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629-2021 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规范.pdf

GB/T 40629-2021 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40629-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6470
免费资源

GB/T 40629-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629-2021 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规范.pdf简介:

GB/T 40629-2021,全称为《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一个技术规范,它主要针对比例尺公众地图(如街景地图、城市规划图、旅游地图等)的数据制作、交换和应用提出了一套标准。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公众地图数据的格式、内容和质量要求,以确保地图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地图数据的可用性,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该规范涉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图数据的元数据描述(如地图名称、比例尺、坐标系统等)、数据结构(如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的组织方式)、几何精度、内容精度、数据更新频率、数据格式等。此外,还强调了地图数据的安全、隐私保护和版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遵循GB/T 40629-2021,地图制作者需要确保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同时地图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理解所需的地图信息。这对于地理信息的共享、应用和公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GB/T 40629-2021 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40629—202

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的内容构成、基本要求、数据组织、数据整体要求、要素选取与 表示要求、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的生产、建库、更新与服务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CJ∕T 323-201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钢骨架复合管材,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41—2008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2343.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33183一2016基础地理信息1:50000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GB/T35764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要求

中比例尺公众地图数据是指以1:250000为基准的、比例尺在1:100000至1:1000000之间 的、可以公开使用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信息资源,是 地理要素的统一定位基础和空间载体。 本数据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土质植被、地名等9大类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由矢量数据集和元数据构成,矢量数据集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空间坐标、属性 信息和相互关系等,元数据是对矢量数据集的描述。矢量数据集以点、线、面形式表达基础地理信息 要素: a 点要素有标注点、定位点、有向点、地名定位点等4种表示形式。标注点指在一定范围内无实 体对应的点要素的表现形式;定位点指有实体对应的点要素的表现形式;有向点指具有方向性 的点要素的表现形式;地名定位点为无实体对应的地名注记的表现形式,指地名对应的点要 素、线要素或面要素中心位置。 b 线要素有线、中心线、有向线等3种表示形式。线指无实体对应的线要素或实体轮廊线(边线) 的表现形式;中心线指有实体对应的线要素的表现形式;有向线指具有方向性或符号化的线要 素的表现形式,是依照一定方向采集的线。 面要素有轮廓线构面、范围线构面等2种表示形式。轮廓线构面用于表示具有明确边界的面 要素;范围线构面用于表示没有明确边界的面要素。

GB/T 40629202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平面位置及高程精度应按GB/T35764规定执行

标准分幅与编号应按GB/T13989规定执行,非标准分幅应根据需要按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 电区域进行分幅,其编号应保持唯一。

以分幅编号或区域编号为文件名,并保持唯一

采用4个字符,前3个字符为数据内容的英文缩写,第1个字符代表要素分类,第2、3个字符代表 要素分层,第4个字符代表要素几何类型。详细命名见附录A的表A.1

.2.2数据层划分及扩展

分为9个要素大类、32个数据层,详细数据层内容见表A.1。数据层需要扩展时,其代码不能与已 有数据层重复或冲突,应简洁准确并保持唯

5.3.1属性项及扩展

属性项代码及规格定义见附求B的表B,属性项而要展的时,其代码不应与已有属性项重复或

层的基本属性项及内容见附录C的表C.1,公共属

要素代码应接GB/T13923规定执行,要素需要扩展时,其代码不应与已有要素重复或冲突,应简

洁准确并保持唯一,代码长度应为6位,且应与已有要素代码保持衔接。

6.1 要素表示及精度

GB/T40629—202

要素的表示和实地位置精度应按照GB/T12343.2和GB/T35764规定执行,涉及军事设施和 密单位的应接照GB/T12341一2008附录G的规定执行

有向点定位于地物的实际位置处,方向以附录D中有向点符号的方向为0°顺时针计算,角度值 或等于0°,小于360°;有向线按照线状要素中心线或定位线表示,应保持要素符号主体在数字化前 向的右边,不同要素之间共线时,公共部分应严格重合。

接边要素的图形数据应吻合、连续、关系合理,属性数据应一致;接边要素的现势性应协调。

7.1.1测量控制点只表示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和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点,其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应符 合GB/T35764的精度要求。其他测量控制点均不表示, 7.1.2内图廓线的平面精度应符合GB/T35764的精度要求。经纬网线在比例尺等于或大于 :500000时不表示;小于1:500000时应表示,经纬线网格不小于1°×1°。坐标网线不表示。 7.1.3定位基础的具体表示要求与选取指标详见附录D的D.1

7.2.1水系要素的表示应能反映出区域水系的总体特征,以及附属设施的情况。双线依比例尺表示的 可流、运河、沟渠、时令河、干河等,以及有单线河或双线河连接的湖泊、水库、池塘、时令湖、干凋湖等, 生双线或多边形中心线上表示水系结构线,与单线河流连接共同构成河流网络 7.2.2依比例尺表示的双线河流、渠道等上的水系结构线的河流代码、名称属性应与其所在的河流、渠 道等相同;水系结构线穿越湖泊、水库等的,其河流代码、名称属性应赋与之相连接的河流、渠道等的属 性;如果湖泊、水库等是上下游河流名称的分界时,应赋上游河流属性。 7.2.3汇人双线河的单线支流与双线河的水系结构线之间加水系结构线并连接,河流代码和名称属性 赋单线支流的属性

GB/T40629—2021

7.2.4释状河流的河流编码和名称属性按照客释状支流名称的实际分布情况赋值,并应在主河道上表 示水系结构线,能够反映出辫状河流的主要分布特征。 .2.5表示名称的河流、湖泊、水库、干河床等都应赋水系名称代码属性。 7.2.6河流、沟渠的流向按水流方向表示有向点,潮汐流向按海水潮流方向表示有向点;双向流向的沟 渠,重复表示两根方向相反的有向点。 7.2.7废弃水库的水库范围中心表示标注点,废弃水库坝按坝表示,数据存放在水利附属设施数据层, 7.2.8水系要素的具体表示要求与选取指标详见D.2

7.3.1居民地在总体上应反映居民地轮廓、分布特征、连通性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乡镇及以上等 级居民地应全部表示,行政村尽可能表示,其他居民地视图面情况选取表示。在居民地稠密地区,可适 当舍弃个别等级低的居民地,但位于道路交叉口和两旁、山溢、渡口、制高点、国境线、重要矿产资源地、 文物古迹等处的居民地,以及有明显方位作用的房屋均应详细表示。 7.3.2根据面积大小,居民地按街区式、轮廓式和圆圈式三种形式表示:图上面积不小于100mm²的居 民地按街区式表示,并表示出相应等级的圈形符号。图上面积在4mm²至100mm²之间的居民地按 轮廓式表示,并表示出相应等级的圈形符号。图上面积小于4mm²的居民地不表示街区公路设计工程师手册,而采用相应 等级的圈形符号表示。 7.3.3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的具体表示要求与选取指标详见D.3

7.4.1交通数据应正确表示道路的类别、名称、等级、位置,反映道路网的结构特征、通行状况、分布密 度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铁路和县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一般表示,其他道路可根据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进行适当取舍,一般选取较长远的、贯通的、连接居民地或公路的。 7.4.2铁路以中心线表示,并保持铁路的连通性。附属设施按照中心线表示,火车站在贯通的铁路线 中心表示为有向点,方向从站台(候车室)垂直指向铁轨,存放在相应附属设施数据层。复线铁路分开走 向的,按两条单线铁路表示,赋单线铁路分类代码,其余属性赋复线铁路的属性。 7.4.3公路以中心线表示,不同等级道路间相交的,应正确表示出道路间的连通关系。立交桥一般采 用不依比例尺的点符号表示,但对于巨型立交桥应接实际图形表示,如高速公路与低等级道路相交且连 通时,道路应在相交处形成节点,并通过匝道、立交桥等表示与其他道路的连通关系;如高速公路与低等 级道路相交但不连通时,道路不应打断,保持连续性,并通过桥梁等表示与其他道路的关系。无对应管 理等级的高速公路可按专用公路表示 7.4.4街道的选取与表示应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通道的分布特点,分清主次街道以及与其相关的进出 舍民地的通道情况。主次街道的区分,通过街道的宽度、通行情况,以及城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和 重要程度确定。一般情况下县级及以上城市内主要的交通要道表示为主干道,其他表示为次要干道和 支线。 7.4.5当公路穿越街区式居民地且图上长度大于10mm时,穿越路段应按街道表示,其“道路编号”赋 予与其相连公路的道路编号,名称赋街道名称。公路穿越街区长度不足图上10mm时,可直接贯穿。 7.4.6天中城市道路中的高架路段不单独表示,接照城市快速路、主十道或次十道等表示,道路类型属 性中加注“高架”。其他地区的高架道路,如果是跨越河流、湖泊、河谷、峡,或其他道路的,可增加公路桥 或铁路桥表示;如果高架长度大于图上10mm,可依据其跨越的情况,道路按照其实际分类表示,并在 道路类型属性中加注“高架”。 7.4.7具有2个以上道路编号的公路或2个以上铁路代码的铁路,其道路编号或铁路代码按高等级表 示并赋属性,当等级相同时按数值较小的表示并赋属性,

7.4.8交通要索的具体表示要求与选取指标详见D.4

7.5.1只表示海底光缆,管线密集分布,且多条并行的可择要表示。 7.5.2管线的表示通过转折点直线连接。 7.5.3管线要素的具体表示要求与选取指标详见D.5。

7.5.1只表示海底光缆,管线密集分布基坑支撑刚度计算方法辨析及其对支护桩内力的影响,且多条并行的可择要表示。

GB/T40629—20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