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pdf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829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pdf简介:

"DB34/T 4266-2022"是中国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名为《美丽乡村建设与运维管理规范》。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运维工作进行规范,旨在指导和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多个环节。

美丽乡村建设通常涵盖了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文化保护、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改善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农村的居住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

这个规范可能包括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原则、技术要求、施工管理、运维服务、环保措施、社区参与等内容,以确保美丽乡村的建设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能保持乡村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遵循这一规范,可以保证美丽乡村的建设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美丽乡村的长期稳定运营和管理。

DB34/T 4266-2022 美丽乡村 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4266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宿州市埔桥区夹沟镇镇头村村民委员会、明光市管 农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明光市农业农村局、瑞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肥东县桥头集镇华光社区村民 委员会、合肥市蜀山区文化馆、明光市苏巷镇戴巷村村民委员会、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中心、黄山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安庆市农业农村局、怀宁县腊树镇容岭村村民委员会、凤阳县农机监理站、怀宁县 优化人居环境事务中心、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当涂县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村村民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霍家佳、夏云飞、张娟、胡从业、王雪、唐祥红、吴则红、沈先贵、康影、关 间、陈景超、谢海涵、武良杰、许亚平、陈朝奎、王介生、钟如会、史加银、孙永刚。

JGJ/T 140-2019标准下载DB34/T42662022

美丽乡村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

本文件确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运维管理的基本原则,并规定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 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运维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运维管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34/T42662022

美丽乡村beautifulvillage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4.1规划先行、统筹推进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科学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业生态 环境保护、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传统村落保护、农村精神文明等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 务向村延伸、向户覆盖,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4.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遵循村庄发展规律,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体现乡土特色,保留乡村风貌,按照村庄发展现状、区 位条件、资源烹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科学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内外兼修。

4.3注重管养、长效运行

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建后管护内容纳入建设方案,科学合理确定运行管护方式 保障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4.4村民主体、多方参与

坚持乡村建设为村民而建,尊重广大村民村民的意愿,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多方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4.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有的生态环境,坚持农业农村联动 态融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生 主活方式绿色转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乡

5.1.1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主干道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宜保留原 始形态走向。 5.1.2村主干道应进出畅通,路面宽度≥4.5m,山区等特殊区域特殊路段宽度≥3.5m。皖北地 区和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性质的公路宜按照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建设。 5.1.3村主干道硬化率达100%,宜选用乡土材质或与传统路面风格相协调的材质铺设。 5.1.4道路交通标志应结合道路线型合理设置,村主干道应按照GB5768.1和GB5768.2的要求设 置道路交通标志,并根据需要设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加强古桥保护,定期维修养护。 5.1.5村内人形支巷应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材质,传统人行支巷可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延续其原有肌

DB34/T4266—2022 理。 5.1.6村内入户道路、宅间道路宽度宜≥1.5m,可选用块石、卵石、石板、石子等地方天然材料铺 设。 5.1.7宜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农户庭院等,科学规划布设停车场(位)。 5.1.8村主干道旁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

DB34/T42662022

5.2.1供水管网布置合理、便于维护,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应符合SL310的规定。供水水质应符合 GB5749的规定,饮水水质抽检应符合DB34/T3081的规定。 5.2.2供水水量、水压应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5.3.1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DL/T5118的规定,电压等级应 符合GB/T156的规定。 5.3.2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中心村应设置有线电视节点,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 络全覆盖,有条件的村庄宜建设5G通信网络。 5.3.3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应有效治理,无私拉乱接和违章交越、搭挂现象, 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地下敷设,

5.4.1根据村庄特征,合理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改造布局,宜根据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各 片区的建筑特色,确定农房风貌。 5.4.2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应符合建筑安全相关要求,无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宜在农 村住房醒目处安装门牌,

坚持“宜网则网、宜罐则罐”的原则,推进燃气供应设施布点建设

6.1.1耕地、林地、水域、湿地、山体、森林等生态空间、历史文化及特色风貌应得到有效保护。无 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现象。 6.1.2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分别应符合GB3095、GB3096、GB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 应的要求。村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水质应符合GB3838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6.1.3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DB34/T42662022

6.3.1户用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卫生要求应符合GB19379的规定,粪污无害化卫生要求应符合GB 7959的规定, 6.3.2合理确定户用卫生厕所改厕模式,水冲式厕所宜进院入室,三格式户厕建设符合GB/T38836 的要求,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符合GB/T38838的要求。 6.3.3公厕数量可根据需要按服务人口或服务半径设置,建设和管理应符合GB/T38353的规定。 6.3.4旅游型村庄应配建旅游厕所,质量等级要求应符合GB/T18973的规定,

6.4.1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杂排水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模 式,宜实行集中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模式,就地就近就农进行生态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6.4.2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DB34/3527的要求。 6.4.3宜推进雨污分流。

6.6.1村口、道路两侧、池塘旁边、房前屋后、广场以及其他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公共区域应进 行绿化。宜采用乡土树种开展绿化: a)村口绿化应自然、亲切、宜人,体现地域特色,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 空间营造等突出景观效果; b 道路两侧、池塘旁边等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采用自然式种植,打造立体绿化效果; C 房前屋后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竹园、小茶园等; 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因地制宜开展小微公园、乡村湿地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 3.6.2 宜利用乡土材料,对村庄内部道路、小微公园景观、各类围墙围栏、河沟塘渠周边等进行美化 6.6.3村主干道应合理布局配置公共照明设施

6.7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

3.7.1农业投人品包装物、废旧农膜、农作物秸杆、畜离龚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应及时回收处理或资 源化利用,不应随意丢弃。 6.7.2村庄畜禽宜圈养,也可划定散养区域,规范畜禽散养行为

DB34/T42662022

DB34/T42662022

6.8.1庭院及室内布局合理、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卫生清洁。 6.8.2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对庭院大门、围墙(栏)、阳台等进行美化99浙J35 变形缝,植株配植可遵循村民意愿采 用乔木、灌木、草本等多种方式。

7.1.1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符合教育布局规划要求,鼓励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做到应享尽享。 7.1.2应普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九年 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巩固率≥99%。

7.2.1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60m,每十服务人口至少应配备1名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 少应配备1名乡村医生执业。 7.2.2应针对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条件的宜配 有康复服务 7.2.3结合医疗卫生相关规划和村民实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宣传。 7.2.4村卫生室建设和运行应符合DB34/T2635的规定。

7.3.1建设具有娱乐、阅读、科普、健身等功能的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农业生 产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 7.3.2传统文化挖掘充分、宣传有力。宜建设文化礼堂、村史馆等,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7.3.3文体设施建设和管理应符合DB34/T3375的规定。

7.4.1村民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7.4.2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应及时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覆盖率应达100%。农村特困人员救助覆盖率达100%,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 7.4.3高龄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达100%,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老年人养老服务 补贴覆盖率≥60%。 7.4.4拓展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养老服务站(幸福院)功能,推动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

DB34/T42662022

村养老服务站(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7.4.5开展多种形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每村应设立儿童主任不少于1名,儿童主任应符合 DB34/T 3511 的规定。

6应建设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机构DBJ50∕T-222-2015 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服务大厅服务流程清晰、规范、高效,按照GB/T 规定提供代办、咨询、村级事务审批等多种服务。 6.1应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快递站(点)等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应依照GB/T3835 定提供服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