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docx
资源大小:376.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8009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简介:

对于5米以下的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这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基础工程,其主要步骤和要点大致如下:

1. 前期准备: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查,了解地基的土质、地下水位、周围环境等情况,这将直接影响到支护和开挖的方式和材料选择。

2. 设计:根据地质报告和工程要求,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常见的支护方式有重力式支护(如挡土墙)、支撑式支护(如钢管桩、H型钢支撑)或复合式支护(结合多种方式)。开挖深度一般不超过5米,所以安全要求较高,需确保稳定。

3. 支护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其稳定性和强度。施工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如地表沉降、支撑变形等,以确保安全。

4.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土方开挖,通常采用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不宜过大,以保证开挖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要设立临时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开挖的影响。

5. 边坡防护:对于开挖后的边坡,需要进行临时或永久的防护,以防止土体滑坡或塌方。

6. 施工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包括周围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土体稳定性等,确保施工安全。

7. 验收:完成土方开挖和支护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这种施工方案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以确保工程安全和效率。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m以下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1、挖深度应该严格按照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

2、基坑周围5.0M范围内堆载不得超过1000kG。

3、严格控制开挖段纵向放坡的坡度,务必使土坡坡度不大于安全坡度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手册(第二版).pdf,并要时刻注意及时排除流向土坡的水流以防止土体滑坡。

4、加强地面的排水设施管理,并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墙,避免地面 的水流入基坑,影响基坑稳定。

5、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坑底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

6、加强对坑底积水的处理,派专人24小时值班抽水。

7、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为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使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制订以下应急措施:

8、开挖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砂袋、松木桩、钢筋、钢管等。

9、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坑壁局部位移较大,已超过许可范围时,应暂时中止挖土,采用钢管或钢管索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斜撑,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以减少主动土压力,也可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10、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立即抢做垫层,并把片石垫层铺设至紧靠基坑边,如此时发生坑内位移,应立即在坑内侧堆土或抛石,并同时在基坑外侧卸载,待稳定后,可采用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1)为了防止雨天后基坑表面积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盲沟,在基坑受力情况较好的基坑角部设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保持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干燥。

12、土方修整及基坑监测:

1)本工程基底标高较多,故在垫层施工前应有大量的土方修整工作。

2)土方修整采用人工修整的方式,为尽量缩短基底土暴露时间,应注意土方修整后垫层的及时跟进,承台砖胎模的及时插入,垫层砼的及时浇捣。

3)在地下室施工期间设立基坑边坡稳定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安全。

4)监测内容: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周围环境的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土钉拉拔试验等。

13、防止深基坑挖土后土体回弹变形过大:

1)深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使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如基坑积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体积增加,不但抗剪强度降低,回弹变形亦增大,所以对于软土地基更应注意土体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2)由于影响回弹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回弹变形计算尚难准确。如基坑不积水,暴露时间不太长,可认为土的体积在不变的条件下产生回弹变形,即相当于瞬时弹性变形,可把挖去的土重作为负荷载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

3)施工中减少基坑回弹变形的有效措施,是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防止地基土浸水。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均应保证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并在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必要时,可对基础结构下部土层进行加固。

1)深基础的土方开挖,要根据地质条件(特别是打桩之后)、基础埋深、基坑暴露时间挖土及运土机械、堆土等情况,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目前挖土机械多用斗容量1m3的反铲挖土机,其实际有效挖土半径约5~6m,而挖土深度为4~6m,习惯上往往一次挖到深度,这样挖土形成的坡度约1:1。由于快速卸荷、挖土与运输机械的振动,如果再于开挖基坑的边缘2~3m范围内堆土,则易于造成边坡失稳。

3)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敏感,易造成滑坡。

4)边坡堆载(堆土、停机械等)给边坡增加附加荷载,如事先未经详细计算,易形成边坡失稳。

15、防止桩位移、倾斜和承重结构的破坏:

1)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2)对先打桩后挖土的工程,由于打桩的挤土和动力波的作用,使原处于静平衡状态的地基土遭到破坏。对砂土甚至会形成砂土液化,地下水大量上升到地表面,原来的地基强度遭到破坏。对粘性土由于形成很大的挤压应力,孔隙水压力升高,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如果打桩后紧接着开挖基坑,由于开挖时的应力释放,再加上挖土高差形成一侧卸荷的侧向推力,土体易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使先打设的桩易产生水平位移。软土地区施工,这种事故已屡有发生,值得重视。为此,在群桩基础的桩打设后,宜停留一定时间,并用降水设置预抽地下水,待土中由于打桩积聚的应力有所释放,孔隙水压力有所降低,被扰动的土体重新固结后,再开挖基坑土方。而且土方的开挖宜均匀、分层,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以保证桩位正确和边坡稳定。

6.14图 锚杆与喷层混凝土连接大样图

1、锚杆钻机开始施工前必须用枕木垫稳,前后设承动载支撑,操作位铺设机台板,准备就绪后才能开钻。

2、上覆土层采用三翼导向钻具钻进,钻进参数用中等转速,控制进尺速度,保证孔壁成型完好,孔内钻渣及时返出。

3、对于较硬岩层,应采用风动潜孔锤冲击钻进,冲击钻进参数为慢转速大压力,用9m3空气压缩机为动力源。

4、深部岩石采用金刚石高速钻进,钻进参数为高转速中等压力,循环液加入润滑剂并作特别沉渣过滤处理。

6、钻孔终孔后应及时安装锚杆和注浆,以防止坍孔。

8、注浆材料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55、水泥浆固结体强度不小于M20。根据工期需要,适当掺入早强减水剂。

10、采用高速搅拌筒,先定量加水,开动搅拌机后逐包加入水泥,搅拌3~5分钟至水泥浆充分均匀后再经滤网放入储浆池使用。

11、注浆管端部绑扎在锚索上,与锚索一起安装入孔内,锚杆和注浆管均要下至孔底。注浆管采用φ36mmPVC管、注浆压力为0.5MP。

12、注浆完成后拔出孔内注浆软管,清洗浆泵及注浆管路。待1~2小时后对孔口补浆,填满孔口浆面至不再下沉为止。

1、喷网施工同土方开挖互相配合,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施工,互不干扰。

2、施工流程为:坑槽土方开挖→人工修坡→土钉施工→喷射底层砼→编网→焊加强筋→喷射面层砼→养护→下一层坑槽开挖。

3、施工准备:作好现场三通一平工作,由于锚杆施工属基坑内流动作业,开工前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线路(水、电)安装和搭设临时设施的工作,施工场地四周应先布置排水沟。

4、锚杆壁面开挖:按照分层开挖要求进行锚杆施工,基坑内的每层土方开挖深度应比该层锚杆的层高深0.3米,严禁超挖。紧靠喷锚施工面0.2m范围内,必须人工开挖修坡。壁面开挖后,应马上投入锚杆施工以及网喷砼的其它工序施工,尽量缩短基坑开挖面土体的露空时间。

5、土钉及渗水管施工:坡面修平后,马上进行土钉打入及埋设PVC渗水管。

6、喷射底层砼:喷砼采用砼喷射机喷射成型,喷射底层砼厚约30~50mm待终凝2小时后,按规定喷水养护及绑扎钢筋网。

8、面层砼喷射:喷砼采用砼喷射机喷射成型,喷射至设计厚度的砼板,待终凝2小时后,按规定喷水养护7天。

施工期间,基坑排水拟采取如下措施:

1、沿基坑顶部外侧设置300×300mm的环状截水沟,排水坡度1%,并在基坑顶部外侧沿沟位置每30米设一个1000×1000×800的集水井,将基坑外的污水和雨水集中引至临时排水沟。

2、沿基坑底部周边设置300mm宽,300mm深的环状排水沟,排水坡度1%,并在基坑底部周边沿沟位置每30米设一个1000×1000×1000的集水井,将基坑内的积水集中抽至基坑顶面的截水沟中。

3、基坑外的截水沟及集水井均砌体砌筑,流水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设置1%的排水坡度。基坑内的排水沟和集水井随土方不断下挖而临时设置。

1、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5、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

6、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实际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上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性很大的系统工程。根据该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在确定监测方法及监测内容时,需考虑以下原则:

1、保证重点:该工程为深基坑,所以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本工程需监测的重点。沿基坑四周在基坑原土位置布置测斜管、在桩顶布置测量点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以保证支护结构整体安全。

2、兼顾环境:由于本工程地下场区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GB∕T 50623-2010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其中孔隙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形式。

3、为了保证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应布置测点进行变形观测。

4、信息化施工:监测资料的及时整理和快速反馈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非常重要。支护结构本身的变形是否超过报警值,地面沉降是否超过报警值,需要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以便使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顺序,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5、经济合理:对选定监测内容,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在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监测内容,减少监测次数以减少监测费用。

本工程基坑监测的项目主要为: 1、支护桩顶水平位移;2、支护桩顶垂直位移;3、支护桩侧向变形;4、基坑周边路面及建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等。

(四)基坑及周边监测准备工作

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和开挖深度,应对基坑本身及周围环境的位置、沉降等多项内容进行监测。为此,在进场施工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等工作GB∕T 26510-2011 防水用塑性体改性沥青,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