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420-202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pdf

DB13(J)T 8420-202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298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420-202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pdf简介:

DB13/J 8420-2021 是一项关于“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的地方标准,主要应用于中国的北京市。这个标准的全称为《北京市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它是在2021年发布并实施的。该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北京市公共建筑的设计,以确保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耐久性、环保性、功能性、美观性和文化传承等因素,以适应未来百年的发展需求。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的长期使用和适应性,不仅要求建筑在设计上满足当前的功能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使用变化和环境影响,以确保其在长时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和价值。内容可能包括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能源效率、环保材料使用、无障碍设施设计、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该标准的出台,是北京市对公共建筑设计的一种前瞻性思考,旨在推动公共建筑向更可持续、更人性化、更具有历史底蕴的方向发展,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公众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DB13(J)T 8420-202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6.3.5排水管道的布置应考虑噪声的影响,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

7.1.1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 的相关规定。 7.1.2供暖、通风及空调设备应选用节能、环保、绿色、耐久的 产品。 7.1.3供暖、通风及空调管道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管线分离方式进行设计; X 2宜选用装配化集成部品,其接口应标准化,满足通用性 和互换性的要求。 7.1.4供暖空调水管及附件应选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噪性 能好、便于安装维修的管材、管件,以及连接可靠、密封性能好 的管道阀门设备。 7.1.5管道并和设备机房的设计应满足日常检修更换的要求。其 位置宜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置,缩短其供应半径。 7.1.6穿越结构支撑体的管线应预留管线套管。 7.1.7大型通风空调设备应考虑其更换措施,预留设备安装孔 规划设备进出通道。 7.1.8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其他暖通空调系统水管、风管的选材、布置及敷设要求,以及暖 通空调设备、构筑物、设施的选型、布置与固定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相关要求。

7.1.9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及设备运行状态 显示: 1 室内的温度、湿度; 2 室内外的CO,浓度、PM,5浓度; 3 通风空调设备的启停; 4 过滤器进出口静压差。 7.1.10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7.2冷热源

L18ZJ113标准下载7.2.1冷热源设备能效应满足现行河北省标准《被动式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8360的相关要求。 7.2.2冷热源应采用高能效、低污染的清洁供应方式,并根据当 地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冷热源。

7.3.1散热器供暖系统管线宜明装,当采用暗装时应敷设在吊顶 内、楼地面架空层内或干式工法地面内,管道应保温。 7.3.2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采用干式工法地暖系统,供暖管线应 敢设在干式工法构造层内,干式工法楼地面做法应设置保温层 宜设置均热层

7.3.3散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耐腐蚀性好的铸铁散热器; 2当采用钢制、铝制散热器时,应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并采取措施降低其电化学腐蚀对散热器使用寿命的影响。 7.3.4宜设置装配式集成化的配管接头,配管接头应标准化,满 足更换和维修的要求,设置位置应有操作空间,便于检修和更换 管道。

7.4.1安装于土建风井内的通风、空调及防排烟风管,

7.4.4室内通风空调管道应设置在吊顶空间或楼、地面架空地面

中,应设置便于更换过滤器、检修或更换设备的设施。

7.4.5,风管应采用防火、耐腐蚀材料制作,接头应采用标准接头。

8.1.4配电箱宜设置在管井内部或走廊、门厅等便于维护的填充 墙体上。

体内,应敷设在轻质隔墙空腔、架空层或吊顶空间内,并应采取

8.1.6电气管线铺设在架空层时,应采取穿管或线槽保护等 措施。在吊顶、隔墙、楼地面、保温层及装饰面板内不应采 敷布线。吊顶的设置应考虑电气管线检修及扩展的需求,

8.1.7电气管材应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

管)。有可燃物的闷顶和封闭吊顶内明敷的配电线路,应采取金属 导管或金属槽盒布线。当采用钢管时,其耐腐蚀性能分类应能够 达到3级以上。

8.2.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范》GB500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 8.2.2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并为远期发展预留余量。 8.2.3有条件的建筑物宜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8.2.1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8.4.1照明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有关规定 8.4.2,应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及附件、照明方式、控制方式,有 效限制炫光。 8.4.3 建筑公共空间与内部使用空间的照明应分别配电和控制。 8.4.4 大面积照明场所,宜按照最小功能区域划分照明配电分支 回路,以便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设置照明控制装置。 8.4.5 消防应急照明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GB51309的有关规定。

8.5.1防雷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 规定。 8.5.2[ 防雷设计应根据建筑及结构形式,优先优先利用建筑物金 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8.5.3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8.5.4 接地系统应宰固可靠,并应预留增打接地极的条件。 8.5.57 有洗浴设施的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9.1.1智能化设备应采用安全、可靠、节能的产品,智能化系统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 9.1.2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参见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14中的相关规定。 9.1.3机房、设备间、弱电并等房间,在满足正常使用面积需求 的同时,宜多预留正常使用面积的30%~50%面积作为扩展空间。 9.1.4建筑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应满足后期运营管理及各阶段维 修的要求

9.2.1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公共服务、智能卡应用、物业管理、 信息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通用业务和专业业务等信息 化应用系统。 9.2.2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配置应满足百年公共建筑建筑业务运行 和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需求

9.3.1系统应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与集成信息

.3.1系统应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与集成信息应用系统,

9.4.1信息网络系统应适应灵活应用的需求,并宜根据使用需要 配置信息端口。公共区域应提供无线接入。 9.4.2信息网络系统应满足百年公共建筑的信息传输要求,若有 大型音视频信号转播的需要,应预留相应音视频信号与外部互联 的接口。 9.4.3有线电视系统应满足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发展的需求,并宜 根据使用需求配置有线电视终端。 9.4.4公共广播系统,应满足公共广播系统实时发布语声广播、 分区广播的使用要求,并应具备紧急厂播最高级别优先权。 9.4.5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业管理的需要,在公共 反城忆能宝沉里 度阻含自本冷级池

9.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9.5.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 管系统,以及需纳入管理的其他业务设施系统等。 9.5.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义应具有建筑设备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和共享的功能:

9.5.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

9.5.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建筑设备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和共享的功能; 2应具有建筑设备能耗监测的功能; 3 应实现对节约资源、优化环境质量管理的功能: 4应与公共安全系统等其他关联构建建筑设备综合管理模 式。 9.5.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与建筑设备的运行功能相匹配,并应

CJJT168-2011标准下载9.5.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检

周节新风量的功能。公共区域宜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并应具 有分区域就地控制、中央集中控制等方式。 9.6.5能耗计量系统宜包括水量、电量、燃气量等,并应纳入能 耗管理系统的分项计量及综合管理

调节新风量的功能。公共区域宜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有分区域就地控制、中央集中控制等方式。

9.6.1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和应急响应系统等。 9.6.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及其他相关规范的有关规 定。 9.6.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应满足 百年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的需要。 9.6.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宜包 括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和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 控制、电子巡查、访客对讲、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等。 9.6.5主要出入口和需控制人流密度的场所宜设置客流分析系 统。K 9.6.6 应急响应系统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为基础《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pdf,应配置与上一级应急响应系统信息互联的通信接口。

10.1.1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进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宜建立数 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建设、使用全寿命期的信息化管理。 10.1.2百年公共建筑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覆盖建筑工程勘察设 计的全过程。 10.1.3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各阶段模型精度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 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4百年公共建筑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考虑后期建筑信息模 型运维管理系统中各业务模块对模型数据的要求。 10.2勘察阶段 10.2.1百年公共建筑宜建立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用于工程设 计、施工、运营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根据工程阶段和需求可 分别建立地理信息模型、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岩土工程信息模型 10.2.2义百年公共建筑宜建立拟建场地现状地理信息模型,反映 拟建场地和周边环境的空间数据信息,实现对拟建场地的可视 化、数字化管理,并满足拟建项目场地分析、规划和建筑方案设 计、虚拟展示等需要。 10.2.3百年公共建筑宜建立拟建场地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反映 拟建场地和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并宜包含既 有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网和拟建工程等信息,满足三维地

质模型分析、地基基础和岩工程设计与施工等需要, 10.2.4百年公共建筑宜建立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反映边坡、基 坑、地基处理、桩基等岩土工程及周边环境数据信息,并满足三 维数值模拟、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周边环境分析评价等需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