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01-202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规程.pdf

DB61/T 1401-202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1/T 1401-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6504
免费资源

DB61/T 1401-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401-202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1/T 1401-2021 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规程》的一项地方标准,由中国陕西省发布的。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这是一种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环境影响的技术活动。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工作流程、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评价以及报告编写等方面的要求。它旨在指导和规范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实施,以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土壤样品的采集、样品预处理、化学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解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调查结果的解释和应用等方面的规定。它适用于地质勘查、环境监测、农业土壤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

总的来说,DB61/T 1401-2021 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而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

DB61/T 1401-202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61/T1401202

在上述评价基础上,综合单项评价土地、环境等资源优势和主要问题,结合区内土地利用、农业发 展、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等规划需求,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出土地利用区划建议。不同背景地 区研究的重点不同,总体上研究内容应具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成果表达应体现科学性、准确性、实 用性。

9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评价

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开展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工作,查明地质背景、元素来源及 异常成因特征,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和评估,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各项地球化学指标特征、 农产品种植适宜性、安全性及生态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为农业规划、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整治、污 染土壤治理、土地质量监测、特色农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及指导,对重点区域开展不同层级的评 价工作DB62∕T 2992-2019 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开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示范。

土环境质量重点区为土壤环境质量较差地区;土壤养分丰缺重点区为养分丰富或缺之区:土地 点区为富硒、富锌、富锗等特色土壤资源区、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重点区为不同生态景观区

2.3.1生态环境适宜性

利用遥感资料,开展地质特征、 调查验证,进行遥感生态环境适宜性区划

上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

在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生态环境分区基础上,开展重点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选择主干 路线布置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综合部面,对不同生态景观区土地自然性状、农业生产条件、土壤地球化学 环境进行调查,查明不同分区土壤发育状况、土壤分层结构、土壤元素空间分布及地质背景、生态环境 特征,研究元素来源及赋存状态,迁移途径及敏感受体,评价生态效应。

9. 3. 3适宜性评估

依据农作物产量、质量调查成果,进行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健康质量、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地球 级划分适宜性评估,开展补充调查验证。

9.3.4评价模型建立

选择优质、清洁土壤区、富硒土壤、名特优农产品产地和局部土壤环境质量异常等地区,开展不 的调查评价工作,建立评价模型,为区域适宜性评价及区划、特色产业发展及布局提供依据和科

9.3.5元素地球化学规律研究

衣据中大比例尺土壤调查成果,进一步确定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形态,全面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组成 分配规律,查明其来源、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

DB61/T14012021

理以及特定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与生物之间元素交换、转化和作用方式;研究特色农作物品种、品质形成 地球化学条件及诱发地方病地球化 成因等, 为保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9.3.6土地资源评价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系统等专业软件,将地球化学评价数据叠 三调图斑”上,形成以地块为单元的“一张表工程”数据库。

解译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类型、侵蚀程度、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环 相等与生态环境质量分区有关的内容,并辅以野外路线验证。

9.4.2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

DB61/T 1401202

DB61/T 1401202

9.4.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适宜性评估

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适

9.4.3.1土壤养分综合等级适宜性评估

重点选择养分丰缺图斑,根据已完成农作物调查的产量、土壤养分评价等资料进行评估。产量与主 壤养分等级不相符的,应实地调查影响产量的因素,走访农户调查产量及施肥、田间管理等情况,对养 分等级划分结果适宜性做出评估。

.3.2土壤环境综合等级适宜性评估

重点选择环境质量差等土壤,以生态效应衡量,针对土壤环境风险可控土壤,可利用农作物调查重 金属等污染指标含量资料进行评估。

10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详品分析单位应具有甲级测试资质测试单位,应满足相应元素测试质量要求。

10.2.4送样单位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内容如

DB61/T1401202

a)送样单位土壤样品全量分析采用2%重复样监控采样和分析的综合质量;灌溉水同时采集,送 验10%平行样;农作物样全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抽取不同含量段5%外检样; 重复样、外检样两次分析相对双差应符合规范重复性检验要求。收到分析结果后应与相邻区进 行对比分析,评价是否存在系统偏倚; 实验室必须对最终报出样品分析数据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质量评估,并提交质量评估总结 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工作概况:任务来源、分析样品类型及完成的工作量、完成工作过程; 2) 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质量参数(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 3 各类样品日常分析质量监控方案、完成的质量监控工作量及指标参数统计、评价结果; 送样单位外检、平行样、重复样及成图效果评价; 5)存在问题及总体质量评价

11资料整理及预期成果

11.1野外原始资料整理

11. 1. 1 小组资料

当日工作结束后,对当日采集的样品进行数量、重量、编号与记录卡、工作手图进行核对,检查记 录卡野外填写内容是否完整,补充室内填写内容,航迹记录是否齐全,填写自(互)检登记表。

11. 1. 2 项目组资料

11.1.2.1当日小组工作结束后,下载小组航迹及点位,对航迹及到点情况、子样点情况进行检查,编 制数据点位并投影到设计点位图,对点位变更情况及原因进行检查;完善实际材料图。 11.1.2.2当日或次日对小组记录卡进行检查,并录入原始采样数据,对各小组记录内容一致性进行检 查,重点检查记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各小组相邻点记录内容是否一致,及时发现野外观察认识的系 统误差:对采集的样品对照记录卡进行组分、重量、质量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重点抽查。

11.1.3项目组阶段性资料

当工作一个阶段(如驻地搬迁、项目跨年度实施等情况)应对本阶段所有原始资料进行汇总 阶段样品是否齐全及存在问题是否处理完毕

11.1.4野外验收阶段资料

各类资料(野外记录卡、薄,送样单、分析报告、质量检查资料,技术资料,原始采样数据文 行系统的整理、完善,分类装订成册、编目,编制各类实际材料图,编写野外工作总结。

11. 2. 1数据处理

DB61/T 1401202

a)图斑较大的地区一个图斑可能有多个样点数据,如果一个图斑中不同采样点数据相差一个评价 等级,则应根据影响因素对图斑进行分割分别赋值;如果差异不大,可将一个图斑数据平均后 作为该评价单元数据; b 对通过插值法获得评价数据的图斑,应在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与相 邻图斑土壤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对明显不合理的数据进行调整,或采用分类插值等方法进行赋 值; C 大气干湿沉降物评价单元赋值。大气干湿沉降物元素分布除局部小气候区外,空间上分布相对 连续时,可采用内插值法进行评价单元赋值; d 灌溉水评价单元赋值。当灌溉水地球化学特征变化不大(或水环境质量变化不超过一个等级) 可采用插值法进行赋值。反之应根据灌溉水控制的范围,对不同质量等级灌溉水布样单元内的 评价单元分别赋值

11. 2. 2 图件编制

DB61/T1401202

11.3.1设计阶段在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开展需求调研及野外踏勘的基础上,对区域背景资料进行预研 究,结合需求调研,研究工作区资源优势及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以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且与土地质量 调查工作相关的需求及问题,明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需要且能够解决的 具体问题和预期工作成果;同时对本次工作可以直接利用和参考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资料的可利用 程度进行评价,明确已有成果资料尚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开展的补充调查工作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方法 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工作方法技术,进行工作部署。 11.3.2野外调查阶段及时对获取的各类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评价,开展阶段性研究,针对土地质 量调查评价发现的资源优势及问题,围绕预期目标任务和拟解决的问题,对设计书进行合理调整,部署 重点区土地质量专项调查工作。 11.3.3成果总结阶段依据野外调查、验证及补充调查成果对各类综合评价成果进行完善;以成果应用 为重点,在专项评价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区划研究,以及成果表达方式研究,提出建议。

11.4.1成果报告(提纲见参附录F)

12.1项目承担单位工作质量管理及检查

12.1.1工作质量管理及检查

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组织实 项目作质量空 采样小组、项目组、项目承担单位 单位应建立健全三级质量检查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27-2006》12.1.2各级检查工作量

12.1.2.1采样小组、样品加工小组野外原始资料自(互)检率100%。 12.1.2.2项目组野外采样点质量检查比例为总工作量的5%,室内原始资料质量抽查比例为总工作量 的20%。样品加工过程抽查比例5%;数据录入检查比例100%。 12.1.2.3项目承担单位野外验收检查。抽查野外总工作量的0.5%~1%,其中抽查项目组质检点比 例为5%~10%,室内资料抽查总工作量的1%~3%。要求检查工作基本覆盖各作业组和各项调查工作。

12.1.3质量检查内容及方法

12.1.3.1野外采样小组自(互)检

当日采样工作结束后在驻地对当天工作质量进行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记录卡内容是否齐全、正确; 样品质量、重量、数量、编号是否与图、卡一致;手图是否进行了标识;航迹是否按照要求录制;当日 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样品加工小组自(互)检包括当日加工的样品数量;布样袋号段: 羊袋号是否与纸样袋号一致,加工前及加工后样品质量、重量等是否存在问题、污染等。检查工作结束 后填写“采样小组自(互)检登记表”、“野外加工自(互)检登记表”(附录D.6)

DB61/T 1401202

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2020年7月DB61/T 1401202

12.1.3.2项目组(业务所、室、分院)质量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