 供方通过接收卫星观测数据,利用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增强服务数 据产品,借助通信网络系统等手段将产品播发至服务使用方,满足服务覆盖范围内服务使用方的增强服 务需求。 增强服务框架示意图见图1。

在服务提供方发布的服务范围内提供静态服务和动态服务。

静态服务从高到低分为S1、S2和S3三个等级,动态服务从高到低分为K1、K2、K3、K4和K5五个 等级

接收增强服务的服务使用方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支持多模式组合增强服务,具备接收BDS、可兼容其他GNSS的功能; b) 具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时接收服务提供方播发的增强服务数据产品功能; C) 网络通信采用TCP/IP、UDP协议; D) 差分数据播发服务采用NTRIP等协议

服务使用方接入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增强服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用户注册:服务使用方向服务提供方发送包含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服务提供方收到服务使用 方信息并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发送注册结果响应信息。如注册成功,则用户名和密码作 为用户认证的输入信息。 b)用户认证:在完成用户注册后,服务使用方向服务提供方发送认证申请信息,其中包含用户名, 密码等信息,服务提供方收到后对用户信息进行判别,并将认证结果响应信息发往服务使用 方。如认证成功,则认证结果中包括授权码。 c)服务申请:在完成用户认证后,服务使用方向服务提供方发送增强服务申请信息,其中包含用 户名、授权码等信息,服务提供方收到后对授权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服务申请响应 信息发往服务使用方。若检测成功,则向服务使用方持续提供增强服务数据产品播发服务。

增强服务播发性能要求如下: a)增强服务信息播发间隔:静态定位服务不应大于8s,动态定位服务不应大于1s,授时服务不 应大于0.1s; b)完好性信息播发间隔:静态服务和动态服务均不应大于相应等级的告警时间; c)信息播发速率不应小于6kb/s

坐标系宜采用CGCS2000,兼容BDCS、WGS84或其他坐标系。 时间系统宜采用BDT,兼容GPST

坐标系宜采用CGCS2000,兼容BDCS、WGS84或其他坐标系。 时间系统宜采用BDT,兼容GPST

增强服务性能指标由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等组成。增强服务等级由精度、完好性、连续 可用性等指标分别对应的服务等级中最低级服务确定

表 不同服务类型的可用性指标(续)

对增强服务覆盖范围以及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及可用性指标的监测应在以下两种条件下进行: 业 静态监测:通过布设评估监测点,监测评估覆盖范围内增强服务性能; b) 动态监测:选择典型路段或区域,使用高精度组合导航产品作为动态监测参考设备,通过同源 功分GNSS信号,同步对比增强服务在动态场景下服务性能。

对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可用性等性能指标的监测,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Ea) 温度:一40℃~70℃。 b)相对湿度:不超过90%。 C) )气压:试验现场的大气压力。 d)日 电磁环境:测试场地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和微 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 筑物、水面等。 e)自然环境:测试场地无遮挡,且避开采矿区、铁路、公路等易产生振动的地带。 f) 接收天线:天线安装高度高于地面1m以上,从天顶到水平面以上10°的仰角空间范围内对卫 星的视野清晰。 g)位置已知监测点:位置精度在X、Y、Z方向均应优于0.1m。

监测方法:按照服务提供方发布的服务范围,在区域边界及区域内的典型位置布设监测点,进 服务性能指标监测评估 通过准则:所有监测点上的增强服务性能应符合表1对应的指标要求

7.4.2服务精度监测

7.4.2.1定位精度

监测方法:服务使用方使用增强服务确定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之差的统计值,包括水平定位精度和 垂直定位精度。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得到站心坐标系的误差序列,统计评估时段内的误差得到定 位精度(按95%置信度计)

dxyz posal —poSpn

7.4.2.2授时精度

监测方法:服务使用方使用增强服务确定的时间与UTC之间的偏差统计值。按公式(3)和 4)计算授时误差序列,统计评估时段内的差值得到授时精度(按95%置信度计)

sute(i)sute(i)—trac

Tue(i)一一卫星广播时间与UTC时间之差; Tc.R 一一计数器测量标准主钟时间与接收机本地时间之差; Ts.RGi一通过观测值计算得到的导航卫星广播时间与接收机时间之差; TBIPM BIPM公报提供的国际协调时与本地协调时数据之差[UTC一UTC(K)]; Os.ute(i)—— 授时之差; T trac 导航电文广播的溯源数据。 通过准则:监测点上的授时精度应满足表2对应的授时服务精度指标要求。

Q/GDW 1274-2015 变电工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规范7.4.3服务完好性监测

7.4.4服务连续性监测

监测方法:表征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在规定的时间长度内不发生非计划中断,为服务使 用方提供持续满足定位、导航、授时精度阈值的概率(按95%置信度计)。以评估起始时刻可定位、导 航、授时并满足精度阈值为判据,通常采用服务区域内多个监测点的平均值表示。任意监测点的服务连 续性按公式(5)计算

Z IIbool{HV(k,j)≤HVThreshol N N

> 1bool{HV(k,j)≤HVThreshold } (

Pcon 一评估时段内,某站点定位服务连续性; N tol 监测时段总历元数; Nwin 一一滑动窗口的长度(通常取1h)内包含的历元数; R 一 一监测期内画的窗口序号,k=1,2,,Ntotl一Nwin; .一 一一滑动窗口内的监测历元序号,j=1,2,,Nwin; bool{)一一布尔函数,当满足判断条件时,取为1,否则取0; HV(k,j)一一滑动窗口序号为k,滑动窗口内历元序号为j时刻的水平定位误差或垂直定位误差: HVThrehold一一水位定位精度或垂直精度定位精度阈值。 通过准则:监测点上的服务连续性应满足表2对应的服务连续性指标要求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GB35181-2017》7.4.5服务可用性监测

监测方法:表征交通运输卫星导航增强应用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服务区域内、规定条件(截止高 度角、网格点、时间间隔等)下,定位(水平定位和垂直定位)、导航、授时误差满足精度限值要求的时间百 分比.按公式(6)计算

定位服务可用性; 网格点总数; 总历元数; 网格点序号,i=1,2,…,; 历元序号,i=1,2,…,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