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674-2023 桥梁桩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pdf

DB14T 2674-2023 桥梁桩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3841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674-2023 桥梁桩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pdf简介:

DB14T 2674-2023 是《桥梁桩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的标准编号,该规程是中国地方标准(DB,即省级地方标准),适用于桥梁桩基础的自平衡静载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自平衡静载试验是桥梁工程中对桩基础承载力进行验证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桩基的承载性能,检测桩基的完整性,以及验证设计计算的准确性。

这个规程涵盖了试验设备的选择与安装、试验加载程序、数据采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评价以及试验的安全措施等一系列内容。它详细规定了试验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具体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加载的步骤、加载速率的控制、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试验后对结果的解释和应用等。

由于标准编号为2023版,说明该规程是在2023年发布或者更新的,可能包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对于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DB14T 2674-2023 桥梁桩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荷载箱向上位移; G 一荷载箱向下位移。

3.2.3计算系数与材料

北京市房屋修缮工程工期定额(2018年)(京建发[2018]569号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12月)DB14/T2674—2023

Y一抗压侧摩阻力转换系数; Y一抗拔侧摩阻力转换系数; E一桩身弹性模量; W一荷载箱上部桩的自重与附加重量之和,附加重量包括设计桩顶以上超灌高度的重量 空桩段泥 浆重量、回填土自重、桩顶配重或施加的反力。上部桩的桩身在地下水位以下部位取浮重 下水 位以上部位取自身重度。

4.1.1桩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包括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 通过在桩身或桩端预理荷载箱,利用荷载箱 上、下段桩互相提供反力进行试验,是接近于抗压(抗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一种试验方法。 4.1.2本文件适用于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以及静压法施工的预制混凝土桩。不适用桩身直径小 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 4.1.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宜加载至破坏,最大加 直宜根据桩长和地层条件取桩周岩土预估极 限承载力的1.5~2.0倍;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最大加载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4.1.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应提供桩周分层侧摩阻力、端阻力和极限承载力;为验收提供依据的 工程桩试验,应提供桩的承载力试验值。 4.1.5试验桩应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满足要求后进行承载力试验。 4.1.6工程桩承载力试验完成后, 应及时对荷载箱处桩身进行处置。 4.1.7当试验数据异常或不满足预期要求 应查明原因,并进行重新试验或扩大试验。 4.1.8测试前,应根据地勘资料、试桩参数、试桩桩型、施工工艺等提前设计制作荷载箱,并应满足 附录A的要求。 4.2试桩数量 4.2.1为设计提 依据的试验,试验桩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4.2.2为验收 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试验,试验桩数量不应小于同一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验工作宜按图1的流程进行。

DB14/T2674—2023

3.2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宜包括下列内容: 一一收集并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纟 施工资料和检验资料。 一了解工程概况、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桩基类型和设计参数以及施工工艺。 3.3试验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向最大加载值的1.5倍。 一土体休止时间不应少于表1规定的时间。

注: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当采用后注浆施工工艺时,注浆后休止时间不宜少于20d;当水泥浆中掺入早强剂时,注浆 后休止时间不宜少于15d。

DB14/T2674—2023

一工程概况、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桩基设计参数、桩位布置图、施工平面图、施工工艺、 试验数量、试验桩选取原则。 荷载箱的类型、规格、数量、埋设位置。 一试验桩的施工要求。 一设备安装。 一加载方式及加卸载分级。 试验进度安排。 试验后荷载箱处桩身处置的技术质量控制要求。 现场试验时的安全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试桩位置应选择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区段,宜靠近地质勘察钻探孔。 荷载箱埋设位置应根据地勘资料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桩为抗压桩,预估极限桩端阻力小于极限侧阻力时,应将荷载箱置于桩身平衡点处;预 配重等。 不足时,可采取加大桩长、 桩底注浆等措施提高荷载箱下部反力。 荷载箱埋设位置宜根据地质条件、桩型及施工工 .乙 力平衡点处;当采用双荷载箱进行试 验时,荷载箱位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上段桩承载力≥中段桩承载力; 2)上段桩承载力≤中段桩和下段桩承载力 和: 3)上段桩和中段桩承载力之和≥下段桩承载力。 4荷载箱技术参数应符合JT/T875《桩基础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用荷载箱》的规定。 湿陷性黄土、陡坡、冲刷等特殊地质、地形条件下的桩基础,应按设计有效桩长制定试验方案。

6.1.1自平衡静载试验系统仪器设备的总体组成如图2所示。

DB14/T2674—2023

图2 仪器设备总体安装布置图

5一基准梁;6一基准桩;7一数据采集系统: 一油管;10一主筋;11一内力测试装置 6.1.2加载系统由桩基静载仪、荷载箱、加载 由压表或压力传感器、高压油管等设备部件组成 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桩基静载仪宜采用可自动加卸载、自动补压、数据自动采集的智能化仪器,并在有效的检定 或校准期内,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调试。 一油压表或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0.5级,量程不应小于60MPa。 一油压表或压力传感器、加载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工况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各组成设备部件应具备试验工作所必需的防尘、防潮、防震等功能,并应在适用的温度、湿 度范围内工作 6.1.3位移量测系统由基准桩、基准梁、位移传感器、位移传递装置等设备部件组成,并应符合以下 规定: 式验桩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试验桩直径的3倍,且不应小于2.0m;基准桩应打 面以下足够深度,不宜小于1.0m。 基准梁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得大于满量程的0.1%,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0.01mm。荷载箱处向上 向下的位移应各采用一组位移传感器测量,每组传感器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应对称布置。 桩顶应对称布置2个传感器测量桩顶位移。 一位移传递装置可采用位移杆或位移丝,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位移杆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钢管或钢筋,外径一般不宜小于18mm。当采用钢管时, 壁厚不宜小于2mm。护套管内径应大于2倍位移杆外径,壁厚不应小于3mm。 2)位移丝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应选用合适的配重使位移丝绷紧。当采用后置位移丝时,声 测管可兼做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40mm,壁厚不宜小于3mm。当采用预埋位移丝时,应增 设护套管对位移丝进行可靠的保护。

DB14/T2674—2023

3)位移杆或位移丝的护套管均应顺直无扭曲,接头处应密闭不渗漏。 4)位移杆或位移丝与护套管之间应填充特殊材质填充材料,以保证位移杆或位移丝能在护 套管自由滑动,以及减少位移杆或位移丝与护套管摩擦而引起位移数据失真。 加载系统和位移量测系统应采取遮挡措施,以减小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桩身内力测试仪器设备的埋设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2.1荷载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荷载箱中心应位于试验桩中心,荷载箱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角不应大于1°; 灌注桩的荷载箱安装宜按本文件附录C进行。 2.2位移杆(丝)与护套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浆。 一位移杆(丝)与引测部位及位移杆(丝)中间的接头应连接可靠 中不会脱开。 一安装后,应对位移杆(丝)和护套管进行保护,并对位移林 做好标识,确保试验时可 区分上位移与下位移; 一位移杆及其护套管宜伸出地面,对开挖后进行试验的, 位移杆及护管应伸出桩顶面,浇注混 一试验桩顶部空桩长度较长时,位移杆和护套管必须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2.3埋设油管时,宜沿同一根上(下)护管或主筋拉直并每隔2m绑扎固定,应伸出地面不少于1m~ m。对开挖后进行试验的,钢筋笼宜伸出桩顶 .2.4场地开挖及凿除桩头时宜人工操作, 不得损坏位移杆、护套管和油管。

6.2.1荷载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

6.3.2试验加、卸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应进行预加 预加载前应进行排气,加载过程中宜连续加载。 预加载用于 箱,同时对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预加载值可取最大加载值的 10%~20%GB/T 51332-2018标准下载, 同时观测压力、位移变化,荷载箱打开后应卸载至零,之后可进行正式加载。当 预 限承载力较大时,加载可分15级,卸载可分5级。 及进行,且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值的1/10,其中,第一级加 取分级荷载的2倍。 一卸载应分级进行,且应逐级等量卸载,每级卸载量宜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且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 超过分级荷载的土10%。 采用双层荷载箱时,可根据试验桩情况确定上、下荷载箱的测试顺序。 6.3.3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级荷载施加后,应分别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位移,以后每隔30min 测读一次位移。 一一位移相对稳定标准:荷载箱上下的位移每一小时内的位移增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 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位移观测值计算)。 一当位移变化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DB14/T2674—2023

试验数据分析与试验报告

7.1.1应绘制荷载一位移曲线、位移一加载时间单对数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同一工程 的一批试验桩基础曲线应按相同的位移比例绘制 满刻度位移值不宜小于4cm,使结果直观、便于比较 力分布图,计算不同土层的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上段桩极限加载值Q和下段 板限加载值Q应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 化特征确定:对于陡变型荷载一位移曲线,应取其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 点对应的荷载值 根据位移随时 的特征确定:应取位移一加载时间单对数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弯曲的前 级荷 第6.3.4条第1、2款情况时GB/T 32076.1-2015 预载荷高强度栓接结构连接副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宜取前一级荷载值; 型荷载一位移曲线,宜根据位移总量确定:上段桩极限加载值取荷载箱处向上位移 40mm对应的荷载值,或按设计要求的位移总量取值;下段桩极限加载值取荷载箱处 向下位移总量等于40mm对应的荷载值,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荷载箱处向下位 多总量等于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当上段桩长或下段桩长大于40m时,宜考 虑桩身弹性压缩量。 不满足本条第1~4款情况时,宜分别取荷载箱处向上、向下的最大加载值。 7.1.4桩基础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测得的荷载一位移曲线,宜等效转换为相应传统静载试验桩顶加载时 的荷载一位移曲线,转换方法宜符合本文件附录F的规定。 7.1.5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DB14/T2674—202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