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17-2013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517-2013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13931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517-2013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 517-2013《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份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通信系统设计。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通信系统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枢纽工程、引水工程、调水工程、电站等的通信设施。

2. 通信系统设计:规范了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传输系统设计、交换及通信网络设计、数据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电源设计、通信设备配置、通信防雷及接地设计等内容。

3. 技术要求:对通信设备的选型、通信线路的敷设、通信设施的防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

4. 条文说明:对规范中的各项技术条款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和应用。

5. 标准实施:该规范是强制性标准,所有水利水电工程的通信设计都必须遵循,以保证通信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SL 517-2013 是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保障工程通信系统的顺利实施和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SL 517-2013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通信组成和通信方式选择

诺百信总且包括网度电诺、 据信息宜包括水文自动测报、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继电保 管理信息数据等;视频信息宜包括视频会商、视频监视等。

2.2.1水利水电工程通信可分为站内通信、系统通信、对 信及应急通信等。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条释义,72页可下载.pdf2.2.2站内通信宜包括站内调度通信、站内生产管理通信。

(闸)群之间的调度通信和生产管理通信。

2.2.5应急通信应满足在常规通信方式失效情况下对外联络的 需要

2.2.5应急通信应满足在常规通信方式失效情况下对外联络的

2.3.1通信方式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并结合当地通信 综合确定。

2.3.2通信方式可采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方式可 采用电缆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方式可采 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移动通信。 2.3.3通信系统宜采用同一平台传输语音信息、数据信息、视 频信息。

2.3.3通信系统宜采用同一平台传输语音信息、数据信息、视 频信息。

2.3.4站内通信宜采用有线

2.3.5系统通信对外通信宜采用光纤、微波、电力线载波通信 大型和重要的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通信应有两条独立的通信 通道。

2.3.5 系统通信对外通信宜采用光纤、微波、电力线载波通

2.3.6应急通信宜采用卫星通信方式

3.1.5当水利水电工程距生活基地较远时,可在生活基

当水利水电工程距生活基地较远时,可在生活基地单独

3.2.4至市话局的中继线数量宜按非限制用户数的8%~10 确定。

方式,主叫用户每次呼叫时听拨号音的总次数不应超过2次

3.3信号方式和接口配合

3.3.1交换机信号方式应符合YD/T1128、YD/T5076的有天 规定。

3.4.1综合线路网络应按统一的规划设计,满足多种不同通信 传输的要求并留有适当余量。 3.4.2综合线路网络路由应以现有的地形、地物、建筑设施和 既定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路由应短直、避开有可能对线路造 成损伤的地段。 3.4.3线路敷设方式宜利用已有的电缆廊道、电缆沟、电缆桥

4.1 综合线路网络应按统一的规划设计,满足多种不同通信 输的要求并留有适当余量,

4.2综合线路网络路由应以现有的地形、地物、建巩议施和 定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路由应短直、避开有可能对线路造 损伤的地段

3.4.3线路敷设方式宜利用已有的电缆廊道、电缆沟、电

梯级站及站(闸)群之间的通信

4.1.1梯级站或站(闸)群采用集中调度管理时,应设置集 调度管理通信系统。

调度管理通信系统。 4.1.2集中调度管理通信系统应根据流域梯级开发规划、电力 调度和水量调度自动化要求及通信规划进行设计。

4.1.2集中调度管理通信系统应根据流域梯级开发规划、电力

4.2调度管理中心的通信

4.3梯级站及站(闸)群之间的系统通信

4.3.1梯级站及站(闸)群之间的系统通信宜具备两条独立的 通信通道。当有电力线路可利用时,可选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光缆通信、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通信或电力 线载波通信。

5.1.1光纤通信宜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或基于SDH的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也可采用光纤直 连互联协议(IP)网、异步数字系列(PDH)、光传送网 (OTN)等光纤通信方式。 5.1.2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可按近期业务量的需要确定。光缆芯 数可按中、远期业务量的需要确定。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也可采用光纤直 连互联协议(IP)网、异步数字系列(PDH)、光传送网 (QTN)等光纤通信方式

5.1.2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可按近期业务量的需要确定。光缆芯 数可按中、远期业务量的需要确定。

5.1.2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可按近期业务量的需要确定。光缆芯

5.1.3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标称工作波长和光器件的选择,应根 据传输距离、速率、可靠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

据传输距离、速率、可靠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

2.1 光缆线路路由选择应保证通信质量,线路应安全可靠 济合理且便于施工、维护

充分利用工程设施,可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水底和隧洞等普 通光缆敷设方式或电力特种光缆敷设方式。

5.2.3普通光缆敷设路由及敷设方式选择、安装要求等应 YD5102的有关规定

5.2.3普通光缆敷设路由及敷设方式选择、安装要求等应符合

5.2.4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需采用专用管道敷设光缆时

用硅芯管直埋敷设方式。硅芯管光缆敷设、光缆接续、进站及 端光缆等应符合YD5102的有关规定

5.2.5当有电力线路可以利用时,宜利用电力线路敷设电力特 种光缆。新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宜采用OPGW,已建 110kV电压等级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宜采用ADSS。 5.2.6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势较平坦的地段,

★ 应避升湖泊、沼泽、排涝蓄洪地带,少穿越水塘、沟渠; 当光缆线路通过水库下游时,应采取保护光缆安全的措施。 2当光缆线路通过山区时,宜选择在地势变化不大的地区, 并应避开陡峭、沟壑、滑坡、泥石流以及洪水危害的地方。 3光缆线路路由宜避开十线铁路,宜沿公路或可通行机动 车辆的道路,并避开公路用地、路旁设施、绿化带及规划改建 地段。

5.3.1SDH或基于SDH的MSTP光纤传输系统假设参考通道 (HRP)、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及误码性能指标、抖动性 能、漂移性能、可用性目标等应符合YD/T5095、YD/T5119 的有关规定。

5.3.2采用光纤直连IP网作为通信接人网时,应

1IP网链路带宽应在估算所承载各种业务系统的平均流量 和峰值流量的基础上设计,带宽平均峰值利用率不宜大于40%。 2网络性能技术指标应满足YD/T5037、YD/T1170和 YD/T1171的要求。

5.4.1传输设备选择应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 原则,设备及其接口配置应便于升级、扩容和重新配置。 5.4.2设备的总体结构应便于安装、维护、扩容和设备调整。 5.4.3传输设备的主控板、交叉板、时钟板、电源板等关键模 块宜采用1十1完余配置,并应配置公务联络设备。 N

JTT870-2013标准下载5.4.4传输设备应能够提供多种网络保护与恢复方式。

5.4.5光纤配线架(ODF)连接器回波损耗不应小于40dB、插

5.4.6对于需要向远方传送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信号的

纤通道,其光传输设备应冗余配置,应采用专用2Mbit/s接口, 并不应与其他信号共用脉冲编码调制(PCM)终端。 5.4.7对于承载电网调度实时数据网的复用光纤通道,其光传 输设备应冗余配置,传输接口应采用NX2Mbit/s,其中N不应 小于1,并不应与其他信号共用PCM终端。 5.4.8当采用工业以太网时,其交换机应采用可网管型,并支 持服务质量(QoS)功能,支持环网光纤路由,且环网切换时间 不应大于200ms。 5.4.9IP网设计应符合YD/T5037、YD/T1099和YD/T 1746的规定。 5.4.10光纤类型及工作波长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光纤类型的选用应根据业务需求预测,综合考虑业务类 型、网络其本结构和业各是的发展趋热

5.4.10光纤类型及工作波长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元年失经时远用应依结亚力 型、网络基本结构和业务量的发展趋势。 2不同类型的光缆不宜混合成缆。 3工作波长应根据工程的网络级别、所用光纤类型、系统 速率及传输距离等条件确定。一个复用段内,同一传输系统应选 用一种工作波长。 4短距离通信宜选用1310nm工作波长,长距离通信宜选 用1550nm工作波长。

5.5.1 SDH或基于SDH的MSTP光纤传输系统可包括以下业 务接口: 1与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2·与企业内部交换机的接口。 3与调度交换机的接口。 4与电力线载波机的接口。 与远动传输设备的接口。 6与远方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口。 7与计算机系统的接口等。

脚手架搭设标准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5.5.1SDH或基于SDH的MSTP光纤传输系统可包括以下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