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pdf

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499-200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1542
免费资源

DLT 499-200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pdf简介:

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是中国电力工业部于2001年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全称为《农村低压电力设施运行管理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农村地区低压电力设施(包括电源、线路、变压器、计量装置等)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进行规定,为农村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农村低压电力设施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要求,内容涵盖了电力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旨在保障农村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提高农村电力服务水平。

DLT 499-2001规程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力设施建设和运行工作,对于农村电力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电气化的推进,该规程可能会根据技术进步和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更新和修订。

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a)电杆表面应光滑,无混凝土脱落、露筋、跑浆等缺陷; b)平放地面检查时,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但网状裂纹、龟裂、水纹不在此限; c)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 d)电杆的端部应用混凝土密封。 6.6.5电杆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及负荷条件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杆长的1/6。电杆的倾覆稳定 安全系数不应小于;直线杆为1.5;耐张杆为1.8;转角、终端杆为2.0。 6.6.6电杆组立后(未架线),杆位横向偏离线路中心线不应大于50mm。 6.6.7架线后,杆身倾斜:直线杆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转角杆应向外倾斜;终端杆 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6.6.8转角、分支、耐张、终端和跨越杆均应装设拉线,拉线及其铁附件均应热镀锌。 6.6.9 拉线一般固定在横担下不大于0.3m处。拉线与电杆夹角为45°,若受地形限制,不应小于 30° 6.6.10. 跨越道路(非公路)的水平拉线,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低于5m,拉线柱应向张力反方向倾 斜10°~20° 6.6.11 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0,截面不应小于25mm²。 6.6.12 拉线的底把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热镀锌圆钢制成的拉线棒,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其 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露出地面0.5m~0.7m。 6.6.13拉线盘需具有一定抗弯强度,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其规格不应小于150mm×250mm×

a)电杆表面应光滑,无混凝王脱落、露筋、跑浆等峡陷; b)平放地面检查时,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但网状裂纹、龟裂、水纹不在此限; c)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1/1000; d)电杆的端部应用混凝土密封。 6.6.5电杆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及负荷条件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杆长的1/6。电杆的倾覆稳定 安全系数不应小于;直线杆为1.5;耐张杆为1.8;转角、终端杆为2.0。

500mmo 6.6.14拉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条件和电杆的倾覆力矩确定,其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直线杆为1.5;耐张杆为1.8;转角杆、终端杆为2.0。 6.6.15穿越和接近导线的电杆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 最低导线以下,应保证在拉线绝缘子以下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6.6.16·拉紧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 6.6.17拉线坑、杆坑的回填土,应每填0.3m夯实一次,最后培起高出地面0.3m的防沉土台,在拉 线和电杆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应设保护桩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

6.7对地距离和交叉跨越

a)集镇、村庄(垂直):6m; b)田间(垂直):5m; c)交通困难的地区(垂直):4m; d)步行可达到的山坡(垂直):3m; e)步行不能达到的山坡、峭壁和岩石(垂直):1m; f)通航河流的常年高水位(垂直):6m; g)通航河流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榄顶(垂直):1m; h)不能通航的河湖冰面(垂直):5m; i)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垂直):3m; j)建筑物:(垂直):2.5m; k)建筑物(水平):1m; 1)树木(垂直和水平):1.25m。 6.7.3架空绝缘电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垂直、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a)集镇、村庄居住区(垂直):6m; b)非居住区(垂直):5m; c)不能通航的河湖冰面(垂直):5m; d)不能通航的河湖最高洪水位(垂直):3m: e)建筑物(垂直):2m; f)建筑物(水平):0.2m; g)街道行道树(垂直):0.2m; h)街道行道树(水平):0.5m。 6.7.4: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灯具 第2-14部分:特殊要求 使用冷阴极管形放电灯(霓虹灯)和类似设备的灯具 GB 7000.214-2015》,电力线路应架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电力线 近交叉点但不应小于对弱电线路的倒杆距离。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以及最小 定: a)与一级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不小于45°; b)与二级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不小于30°; c)与弱电线路的距离(垂直、水平)为1m。 弱电线路等级参见附录L。 5.7.5低压电力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挂

DL/T4992001

DL/T4992001

7.1.1地埋电力线路(简称地埋线)的电线必须符合JB2171标准的规定(参见附录F)。 7.1.2,·白蚁聚居、鼠类活动频繁、土壤中含有腐蚀塑料的物质、岩石或碎石地区,不宜敷设地埋线 7.1.3地埋线的敷设路径和电线的计算负荷,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通盘者虚一般不应少于5年

7.2.1地理线的型号选择,北方宜采用耐寒护套或聚乙烯护套型;南方采用普通护套型,严禁用无护 套的普通塑料绝缘电线代替。 7.2.2·地埋线的截面选择,除应满足6.2.3有关规定外,其截面不应小于4mm²。 7.2.3地埋线的接续宜采用压接。接头处的绝缘和护套的恢复,可用自粘性塑料绝缘带缠绕包扎或用 热收缩管的办法。 当采用缠绕包扎时,一般至少缠绕5层作绝缘恢复,再缠5层作为护套。包扎长度应在接头两端各 伸延100mm,缠绕时严防灰尘、水分混人,严禁用黑胶布包扎接头。 7.2.4地埋线的接续也可引出地面用接线箱连接。

7.3.1地埋线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其深度不宜小于0.8m。 7.3.2地埋线一般应水平敷设,线间距离为50mm~100mm,电线至沟边距离不应小于50mm。 7.3.3地埋线的沟底应平坦坚实,无石块和坚硬杂物,并铺设一层100mm~200mm厚的松软细土或 细砂,当地形高度变化时应作平缓斜坡。线路转向时,拐弯半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径的15倍。 7.3.4地埋线施放前,必须浸水24h后,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其稳定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技 术标准的规定。

7.3.5环境温度低于0℃或雨、雪天,不宜敷

7.3.5环境温度低于0℃或雨、雪天,不宜敷设地埋线。

a)绝缘护套不得有机械损伤、砂眼、汽泡、鼓肚、漏芯、粗细不匀等现象; b)芯线不偏心、无硬弯、无断股; c)无腐蚀霉变现象。

7.3.7放线时应将地埋线托起,严禁在地面上拖拉。谨防打卷、扭折和其他机械损伤。 7.3.8地埋线在沟内应水平面蛇形敷设,遇有接头、接线箱、转弯处、穿管处,应留有余度伸缩弯的 半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径的15倍,沟内各相接头应错开。 7.3.9地埋线与其他地下工程设施相互交叉、平行时,其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6的规定

理埋线与其他地下设施交叉、平行时允许的最小距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地埋线有穿管保护或加隔板的最小距离。

7.3.10地理线穿越铁路、公路时,应加钢管套保护,管的内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径的1.5倍,管内 不得有接头,保护管距公路路面、铁轨路基面,不应小于1.0m。 7.3.11地埋线引出地面时,自埋设深处起至接线箱应套装硬质保护管,管的内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 径的1.5倍

DL/T499—20018.1.4农村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8.2电缆路径8.2.1敷设电缆应选择不易遭受各种损坏的路径a)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水锈蚀、热影响、白蚁、鼠害等各种损伤。b)便于维护。c)避开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d)电缆路径较短。8.3电缆敷设8.3.1敷设电缆前,应检查电缆表面有无机械损伤;并用1kV兆欧表摇测绝缘,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10MQ。8.3.2.敷设电缆时应符合的要求a)直埋电缆的深度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直埋电缆的沟底应无硬质杂物,沟底铺100mm厚的细土或黄砂,电缆敷设时应留全长0.5%~1%的裕度,敷设后再加盖100mm的细土或黄砂,然后用水泥盖板保护,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也可用砖块替代水泥盖板。b)电缆穿越道路及建筑物或引出地面高度在2m以下的部分,均应穿钢管保护。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下者,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超过30m以上者不应小于2.5倍,两端管口应做成喇叭形,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钢管外面应涂防腐漆。电缆引人及引出电缆沟、建筑物及穿入保护管时,出入口和管口应封闭。c)·交流四芯电缆穿人钢管或硬质塑料管时,每根电缆穿一根管子。单芯电缆不允许单独穿在钢管内(采取措施者除外),固定电缆的夹具不应有铁件构成的闭合磁路。8.3.3电缆的埋设深度,电缆与各种设施接近与交叉的距离,电缆之间的距离和电缆明装时的支持间距离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18电缆装置中的最小距离m最小距离项目平行交叉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一般情况0.10.5穿管或用隔板隔开0.10.25公路1.51.0集镇街道路面1.000.70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管道 (沟)1.000.50电缆与各种设施接近热力管道 (沟)2.000.50与交叉净距离其他管道0.500.50建筑物基础(边线)0.60杆基础(边线)1.00排水沟1.000.508.3.4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分弯曲。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比值,不应小于下列规定:聚氯乙烯护套多芯电力电缆为10倍;交联聚乙烯护套多芯电力电缆为15倍。8.3.5低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室内终端头可采用自粘性绝缘带包扎或采用预制式绝缘首套;室外终端头宜采用热缩终端头加绝缘带包扎或预制式绝缘首套加绝缘带包扎的方式。8.3.6直埋电缆拐弯、接头、交叉、进入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的方位标桩。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以150mm为宜。8.3.7电缆经过含有酸碱、矿渣、石灰等场所,不应直接埋设。若必须经过该地段时,应采用缸瓦管、水泥管等防腐保护措施。在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电缆明敷时CJ∕T 68-1999 城市污水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光度法,应采用防腐型电缆。21

DL/T4992001

.8直埋电缆不应平行敷设在各种管道上面或下面。 .9、电缆沿坡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前、 其净距不应小于0.5m。 10在钢索上悬吊电缆固定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特殊规定的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水平敷设:电力电缆为750mm; 垂直斯设。电力电缆为1500mm

8.3.8直埋电缆不应平行敷设在各种管道上面或下面。 8.3.9电缆沿坡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 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m。 干献种规宝的无应扭过下列耀

其净距不应小于0.5m

水平敷设:电力电缆为750mm; 垂直设:电力电缆为1500mm

SL 1-2014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8.3.11电缆钢支架及安装应符合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