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619-2021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规范.pdf

GB/T 40619-2021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449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619-2021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规范.pdf简介:

GB/T 40619-2021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规范》是一个由中国国家标准管理机构制定的国家标准,它主要针对的是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和设施的安全,特别是在雷暴天气中,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实时监测和预测雷电活动,提供雷电临近预警服务。

该规范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组成:对雷电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如雷电探测器、数据处理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的配置、性能要求进行规定。

2. 数据采集:规定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采集频率、精度、数据格式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预警算法:提出雷电临近预警的算法流程,包括雷电事件的识别、雷电路径的追踪、预警等级的确定等。

4. 预警发布:规定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频次、内容格式等,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5. 安全与隐私:强调在使用雷电定位系统进行预警时,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6. 测试与评估:规定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雷电预警技术的发展,提高雷电预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GB/T 40619-2021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619—202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雷电临近预警 5.1 预警参数确定 5.2预警流程设置 5.3 预警信息生成 证实方法 附录A(资料性) 雷电临近预警过程示例 参考文献·

JB∕T 10548-2016 水平定向钻机GB/T 40619—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防雷中心、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陆军工 程天学野战工程学院、广州华炜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天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谷山强、李健、杨国华、王学良、姚喜梅、吴大伟、余建华、唐瑶、曾金全、郝胤博 邱实、房翔、刘风姣、高攀亮、张建培、周恺

可用于雷电临近预警的参量有多种,如雷电定位数据、大气电场强度、雷达回波等。本文件中雷 预警技术是基于雷电定位数据实现,不涉及其他预警参量。如对预警准确率要求较高,可加人其 进行综合预警

GB/T40619202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 技术规范

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中预警参数确定、预警流程设置、预警信息生成等 方面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临近预警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 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文件。 GB/T38121一2019雷电防护雷暴预警系统

GB/T40619—2021

驻留时间 dwell time; DT 不符合预警判据后,警报持续的时间 来源:GB/T38121—2019.3.1.51

4.1雷电定位系统在目标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地闪探测 效率宜天于85%, 注:地闪探测效率指探测到的地闪次数占实际发生的地闪总数的百分比。在一次地闪中,至少探测到其中任意 次回击,即认为探测到该地闪 4.2用于预警的雷电定位数据中值定位精度宜优于500m, 4.3雷电临近预警宜包含预警参数确定、预警流程设置、预警信息生成等内容

雷电定位系统在目标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地闪探测 效率宜天于85%, 注:地闪探测效率指探测到的地闪次数占实际发生的地闪总数的百分比。在一次地闪中,至少探测到其中任意 次回击,即认为探测到该地闪 用于预警的雷电定位数据中值定位精度宜优于500m, 雷电临近预警宜包含预警参数确定、预警流程设置、预警信息生成等内容

目标区域可为一个单一的点,例如有工人作业的塔、规模有限的工厂等,如图1a);也可以是特定 列如大型建筑、风电场、高尔夫球场等,如图1b)。但安全起见,与目标物理相连且可能产生雷击 传导效应的区域应一并设置为目标区域,如图1c),目标区域发生的每一次地闪被视为一个可引

GB/T 40619—2021

图1不同形状且标区域示例

通常宜设置成三层级缓 ,如图2所示。每一级缓冲区域的 定位精度的2借

预警阈值指预警启动或预警等级更新时缓冲区内地闪个数需要达到的数值,预警启动时预警阈值 宜设置为1。

成更新)预警时刻往回截取雷电预警数据源的时间

GB/T40619—2021

5.1.6预警信息更新周期

5.2.1预警流程组成

1:A/为预警信息更新周期

注2:雷电临近预警过程示例见附录A的A.1。

图3雷电临近预警流程

GB/T 40619—2021

预警数据源可采用实际监测的地闪数据或外推后的地闪数据,基于外推的预警数据源生成方法见 A.2。 当地闪个数大于或等于预警阈值时应启动预警 注:地闪个数指雷电预警数据源时间窗口内各缓冲区域和目标区域的地闪个数,

启动预警后,进入持续预警阶段。应依据预警信息更新周期,滚动开展预警等级计算。预警等级的 计算应综合考虑地闪个数以及所处缓冲区域的层级,宜分为三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I级、Ⅱ级、Ⅲ 级,见表1。

表1雷电临近预警等级划分

预警等级计算过程中,当地闪个数小于预警阈值时,应判断不满足预警条件的持续时间是否小于预 警驻留时间,若小于则预警等级降低一级,直至降为Ⅲ级保持不变。驻留时间宜不小于3个预警信息更 新周期。

当地闪个数小于预警值且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警驻留时间时,结束预警。

启动、结束预警阶段应分别直接生成启动、结束预警信息。 在持续预警阶段,仅当预警等级发生变化时,生成持续预警信息。 启动、持续预警信息内容宜包含预警阶段、预警时间、目标名称、预警等级。结束预警信息内容宜包 含预警阶段、预警时间、且标名称

使用虚警率、漏报率等指标评价雷电临近预警效果,具体方法按GB/T38121一2019中第 行

GB/T40619—2021

A.1雷电临近预警过程

本示例描述点状目标的雷电临近预警过程,具体预警步骤见A.1.2~A.1.5

A.1.2预警参数确定

附录A (资料性) 雷电临近预警过程示例

预警参数确定如下: 设置成三层级缓冲区域,每级缓冲区域的宽度为1km; 设置三个预警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I级、Ⅱ级、血级; 预警阅值为1; 预警数据源时间窗口为20min; 预警信息更新周期为10min; 驻留时间为30min。 图A.1为18点50分至20点40分某建筑物在每个预警信息更新周期内以雷电预警数据源时间窗 1查询到的地闪个数及分布情况

图A.1某建筑物的雷电活动情况示意图

DLT1230-2016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GB/T 40619—2021

本次预警并生成预 活动发生

A.2基于外推的预警数据源生成方法

A.2.1步骤一:确立外推区域,一般为方便计算可划一个比缓冲区域更大的矩形框区域,矩形框区域任 意边界至少离最大缓冲区域边界10km范围。 4.2.2步骤二: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外推区域内全部雷电地闪,将该数据集合采用可滑动的时间窗进行 切分,时间窗采用30min,滑动时间间隔取值为预警信息更新周期。数据集被分为S1,S2,",Sn,其中 V宜不天于5。 4..2.3步骤三:对S1采用密度聚类算法进行分类划分,得到K个分类,并分别求出每个分类的聚类质 心点C1,C12,",C1k。设第i个分类中有M个雷电地闪,第个雷电地闪的坐标为(j,y;),则第i个 分类的质心点c1;的坐标(ai,y;)按公式(A.1)计算:

M i E [1,2....,K] M y:

2.4步骤四:采用质心点C11C12,,C1k为初始点,对S2采用同样的密度聚类算法进行分类划分 K个分类,并计算出每个分类质心点C21*C22, 2.5步骤五:循环步骤四直到计算完所有集合S,S2,,S,获得了一组质心点集合《《c11,C12,

GB/T40619—2021

1K/,C21,C22, ***,C2K/,***,{CN1 ***,CNK>),对每一个类别质心集《C1m,C2m,**,CNm,mE《1,2,***JJF(吉) 91-2015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校准规范.pdf, K),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拟合质心运动函数,并预测未来质心位置c(N+1)m,求出未来质心位置与当 前最新质心位置的位置变化(△,△ym)。 A1.2.6步骤六:依据(△.m,△ym)对S中所有的地闪雷击点进行位置的外推偏移,得到外推雷电地闪 集合S+1

GB/T4061920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