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29-293-2021 天津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

DBT29-293-2021 天津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007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29-293-2021 天津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T29-293-2021是天津市地方标准,全称为《天津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这个规程是针对在天津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活动的技术规定和指导文件,用于规范和保障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包括桩位的确定、钻孔、清孔、混凝土灌注、质量检验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钻孔灌注桩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的建设。DBT29-293-2021中详细规定了钻孔设备的选择与使用、钻孔深度和直径的控制、泥浆的配制与管理、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灌注方法、质量检测标准等内容。它旨在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同时也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操作指南。

由于这只是一个标准简介,具体的内容会包括更详细的施工步骤、质量控制措施、施工环境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建议查阅完整的标准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DBT29-293-2021 天津市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7.2.2混凝土灌注前应设置隔水塞,隔水塞应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并保证能够顺利排出。 7.2.3桩身混凝土灌注时应在导管顶部设置集料斗,集料斗宜采用 4mm~6mm钢板制作,形状宜为漏斗状,并在下部设置有与导管连 接的接头。 7.2.4灌注时,导管在孔中位置应居中,初灌时导管下口距离孔底 300mm~500mm。灌注期间,混凝土应连续供给,并保证导管内饱

满灌注;首次连续灌注混凝土总量应不小于初灌量要求。 7.2.5混凝土的初灌量应能保证混凝土初灌后导管理入混凝土面 的深度不小于1.0m,并使导管内混凝土柱和导管外泥浆柱保持压 强平衡,初灌量应按式7.2.5进行计算。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8部分:试验方法 确定粉尘最低点燃温度的方法 GB 12476.8-2010》图7.2.5混凝土初灌量计算示意图 注:1一集料斗:2一孔壁:3一导管:4一孔内泥浆:5一混凝土

V = (kD2h2 + dt*h1)

8.1.1后注浆灌注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性土、砾卵石层及风 化岩层。 8.1.2应按设计要求采用桩端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及桩端、桩侧复 式注浆。 8.1.3灌注桩后注浆参数应通过试注浆试验确定。 8.1.4后注浆施工应提供水泥材质检验报告、压力表检定证书、试 注浆记录、设计参数、后注浆施工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等资料。

8.2.1后注浆施工主要设备包括注浆泵、监控压力表、液浆搅拌机 及输浆管,其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泵采用高压注浆泵,功率应不小于10kW,且额定压力 不小于7MPa; 2监控压力表应选用量程不小于16MPa抗震压力表: 3浆液搅拌机应与注浆泵相匹配,容积不宜小于0.35m²,功率 不宜小于4kW; 4水泥浆液的输浆管采用高压流体泵送软管,额定压力不小于 8MPa

8.2.2后注浆装置由注浆导管、注浆阀、注浆管、侧环管和相应的 连接配件组成,其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桩端注浆导管和注浆管应采用钢管,内径不宜小于25mm, 壁厚不宜小于3.25mm: 2桩侧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内径不宜小于20mm,壁厚不宜 小于2.75mm,侧环管宜采用PVC加筋管; 3注浆阀应具备逆止功能,应能承受大于1.0MPa的静水压力: 4桩端注浆管的环向面呈梅花状均匀分布出浆孔,出浆孔孔径 不应大于8mm;桩侧侧环管外侧环向面呈梅花状均匀分布出浆孔, 出浆孔孔径不应大于6mm;下孔时出浆孔应采用胶布或橡胶包裹; 5连接接头应采用管箍连接或套管焊接 8.2.3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端注浆导管:对于直径不大于1200mm的桩,应沿钢筋笼 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1200mm的桩,应均匀设置3 根;并用接头连接桩端注浆阀和注浆管; 2桩侧注浆导管:对于直径不大于800mm的桩,应在每个设 计注浆位置设置1根:对于直径大于800mm的桩,应在每个设计 注浆位置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用连接接头连接注浆阀和侧 环管; 3桩端注浆管长度不宜小于300mm,桩侧注浆阀加侧坏管的厚 度不宜小于保护层厚度 8.2.4当桩长超过3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时,宜采用端桩侧 复式注浆。 1桩侧注浆导管设置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 要求等因素确定; 2桩侧注浆点可设置在离桩端10m~15m以上、桩15m以下; 当桩侧为黏性土时,每隔15m~20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点:当桩侧

为粉土、砂土时,每隔10m~12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点; 3当有粗粒土时,宜将注浆点设置于粗粒土层下部。 8.2.5对于非通长配筋桩的桩端注浆,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 导管等长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

8.3.1注浆导管替代主筋使用时,材质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且注 浆导管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桩侧注浆导管可根据桩 侧喷浆点位置绑扎于螺旋箍外侧,绑扎间距2m~3m。 8.3.2当采用多节钢筋笼时,应做好上下钢筋笼的注浆导管连接 下节钢筋笼的注浆套管口应朝上便于上节钢筋笼注浆导管插入焊 接。 8.3.3孔深严禁超钻。后注浆钢筋笼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笼在搬运过程,应注意保护好注浆导管上下端和三通管 件丝扣,确保管路通畅: 2钢筋笼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注浆阀、注浆管和侧环管的安 装质量,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3钢筋宠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 4注浆导管顶端应高出地面至少200mm以上,管口应用管帽 或丝扣封闭。 5混凝土灌注后应做好地表注浆导管的保护,禁止碰撞、碾压 注浆前发现地表注浆导管损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8.3.4浆液配比、终止注浆压力、流量、注浆量等参数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浆液制备应满足: 1)配置浆液的水泥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2.5级:

2)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饱 和粉土、粉砂,水灰比宜为0.45~0.65:对于饱和黏性土,水灰比 宜为0.70~0.90;对于非饱和松散碎石土、砂砾,水灰比宜为0.50~ 0.60;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 3)配制好的浆液应过滤,滤网网眼应不大于40um。 2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非饱 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3MPa~8MPa;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 宜为1.5MPa~4.0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土层宜取高值: 3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4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根据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 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可按式8.3.4估算:

Gc=αpD+αsnD

式中:G一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αs=0.6~1.0;对于厚层粉土、砂土及粗颗粒土取较高值;对试桩、 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的群桩注浆量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1.2的 系数; n一桩侧注浆断面数; D一灌注桩设计直径(m)。 8.3.5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作业宜选择成桩后2~30大进行; 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3桩端与桩侧复式注浆时,在饱和土中宜先桩侧后桩端,在非 饱和土中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应先上后下莲续注浆: 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4小时; 4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5对于桩径小于等于700mm的桩端注浆,可单管注浆,另一 管备用:对于桩径大于700mm的桩端注浆,注浆时应对同一根桩

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8.3.6注浆终止条件按注浆量与注浆压力双控原则,以注浆量为主, 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80%,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且在 提高浆液水灰比后注浆压力仍超过设计值。 8.3.7当注浆量、注浆压力等主要参数达不到设计值时,应采取如 下措施: 1注浆量达到水泥设计用量,但注浆压力低于设计值,可间隔 30分钟~60分钟并降低浆液水灰比继续注浆,达到设计要求的注 浆压力时终止; 2注浆量未达到水泥设计用量,注浆压力大于设计值,可提高 浆液水灰比继续注浆,水泥用量达到设计值的80%方可停止注浆; 3当泵压连续大于等于8MPa仍无法打开注浆阀,应停泵更换 注浆导管注浆;如所有注浆阀均未打开,可在离桩侧200mm~ 300mm位置钻孔埋设注浆管,进行补注浆,水泥用量应不小于设 计值的1.2倍; 4当出现地面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应调小浆液水灰比,改用 旬歇注浆,水泥用量应不小于设计值的80%。 8.3.8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承载力检验应在 注浆完成20天后进行,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用于注浆完成15 天后进行。 8.3.9后注浆钻孔灌注施工应做好后注浆施工记录,桩端后注浆 施工记录表可按本规程附录D进行填写。 8.3.10后注浆施工常见问题原因及处理方法可按本规程附录C中 表C.0.6执行。

07K203 建筑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与安装 [水泵系统]9.1.4检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管帽或丝扣封闭; 5声波透射法检测前,应检查声波管是否通畅,於堵的声测管 应采取措施清堵后方可进行检测: 6声测管设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桩径小于 等于800mm时应理设双管;桩径介于800mm~1500mm之间时应 理设三根管;当桩径大于1500mm时理设声测管的数量不应少于四 根。 9.1.6低应变检测前桩顶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被检测桩应凿去浮浆及破损部分并剔至设计标高,露出坚 硬密实的混凝土,平整桩头,清除碎石浮土: 2检测时的桩头截面尺寸、形状宜和桩身一样: 3桩顶外露钢筋应不影响检测信号的采集和分析

9.2.1成孔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等直径钻孔灌注桩,成孔检测数量应不少于总孔数的20% 且不少10个桩孔; 2非等直径钻孔灌注桩,成孔检测数量应不少于总孔数的40% 且不少20个桩孔; 3每个柱下承台成孔检测数量应不少于1个孔; 4市政桥梁的基桩应100%进行成孔检测: 5试成孔及静载试验桩应100%进行成孔检测。 9.2.2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的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对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认为重要、明确提出应予以检测的桩: 3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9.2.1成孔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9.2.5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检验DB65T 3952-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学校.pdf,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试验桩,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 2对于工程桩,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基桩总数的1%, 且不应少于3根;施工前的设计试桩作为工程桩使用的,可作为工 程桩验收依据; 3对于满足高应变法适用范围的灌注桩,可采用高应变法检测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

9.2.8对在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基桩,应按照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