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C 14-2020 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pdf

TASC 14-2020 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079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ASC 14-2020 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pdf简介:

TASC(Thermal Active Shading and Control)14-2020 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也称为“主动式遮阳与控制系统评估标准”,是针对建筑设计中主动式建筑技术性能的一种评价体系。主动式建筑是一种通过系统性的设计和设备应用,如遮阳、冷却、照明等,来管理建筑环境的能源效率和舒适度的建筑策略。

TASC 14-2020 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管理:评价系统在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表现,包括遮阳和冷却系统的性能、照明的自动控制等。

2. 舒适度:评估系统如何影响室内环境,如温度、湿度、噪音和视觉舒适度。

3. 维护与运行:考量系统的可靠性、耐用性和易于维护的特点,以及对运营成本的影响。

4. 设计和安装质量:评价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是否充分考虑了主动式遮阳与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这个标准旨在推动和促进主动式建筑设计和实践的发展,鼓励建筑师、工程师和开发商采用更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TASC 14-2020 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3.1.1建筑群、建筑单体或建筑内独立功能区域均可以参评主 动式建筑。建筑群是指由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 本系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及以上单体建筑组成的群体。建筑局部区 域指建筑中相对独立完整的平面空间、完整单元、完整一层或完 整多层等,建筑局部区域具有独立的功能,能够独立运转运营, 如高层建筑中某些被辟为宾馆单独管理、运营的区域,可视为建 筑局部区域。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用本标准评分项和优 选项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进行加 权计算得到建筑群的总得分。 无论评价对象为建筑群、单栋建筑或建筑内区域,计算系统 性、整体性指标时,要基于该指标所覆盖的范围或区域进行总体 评价,计算区域的边界应选取合理、口径一致,并且边界闭合。

3.1.2本条对评价阶段进行了规定,本标准将主动式建筑

3. 1.2本条对评价阶段

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是在主动式建筑施工图设 计文件批准后进行,其重点为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期效果;而运行 评价是在主动式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连续12个 自然月)后进行GB∕T 25606-2010 土方机械 产品识别代码系统,主要是评价相关主动式建筑技术产生的实际效 果。简而言之,设计评价所评的是主动式建筑的设计,运行评价 所评的是通过主动式建筑设计之后并投入运行的建筑。

3.1.3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主动

重全寿命期内的主动性能。对于主动式建筑的评价,申请评 应从主动式建筑的设计、运行等阶段进行控制,优化建筑技 设备和材料选用,并按本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技术分析、测 告和相关文件。

3.1.4本条对评价机构和评估师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主云

建筑的评价人员和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 方提交的报告、文档。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评价机构还应组 织现场考察,进一步审核建筑设计要求的落实情况以及建筑的实 际性能和运行效果。

3.2.3本条主要界定达到什么条件的参评项目,才能被

过了主动式建筑的评价标准,成为合格的主动式建筑。这里的相 关优选项,指的是在所有优选项中,与该参评项目形成气候和技 术要求关联的优选项。比如,某项目参评主动式建筑,优选项共 有15项适用,如果这个项目要获得主动式建筑认证,需要3项 及以上的优选项达标,即15项优选项的20%。

则上应全部满足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控制项和评分项的要求。

由于某些可以理解的原因,项目中的某一项不能满足最低分类 定时,可由评估人员具体说明理由,由上一级技术委员会做 定。主动式建筑的某一项或几项指标表现优异,可申请进行单 评价。

指标中全部指标的要求,但在部分指标的分值上,表现优异, 果突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单项优异表现的认证和肯

2.6主动式建筑运行过程中,使用者对建筑的操作直接影响

3.2.6主动式建筑运行过程中,使用者对建筑的操作

建筑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因此,编制建筑使用手册,并对建筑使 用者进行培训,将设计中涉及的关于环境保护及高效使用资源的 设计理念、主动感知与调节技术、方法,清晰地交代给建筑使 用者。

本条评价建筑对室内外环境参数具备基本的感知监测功能。 室内基本环境参数应包括主要功能房间的温度、湿度、CO2、 PM2.5等。室外环境基本参数应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 太阳辐射强度、PM2.5等。室内环境参数应通过就地传感设备 感知,室外环境参数宜通过就地传感设备感知,条件所限时可部 分引用城市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建筑室内只评价主要功能房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环境参数感知系统 施工图、设计说明(含控制策略);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 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和检测数据

4.1.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本条评价建筑基于所感知的参数作出反应的能力。如根据所 感知的室内外温湿度参数调节空调系统,根据设备系统自身运行 参数调节运行工况,根据CO2浓度参数作出报警、启动排风装置 动作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智能化设计图纸 装修图纸以及设计说明;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以及设计说 明、运行日志或使用者报告

4.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

建筑控制系统复杂、界面不友好直接导致操作不方便、不安 全、使用率低甚至系统废弃,是目前建筑控制系统常见问题。本 条要求系统界面中不能出现错别字与语病,图标按钮含义简明, 色彩简洁明快,主要操作步骤有提示,具有防错功能,对输入信 息进行校验,执行破坏性操作须有清晰提示确认,重要操作可快

捷撤回。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控制系统设计文件、室 内控制末端显示界面设计要求;运行评价时查阅控制系统界面及 操作步骤、使用者报告,必要时提供物业服务者满意度报告。

.1本东道用 第1款在第4.1.1条室内基本环境参数要求上,增加对主要 功能房间照度、VOC、噪声等主动感知的分档要求,增加对室 外空气质量、噪声和降雨强度等主动感知的分档要求。室内环境 参数通过室内传感设备感知;室外环境参数通过室外传感设备感 知,当无条件安装室外传感设备时,可引用城市实时监测气象 数据。 第2款旨在强化建筑感知性能参数的数据收集、远程传输与 集中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效率。将所感知的数据远传集中服务 器,可全面掌握建筑各个空间的环境参数,有利于系统实时优化 控制,实现更好的主动性能。 第3款旨在强化建筑感知性能参数存储与数据质量,为运行 优化提供数据基础。将所感知的数据进行存储并提供回溯访问, 有利于监控感知、传输和控制系统运行情况,保障系统运行安全 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定期分析挖潜、优化控制。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施工图、设计说 明;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峻工图、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和监测 数据、集中服务器照片、现场照片、存储数据及相关证明材料。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4.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居室和卧室、办公建筑中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室内照度调节的方 式有活动遮阳、感光玻璃、照明系统调节等;室内温湿度调节的 方式有自然通风、暖通空调系统等;室内CO2浓度调节的方式有 自然通风和新风系统调节等;室内PM2.5浓度调节的方式有新 风过滤系统过滤、室内空气净化器处理等;室内噪声调节的方式 有隔声设施如外窗启闭调节、背景噪声调节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 (含控制策略);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设计说明(含控制 策略)、运行记录或使用者报告

本条主要对主动式建筑的开放性做出规定。所谓的开放性: 有两条含义,一是建筑的一些数据应该尽可能做到向最广大的使 用者和公众开放,可以公示在网络和公共区域;二是建筑应该能 够采纳公众及其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优化自已的运营策略。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 (含控制策略),确认建筑是否具有以互联网、公示屏、报表、纸 媒等形式,向社会报告其运行过程、运行结果的设计;检查并确 认该建筑运行设置是否有收集、整理并使用建筑使用者对建筑进 行评价与建议的数据;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峻工图、设计说明 (含控制策略)、运行记录或使用者报告。 4.3.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提升建筑使用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建筑以人为本特性的具 体表现。具体包括:(1)通过设计如阳台、露台、架空层等空间 提升室内外的交流互动;(2)采用鼓励居住者进行社会交往的设 计,如与其他建筑相连通的连廊系统、场地内设计对外开放的公 共本法穴问竺

4.3.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提升建筑使用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建筑以人为本特性的具 体表现。具体包括:(1)通过设计如阳台、露台、架空层等空间 提升室内外的交流互动;(2)采用鼓励居住者进行社会交往的设 计,如与其他建筑相连通的连廊系统、场地内设计对外开放的公 共交流空间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施工图、设计说明 (含运营策略);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设计说明(含运营

策略)、使用者报告。

4.3.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

适应项目所在地气候、地理、项目功能、本地建筑风格、本 地传统、本地材料、施工条件、使用者生活习惯等特性,为定性 评价。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DB32∕T 1720-2011 铝塑复合板铝板厚度的测定,例如帮助儿童学 习、游戏、社交、健康成长的适幼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采用适老设计;必要的无障碍设计;以及合理设置活动空间和健 身场所,并使人们更容易到达这些区域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施工图、设计说 明: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设计说明、使用者报告

4.3.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建筑具有适变性是指建筑可实现对气候、个性化需求、功能 等相关变化的响应,如不同使用者需求不尽相同,同一使用者随 时间推移,其受年龄增长、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和时代变迁等因素 影响而需求也会变化。建筑适变可提升建筑价值、提高空间效 率、丰富空间形态、延长建筑寿命,进而节约资源。 内部空间几何尺寸可适应未来需求变化进行改变,具体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可采用灵活隔断;轻质墙 体分割空间的住宅户型设计可满足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的居住 需求。 建筑可适应未来使用用途的变化并预留空间,具体可采取的 措施有建筑主体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主体结构承载能力设 计适当余等。 建筑外表可变,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空间功能需求调 节,如建筑外墙可开启与周边场地或空间连通形成公共交流空 间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提升建 筑适变性设计与措施报告;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使用者 报告。

主动式建筑设计要体现朴实的理念,包括汲取中国建筑的传 统智慧;鼓励使用者亲近大自然、接近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地形 利用;进行符合区域特质的建筑艺术探索;开发建筑周边场地的 农业耕种、园艺等。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时查阅相关施工图、设计说 明;运行评价时查阅相关竣工图、设计说明、运行记录和使用者 报告。

.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DB11/T 387.3-2013标准下载4.3.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