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728-2021 再制造 机械产品修复层质量检测方法.pdf

GB/T 40728-2021 再制造 机械产品修复层质量检测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344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0728-2021 再制造 机械产品修复层质量检测方法.pdf

GB/T *0728-2021 再制造 机械产品修复层质量检测方法.pdf简介:

GB/T *0728-2021《再制造机械产品修复层质量检测方法》是中国国家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再制造机械产品的修复层质量检测,确保修复层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使用要求。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再制造机械产品修复层的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修复层的厚度检测:采用非破坏性或破坏性方法,如磁性测厚、超声波测厚等,确保修复层的均匀性和适宜的厚度。

2. 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查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如通过X射线、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方法,确保修复层无裂纹、气孔等缺陷。

3. 机械性能检测:如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等,以保证修复层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满足预期。

*. 材料性能检测:对修复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确保其与原始材料的兼容性。

5. 功能性能检测:如摩擦性能、密封性能、耐腐蚀性能等,确保修复后的机械产品在使用中的性能。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对再制造机械产品的修复层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GB/T *0728-2021 再制造 机械产品修复层质量检测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0728—2021

析介孔和大孔 GB/T 21*50.3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2部分:气体吸附法分 析微孔 GB/T 21838.* 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痕试验第*部分:金属和非金属覆盖层 的试验方法 GB/T 22315 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 GB/T 22*58 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方法通则 GB/T 23*13 纳米材料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的测定X射线衍射线宽化法 GB/T 25898 仪器化纳米压入试验方法薄膜的压人硬度和弹性模量 GB/T 28*19 再制造术语 GB/T 2878* 真空技术真空镀膜层结合强度测量方法胶带粘贴法 GB/T 3070* 表面化学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指南 GB/T 30707 精细陶瓷涂层结合力试验方法划痕法 GB/T 330*9 偏光片光学薄膜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方法 GB/T 333*2 金属材料硬度值的换算 提供 GB/T38532 微束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 平均晶粒尺寸的测定

下不增相正文适用本文件 3.1 再制造机械产品修复层repairedlayerforremanufacturingofmechanicalproduct 采用各类修复技术对机械产品再制造毛坏的表面损伤和体积损伤进行修复,得到的各种涂层、镀 层、熔覆层或堆焊层等

再制造机械产品修复层repairedlayerforremanufacturingofmechanicalproduct 采用各类修复技术对机械产品再制造毛坏的表面损伤和体积损伤进行修复,得到的各种涂层、 熔覆层或堆焊层等

*.1修复层质量检测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内部质量和性能检测。 1.2应综合考虑修复层的制备与处理工艺、材料体系、性能要求、毛坏状态、再制造产品服役工况和工 作环境、再制造企业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以及用户需求等因素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示范文本)(发改办环资[201*]283*号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办公厅201*年12月),确定修复层质量检测的准则、内容、规范、 方式和方法。修复层的分类见附录A

5.1.1尺寸检测包括修复层厚度检测、修复层与基体变形量检测、形位公差检测等内容。 5.1.2应根据检测部位的形状、修复层与基体材质、修复层制备工艺、技术文件的规定等要求,选择适 用的修复层厚度检测方法。常用的修复层厚度检测方法及标准依据见附录B。 5.1.3应根据再制造后零件的功能要求及修复层制备工艺以及技术文件的规定,对机械加工后的修复 层及零件进行形位公差测量

GB/T*0728202

惠以下因素: a)修复层光泽度目测评定的判定依据与不同等级光泽度样板要求,见附录C; b)光泽度仪测量法适用于对光泽度测试精度要求高的修复层检测。 .2.2进行修复层表面粗糙度检测时,表面特征、表面结构的几何特征、术语和符号等内容应符合 GB/T1031的规定,特征变量和测量方法的选择应协商一致

5.3表面缺陷与表面状态检测

3.1表面缺陷与表面状态检测方法包括对修复层表面进行目测或采用放大镜的宏观检测,以及使用 去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的微观检测, 3.2修复层的表面缺陷包括裂纹、针孔、麻点、气泡、毛刺、斑点、脱落、雾状、阴阳面等,修复层典型表 缺陷的特征、产生原因、检测方法及要求见附录D。 3.3修复层表面状态检测包括颜色、熔化状态、致密程度等检测内容。检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表面沉积修复层和其他可通过外观颜色判断沉积状态的修复层,应进行颜色和外观均匀性检 查,主要检查修复层表面是否存在因过热和成分不均匀导致的颜色异常; b 焊接修复层和喷涂修复层宜进行材料熔化状态检测,主要检查修复层表面是否存在熔化不良 过熔和其他影响质量和性能的形貌特征: 致密程度检测主要检查修复层表面是否存在孔隙、疏松或其他影响质量和性能的形貌特征。

*.2显微组织与物相结构检测

*.2.1修复层显微组织与物相结构检测包括试样准备、试样磨抛、显微组织显示与检测等步骤,检测方 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等。 *.2.2修复层显微组织检测通常包括显微组织观察、晶粒度测定、界面结合状态分析、内部缺陷观测等 内容。其中: a)修复层晶粒度测定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1)金属修复层的平均晶粒度测定应按照GB/T*39*的规定进行:

GB/T*0728—2021

2)纳米晶(晶粒尺寸小于100nm)修复层的晶粒度测定应按照GB/T23*13的规定进行; 3)陶瓷修复层的晶粒度测定宜参照GB/T315*8的规定进行; *)1 修复层晶粒取向的定量描述信息或晶粒分布的高分辨率检测应按照GB/T38532的规定 进行。 b 界面结合状态分析包括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方式判定、焊接修复层的稀释率测算、界面元素扩 散分析、界面区域的缺陷观察等内容。 C 内部缺陷观测的内容包括对修复层内部裂纹、气孔、固体夹杂、未熔等缺陷的类型、数量、尺寸 和分布的统计分析,其中缺陷种类的判定宜参照GB/T**17.1和GB/T37*21的规定 3修复层物相与晶体结构分析的内容包括物相鉴定、物相分布观察、物相含量测算和晶体结构分 ,常用的修复层物相与晶体结构检测分析方法及标准依据见附录F

*.3.1修复层元素组成及含量检测应根据元素类型、检测区域大小与检测精度要求,采用能谱分析法、 波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等不同方式。不同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标准依据见附录G。 *.3.2修复层元素价态与结构分析是对修复层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化学状态、分子结构、化学键信息等 方面的综合分析,修复层元素价态与结构分析应按照GB/T19500和GB/T3070*相应部分的规定 进行

7.1.1硬度检测分为宏观硬度检测、显微硬度检测和仪器化纳来压痕硬度检测,应根据修复层的厚度、 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 7.1.2检测喷涂修复层和焊接修复层的硬度,或需要考核修复层与基体的综合宏观硬度时,宜选用洛 氏硬度或维氏硬度等宏观硬度检测方法,在经过机加工或抛光处理的修复层表面进行,并符合 GB/T230.1和GB/T*3*0.1相应部分的规定。 7.1.3检测电镀、电刷镀、化学镀、气相沉积等沉积修复层的硬度,或需要测定修复层的显微硬度时,应 按照GB/T9790的规定,采用维氏显微硬度或努氏显微硬度测试方法。 7.1.*检测气相沉积等薄膜修复层硬度或需要测量修复层内部不同相结构的硬度时,应按照 GB/T21838.*和GB/T25898的规定,采用仪器化压痕检测方法。 7.1.5修复层里氏硬度的现场测试应按照GB/T1739*.1的规定进行。 7.1.*不同测试方法获得的修复层硬厚 度值宜按照GB/T333*2和GB/T1739*.*进行换算

7.2.1喷涂修复层和表面沉积修复层,以及其他对结合强度有特殊要求的修复层,应进行结合强度 测。 7.2.2喷涂修复层宜按照GB/T8**2的规定,采用拉伸试验方法测试结合强度。 7.2.3电镀、电刷镀和化学镀修复层的结合强度也称为附着强度,应根据修复层材质,按照GB/T527 的规定,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 7.2.*气相沉积修复层和其他薄膜类修复层的结合强度检测,宜按照GB/T2878*和GB/T330*9的 规定,采用胶带粘贴法进行,或按照GB/T30707的规定,采用表面划痕法进行,

JJF(鄂) **-2020 差阻式读数仪校准规范.pdfGB/T *0728—2021

7.3.1修复层力学性能检测的内容包括拉伸性能、抗冲击性能、弹性模量、残余应力等测试。 7.3.2体积损伤修复层的拉伸性能测试应按照GB/T228.1的规定进行。 7.3.3修复层的抗冲击性能测试应按照GB/T229和GB/T1817的规定进行。 7.3.*采用仪器化压痕法检测修复层弹性模量时,应按照GB/T22315、GB/T22*58和GB/T25898 的规定,在经过磨抛处理的修复层表面或截面试样上进行。 7.3.5对于焊接修复层、部分喷涂修复层和表面沉积修复层,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修复层,宜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残余应力检测,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挠度法、螺旋收缩仪法和电阻应变法,适用于电沉积和化学沉积等修复层的检测; 弯曲率检验法,适用于喷涂修复层残余应力的检测; 释放应变法适用于各向同性线性弹性材料的修复层,包括全释放应变法、钻孔应变法、压痕应 变法; d X射线衍射法,适用于多数无机晶体材料修复层的表面残余应力无损检测,结合电解抛光剥离 修复层,可实现修复层内部残余应力的有损检测,同时适用于现场检测; 中子衍射法,适用于大块试样或零件表面修复层内部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

7.*.1应根据修复层服役工况与失效模式选择下列测试方法进行摩擦学性能

a) 滚*摩擦磨损测试; b) 滑*摩擦磨损测试; O c) 微*摩擦磨损测试。 7.*.2 试验设计和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考虑下列因素 a 摩擦接触形式(包括点、线、面等); b 摩擦**方式(包括旋转、往复、扭转等); C 摩擦条件与环境(包括载荷、速度、时间、温度、环境气氛、润滑介质与润滑方式等); d)对偶摩擦件材质。 7.*.3 测试结果至少包含以下量化指标中的一种: a) 摩擦因数(或称“摩擦系数”); b) 磨损量(用长度、体积、面积、质量等表示); C) 磨损率(用单位时间或单位距离内的磨损量表示): d) 耐磨性(用磨损率的倒数表示); e) 相对耐磨性(用与标准材料磨损量之比表示)。

7.5.1对于在腐蚀环境或腐蚀介质中使用的修复层,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耐蚀性检测,检测的一般原 则、评价方法及腐蚀介质的选择应符合GB/T19291和GB/T19292.1的规定。 7.5.2以试样腐蚀前后的重量差来表征修复层的腐蚀速度时,宜按照GB/T19292.*的规定,根据下列 原则选择增重法或失重法进行耐蚀性评价: a)当腐蚀产物结构致密、不易脱落时,宜选用增重法,即在腐蚀试验后连同全部腐蚀产物一起 称重; b)当腐蚀产物疏松、容易脱落且易于清除时,宜选用失重法,即清除全部腐蚀产物后进行称重。 ,清除方法宜参照GB/T1*5*5的规定进行

GB/T*0728—2021

腐蚀产物前后宏观形貌、显 微形貌及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按照GB/T***1 和GB/T18590的规定JG∕T 228-2015 建筑用混凝土复合聚苯板外墙外保温材料,综合评价修复层的耐蚀性, 7.5.*采用腐蚀电化学法评价修复层的耐蚀性时,可使用以下测试手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