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doc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
资源大小:1.1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0849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doc简介: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道路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的测量工作。这个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测量准备:确定测量基准,比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水准仪等设备,制定测量精度要求,设置测量控制网。

2. 测量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路线中线、纵断面、横断面的测量设计,确定道路的几何尺寸和坡度等。

3. 施工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对路线、桥梁、隧道等关键部位进行实时测量,确保工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4. 工艺标准: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主要包括测量精度、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如使用何种测量仪器,数据如何校核,测量误差如何控制等。

5. 质量控制:设置质量检查点,对测量数据进行定期复核,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后期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竣工测量,以确认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是在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实现工程的精确施工。

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doc部分内容预览:

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

4.0.8 各项施工测量定位后应进行验线,其限差应符合表4.0.8的规定。

表4.0.8 施工测量定位限差

《珠海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导则》.pdf5.0.1 桥区控制网的桩位和桥梁轴线控制桩种类应根据工期长短确定。合同工期在两年以内的用木桩、桩顶钉小钉作标志;合同工期在两年以上的用混凝土桩、桩顶用钢筋断面划十字线作标志。桩底的埋深应在当地冻土层以下。

5.0.2 各种控制桩一律用水泥加固和砌砖围护;在桩位旁钉设标志牌、标注桥名和点号;特殊桩位应钉设三角架或搭设围护栏进行保护。

5.0.3 桥区控制网应每年复测一次,雨水多的地区应增加复测次数。

5.0.4 做好桩位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高度重视,做到不碰桩位、不在桩位上堆压物品、不遮挡桩位之间的视线。

5.0.5 施工中测放好的临时点位应及时交付施工人员保管使用,需要进行复测或报验时应有专人在现场负责保管。

5.0.6 测量资料应及整理,原始测量数据应保留原件,需要使用时可采用复印件。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0.1 测量作业前要严格审核起始依据的正确性,测量中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以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可靠。

6.0.2 水准测量前要对仪器严格检校,观测中注意消除视差,尽量使前后视线等长和选择奇偶测站的操作方法,必要时采用上午往测、下午返测的方法进行观测,以避免闭合差超限。

6.0.3 极坐标定位所选择的测角仪器与测距设备要匹配,如缺少高精度测距设备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进行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6.0.4 角度交会法定位时应尽量使交会角接近60°。除了布设控制网时考虑这一因素外,交会时也不能将仪器始终固定在某控制点上,而应根据交会点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必要时也可在控制网上增设插点,以保证定位精度。

测量交线、交桩通知书。

7.0.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7.0.3 测量复核记录。

7.0.4 竣工测量委托书和竣工测量报告。

8.0.1 测量仪器使用过程中禁止离人,严防碰撞,不得将仪器架设在不稳固的基础上及易坍塌的沟槽边,架设仪器的场地应清除杂物。在堤岸上作业应注意保持安全的距离。

8.0.2 尽量避免在交通繁杂的路口或通道架设仪器,遇有特殊情况时应设专人负责安全监护和疏导交通。

8.0.3 立体交叉作业时应避免高空坠落物体,在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上下施工作业面应走安全通道,不得翻越公路护栏或攀爬脚手架。

8.0.4 夜间作业时测量人员应穿着带有荧光反射标志的作业服。

8.0.5 在泄洪河道中作业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和上游泄洪的信息。

三、路基土石方施工工艺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路基土石方施工,适用于W6合同段路堤填筑施工。

2.1.1 本标段路基施工的主要材料为土、石方、土石混合料。

2.1.3 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规定。

2.2.1 土方工程机械: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2.2.2 运输机械:自卸卡车。

2.2.3 测量和检验实验设备:全站仪或经纬仪、水准仪、灌砂筒、环刀、平整度检测仪、弯沉检测仪等。

2.2.4 应根据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条件及筑路材料合理选择施工机械。

2.2.5 施工机械的机械性能和动力性能必须能满足施工需要。

2.3.1 每层土石方施工应在前一层施工的路基施工完毕,经检测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并经监理理工程师同意转序后再进行。

2.3.2 施工前已对路基基底进行处理,或已将前一层施工的路基表面清理干净。

2.4.1 认真审核图纸及设计说明书。

2.4.2 施工组织设计经审定批复,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

2.4.3 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进行复测。

2.4.4 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测设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具体位置桩。

2.4.5 路基材料各项试验合格。

2.4.6.1 开工之前,应选择试验路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以确定土方工程的正确压实方法、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的压实设备的类型及其组合工序、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压实遍数以及能被有效的压实层厚度等,从中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以指导全线施工。

2.4.6.2 在开工前至少28d完成试验路段的压实试验,并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按试验情况提出拟在路堤填料分层平行摊铺和压实所用的设备类型及数量清单,所用设备的组合及压实遍数、压实厚度、松铺系数,供监理工程师审批。

2.4.6.3 试验段的位置由监理工程师现场选定,长度为不小于80cm的全幅路基为宜。采用监理批准的压实设备、筑路材料进行试验。压实试验进行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必须的施工程序为止,并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和工序及碾压遍数。对同类材料以此作为现场控制的依据。

3.1.1 填土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3.1.2  石方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参照本册“填石路基施工工艺标准”3.1节工艺流程。

土石混合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同本标准3.1.1条填土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3.2.1.1 施工准备

⑴ 对取自挖方、借土场、料场的填方材料及路基基底必须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进行土工试验。将试验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采用。

a、在开工之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内容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水准点的增设,横断面的检查、补测与绘制等。其测量精度符合规范。

b、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对有碍施工的导线点,施工前可以采用交点法或其它方法加以固定。

c、导线和水准点的复测必须和相邻施工段进行闭合。

d、计算每一桩号对应的路基宽度,放出路基边线。为了保证边坡的压实度,在每侧路基设计边线外加宽500mm作为填筑边线。中线桩随填方上传。

e、在施工测量完成前不得进行施工。如果遇到不适用的材料,要予以挖除。在挖除之前,对不适用材料的范围先行测量,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在开挖完成后及回填之前重新测量。

3.2.1.2 路基临时排水设施

⑴ 路基排水按“截、导、排”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尽可能与设计排水系统相结合,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 施工时,先在征地线边缘培置400mm高的土埂,挡住外界地表水,并在土埂内侧挖临时排水沟,路基与便道内的水导入排水沟,利用临时排水沟。将水排入路基外的现状沟渠。

3.2.1.3 路基基底处理与填前碾压

c、凡监理工程师指定要保留的植物与构造物,要妥善加以保护。

d、对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坑、障碍物及建筑移去后的坑穴,用经设计与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至周围标高。回填分层压实,密实度不小于95%。

⑵ 特殊地基处理:在场地清理掘除中经常碰到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等现象)。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在路基施工范围内遇到原地基土质为淤泥时,根据淤泥量的大小,一般采用挖除换填或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

当原地基的淤泥量较小时,可以直接挖除换填。将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淤泥挖除,换填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换填时,应分层铺筑,逐层压实,使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当原地基的淤泥范围、深度较大时,一般采用抛石挤淤处理。抛石挤淤应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采用符合要求的片石,从路基中部向两侧对称地抛填,使泥沼或软土向两侧挤出。待抛石填出水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整平,用重夯或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直到最后两遍夯击或碾压石面下沉不超过20mm为达到要求。压实结束后在其上用碎石或砂砾铺设500mm以上作为反滤层。

在路基施工范围内遇到原地基部分位置土质湿度过大,且位于地下水最高水位以下时,宜采用排水性能好,被水浸泡仍能保持足够承载力的砂或砂砾换填。

根据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或砂砾,分层铺筑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0mm,前逐层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若换填位置达到路基边缘,则应宽出路基边脚不少于500mm,侧端用片石护砌。

场地清理与拆除完成后,进行填前碾压,使基底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

3.2.1.4 填料运输与卸土

⑴ 填料运输顺序应符合以下规定: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应在500mm以上。

强度较小的土应填在下层,不受潮湿、冻融影响而改变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

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于路基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用于填筑上层时,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

⑵ 采用自卸车运土至作业面上,由专人指挥卸车,根据自卸车装土量及土的松铺厚度确定卸车间距。土堆应形成梅花型,这样可使推土机推平后松铺厚度大致相同。松铺厚度由试验段确定,最大厚度不应超过300m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度不应小于80mm。

3.2.1.5 推平与翻拌晾晒

⑴ 用推土机将土大致推平,松铺厚度经检测合格后,进行含水量检测。

⑵ 若含水量过大,采用五铧犁、圆盘耙进行翻拌晾晒。

⑶ 填料含水量不足时CJJ 51-2016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采用洒水车洒水再用拌合设备拌合均匀。

⑷ 当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时由推土机进行初平,然后用平地机刮平。

3.2.1.6 碾压

⑴ 碾压前应再次检测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

⑵ 首先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用平地机刮一遍GB/T 37363.1-2019 涂料中生物杀伤剂含量的测定 第1部分:异噻唑啉酮含量的测定,然后根据试验段得到的压实工序和碾压遍数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到达到密实度要求。

⑶ 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应控制在30~45Hz的范围,过大的振动频率也会降低压实效果。压路机的振幅应控制在0.7~1.8mm,在达到试验段的碾压遍数后,应检查压实度效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