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479-2022 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DB45/T 2479-2022 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3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000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2479-2022 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简介:

DB45/T 2479-2022 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标准,名为“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这个规范主要针对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旨在提供科学、合理、安全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指导。

固体废物填埋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地貌考察:了解填埋场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对填埋场的影响。

2. 地质构造分析:确定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层特性,包括土壤、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分布和性质。

3. 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研究场地的渗透性、地下水位、蒸发、降雨等因素,评估可能的渗滤液生成和排放风险。

4. 环境稳定性评估:考察填埋场地的稳定性,包括土壤的压缩性和强度,以确保填埋场的长期安全。

5. 污染控制措施设计: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到地下水和土壤。

这个规范的发布,对于保障固体废物填埋场的环境安全,防止水土污染,以及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45/T 2479-2022 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为规范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科学指导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选址、建设和运 营管理,进一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在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工程勘察标准、规范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地下水环境)等基础上,对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可能产生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本着以防为主,以 治为辅的方针,充分考虑了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要求,编制本文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本文件界定了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总则、水文地 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报告编制和成果提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勘察,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不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工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件。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I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DG/TJ08-2018-2020标准下载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 文件。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I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DB45/T 2479—2022

工程地质勘察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 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3.8 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geologicactions 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3.9 岩溶karst 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称。 3.10 岩溶区karstarea 可溶岩分布的地区。 3.11 构造破碎带structuralfracturezone 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岩石强烈破碎的地段。

5.1.1一般情况下水文地质勘察宜与工程地质勘察合并进行,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应进行专门性 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参照表1确定。

表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比例尺一般不应小于1:10000,调查范围应包含填埋场在内完整的水文地 当拟建填理场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较大时,调查面积可适当减小,但应包括与拟建填理场 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区地下水流场基本特征、满足地下

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为基本原则,岩溶区调查面积不应小于20km,非岩溶区不应小于6km。 5.1.3观测路线的布置,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对水文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水化学特征可 能发生变化的区域,应采集必要的水质分析样品。 5.1.4水文地质物探应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探测。 5.1.5填埋场场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可利用工程地质勘探钻孔进行。 5.1.6水文地质勘探应有钻孔设计,在钻探过程中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5.1.7水文地质试验以现场试验为主,室内试验为辅。 5.1.8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结束后,应设立地下水监测点,并建立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 5.1.9 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环境影响工作等级按HJ610的有关规定执行。

5.2.1初步勘察目的:基本了解拟建填埋场及其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初步设计提供依 5.2.2初步勘察手段包括资料收集、分析、水文地质测绘。 5.2.3资料收集内容包括。

5.2.1初步勘察目的:基本了

2.3资料收集内容包括

5.2.3 资料收集内容包括: a 填埋场及相邻地区区域地质背景资料; b) 区域历年的气象、水文资料; 填埋场区历史洪水位; d 周边居民点及生态敏感点分布特征。 5.2.4 初步勘察阶段的水文地质测绘应包括以下工作: a 了解填埋场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6 根据已有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判断填埋场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范围; c) 初步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填埋场区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d) 了解地下水位多年变幅范围; e) 初步查明填埋场与周边供水水源的分布情况、污染源分布情况; f 初步查明填埋场与周边生态敏感点的关系。

5.3.1勘察目的和方法

3.1.1查明拟建填埋场及其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为环境影响评价及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3.1.2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分析、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

5. 3.2 水文地质测绘

5.3.2.1水文地质测绘目的: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为水文地质勘探及地下水 监测网点的布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5.3.2.2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应同 时进行地质测绘。

5.3.2.3水文地质测绘应包括以下工作:

a)全面收集填埋场及相邻地区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历年的气象、水文资料、土壤类型、植被 分布; 调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 C 调查含(隔)水层的类型、富水性、厚度、埋藏与分布特征; d 调查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及其水化学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 泄条件,确定水文地质单元:

DB45/T 24792022

5.4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

5.4.1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应满足HJ610的有关规定。 5.4.2加强物探工作,宜采用多种勘探手段。 5.4.3填埋场区周边应布设不少于5个水文地质勘探点,填埋场区内应布设不少于3个水文地质勘探 点,宜按等边三角形布设及布设在潜在污染区,并结合场地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综合确定地下水流向,具 体要求见表2。

表2勘探点距及勘探线要求

5.4.4进行强岩溶发育区或导水构造的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时,其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范围应不局限于场 区范围,查明其导水通道方向、规模、渗透性,具体要求如下: a)对初步查明的强岩溶发育区或导水构造,在水文地质勘察阶段应着重进行勘探孔布置,可按 表2的最小值布置勘探孔、或孔组(群); 通过孔组(群)抽(压、注)水试验,查明其渗透性能、评价其富水性; 具备连通试验条件时应进行连通试验,查明其连通关系并计算地下水流速等相关参数。 5.4.5水文地质勘探孔控制深度应根据当地地下水位变幅情况进行确定,孔深可参考表3进行确定。

g)不良地质体、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土石料来源及利用条件,包括筑坝材料和防渗粘土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储存、可供给的总量

6. 3. 3工作量布置

6.3.3.1初步勘察阶段,勘察工作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并辅以钻探、物探及测试等手段。 6.3.3.2工程地质测绘可与水文地质测绘同时进行。 6.3.3.3勘探点应按网格状布置,其点距与深度应能满足分析覆盖层特征与揭露岩性的要求,具体要 求见表 7、表 8

原位测试不少于6组(个)。 6.3.3.5物探线宜垂直于地下水径流或岩溶发育带方向布置。

6. 4. 1目的任务

详细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填埋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其主要任务是: a)查明填埋场内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评价其对填埋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治理 建议; 查明填理场周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分布,提出预防或治理 建议; C 查明填埋场建设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岩土层的类型、岩性、空间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 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等特征; d 评价场地和斜坡的稳定性; e 根据当地地震设防烈度、地质背景、地震动参数,评价场地、地基和堆积体的地震效应,

6.4.2工作开展前应收集的资料

工作开展前应收集的资料如下: a)前期完成的地质勘察资料; o 建设项目红线范围、构筑物规模和分布特征,应有明确的坐标、尺寸、高程数据: 填埋场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 勘察施工范围内电线、光缆、地下管网、采空区的分布特征; 填埋场的总容量、有效容量和设计使用年限:

DB45/T 24792022

f)有关本项目已开展地质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资料; g)本阶段的勘察任务书。

6.4.3填埋场区勘察工作布置

6.4.3.1勘探点应按正方形网格状布置,其点距与深度应根据表9确定,满足分析稳定性和渗漏的要 求。

6.4.4岸坡勘察工作布置

5.4.5坝基勘察工作布置

5.1勘探线应沿坝轴线及其上下游平行坝轴线布置,勘探线数量不应少于3条;对地质条件简 高低于15m的坝址,可沿坝轴线及沟底垂直坝轴线方向各布置一条勘探线。 5.2勘探点间距宜为15m~25mGB∕T 32834-2016 干挂饰面石材,且坝主轴线上勘探点数不少于3个。 5.3勘探点深度应按表10确定。

6.4.5.3勘探点深度应按表10确定。

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应在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水文 地质试验和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收集已有 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

7.2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7.2.1水文地质勘察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7.2.2根据填埋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填埋场汇水面积、汇水量,评价其对填埋场施工和后期运 行的影响。 7.2.3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类型,明确污染物运移途径,初步分析影响范围。 7.2.4掌握填埋场地下水位埋深、变幅,分析是否对填埋场防渗膜起到顶托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工程 措施。 7.2.5评价地下水对填埋场建(构)筑物材料的腐蚀性影响。 7.2.6填理场建设前各监测点的水质分析结果可作为地下水各项指标的背景值,水质分析结果存在超 标的因子,应分析超标的原因。 7.2.7当场地内有季节性泉分布时,应根据其流量大小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7.2.8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可按HJ610的规定执行。

JTS 157-2019 水下挤密砂桩设计与施工规程(附条文说明)7.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