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而制定的一套系统性、科学性的应急措施和行动方案。该预案通常包括风险评估、组织机构设置、应急响应程序、资源保障及后期恢复等内容。
首先,预案需要明确企业或单位的安全生产现状与潜在风险,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此外,还需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故报警、信息传递、现场处置、人员疏散等环节,以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同时,预案应强调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如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物资和专业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演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另外,还应考虑与外部救援力量(如消防、医疗等)的合作机制,形成联动效应,增强整体应急能力。
最后,预案需包含事故后的评估与改进措施深入了解盘扣式脚手架施工工艺,80页ppt.pptx,通过对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总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出厂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和合理使用,严禁超负荷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6.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停用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时的机械不得使用。
7.机械不得带病运转,运转中发现不正常现象时,应先关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9.停用1个月以上或封存的机械应认真做好停用或封存前的保养工作,并做好预防风沙、雨淋、水泡、锈蚀等措施。
10.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应有专人看管,应设置消防器材;空气压缩机房、发电机房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在危险区域界限设置围栅和警告标志,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入内;挖掘机、起重机的重要作业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及按规定落实安全措施。
11.各类型的机械机具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润滑部位的油路是否畅通,特别是液压系统,其压力表是否正常,密封环是否有效,刹车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2.带有切削功能的机械、机具必须控制刀具的间隙,应按需切削的工件的厚度来调整其间隙(按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调整)。
13.焊机设备必须有防护罩,二次降压保护开关、初级、次级的防护罩必须齐全有效,焊机导线要具有良好的绝缘,绝缘电阻不少于1MΩ。
14.所有建筑施工机具(包括大型设备、金属加工设备)必须建立台帐,做好维修档案、自检记录档案,并造册备案。
二、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立即切断动力电源,首先抢救伤员,观察伤员的伤害情况,如手前臂、小腿以下位置出血,应选用橡胶带或布带或止血纱布等进行绑扎止血。
2.对发生休克,颅脑损伤,脊椎受伤,手足骨折,创伤性出血的伤员的处理方法与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事故相同。
3.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当机械发生重大事故时,必须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和组织抢救,保护现场,设置危险区域,专人监护,拍摄事故现场照片。
附件八: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措施
本工程有深基坑作业,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强制性标准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行业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和《广州市基坑工程管理规定》等有关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按照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对深基坑工程有关设计、施工等方面工作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防护,管理人员按照标准严格进行检查督促。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基础施工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的交底,对有关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如《建筑法》、《刑法》等)以及安全生产教育。作业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按基坑结构支护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行业、地方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执行技术交底、自检、工序交接、工程隐蔽验收等制度,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
2.基础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施工区域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报告中,要有土壤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必须提供土的固结块剪内摩擦角ψ、内聚力c,渗透系数K等数据和有关建议。土方开挖事先要做好必要的地质条件(如土质结构,地下水位)等调查,根据了解的情况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图。
(3)场地内和邻近地区地下管线图和有关资料,如位置、深度、直径、构造及埋设年份等。
(4)邻近的原有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基础情况,如有裂缝、倾斜等情况,需作标记、拍片或绘图,形成原始资料文件。
(5)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4.基坑开挖前应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支护形式(有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推土位置编制专项方案,布置地面和坑内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对土坡、坑壁冲刷而造成塌方。
5.土方开挖: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土石方施工中的技术规程要求去做。挖掘土方应由上而下进行,不可掏空底脚,不得上下同时开挖,也不得上挖下运,如果必须上下层同时开挖,一定要岔开进行。挖土分层进行。6.在土质较好、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低(低于坑槽底面标高)的坑槽,可以做成不加支撑的直壁,但为了避免塌方和保证安全,基坑开挖深度不能超过以下规定。
(1)对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内深度为1 m。
(2)对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深度为1.25m。
(3)对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土深度为1.5m。
(4)对坚硬的粘土深度为2m。
7.坑边荷载及上下通道:坑边一般不宜堆放重物;基坑开挖后,坑边的施工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值。坑边堆土、料具堆放及机械设备距坑边距离应根据土质情况、基坑深度进行计算确定。作业人员上下应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挖出的土方不得堆置在基坑附近,应距离基坑边1.5m以上,高度不大于1.5m。机械挖土时必须有足够措施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损坏。
8.排水降水:由于对地下水的控制是保证基础施工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着重采取措施进行排水降水。基坑开挖后,应在基坑底做好排水盲沟、集水井,周围降水的相应措施应维持工作。要尽量避开雨季,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9.深基础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要定期对降水、人工挖孔挡土桩等的位移进行观察测试,并作好记录。对于邻近建筑物也要定期观察和记录。
10.深基础施工,由于降水,土方开挖等因素,影响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使用安全时,应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固、迁移等,特别是各种压力管道要有防裂措施,确保安全。
11.临边防护及坑壁支护:深度超过2m的基础施工要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要求在基坑周围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无法放坡的基坑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支护。防护及支护设施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施工过程中如果支护设施产生变形、位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
12.当基础结构施工采用砖砌体模板时,要对浇灌混凝土或回填土对砖模产生的侧向压力进行验算,防止出现砖砌体的坍塌。
13.作业环境:基础施工属于危险作业场所,要对施工现场设施及周边环境做好变形监测,并做好记录。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基坑支护设施、周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重要管线和道路的沉降、位移、变形情况。当发生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坑内人员不得在未作加固处理的坑壁下方操作、走动、停留,要离开坑壁一定的距离。操作时应随时注意上方土质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时,作业人员要迅速撤离并及时加固处理。夜间施工要尽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较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并备足够的照明和警示灯。
14.严禁在危险地段搭建工棚。
二、土方坍塌应急措施:
1.基坑支护结构和土方开挖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与有关设计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由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有施工抢险应急措施,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2.建设单位应提供周围地下的电信、电缆、煤气管、给排水管、沟渠等设施和场内障碍物的情况,负责委托房管部门对周围邻近房屋技术检测,作出鉴定报告,特别是天然基础的低层旧建筑房屋。以便使施工单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状况。对周围地面上邻近的变压器、高压电线杆等,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时须对邻近危房作先装顶等加固措施处理。
3.做好应急措施,配备足够的应急抢险器材物资和应急电源。
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有专人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测、观测,并做好记录。对无支护基坑或边坡,设观测固定水平标记,每天观测不少于两次。
5.对于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未达到使用要求或锚杆张拉锁定前,不得超挖下层土方。
6.基坑开挖过程中分部工程钢筋砼盖板暗涵(通道)施工方案,应采取措施避免碰撞工程桩等已完的结构物或者破坏基底原状土。
7.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查清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情况严重的要及时上报。
8.发现变形状态(如裂缝、下沉,特别支护变形)应安排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加固。
9.土方突发性坍塌时,应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同时切断电源,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10.发生坍塌时要指挥作业人员往两侧分开疏散,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11.当有地下水时,坡顶和坡脚建造排水沟和集水井,以利排水。基坑周围地面排水畅通,不漏水,不渗水,严格防止基坑内排出的水和地面雨水倒入基坑内。当土层中有可能发生流砂现象时,应采用管井降水。
12.当发现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立即采取削坡、坡顶减荷、坡脚用砂(土)包压载,或者打钢管或杉木桩压脚,防止滑坡和坑底土体隆起。
1.基坑开挖前db45/t 2475-2022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规范,就应作好基坑加固准备工作:
(1)坑底降水应保证有充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