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581.6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0662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简介:

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是指混凝土在建筑物表面或其他公开区域的施工过程,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选择: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和添加剂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美观性。

2. 混凝土配制: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精确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性能稳定。

3. 浇筑:采用合适的浇筑方法,如人工、机械或泵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和密实性。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防止产生裂缝。

4. 表面处理:混凝土初凝后,进行表面处理,如抹平、找平、压光等,以提高其平整度和美观度。

5.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硬化,防止收缩裂缝。

6. 防水防渗:外露混凝土应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透,延长其使用寿命。

7. 装饰与保护:根据设计要求,可进行表面装饰,如涂装、贴面等,以增强其防护性能。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也要考虑环保和安全因素。

外露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检查方法:测量,检查技术方案。

在混凝土浇筑前56天,提交一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中心审批,其内容包括:混凝土运输、钢筋和模板的供应计划以及混凝土分层块浇筑程序图和施工进度计划等。混凝土浇筑程序图按施工图纸要求,详细编制各工程部位的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浇筑、钢筋绑焊、预埋件安装等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在编制混凝土浇筑程序时,需要修改施工图纸规定的施工缝位置时,报监理中心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28天,将各种配合比试验的配料及其拌和、制模和养护等的配合比试验计划报送监理工程师。配合比实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

0007 UT斯达康(杭州)研发生产中心II段多功能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3.3质量检查记录和报表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向监理中心提供混凝土工程的详细施工记录和报表,其内容包括:⑴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检验成果;⑵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⑶混凝土的温控、保温、养护和表面保护的作业记录;⑷浇筑时的气温、混凝土出机口和浇筑点的浇筑温度;⑸模板作业记录和各部件拆模时间;⑹钢筋作业记录和各构件、块体实际钢筋用量;⑺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成果;⑻混凝土质量检验记录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故处理记录等;

3.3.2完工验收资料

工程完工验收时提交以下资料:

⑴种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竣工图;

⑵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成型复测成果;

⑶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及其部位的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⑷混凝土工程建筑物永久观测设施的竣工图和施工观测资料;

⑸混凝土工程建筑物的缺陷修补和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⑹监理工程师指示提交的其它完工资料。

4、执行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本工艺标准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有: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外露混凝土工程施工程序与一般混凝土工程相同,其基本施工程序共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工程验收移交阶段。

⑴水泥:同一单项工程的水泥应为同一厂家生产、同一品种、同强度等级,且尽量为采用同一熟料磨制的、颜色均匀的水泥。

⑵骨料:所用粗骨料的级配连续、颜色均匀洁净,含泥量小于1%,泥块含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所用细骨料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河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2.6~3,含泥量不大于1.5%,不得含有泥块。

另需满足下述要求:掺和料掺量要求:①硅粉≤10%;②粉煤灰≤35%;③细磨矿渣粉≤60%;④天然沸石粉≤15%;其他要求:①混凝土砂率控制在35%~42%;②水泥用量不应低于300kg/m3;③最大水灰比不宜超过0.45。④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⑵拌好的混凝土具有一致的外观质感,良好的流变性能、内在均质性能、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制备的混凝土拌合物应颜色均匀,能保证同一视觉空间工程的混凝土无可见色差;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优良,无离析、泌水现象,90min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应小于30%。混凝土拌合物入仓坍落度应满足150±20mm。

⑴配模设计严格按照设缝合理、均匀对称、长宽比例协调的原则确定模板分块尺寸。另外进行模版设计时,尚需考虑下述因素:①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②根据仓位划分和周转使用次数;③构造简单、支拆方便、经济合理原则。

要求:①模板龙骨顺直,规格一致、与面板紧贴,连接牢固,并具有足够的刚度;②对拉螺栓分布均匀并具有一定的规律;③所有本标准设计的施工部位的模板均采用定型刚模板。模板表面必须平整光洁,无凸凹、无伤痕、无修补痕迹。面板厚度不小于3mm。

各种准备工作完毕后,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应及时提出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工程师(业主)检查确认具备开工条件后,监理工程师(业主) 批准开工。项目经理部接到批准的开工申请报告后,立即组织按期开工。

在工程实施中,应分阶段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分两阶段进行。

⑴技术总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将外露面混凝土工程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施工、质检、安全、经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⑵施工阶段交底,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内容、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对象为作业层。

⑶所有技术交底都必须留存记录,记录格式见技术交底表。

6.4.1.1模板安装

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前利用leica TCR402型全站仪/GPS按照设计图纸在现场测出模板轴线,现场施工人员按照该轴线引出立模参照线;

⑵合模前对模板进行检查,特别是模板面板与龙骨的连接是否紧密。确认模板是否按照要求刷涂脱模剂、面板是否清洁,严禁使用带有污物的模板;

⑶模板板块间采用闭浆胶条闭浆;

⑷模板底部找平,保证模板拼缝处于同一直线上。

6.4.1.2模板拆除

⑴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⑵模板拆除施工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拆除过程中表现加强对混凝土成品和对拉螺栓孔眼部位的保护。

⑶拆模时,操作人员不得在上部晃动或撬动模板,严禁采用大锤敲击,以免对混凝土外露面造成破坏。

⑷模板拆除后,表现立即采用电动钢塑刷清理,同时对变形和损坏的部位进行修整,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放至模板存放处备用。

⑵为避免钢筋绑扎与对拉螺栓位置相矛盾,钢筋绑扎时应先在地上标识出对拉螺栓孔的位置,同时设置竖向标识杆,遇到对拉螺栓与钢筋相冲突时,降临近的几排钢筋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⑶钢筋绑扎前,必须先清理钢筋,使其保持清洁、无明显锈污。钢筋绑扎扎丝采用防锈镀锌钢丝,扎丝头全部向远离模板侧设置,同时将外侧扎丝圆钩全部压平,以防外露进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锈斑。

⑷保护层垫块应优先使用预制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半球状砂浆块(球面朝向模板)。当采用塑料卡环作为保护层垫块时,其颜色应尽量与混凝土颜色相近,以免影响混凝土观感效果。

⑸定位钢筋的端头刷涂防锈漆,并套上与混凝土颜色相近的塑料套。

6.4.3混凝土拌制运输

⑴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外观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的搅拌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且拌合时间较常规混凝土延长20~30s。

⑵及时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道路距离、砂石料含水率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情况等具体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调整。确保成品混凝土工作性能优良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无离析、泌水现象。

⑶合理安排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不足,而引起冷缝、或坍落度损失过大。

⑷混凝土搅拌车每次清洗后必须排净料筒内的积水,避免影响水灰比,进而造成混凝土色差。

⑸混凝土拌合物自搅拌结束到入仓振捣完毕的时间不得超过1.5h,浇筑过程中,严禁添加配合比以外的水。

⑴混凝土浇筑前,清理仓内杂物、完成钢筋、管线的预留/预埋等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

⑵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在建基面/施工缝面铺筑30~50mm厚的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并确保砂浆铺筑面积与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

⑶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混凝土浇筑厚度400~500mm《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工程劳动定员定额 GB/T 19623-2004》,。混凝土自由下料高度严格控制在2m以内。

⑷混凝土振捣时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要求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必须大于浇筑层厚,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钢筋,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并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振捣施工时严禁过振导致混凝土离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