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70.18-2022 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第18部分: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pdf简介:
GB/T 5170.18-2022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第18部分: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该标准主要针对用于环境试验的设备,特别是用于模拟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组合循环试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检验方法规定。
该部分标准旨在确保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的性能、精度和可靠性,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耐环境性测试,比如电子产品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性能测试、老化测试等。
设备简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设备类型:可能包括恒温恒湿试验箱、步入式试验室、旋转步入式试验室等,它们能够同时或交替提供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
2. 设备结构:设备通常由控制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湿度控制装置、空气净化系统等组成。
3. 功能:设备应能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提供循环模式,如升温、降温、恒温、加湿、减湿等,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
4. 检验项目:包括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能等的测试方法,以验证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维护和使用指南:提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操作指南,以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GB/T 5170.18-2022 是为规范和保证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的性能,确保环境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制定的。
GB/T 5170.18-2022 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第18部分: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检验项目、检验用仪器及要求、检 验负载、检验条件、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周期。 本文件适用于GB/T2423.34一2012一箱法试验所用试验设备的检验。当采用两箱法试验时,所 用湿热与低温试验设备的检验分别按本文件第8章的规定进行。 本文件也适用于类似试验设备的检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423.34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517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职工食堂2020-2021年度食材采购项目GB/T517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B/T517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设备的检验项目见表1。
表1 检验项目(续)
检验用仪器及要求见表2。
检验用仪器及要求见表2。
表2 检验用仪器及要求
注:可选用满足技术要求的其他仪器。
设备检验一般在空载条件下进行,如在负载条件下检验,应在检验报告中说明。设备的检验负载应 满足以下条件: a)负载的总质量在每立方米工作空间容积内放置不超过80kg; b)负载的总体积不大于工作空间容积的五分之一; c)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任意截面上,负载面积之和应不大于该处工作空间截面积的三分之一,负 载放置时不可阻塞气流的流动。 检验负载的具体选择也可由相关方协商解决,或按有关标准的规定。
设备检验的大气条件如下: a)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不大于85%; c)气压:80kPa~106kPa。 主:对大型设备或基于某种原因,设备不能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检验时,把实际大气条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当有关 标准要求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时,在该标准中另行规定。
符合设备供电电源要求。
2 设备周围无强烈冲击、振动、电磁场及腐蚀性 .2 设备应避免阳光直射或其他冷热源影响,
度偏差、相对湿度偏差植
8.1.1测量点数量及位置
测量点数量及位置要求如下所示。 a)将设备空间定出上、中、下三个水平层面(简称上层、中层、下层),中层通过工作空间几何中心 点。将一定数量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布放在图1规定的位置上,传感器不应受冷热源的直接 辐射。 b)测量点分别位于上、中、下三层,位置如图1所示。 c) 温度测量点用A、B、C、D、E、F、G、H、J、O、K、L、M、N、U表示。 d)相对湿度测量点用D、H、O、L表示。 e? 1 测量点E、O(O)、U分别位于上、中、下各层的几何中心。 D M 测量点A、B、C、D、K、L、M、N与设备内壁的距离为各自边长的1/10(遇有风道时,是指与送风 口和回风口的距离),但最大距离不大于500mm,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如果设备带有样 品架或样品车时,下层测量点可布放在样品架或样品车上方10mm处。 g)测量点F、G、H、J与设备内壁的距离分别为各自边长的1/10和1/2。 h) 设备容积小于或等于2m?时,温度测量点为A、B、C、D、O、K、L、M、N共9个,相对湿度测量 点为D、OL共3个。 + 111 设备容积大于2m?时,温度测量点为A、B、C、D、E、F、G、H、J、O、K、L、M、N、U共15个,相对 湿度测量点为D、H、Oh、L共4个。 D 当设备容积小于0.05m?或大于50m?时,可适当减少或增加测量点,并在报告中注明。
测量点数量及位置要求如下所示。 a )将设备空间定出上、中、下三个水平层面(简称上层、中层、下层),中层通过工作空间几何中心 点。将一定数量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布放在图1规定的位置上,传感器不应受冷热源的直接 辐射。 b)测量点分别位于上、中、下三层,位置如图1所示。 c) 温度测量点用A、B、C、D、E、F、G、H、J、O、K、L、M、N、U表示。 d)相对湿度测量点用D、H、O、L表示。 e) M? 测量点E、O(O)、U分别位于上、中、下各层的几何中心。 f M 测量点A、B、C、D、K、L、M、N与设备内壁的距离为各自边长的1/10(遇有风道时,是指与送风 口和回风口的距离),但最大距离不大于500mm,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如果设备带有样 品架或样品车时,下层测量点可布放在样品架或样品车上方10mm处。 g)测量点F、G、H、J与设备内壁的距离分别为各自边长的1/10和1/2。 h) 设备容积小于或等于2m?时,温度测量点为A、B、C、D、O、K、L、M、N共9个,相对湿度测量 点为D、OL共3个。 D) 111 设备容积大于2m²时,温度测量点为A、B、C、D、E、F、G、H、J、O、K、L、M、N、U共15个,相对 湿度测量点为D、H、Oh、L共4个。 j) 2 当设备容积小于0.05m?或大于50m?时,可适当减少或增加测量点,并在报告中注明。
和检验的需要,可在设备工作空间增加对疑点的
验温度值、相对湿度值的
8.1.2.1用于GB/T2423.34—2012试验时,选取GB/T2423.34—2012规定的程序, 8.1.2.2可按用户要求选择检验的温度值和相对湿度值
图1温湿度测量点布放位置示意图
GB/T 5170.182022
△Hmx 相对湿度上偏差,%; Hmax 各测量点在30次测量中的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值,%; Hs: 设定的相对湿度值,%; △Hmin一 相对湿度下偏差,%; Hmin 各测量点在30次测量中的实测最低相对湿度值,%。
取8.1.3d)中所测量记录并经修正后的全部数据,按公式(5)计算温度波动度:
△T;一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温度波动度,单位为摄氏度(℃); Tjmax—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次测量中的实测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Timin—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次测量中的实测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取△T:的最大值为设备的温度波动度。
8.3相对湿度波动度检验
△H;一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相对湿度波动度,%; Hjmax—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次测量中的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值,%; Hjmin一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在30次测量中的实测最低相对湿度值,%。 取△H;的最大值为设备的相对湿度波动度。
△T。一温度均匀度,单位为摄氏度(℃); 各测量点在第i次测量中的实测最高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各测量点在第i次测量中的实测最低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测量次数。
中所测量记录并经修正后的全部数据,按公式(7)
8.5相对湿度均匀度检验
取8.1.3d)中所测量记录并经修正后的全部数据及设备的指示值,按公式(9)、公式(10)、公式(11) 计算温度指示误差:
To 设备工作空间全部测量点的温度测量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m 设备工作空间的测量点数; n 测量次数; T 设备工作空间第i点第i次的温度测量值,单位为摄氏度(C); TD 设备指示温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TDi 设备第i次指示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ATn 设备温度指示误差,单位为摄氏度(℃)。
8.7相对湿度指示误差检验
mXn T= 1 1
取8.1.3d)中所测量记录并经修正后的全部数据及设备的指示值,按公式(12)、公式(13)、公 式(14)计算相对湿度指示误差:
Ho — 一设备工作空间全部测量点的相对湿度测量平均值,% m 设备工作空间的测量点数; 测量次数; H 设备工作空间第j点第i次的相对湿度测量值,%; HD 设备指示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HDi 设备第i次指示相对湿度值,%; △HD 设备相对湿度指示误差,%。
GB∕T 50063-2008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Ho mXn j=1 Hp 1 7 一 H
GB/T 5170.182022
取8.1.3c)中25℃至一10℃、一10℃至25℃温度区间内测量记录并经修正的温度与时间数 未公式(15)计算从温度变化开始到所要求温度士2℃时的升降温时间:
△t 升降温时间,单位为分(min); t2 温度变化到所要求温度士2C时的时间,单位为分(min); t1 温度开始变化时的时间,单位为分(min)。 注:升降温时间检验温度测量点规定为设备工作空间的几何中心点,也可由相关方协商确定测量点位置。
按GB/T2423.34一2012中图2,绘出温湿度允许变化范围图,将8.1.3c)中所测量记录并经修正后 的全部温湿度数据描绘在范围图中。
8.10温度过冲量、相对湿度过冲量检验
JJF 1343-2022 标准物质的定值及均匀性、稳定性评估.pdf8.10.1测量点位置
过冲量、相对湿度过冲量测量点规定为设备工作空
检测步骤及计算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a) 取8.1.3c)中测量记录并经修正的温湿度数据,在设备升温或降温至设定温度过程中,记 际达到的最高温度值或最低温度值;在设备加湿或除湿至设定相对湿度过程中,记录实际 的最高相对湿度值或最低相对湿度值。 b)按公式(16)计算温度过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