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标准】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工艺标准】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103.4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116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工艺标准】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简介:

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大型预应力构件。以下是其基本流程简介:

1. 设计阶段: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位置和张拉力,以及粘结剂的类型和用量。

2. 预制阶段: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通常使用专用的模具,包括预留孔道,以便后续的预应力筋的安装。

3. 粘结层处理:预应力筋的表面需要经过清洁和处理,以确保粘结剂能够均匀附着,并与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粘结。

4. 粘结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如钢绞线)涂上粘结剂,然后放入预设的孔道中,通过张拉设备进行张拉。

5. 预应力筋固化:让粘结剂充分固化,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取决于使用的粘结剂类型。

6. 浇筑混凝土: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浇筑混凝土,使其包裹住预应力筋。

7.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的稳定增长。

8. 放张: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解除预应力筋的张力,使混凝土产生预应力。

9. 竣工检查:最后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检查,确保其安全性能。

这种施工方法的优点是预应力筋的张拉可以在线下完成,施工方便,而且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好,预应力效果稳定。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步都需要精确控制和严格的质量管理。

【工艺标准】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3.1 工艺流程(见下页)

3.2.2 按设计要求规定,各种孔道成型方法的工艺要点:

3.2.2.1 钢管抽心法:主要用于直线孔道,钢管用钢筋井字架固定位置,并与钢筋骨架扎牢,钢管接头用套管连接,砼浇注时每隔一定时间转动钢管一次。抽管时间宜控制在砼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抽管顺序宜先上后下。

3.2.2.2 胶管抽心法:可用于直线、曲线或折线孔道成型。选用普通橡胶管使用时先充气或充水检查是否渗漏,砼浇注时保持管内压力为0.8—1.0Mpa, 胶管位置固定同上,抽管宜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以用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不显指纹时为宜。抽管时先放气或放水再将胶管拔出。

3.2.2.3 预埋波纹管法:根据孔道尺寸选择波纹管规格SY 0453-98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油田集输管道工程,波纹管连接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其接头长度为200—300mm并用封胶带封口。波纹管安装,对于曲线筋坐标可在侧摸或箍筋上划线,同时用钢筋作为托架并将其焊在箍筋上以确保波纹管位置正确。灌浆孔的留置是在波纹管上开洞,其上覆盖海绵垫片与带嘴的塑料弧型压板再用增强塑料管插在嘴上将其引出梁面400—500mm。

3.2.3 砼浇注时严禁振动棒触及或胶管等。

3.2.4 穿预应力筋。

3.2.4.1 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数量、总长是否符合要求。

3.2.4.2 穿筋时,带有端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钢筋束或钢丝束应将钢筋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束拉出到另一端。

3.2.4.3 钢绞线可单根或整束穿入孔道,采用单根穿入时,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以免钢绞线在孔道内紊乱。采用整束穿入时,钢绞线应排列理顺,并用铁丝扎牢穿入。

3.2.5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

3.2.6.1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若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下列程序之一:

(1)0→105%σcon 持荷2min→σcon。

(2)0→103%σcon

注: σcon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3.2.6.2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平卧重叠浇注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同时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

3.2.6.3 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对于曲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于抽芯成孔的直线预应力筋,其长度大于24m宜两端张拉,对于预埋波纹管的直线预应力筋,

其长度大于30m应在两端张拉,对于竖向预应力结构宜在两端张拉。

3.2.6.4 预应力筋的张拉操作要领:

(1)单根粗钢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丝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用板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

(2)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锚固时,首先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再用力打紧楔块。其次张拉及顶压,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若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最后应力校核,将千斤顶装入未张拉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

(3) 钢丝断丝和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构件同一截面钢丝总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如超过上述规定,必须重新张拉,

3.2.7.5 认真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

3.2.8 孔道灌浆:

3.2.8.1 灌浆前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灌浆用的水泥浆应过筛,在灌浆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以免沉淀析水,同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

3.2.8.2 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3.2.8.3 灌浆压力一般为0.4~0.6MPa。

3.2.8.4 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继续压浆至0.4—0.6MPa,保持l~2min 后,即可堵塞灌浆孔。

3.2.8.5 制作水泥浆试块。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

3.2.9 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多余部分宜用砂轮锯或切割机切割,不得采用电弧或氧乙炔焰切割。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3 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4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1.5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4.1.6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4.1.7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1.7.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4.1.7.3 后张拉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1.7.4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4.1.8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验方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4.1.9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后张拉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4.1.10 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

4.1.11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1.1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4.1.11.2 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4.1.11.3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检查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1 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4.2.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4.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

4.2.5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4.2.5.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4.2.5.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6 预应力筋端部锚具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4.2.6.1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4.2.6.2 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工法编写与申报管理.pdf,表面应清洁、无油污、犁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6.3 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4.2.7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2.7.1 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4.2.7.2 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4.2.7.3 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4.2.7.4 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4.2.7.5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DB34/T 3385-2019标准下载,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气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