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828-2021 水电水利工程抗滑桩施工规范.pdf

DL/T 5828-2021 水电水利工程抗滑桩施工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7136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828-2021 水电水利工程抗滑桩施工规范.pdf简介:

DL/T 5828-202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全称为《水电水利工程抗滑桩施工规范》。这个规范主要针对水电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抗滑桩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抗滑桩是一种在地质条件较差、易发生滑坡等地段,用于增强边坡稳定性,防止滑坡的桩基结构。DL/T 5828-2021涵盖了抗滑桩的设计、施工准备、钻孔、注浆、钢筋笼制作和安装、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各个环节,旨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内容包括了桩的直径、长度、间距、深度、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验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是水电水利工程中抗滑桩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从事水电工程抗滑桩施工的单位和个人,理解和遵守这个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条件。

DL/T 5828-2021 水电水利工程抗滑桩施工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L/T58282021

L/T58282021

6.2.4冲击钻进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地表土层松软时,可在护筒 内加黏土混合,并加入一一定数量的片石反复冲击密实,确保孔壁 稳定。微型桩成孔宜采用风动潜孔锤钻进成孔。遇堆积体或松散 破碎岩体时,钢管桩宜直接采用跟管成孔。 6.2.5钻进过程中如发生桩孔偏斜、塌孔、缩颈、护简失稳或外 围冒浆等情况,应停止钻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2.6钻进成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确保孔位、孔径满足设计 要求。

6.2.7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检查成孔质量GB∕T 8077-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满足要求后清孔 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泥浆含沙量、黏度指标符合 要求。

6.3.1钢筋笼制作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钢筋笼制作充许 偏差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表6.3.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6.3.2钢筋笼在地面制作成型后,分段在孔口连接安装。钢筋应 力计、声测管及其他预理件应按设计要求同步安装。 6.3.3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位置应避开滑带,接头点应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 规定或设计要求错开。抗滑桩钢管安装,宜采用整体安装,分段 安装时连接件应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DL/T58282021

DL/T58282021

6.3.4桩的加劲筋布置在主筋内侧,箍筋布置在主筋外侧,加劲 筋与箍筋应与主筋焊接。

下,就位后应固定,要求定位准确牢固,防止上浮,钢筋笼 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cm。

6.3.6非对称的钢筋笼主筋的抗弯抗剪方向应与主滑方向一致。 钢筋笼下放时不得转动钢筋笼。

6.4.1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进行沉渣厚度检验,合格后应立即 灌注混凝土。 6.4.2水下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落度宜为18cm~22cm 宜适当掺加外加剂,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通过试验 确定。

6.4.1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进行沉渣厚度检验,合格 灌注混凝土。

宜适当掺加外加剂,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通过试验 确定。 6.4.3灌注导管直径为200mm300mm,连接应密封、牢固、 方便检查,节长2m~4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 6.4.4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宜采用球胆或与桩身混凝土 相同强度等级的一级配混凝土制作。 6.4.5开始灌注时,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300mm~500mm。 6.4.6首次灌注的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储备量,使导管理入混凝土 面以下的深度不小于0.8m;末次灌注的混凝土量应保证超灌高 度不小于0.5m。 6.4.7灌注过程中导管理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大于6.0m,不宜小 于2.0m,不得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及时拆除或提升导管,控制 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理深及导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 的高差,并及时详细填写灌注记录。 6.4.8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灌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及时排 除,并记录备案。

DL/T58282021

7.1.1预制桩主要包括非预应力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和钢 管桩等。 7.1.2预制桩的沉入方法主要有打入、压入、振入法等,也可采 用导孔法沉桩。 7.1.3施工前,应综合考虑预制、起吊、运输、堆放、沉桩等过 程,并根据工艺条件、地质情况、荷载特点,以及施工对周边环 境的影响等,结合施工工艺试验成果,拟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技 术措施。

7.2.1较短的桩体(一般10m以内)可以在工厂预制。较长的桩 体应在沉桩施工现场附近预制,减少桩体起吊、运输过程中的 损坏。 7.2.2确定单根桩长时,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打桩架的高度、 预制场所、起吊设备、运输能力等因素,避免在桩尖接近或处于 滑动面附近接桩。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多于3个。

7.2.1较短的桩体(一般10m以内)可以在工厂预制。较长的桩 体应在沉桩施工现场附近预制,减少桩体起吊、运输过程中的 损坏。

7.2.2确定单根桩长时,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打桩架的

预制场所、起吊设备、运输能力等因素,避免在桩尖接近或处于 滑动面附近接桩。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多于3个。 7.2.3桩的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应满足表7.2.3的要求。

表7.2.3桩的钢筋骨架允许偏差

DL/T58282021

7.2.4模板的拆除时间应根据施工特点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 确定。如无特殊要求,应符合相关施工规范的规定。 7.2.5成品桩的制作允许偏差应满足表7.2.5的规定。

表7.2.5成品桩的制作允许偏差

DL/T58282021

7.2.6预应力混凝士桩的制作质量要求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技术标准》JGJ/T406的规定。

7.2.6预应力混凝士桩的制作质量要求应符合《预应力混

7.3.1单节桩长在20m以内的,可采用2点起吊;桩长为20m~ 30m时,宜采用3点起吊:当桩长大于30m时,应通过计算确 定吊点数量及位置。 7.3.2起吊前,应对起吊点位置进行验算。当起吊点少于或等于 3个时,其位置应按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 计算确定,当吊点多于3个时,其位置应按反力相等的原则计算 确定。 7.3.3预制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

7.3.4桩起吊时,应做到平稳,不得使桩体受到损伤

7.4沉桩前现场准备工作

7.4.1应认真处理高空、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地下已探明的块 石等硬质物体应挖除。 7.4.2沉桩现场地面应平整,满足沉桩设备的承载力要求,地面 坡度一般不大于1%,场内道路应满足桩体运输的要求。 7.4.3沉桩设备的桩架竖立后,应保证垂直度。 7.4.4桩位放样完毕后应校核,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7.5.1锤击桩设备的锤重宜大于桩体质量。

DL/T58282021

7.5.2锤击桩桩架的高度应根据桩长、滑轮组高度、桩锤高度、 桩帽高度、起锤移位高度,并考虑0.5m~1.0m的高度余量进行 选用。

桩帽高度、起锤移位高度,并考虑0.5m~1.0m的高度余量进行 选用。 7.5.3静压桩压桩设备的选用应根据设计要求考虑压桩机的型 号、自重、最大压桩力,并考虑吊桩机构的性能及吊桩能力等。 最大压桩力宜为压桩机的自重和配重之和的80%。 7.5.4抱压式压桩机抱紧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充许侧压力。 7.5.5当边桩位置不能满足中置式压桩机施工条件时,应选用前 置式压桩设备进行压桩。

7.5.3静压桩压桩设备的选用应根据设计要求考虑压桩机

7.5.4抱压式压桩机抱紧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充许侧压力

7.6.1一般股当相邻桩的中心距小于4倍桩径时,宜拟定合理的沉 桩顺序,宜按照逐排打设、由中部向边沿打设、分段打设等方法 进行。 7.6.2根据桩的规格,施工时应按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深后 线的顺序打设。 7.6.3宜优先选用重锤低击的方式沉桩施工。 7.6.4应根据桩锤和桩帽类型,以及桩型、地基土质、施工条件 等多种因素,合理选用垫材。 7.6.5当桩深达到设计深度时,即可停止沉桩;当锤击沉桩无法 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引孔的方式进行补桩,

7.7.1压桩施工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接桩时间尽可能 缩短。

7.1压桩施工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接桩时间尽可能 短。 7.2大面积压桩群应控制每天的压桩量。 7.3压桩稳压时间宜为 5 s10 s。

7.7.2大面积压桩群应控制每天的

7.7.3 压桩稳压时间宜为 5 s~10 s。

DL/T58282021

8.1.1监测点由变形监测点和基准点两类组成,其中变形监测点 布置在滑坡体范围内,基准点布置在滑坡范围以外稳定岩土体上。 8.1.2监测仪器的选择应满足可靠性、操作简便性、稳定性和耐 久性的要求,网点布设应便于安装、维修和观测。 8.1.3施工期安全监测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范围与监测 点选择、各监测墩(桩、孔)的施工尺寸与施工方法、仪器设备 安装型号与安装要求、监测仪器调试校准方法、监测周期与频次、 数据分析与预警要求等。 8.1.4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和监测施工方案完成监测站(点) 神

8.1.5抗滑桩施工期应对滑坡体进行实时安全监测,掌握工程

动等因素对滑坡体的影响,用于指导施工和防护。 8.1.6当出现变形异常等情况时,应加密监测频次。 8.1.7挖孔桩施工,必要时宜对护壁变形进行监测。 8.1.8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宜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及时进行 监测数据的分析整理,指导施工。

8.2.1施工前应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8.2.2施工现场总体布局与分区合理、规范有序,应符合安全规 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8.2.2施工现场总体布局与分区合理、规范有序T/CECS20008-2021标准下载,应符合安全规

DL/T58282021

8.2.3人工挖孔桩孔口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孔内应设置安全爬 梯,雨季施工时应搭设防雨棚。桩孔施工时孔口应有专人看守, 暂停施工时应对孔口实施保护。 8.2.4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当桩孔中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制 定专项降排水方案;若桩孔中可能出现有害气体,应采取专门措 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定情况,发现开裂、滑动、流土等现象,应停止作业,撤出现场 作业人员,及时查明情况,按照方案或应急预案有序组织加固。 8.2.6抗滑桩施工时,不得上下层同时作业。若遇特殊情况应制 定专门的安全施工方案。

T/CSTE 0008-2020 污水处理用碳源液体乙酸钠DL/T58282021

直径钻孔桩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必要时应用钻芯法进行抽 检,钻孔宜布置在桩孔中心部位。钻孔桩、挖孔桩宜逐桩检测, 微型桩按比例抽检。 9.0.10钻孔取芯检查宜在桩身无损检测后进行。桩截面面积小于 1m²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20时,不宜采用钻孔取芯法检查。 钻孔取芯检查结束,检查孔应采用同级水泥砂浆或水灰比为0.5:1 的水泥浆填充密实。 9.0.11经检查存在质量缺陷及不合格的桩,按设计方案进行 处理。

DL/T5828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