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336-2018++建筑中水设计标准.pdf

GB+50336-2018++建筑中水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538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336-2018++建筑中水设计标准.pdf简介: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 50336-2018)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建筑中水利用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全称为《建筑中水设计规范》。该标准是为规范和指导我国建筑中水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而制定的。

GB 50336-2018的主要内容包括中水水源的选取、中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水系统的设备选型、中水设施的布置与安装、中水的使用范围和卫生要求、中水的监测与维护等方面。它对建筑中水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技术经济评价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推动我国建筑中水系统的健康发展。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也有助于提升其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GB+50336-2018++建筑中水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6.1.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 的水质、水量、使用要求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

的水质、水量、使用要求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6.1.2当以盟洗排水、污水处理厂(站)二级处理出水或其 较为清洁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 流程。工艺流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絮凝沉淀或气浮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一 格栅一调节池上 絮凝沉淀或气浮 过滤 消毒 中水 2微絮凝过滤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一 格栅 调节池 微絮凝过滤 消毒 +中水 3膜分离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 格栅 调节池 预处理 膜分离 消毒→中水

6.1.3当以含有洗浴排水的优质杂排水、杂排水或生

D.1.3 百以百有洗浴排水的优质杂排水、杂排水或生活排水作 为中水原水时,宜采用以生物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在有可供利 用的土地和适宜的场地条件时,也可以采用生物处理与生态处理 相结合或者以生态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应符合下列 规定: 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一格栅调节池 流离生化池过滤消毒 中水 2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一 格栅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 消毒中水 生物处理与生态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一 格栅 调节池生物处理生态处理消毒中水 4 以生态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应为: 原水 格栅调节池预处理生态处理消毒中水 6.1.4当中水用于供暖、空调系统补充水等其他用途时,应根 据水质需要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施。 6.1.5当采用膜处理工艺时,应有保障其可靠进水水质的预处 理工艺和易于膜的清洗、更换的技术措施。 6.1.6在确保中水水质的前提下,可采用耗能低、效率高、经 过实验或实践检验的新工艺流程。 6.1.7对于中水处理产生的初沉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 当污泥量较小时DB15/T 2196-2021 大数据应用 云服务安全技术指南.pdf,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天时,可采用 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6.2.2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格栅设计应行

1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 2当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条空隙宽度宜小于10mm;当设 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条空隙宽度应为10mm~20mm,细格 册条空隙宽度应为2.5mm;格栅流速宜取0.6m/s~1.0m/s; 3当设在格栅并内时,其倾角不小于60:格栅并应设置 工作台,其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0.5m,其宽度不宜 小于0.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

对于以洗浴(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污水泵吸水

6.2.3对于以洗浴(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污本

上应设置毛发聚集器。毛发聚集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过滤筒(网)的有效过水面积应天于连接管截面积的 2倍; 2 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 应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 4 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1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 (m3h); 2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池底应有不小于 0.02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地埋 式时,顶部应设置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 注:中、小型工程调节池可兼作提升泵的集水井。

6.2.5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

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 初次沉淀池

当其规模较小时,宜采用斜板(管)沉淀池或竖流式沉淀池。规 模较大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中有关部分设计。

.7沉淀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斜板(管)沉淀池宜采用矩形,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 采用1m²/(m²:h)~3m/(m²:h),斜板(管)间距(孔径)宜大 于80mm,板(管)斜长宜取1000mm,倾角宜为60:斜板(管 上部清水深不宜小于0.5m,下部缓冲层不宜小于0.8m; 2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0.8m²/(m: h)~1.2m/(m²·h),中心管流速不宜大于30mm/s,中心管下 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宜小于0.3m,排泥斗 坡度应大于45° 3沉淀池宜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头不应小于1500mm 排泥管直径不宜小于80mm:

淀池集水应设出水堰,其出水负荷不应大于1.70L

4沉淀池集水应设出水堰,其出水负荷不应大于1.70L (s · m)

1当接触氧化池处理优质杂排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 于2h;处理杂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 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 2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易挂膜、耐用、比表面积较大、维护 方便的固定填料或悬浮填料;填料的体积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 约日污水量计算,容积负荷宜为1000gBOD/(m:d)~ 1800gBOD/(md),当采用悬浮填料时,装填体积不应小于 有效池容积的25%; 3接触氧化池曝气量可按BOD,的去除负荷计算,宜为 0m/kgBOD,~80m*/kgBOD; 4接触氧化池宜连续运行,当采用间歇运行时,在停止进 水时要考虑采用间断曝气的方法来维持生物活性。 6.2.9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应按现行国家标《城镇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的有关规定执行。 6.2.10采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处理工艺,应按国 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6.2.11采用流离生化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流离生化池处理优质杂排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 于3h;处理杂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 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6h;原水在流离生化 地中流动距离不小于9m; 2流离生化池曝气量可按BOD,的去除负荷计算,宜为 40m/kgBOD~80m/kgBODs; 3流离生化池内流离生化球的安装高度不小于2.0m,且不 工

6.2.11采用流离生化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流离生化池处理优质杂排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 于3h;处理杂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 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6h;原水在流离生化 地中流动距离不小于9m; 2流离生化池曝气量可按BOD,的去除负荷计算,宜为 40m/kgBOD~80m/kgBODs 3流离生化池内流离生化球的安装高度不小于2.0m,且不 大于5.0m。

6.2.12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处理优质杂排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处

排水或生活排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 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 2容积负荷取值宜为0.2kgBODs/(m3d)~0.8kgBOD, m:d),污泥负荷取值宜为0.o5kgBOD/(kgMLSS:d)~ 0.1kgBODs/(kgMLSS·d);污泥浓度宜为5g/L~8g/L; 3膜分离装置的总有效膜面积应根据处理系统设计处理能 力和膜制造商建议的膜通量计算确定:当采用中空纤维膜或平板 膜时,设计膜通量不宜大于30L/(m?:h);当采用管式膜时 没计膜通量不宜大于50L/(mh); 4中水处理站内应设置膜清洗装置,膜清洗装置应同时具 备对膜组件实施反向化学清洗和浸泡化学清洗的功能,并宜实现 在线清洗。

力和膜制造商建议的膜通量计算确定:当采用中空纤维膜或平板 膜时,设计膜通量不宜大于30L/(m²·h);当采用管式膜时 没计膜通量不宜大于50L/(m²:h): 4中水处理站内应设置膜清洗装置,膜清洗装置应同时具 备对膜组件实施反向化学清洗和浸泡化学清洗的功能,并宜实现 在线清洗。 6.2.13当采用生态处理工艺时,主要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按 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当无上述资料时,可按现行行业标 准《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CJJ/T54执行。 6.2.14当采用混凝气浮法、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等其他处 理工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6.2.15中水过滤处理宜采用过滤器。当采用新型滤器、滤料和 新工艺时,可按实验资料设计。 6.2.16选用中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或组合装置,应具有可靠的设 备处理效果参数和组合设备中主要处理环节处理效果参数,其出 水水质应符合使用用途要求的水质标准。

6.2.13当采用生态处理工艺时,主要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按

6.2.17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

6.2.18中水消毒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 其他消毒剂; 2投加消毒剂宜采用自动定比投加,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 接触; 3采用氯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5mg/L~8mg/L,消 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

4当中水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应适当增加加氯量。

当中水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应适当增加加氯量。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 GB50014以及其他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6.2.19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

7.1.1中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中

源、中水用水的位置、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综合 确定。

7.1.2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底层,

排水汇水管道的设备层。

宜在建筑物外部按规划要求独立设置,且与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距 离不宜小于15m。

要求合理布置,满足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管道敷设、运行 调试及设备更换等维护管理要求,并宜留有适当发展余地,还应 考虑最大设备的进出要求

采用现场制备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的中水处理站,加药 间应与其他房间隔开,并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门。

7.2.5中水处理站设计应满足主要处理环节运行观察、

量、水质取样化验监(检)测和进行中水处理成本核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GB/T 28799.2-2012》7.2.6中水处理站内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宜少于2个

7.2.6中水处理站内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宜少于2个

(格),并宜按并联方式设计。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227-2008》(已作废)7.2.8设于建筑物内部的中水处理站的层高不宜小于4.5

处理构筑物上部人员活动区域的净空不宜小于1.2m

7.2.9中水处理构筑物上面的通道,应设置安全防护栏 面应有防滑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