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97-2020 清洁供暖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697-2020 清洁供暖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86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697-2020 清洁供暖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T/CECS 697-2020《清洁供暖评价标准》是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全称为《建筑供暖与热电联产清洁供暖系统评价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我国在建筑供暖领域实现清洁、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的选择、设计、建设和运行。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清洁供暖系统的评价体系,包括供暖效率、环保性能、能源利用效率、系统可靠性、经济性、运行维护便捷性等多个方面。它涵盖了各种清洁供暖技术,如热电联产、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生物质能供暖等,旨在推动我国从传统化石燃料供暖向清洁能源供暖的转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建筑供暖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标准的发布对于建筑行业、供暖设备制造商、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供暖系统的综合性能,推动我国供暖行业的转型升级。

T/CECS 697-2020 清洁供暖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总则 (1) 2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清洁供暖等级划分 . (4) 5 清洁供暖评价方法 (6) 5.1热源 (6) 5.2热循环系统 (7) 5.3热用户。 (8) 5.4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 (10) 本标准用词说明 (13) 引用标准名录 (14) 附:条文说明 (15)

Generalprovisions (1) Terms (2) Basicrequirements (3) Determination of clean heating levels .. (4) Method of clean heating assessment (6) 5.1 Heatsource (6) 5.2Heatcyclesystem (7) 5.3Heatconsumer (8) 5.4Calculationofemissions (1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3) Listofquotedstandards (14)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5)

General Iprovisions Terms (2) Basicrequirements (3) Determination of clean heating levels... (4) Method of clean heating assessment (6) 5.1Heat source (6) 5.2Heatcyclesystem (7) 5.3Heatconsumer (8) 5.4Calculationofemissions (1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3) Listofquotedstandards (14)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5)

1.0.1为有效支撑我国冬季清洁供暖工作,合理评价清洁供暖 效果,规范城市(区域)供暖系统清洁性评价方法,制定本 标准。

1.0.3清洁供暖评价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JC∕T 2067-2011 太阳能多晶硅用熔融石英陶瓷坩埚

0.3清洁供暖评价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开展清洁供暖评价的最小单位,一个完整的供暖系统单 含热源、热循环系统和热用户三个部分

2.0.2清洁供暖指数cleanheatingindex(CHI)

定量评价城市(区域)供暖清洁性的单项污染物无量纲 指数。

2.0.6管网输配能耗指标

tionenergyconsumptionindicator

在一个供暖期内,单位建筑面积的供热管网水泵辅 能耗。

2.0.7热源能耗指标

在一个供暖期内,热源消耗燃料与热源输出的供热量 比值。

在一个供暖期内,建筑过量供热量与保持室内设计温度的 际需热量的比值。

3.0.1城市(区域)的清洁供暖评价工作应基于供暖系统单元 进行。

进行。 3.0.2清洁供暖评价应以各城市(区域)供暖污染物排放量作 为基本衡量指标。 3.0.3评价对象的供暖清洁性应采用清洁供暖指数进行评价。 3.0.4在具备测试条件情况下,清洁供暖评价应以测试数据作 为评价基础。

3.0.3评价对象的供暖清洁性应采用清洁供暖指数进行评价。 3.0.4在具备测试条件情况下,清洁供暖评价应以测试数据 为评价基础。

3.0.5申请评价方应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要求,提供相

筑、管网和热源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并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用性。

3.0.6第三方评价机构应根据各项统计、计算、测试数据出 评价报告,

式中:CHI 城市(区域)清洁供暖指数; ICHI1 烟尘对应的清洁供暖分指数; ICHI2 二氧化硫对应的清洁供暖分指数 ICHI3 氮氧化物对应的清洁供暖分指数

4.0.2清洁供暖分指数应按表4.0.2划分计算区间

表4.0.2清洁供暖分指数计算区间

4.0.3清洁供暖分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4.0.3清洁供暖分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ICHIp P类污染物对应的清洁供暖分指数,P=1, 2, 3; Cp P类污染物单位建筑面积排放总量Lg/(m²·a);

BPHi 本标准表4.0.2中与Cp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 值的高位值; BPLo 本标准表4.0.2中与Cp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 值的低位值; ICHIHi 本标准表4.0.2中与BPHi对应的清洁供暖分 指数; ICHILo 本标准表4.0.2中与BPL.对应的清洁供暖分 指数。 0.4城市(区域)清洁供暖的清洁性分级应以清洁供暖指数 依据。 0.5城市(区域)清洁供暖指数应按表4.0.5进行分级。

表4.0.5清洁供暖指数分级

5.1.1当具备测试条件时,供暖系统单元的热源输出总热量应 通过测试方法确定。 5.1.2热源输出总热量测试值确定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的有关规定。 5.1.3当不具备测试条件时,供暖系统单元中热源输出总热量 宜按下式计算:

Lsi一 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热源输出的总热量(GJ/a), 1,2,,n,n为被评价对象的供暖系统单元总数; H; 建筑i耗热量指标[GJ/(m²·a)],测试值或按本 标准表5.3.4取值,j=1,2,…,k,k为第i个 供暖系统单元中的建筑总数; A;一 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中建筑i建筑面积(m²); 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中建筑i对应管网的热损失率 指标,测试值或按本标准表5.2.3取值; Y 建筑i对应的过量供热率指标,测试值或按本标 准表5.1.4取值。 建筑过量供热率指标宜按表5.1.4进行确定。

表5.1.4建筑过量供热率指标Yi

续表 5. 1. 4

1当具备测试条件时,供热管网热损失率指标和输配能耗 应通过测试方法确定。 2供热管网热损失率指标测试值应按下式确定:

5.2.2供热管网热损失率指标测试值应按下式确定:

αij 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中建筑对应管网的热损失率 指标; 建筑i耗热量测试值(GJ/a); 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热源输出的总热量测试值 (GJ/a); k一一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的建筑总数。 当不具备测试条件时,供热管网热损失率指标α宜按表 进行确定

表5.2.3供热管网热损失率指标α

5.2.4供热管网输配能耗指标测试值应按下式确定:

5.2.4供热管网输配能耗指标测试值应按下式确

式中: edisi 第个供暖系统单元对应管网的输酉

式中:edisi 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对应管网的输配能耗指标 [kWh/(m?.a)]; Edisi—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对应管网的供暖季总输配能 耗(kWh/a); A,一一第i个供暖系统单元的建筑面积(m)。 5.2.5当不具备测试条件时,供热管网的输配能耗指标宜按表 5.2.5进行确定。

Wh/(m² a)l

Hi 第个供暖系统 5.2.5当不具备测试条件时,供热管网的输配能耗指标宜按表 5.2.5进行确定,

表5.2.5供热管网输配能耗指标eai

5.3.1 当具备测试条件时,建筑耗热量指标应通过测试方法 确定。

5.3.1当具备测试条件时,建筑耗热量指标应通过测试方法 确定。 5.3.2建筑耗热量指标测试值确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的有关规定。 5.3.3当不具备测试条件时,建筑耗热量指标宜通过对建筑进 行能耗模拟计算的方法确定。

行能耗模拟计算的方法确定。

,3.4当不具备测试或模拟计算条件时,建筑耗热量指标可按 表 5. 3. 4 进行确定

DB13/T 5065-2019标准下载表5.3.4建筑耗热量指标H

市建筑耗热量指标宜按下列公式

HDD' B= HDD.

式中:H 自标城市建筑耗热量指标LGJ/(m²·a)」; H。 参照城市的建筑耗热量指标[GJ/(m²·a)]; HDD' 目标城市的供暖度日数; HDDo 参照城市的供暖度日数

5.4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

5.4.1单位建筑面积供暖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按下列公式

4.1单位建筑面积供暖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DB37/T 4282-2020 压力管道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ZQpi Cp =i 2A. = Qp;=apXERi+apEdis ERi = LsiC Qi j=1 A; = ZAi

P=1, 2, 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