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67.5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091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简介: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于结构体积超过一定标准(通常大于10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步骤。这类工程由于其体积大,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收缩控制、裂缝控制等技术问题更为复杂,需要特别的设计和施工策略。

1. 工程背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如热膨胀系数大、硬化过程产生大量热量等),容易导致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引发裂缝,因此施工前需要对地质、气候、材料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2. 施工准备: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设备的准备,以及施工环境的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3. 施工方法:一般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以减少降温速度;设置温度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采用缓凝剂控制其硬化速度,以降低温度上升幅度;设置膨胀缝,以防止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结构应力。

4. 质量控制:严格遵守混凝土施工的各项规范,进行定期的强度检测和裂缝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

5.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意外。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是针对这类特殊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需要科学的规划、严谨的执行和精细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1部分内容预览:

底板混凝土浇筑面的标高,严格按放线人员测定的标高来控制。

混凝土不应有过振、漏振现象。

在浇筑导墙混凝土时,确保墙体混凝土高度,到达钢板止水带的一半位置。

混凝土振捣工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振捣工须戴绝缘手套,穿胶鞋等防护用品。

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T/ZZB 1850-2020 LED筒灯.pdf,要派2~3人看模、看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管架子的搭设要与钢筋分开,保证泵管的振动不会使钢筋移位。

集水坑底模采用钢丝网,当混凝土浇筑后,将表面的浆抹平压实。

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允许上人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

在混凝土放料、浇筑过程中,特别注意混凝土强度的变化,严禁混合泵送。

导墙混凝土可采用塔吊浇筑。

平板式筏板基础采用C35混凝土,基础垫层为C15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采用C25混凝土,框架梁、现浇板、楼梯和栏板都采用C30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柱在七层以上采用C35混凝土、七层以下采用C30混凝土。

本工程±0.000以下全部采用商品砼,商品砼的生产质量主要由供应商进行保证,但为了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应慎重选择供应商,供应商应信誉良好产品可靠。现已选定商品砼厂家。商品砼供应商应派质量人员到现场负责砼的供应质量。

施工现场提前做好砼浇筑计划,并将道路、泵车就位、接管等准备工作提前做好,确保搅拌车到达到现场后能及时卸料。

随机取样测定砼坍落度,并按规定做试块,进行标准养护以确定砼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要在搅拌车卸料口处随机取样,取样后立即试验,停放时间不得超过15min。

每次或每100m3为一个批量制做一组试块(包括7d、28d两个龄期。制做混凝土试块的试模的边长为350×350×350mm。试块脱模后放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90%的标准养护室内养护或在20±3℃的水中养护(掺早强型减水剂的混凝土试块不得在水中养护)。每个龄期的试块为3块。养护龄期一般为28d。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混凝土质量,要求均方差σ≤3.8N/mm2,混凝土合格率为100%。

混凝土浇筑前须对施工缝处的松散游离状的混凝土剔除、凿毛,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浇一层3~5cm厚与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然后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到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要密实,防止烂根、蜂窝、麻面等现象出现,确保砼施工质量。浇筑楼面梁、板混凝土时分别采用插入式和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应注意振动棒不能直接触动钢筋,防止损坏已初凝的混凝土质量。楼面局部混凝土不能堆得过高、过厚,防止支撑负荷不够导致底模塌陷。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严禁发生蜂窝、麻面、漏振现象,也不能过振,防止混凝土离析。现场安排专职木工看模、专职钢筋工看钢筋,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中间抽样按规范规定,做好混凝土试块,每工作台班不少于一组,每拌制100m3混凝土不少于一组,现浇楼层每层不少于一组。

混凝土的养护、浇水湿润,连续养护十四个昼夜,碰到天气炎热时,用湿草包覆盖。下雨时,如混凝土须连续浇筑,必须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跑掉。当月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并用草包及塑料薄膜覆盖蓄热养护。

采用Φ50或其它类型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钢筋密集区如有必要可采用Φ3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约需20~30秒,振捣间距不大于50cm,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5cm深,注意振捣密实,振捣以表面水平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同时浇筑厚度应控制好。浇筑厚度不宜太高,否则振捣极易不实。

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正值冬季,此时的环境温度较低,应采取覆盖保温养护的方法进行。

按覆盖层全部采用塑料薄膜草袋或毛毯覆盖。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采用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它能够直观、准确、快捷地数字显示砼内部温度,可任意布置测温点,具有可靠性好,适用范围广,宽温操作环境;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并有夜间测温读数功能。仪器由主机和测温探头,测温线构成。主机为便携式仪表。可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值。测温探头由插头、导线、手柄和外经为5×200 mm的金属管制成,金属管内端封装温敏组件。测温线由插头、导线和温敏组件组成,主机与测温探头、测温线通过插座插头连接。一般测温探头用来测量砼拌合料的温度。测温线用来测量砼内部的温度。

测点布置原则:测点须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体积砼内各部位的温度,从大体积混凝土高度断面考虑,应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从平面考虑应包括中部和边角区。重点观测厚度较大的核心筒混凝土内温度变化。

②测温点布置:温度监测主要测试底板的承台部位,选择分部于底板中部及近角部及二者的过渡部位中有代表性的承台,承台基本为矩形结构,根据其对称性,取其四分之一布置测点。

③测温制度:测温从混凝土浇筑后24h开始,升温阶段每4h测一次,降温阶段每4h测一次,5天后,每8h测一次。7天后,每天测一次。

温度测试资料,绘制表格,并给每测点编号。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混凝土入模温度;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4)养护跟踪测温,信息化施工

保温法养护可以满足混凝土保温保湿要求,利用保温材料提高新浇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但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温度的测试情况,随时调整覆盖层的厚度,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同时也控制混凝土降温速率。

底板表面混凝土浇筑结束,用木蟹抹平,铁滚筒打压后,约过12~20小时后,铺上草袋并浇水湿润,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根据温度监测情况,混凝土内部开始升降温之际,调整覆盖时间。

1、钢筋、模板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

2、由施工员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3、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定,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混凝土强度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

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在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缺灰或漏振现象。

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组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看钢筋、模板。

7、记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8、每次开盘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经理部技术人员与搅拌站技术人员签认后方可开盘,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

六、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蜂窝:(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尖似蜂窝状的窟窿)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理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处理方法: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SL 517-2013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规范,至排除气泡为止。

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工业系统 装置和设备及工业产品 电缆和电线的标记 GB/T 30085-2013》,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