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DHA 506-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8886
免费资源

T/CDHA 506-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T/CDHA 506-2022 是一项关于区域供冷系统的具体设计标准,"T"通常代表技术标准,"CDHA"可能是某个具体机构或行业协会的缩写。506-2022 可能是标准的编号,2022年发布,这表明这是一个最新的技术规范。

这个标准提供了关于区域供冷系统设计的详细要求和指导,包括系统的布局、设备选择、管道设计、能量效率、环保性能、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区域供冷系统通常用于大规模的建筑物或社区,通过集中冷源为多个建筑物提供冷气,以提高能源效率和管理。

附条文说明部分是对标准中各项条款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包括标准的目的、适用范围、技术依据、术语定义、设计原则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它旨在帮助设计者、施工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

总的来说,T/CDHA 506-2022 是为了保障区域供冷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确保公共安全和用户舒适度。

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7.1.11管网补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冷系统补水量不应小于系统循环流量的2%;供热系 统补水量不应小于系统循环流量的4%; 2压力不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kPa,并应满足静态 压力的要求; 3补水泵不应少于2台,可不设备用泵; 4补水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吸入口处

7.2.1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供冷系统的管径及冷源循环水泵、一次侧管网循环 水泵的流量和扬程; 2分析供冷系统正常运行的水力工况,用户应有足够的资 用压头DB23/T 2801-2021标准下载,且系统不应超压; 3进行事故工况分析; 4 绘制管网水压图; 5 进行部分负荷水力计算分析; 当系统为多冷源联网运行时,应按冷源投产顺序对每个 冷源满负荷运行工况进行水力计算,

7.2.2[ 区域供冷管网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G 供冷管网设计流量(t/h); Q 设计冷负荷(kW); C 水的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1 供冷管网供水温度(℃); t 供冷管网回水温度(℃); n 管网同时使用系数,可按表7.2.2选取

表7.2.2管网同时使用系数

7.2.3供冷管道管径宜采用经济比摩阻确定。当无条件计算经 济比摩阻时,可按表7.2.3选取

表 7.2.3比摩阻

3.1供冷管网宜与道路同时规划建设,并宜布置在绿化带或 行道下。

1供冷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的钢质 道,并应采用钢制阀门及附件。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管近

与设备、阀门等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2供冷管道可采用球墨铸铁管,管道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 接,管道与设备、阀门等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在管道转弯、 分支、变径、盲端等水力推力产生处,应设置支墩或采用自锚 接口。 7.3.3管网宜设置检漏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CJJ/T254的 左机广

7.3.4供冷管网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3.4供冷管网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沿途用户情况设置分段阀,分段阀间距不宜大 于500m; 2供冷管网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3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DN500的 阀门宜设置旁通阀; 4管网低点应设置泄水阀,高点应设置放气阀; 5关断阀的布置还应考虑管网分段施工及运行补水、泄水 等的需要。 7.3.5供冷管网直理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无补偿直理敷设; 2管道覆土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 管道技术规程》CJJ/T81的有关规定; 3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路段时,宜采用通行管沟敷设; 通行管沟的净高不宜小于2.0m,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 4阀门应设置在检查室中; 5应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和管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理保温管 及管件》GB/T29047和《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 保温管》GB/T34611的有关规定

1应采用无补偿直理敷设; 2管道覆土深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 管道技术规程》CJ/T81的有关规定; 3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路段时,宜采用通行管沟敷设; 通行管沟的净高不宜小于2.0m,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m; 4阀门应设置在检查室中; 5应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和管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理保温管 及管件》GB/T29047和《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 保温管》GB/T34611的有关规定。

供冷管道检香室应符合下列表

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

2人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8m; 3保温结构表面与检查室地面距离不应小于0.6m; 4检查室的人孔直径不应小于0.8m,人孔数量不应少于2 个,并应对角布置;人孔应避开检查室内的设备; 5检查室内至少应设1个集水坑,并应置于人孔下方; 6检查室内爬梯高度大于4m时,应设护栏或在爬梯中间 设置平台; 7当检查室内需更换的设备、附件不能从人孔进出时,应 在检查室顶板上设置安装孔。安装孔的尺寸和位置应保证需更换 设备的出人和便于安装。 7.3.7综合管廊、管沟及架空敷设的供冷管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冷管道应采用预制保温管和保温管件,管道性能应符 合现行团体标准《架空和综合管廊预制热水保温管及管件》 I/CDHA1的有关规定; 2绝热材料应采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并应采用绝热管托。 7.3.8供冷管网穿(跨)越河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跨)越河道应征得有关部门的确认; 2跨越时不应影响景观,不应妨碍河上航道正常航行; 3穿越时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的河段,最小覆土深度应按不 影响河道整治和保证管道安全的原则确定; 4管道河底直理敷设或管沟敷设时,应进行抗浮计算; 5在管道穿(跨)越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置警示 标志。

7.4.1区域供冷系统用户有大量反季节负荷需求时,宜采用冷 热四管制管网。当只有局部少量反季节负荷时,宜采用冷热兼用 两管制管网。

7.4.3 供冷供热共管设计应满足下列条件: 供冷和供热不同时进行; 2 供冷和供热管道的流量相近。 7.4.4 供冷供热共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力计算应同时满足供热和供冷两种工况; 应按供热工况和供冷工况进行管道热应力计算和作用力 计算; 3 管道的保温应能满足供冷和供热两种工况的要求: 4 应考虑管道热膨胀的补偿措施

7.4.3 供冷供热共管设计应满足下列条件: 1 供冷和供热不同时进行; 2 供冷和供热管道的流量相近。 7.4.4 供冷供热共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力计算应同时满足供热和供冷两种工况; 应按供热工况和供冷工况进行管道热应力计算和作用力 计算; 3 管道的保温应能满足供冷和供热两种工况的要求; 应考虑管道热膨胀的补偿措施

8.0.1用户换热站的接入点应结合区域供冷管网路由确定。 8.0.2用户换热站二次侧及供冷二级管网的设计参数应满足用 户要求。 8.0.3供冷二级管网、接人系统、控制系统等由区域供冷系统 实施单位建设时,用户应提供相关资料;由用户建设时应按本标 准要求进行设计,并应向供冷实施单位提交相关设计资料。 8.0.4用户换热站控制系统应能采集一级管网及二级管网的供 水温度、回水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并应接入区域供冷控制 系统;用户换热站的运行管理应纳入区域供冷系统统一管理。

1应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板式热交换器第1部分: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NB/T 47004.1的有关规定; 2换热器台数、单台容量的选择应考虑运行调节的灵活性 及可靠性。 8.0.6用户换热站人口处一级管网供、回水管道应设置关断阀 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关断阀门前应设置供、回水旁通管及泄水装置; 2在供水管应设置除污器。 8.0.7用户换热站和用户入口处应设置冷量表对供冷量进行计 量,冷量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量表》GB/T32224的有关 规定,且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2级。

9.1.1区域供冷系统应设置集中控制系统,并宜设置在供冷站 内。供冷站、管网、用户换热站之间的监控信号,可采用有线或 无线的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9.1.2区域供冷系统应采售供冷站管网及用户换热站的有羊

内。供冷站、管网、用户换热站之间的监控信号,可采用有线或 无线的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9.1.2区域供冷系统应采集供冷站、管网及用户换热站的有关 参数,并应进行集中控制

GB 50566-2010 冶金除尘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9.1.2区域供冷系统应采集供冷站、管网及用户换热站的有关

2.11 供冷站采集的数据及运行状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制冷机组或其他冷源设备的进出口温度、压力和流量; 2 蓄冷装置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瞬时蓄冷量和瞬时释 量; 3 蓄冷装置贮存的剩余蓄冷量; 4 换热器一次侧、二次侧的进出口温度、压力和流量; 5 进出制冷机房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或压差)和流量; 6 相关电动阀门的阀位; 7 变频泵的频率; 过滤器的前后压差; 9 蓄冷量、供冷量及用户用冷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 10 各设备分项能耗的瞬时值和累计值; 11 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 12 蓄冷装置、冷却塔液位; 13 制冷机、水泵、冷却塔风机、阀门等设备的状态参数; 14 室外空气温度、湿度; 15 机房内泄漏的制冷剂冷媒浓度:

16其他应检测的设备状态参数。

9.2.2管网采集的参数及运行状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管网泄漏报警系统运行状态: 运行压力; 3 管网冷损失; 4 最不利点压差。 9.2.3 用户换热站采集的参数及运行状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一次侧、二次侧的供、回水温度和压力; 2一次侧、二次侧的瞬时及累计流量、热量; 3室外空气温度、湿度; 4换热站瞬时及累计耗电量、耗水量及水箱液位; 5循环水泵的运行状态、控制状态、故障状态、运行频率、 运行电流; 6补水泵的运行状态、控制状态、故障状态、运行频率、 运行电流; 7分布式变频泵的运行状态、控制状态、故障状态、运行 频率、运行电流; 8电动调节阀开度; 9站内市电、UPS状态等

9.2.2管网采集的参数及运行状态应包括下列内

HG 20203-2000 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9.3.1控制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9.3.2控制与调节系统应具备下列集中监控及能源管理功能: 1 数据采集和状态监视; 2 自动控制和运行模式切换; 负荷预测; 4 优化调度; 能耗统计及分析; 用户侧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

数据采集和状态蓝视 2 自动控制和运行模式切换; 3 负荷预测; 4 优化调度; 5 能耗统计及分析; 用户侧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