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3.90-2021 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GB/T 223.90-2021 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234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23.90-2021 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简介:

GB/T 223.90-2021 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全称为《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这个标准规定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测定钢铁及合金中硅含量的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元素分析技术。在这种方法中,样品被溶解并转化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硅原子会发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检测这些光的强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硅的含量。这种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对金属中痕量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如在钢铁、合金等材料的成分分析中广泛应用。

GB/T 223.90-2021 标准详细规定了样品的制备、仪器的操作条件、测量程序和结果的表达方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它是实验室进行钢铁及合金中硅含量检测的重要参考标准。

GB/T 223.90-2021 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试料以盐酸、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酸溶解。如需要,加入内标元素,稀释至一定体积。溶 如有必要)后雾化进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火炬中,测量硅分析谱线的发射强度,同时测量内标 的发射强度

除非另有说明CJ∕T 294-2008 转碟曝气机,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

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

GB/T 223.902021

5.1高纯铁,硅含量不大于0.001%。 5.2氢氟酸,p约1.15g/mL。 5.3盐酸,p约1.19g/mL。 5.4硝酸,p约1.42g/mL。 5.5硝酸,p约1.42g/mL,稀释为1+1。 5.6高氯酸,p约1.67g/mL。 5.7混合酸,三份盐酸(见5.3)和一份硝酸(见5.4)混合。 5.8 内标溶液,1000μg/mL。 选择合适的元素作为内标,制备成1000uμg/mL的溶液,使用时稀释至适当浓度。 5.9硅储备液,500uμg/mL。 称取0.500g高纯硅(质量分数不低于99.95%),精确至0.001g。置于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 见6.3)中,加入5mL水,在不加热的条件下,缓慢加人30mL氢氟酸(见5.2)和3mL硝酸(见5.4)的 混合酸,室温水浴溶解。将溶液定量转移至10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应确保容量瓶使用温度与容量瓶校准时的温度一致。 或称取1.5858g六氟硅酸铵(质量分数不小于99.99%),置于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见6.3) 中,加入100mL水,10mL硝酸(见5.4),至溶解完全,滴加10mL氢氟酸(见5.2),将溶液转移至 5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应确保容量瓶使用温度与容量瓶校准时的 温度一致。 此储备液1mL含500ug硅。 5.10硅标准溶液,100g/mL。 用塑料移液管移取50.0mL硅储备液(见5.9)于25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加入5.0mL氢 氟酸(见5.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应确保容量瓶使用温度与容量瓶校准时的温度一致。 此标准溶液1mL含100ug硅

5.1高纯铁,硅含量不大于0.001%。 5.2氢氟酸,p约1.15g/mL。 5.3盐酸,p约1.19g/mL。 5.4硝酸,p约1.42g/mL。 5.5硝酸,p约1.42g/mL,稀释为1+1。 5.6高氯酸,p约1.67g/mL。 5.7混合酸,三份盐酸(见5.3)和一份硝酸(见5.4)混合。 5.8 内标溶液,1000μg/mL。 选择合适的元素作为内标,制备成1000uμg/mL的溶液,使用时稀释至适当浓度。 5.9硅储备液,500μg/mL。 称取0.500g高纯硅(质量分数不低于99.95%),精确至0.001g。置于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 见6.3)中,加入5mL水,在不加热的条件下,缓慢加人30mL氢氟酸(见5.2)和3mL硝酸(见5.4)的 混合酸,室温水浴溶解。将溶液定量转移至10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应确保容量瓶使用温度与容量瓶校准时的温度一致。 或称取1.5858g六氟硅酸铵(质量分数不小于99.99%),置于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见6.3) 中,加人100mL水,10mL硝酸(见5.4),至溶解完全,滴加10mL氢氟酸(见5.2),将溶液转移至 5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应确保容量瓶使用温度与容量瓶校准时的 温度一致。 此储备液1mL含500ug硅。 5.10硅标准溶液,100μg/mL。 用塑料移液管移取50.0mL硅储备液(见5.9)于250mL聚内烯容量瓶(见6.4)中,加入5.0mL氢 氟酸(见5.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应确保容量瓶使用温度与容量瓶校准时的温度一致。 此标准溶液1mL含100ug硅。

D硅标准溶液,100ug/

本文件因使用氢氟酸,所有玻璃容量仪 氢氟酸材质(如聚内烯)代替,容量仪器应 /T12806和GB/T12808进行校准 使用普通实验室仪器以及下列仪器

6.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6.2. 1 ±一般要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应配备耐氢氟酸进样系统, 注:当使用聚四氟乙烯雾化器时,推荐添加表面活性剂,以避免因雾化器中流体的浸润性差导致的喷雾液化。也可 以使用无需表面活性剂的蓝宝石雾化器。 所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按照8.4优化后,应满足6.2.3~6.2.6给出的性能指标。 光谱仪既可以是同时型的,也可以是顺序型的。如果顺序型光谱仪可配备同时测量内标线的部件, 以使用内标技术,否则,不能使用内标法

本文件没有规定特定的分析谱线,推荐使用的分析谱线列于表1,

GB/T223.902021

6.2.3光谱仪的最小实际分辨率

按附录A中A.1.计算所用波长的带宽.带宽应小于0.030nm

6.2.4最小短期精密度

6.2.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O)

按A.3,在仅含分析元素的溶液中,计算分析谱线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计 低于表2中给出的数值

6.2.6校准曲线的线性

校准曲线的线性通过计算相关系数进行检查,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

6.3聚四氟乙烯(PTFE)烧杯

容积为100mL,250mL,500mL,1000mL。

按GB/T20066或适当的钢铁国家标准取制样。

GB/T223.902021

根据硅含量,按表3称取试料,精确至0.0001g

称取0.10g或0.50g高纯铁(见5.1),用相同量的所有试剂,按相同的操作步骤与试料平行测定, 做空白实验。 如高纯铁中硅的质量分数大于0.001%,可用如下方法进行挥硅处理:将高纯铁置于150mL聚四 氟乙烯烧杯(见6.3)中,加入10mL硝酸(见5.5),于电炉上低温加热分解后,取下稍冷,加人0.5mL氢 酸(见5.2)及2mL高氯酸(见5.6),加热蒸发至冒高氯酸百烟,取下冷却,用水吹洗杯壁,再次加热至 冒高氯酸白烟并蒸发至湿盐状。然后,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8.3.1试料溶液的制备

将试料置于1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见6.3)中,加入10mL混合酸(见5.7),低温加热溶解试料 见注)。待试料溶解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冲洗烧杯内壁,调整体积至约20mL,滴加2mL氢氟酸 见5.2),摇匀,用可调温电热板或水浴加热5min,控制温度不超过60℃。取下,冷却至室温。转 移至1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如使用内标,加入1.0mL内标溶液(见5.8)。用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如试液中有不溶残渣,干过滤,弃去第一次滤液,滤液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 发射光谱测定。 注:中低合金钢、生铁、铸铁、高速工具钢、硅钢样品可先加人5mL硝酸(见5.5)低温加热分解试料,待反应停止 后,再加人7.5mL盐酸(见5.3),继续加热至试料完全溶解

8.3.2校准溶液的制备

8.3.2.1硅质量分数在0.01%~0.2%

称取0.500g高纯铁(见5.1),分别置于6个聚四氟乙烯烧杯(见6.3)中,加人10mL混合酸(见 5.7),低温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补加2mL氢氟酸(见5.2)。 将溶液转移至6个1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如采用内标法,在每个容量瓶中加人1.0ml 内标溶液(见5.8)。 用移液管或移液器(见6.5),按表4加入硅标准溶液(见5.10),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称取0.500g高纯铁(见5.1),分别置于6个聚四氟乙烯烧杯(见6.3)中,加入10mL混合酸(见 5.7),低温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补加2mL氢氟酸(见5.2)。 将溶液转移至6个1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如采用内标法,在每个容量瓶中加人1.0ml 内标溶液(见5.8)。 用移液管或移液器(见6.5),按表4加入硅标准溶液(见5.10),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GB/T223.902021

表4硅质量分数在0.01%~0.2%的校准曲线

8.3.2.2硅质量分数在0.2%~5%

称取0.100g高纯铁(见5.1),分别置于8个聚四氟乙烯烧杯(见6.3)中,加人10mL混合酸(见 5.7),低温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补加2mL氢氟酸(见5.2)。 将溶液转移至8个100mL聚丙烯容量瓶(见6.4)中,如采用内标法,在每个容量瓶中加入1.0mL 内标溶液(见5.8)。 用移液管或移液器(见6.5),按表5加入硅标准溶液(见5.10)或硅储备液(见5.9),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

表5硅质量分数在0.2%~5%的校准曲线

注:用于绘制校准曲线的校准溶液可根据被测样品的硅含量适当调整DB42∕T 1497-2019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技术规程,但不可少于5点(不包含零点)。

开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量前至少运行1h。 根据厂商说明优化仪器。 准备测量所选谱线强度和计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的软件。 如使用内标,准备计算分析线与内标线强度比的软件。内标强度应与分析线强度同时测量 按6.2.3~6.2.5给出的要求检查仪器性能

GB/T 223.902021

GB/T 223.902021

从最低浓度校准溶液S。开始到最高浓度校准溶液,依次测量分析线的绝对强度或强度比。 每个校准溶液测量3次,计算平均强度。 从每个校准溶液的平均绝对强度或平均强度比(I。)减去校准溶液S。的平均绝对强度或平均强度 比(L.).得到净绝对强度或净强度比(I.)

以硅的净强度或净强度比为轴,校准溶液中硅的浓度(μg/mL)为轴线性回归。 计算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GB∕T 39490-2020 纤维增强塑料液体冲击抗侵蚀性试验方法 旋转装置法,应符合6.2.6的规定

测量试液的绝对强度或强度比,每个试液测量3次,计算平均值。 从每个溶液的平均绝对强度或平均强度比(I:)减去空白试验的平均绝对强度或平均强度比(I。), 得到净绝对强度或净强度比(I,)

通过校准曲线(见8.6),由8.7中计算出的净强度或净强度比,计算试液中硅的质量浓度,以μg/mL 表示。 硅的质量分数wWsi,用%表示,按公式(1)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