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58-2021 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DB34/T 3958-2021 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194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958-2021 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DB34/T 3958-2021 是中国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装配式钢-混凝土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使用钢-混凝土叠合柱(也称为钢混叠合结构)的框架结构技术。叠合柱是一种将钢筋混凝土和钢梁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它结合了钢材的强度和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性能和效率。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钢-混凝土叠合柱的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连接、检验和维护等一系列技术要求,旨在确保这种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它涵盖了叠合柱的选用原则,结构计算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与周边结构的协同设计等内容,是指导在江苏省范围内进行钢-混凝土叠合柱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技术依据。

DB34/T 3958-2021 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图6.2.2叠合柱上下柱连接节点

6.2.3叠合柱内钢管对接时,当钢管直径相同时,接缝处应设

6.2.3叠合柱内钢管对接时,当钢管直径相同时,接缝处应设 置内衬钢管,内衬钢管也可兼作抗剪连接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对接应采用全熔透焊缝,直焊缝钢管对接时,应错 开上、下段钢管焊缝; 2内衬钢管高度宜为300mm,外径宜比钢管内径小4mm; 3内衬钢管仅作为衬管使用时,其壁厚不宜小于4mm;内 钢管兼作抗剪连接件时,其壁厚不宜小于16mm。 6.2.4不同直径钢管对接时,可采用一段变径钢管连接(图6.2.4 a)或采用内衬钢管连接(图6.2.4b)。采用变径钢管连接时, 变径钢管上下端均宜设置环形隔板,变径钢管的璧厚应不小于所 连接的钢管壁厚,变径钢管的斜度不宜大于1:6。采用内衬钢管 连接时,所连接的钢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

Q/GDW 10632-2016 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pdf(a)采用变径钢管连接构造

(b)采用内衬钢管连接构造

图6.2.4不同直径钢管对接构造

6.3梁柱连接节点设计

点,如图6.3.1所示。叠合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与后浇混凝土、 灌浆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 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要求

日6.3.1叠合柱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连接

6.3.2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与叠合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的纵筋宜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筋,但直径不应大于叠合 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 2梁的纵向钢筋可采用并筋方式布置; 3钢筋弯折绕过钢管时,在柱截面以内的弯折角度不宜大 于1:6,在柱截面以外的弯折角度不宜大于1:12; 4在节点核心区内,有连接接头的梁纵筋不应超过总面积 的50%。 6.3.3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纵筋穿过叠合柱内钢管进行连接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的纵筋单筋穿过钢管时,钢管壁上可开圆形穿筋孔: 其直径不宜小于d+(5~8)mm,d为钢梁纵向钢筋实测直径; 2梁的纵筋并筋穿过钢管时,钢管壁璧上可开椭圆形穿筋孔 孔的大小应考虑施工时纵筋能顺利穿过; 3穿筋孔的环向净距不应小于孔的长径,钢管壁开孔的截 面损失率不宜大于30%,超过时应采用内衬段或外套管段与钢管 壁紧贴焊接,管段壁厚不应小于钢管的壁厚,管段端面至孔边的

净距不应小于孔长直径的2.5倍:计算时,钢管可取未开孔截面 的面积; 4钢管壁上开孔的位置,应考虑节点不同方向梁纵筋标高 的差异。

6.3.4叠合柱与钢梁的连接应符合下

1连接节点可采用栓焊连接或全螺栓连接,也可采用单边 螺栓端板连接,如图6.3.4所示; 2采用栓焊连接或全螺栓连接时,宜在工厂将短梁焊接于 叠合柱内钢管壁上,同轴梁段现场拼接时,采用翼缘焊接连接、 腹板螺栓连接(图6.3.4a)或翼缘、腹板均为螺栓连接(6.3.4b) 节点设计详见附录A;

(c)单边螺栓连接 图6.3.4叠合柱与钢梁连接

3采用单边螺栓连接时,单边螺栓应沿柱中心线对称布置, 节点承受弯矩时,由螺栓强度和柱壁强度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 应大于由端板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节点设计详见附录B。

6.3.5叠合柱与PEC组合梁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节点可采用栓焊连接或全螺栓连接,也可采用单边 螺栓端板连接,如图6.3.5所示。现场拼接的区域可采用相同强 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混凝土后浇包覆; 2采用栓焊连接或全螺栓连接时,宜在工厂将短梁焊接于 叠合柱内钢管壁上,同轴梁段现场拼接时,采用冀缘焊接连接 复板螺栓连接(图6.3.5a)或翼缘、腹板均为螺栓连接(6.3.5b) 设计时PEC组合梁可按照钢梁设计,节点设计详见附录A:

6. 3. 5叠合柱与 PEC 组合梁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c)单边螺栓连接 图6.3.5叠合柱与PEC组合梁连接

3采用单边螺栓连接时,单边螺栓应沿柱中心线对称布置。 节点承受弯矩时,由螺栓强度和柱壁强度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 应大于由端板控制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节点设计详见附录B

6.4.1装配式叠合柱框架结构可采用埋入式柱脚或端承式柱 脚,其构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T/CECS188的有关 规定。 6.4.2埋人式柱脚的柱脚板可为环形钢板,端承式柱脚的柱脚 板可为环形钢板或中部开圆洞的方形钢板,钢板厚度不应小于柱 内钢管壁厚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mm。 6.4.3叠合柱的竖向钢筋应锚固在基础混凝土内,锚固长度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受拉 钢筋抗震锚固长度的规定,且应分别设置箍筋及水平分布钢筋。 6.4.4叠合柱脚板下的基础混凝土内宜配置方格网筋或螺旋 箍,应验算柱脚板下基础混凝土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及受冲切承载 力,局部受压承载力及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6.4.1装配式叠合柱框架结构可采用埋人式柱脚或端承式柱 脚,其构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T/CECS188的有关 规定。

6.4.2埋入式柱脚的柱脚板可为环形钢板,端承式柱

板可为环形钢板或中部开圆洞的方形钢板,钢板厚度不应小 内钢管壁厚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mm。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受拉 钢筋抗震锚固长度的规定,且应分别设置箍筋及水平分布钢筋。 6.4.4叠合柱脚板下的基础混凝土内宜配置方格网筋或螺旋 箍,应验算柱脚板下基础混凝土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及受冲切承载 力,局部受压承载力及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7.1.1预制构件制作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单位进行技 术交底,并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应包括生产工艺、模具方案 生产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 容。

7.1.3预制结构构件采用钢筋套简灌浆连接时,应在构件生产

前进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验,每种规格的连接 接头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个。

7.1.4预制构件用钢筋的加工、连接与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7.1.5预制构件和部品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

7.1.5预制构件和部品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 没备时,生产单位应制定专门的生产方案;应进行样品试制,经 检验合格后方可实施。

和部品出厂时,应出具质量证明文件

预制构件的制造应在工厂或符合生产条件的现场进行; 2制作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3行车、锅炉、叉车等预制生产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行

7.2.1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充许偏差和检验方案应符合表7.2.1 中的相关规定。当设计有要求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应按设计 要求确定。

表7.2.1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1为模具与混凝土接触面中最长边的尺寸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7.2.4预制构件模具除应满足承载力、刚度、精度和整体稳定 性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生产的模具应易于拆组,并能可靠抵抗浇筑混 凝土时的冲击力、侧压力、振动力以及蒸汽养护所产生的膨胀, 收缩而不变形; 2在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定型钢模;对于形状复杂或数量少 的构件也可采用木模或其它材质模具制作; 3模具表面应均匀涂刷脱模剂。但在预嵌式外饰材(如磁 砖、石材)及预埋件等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上不得涂刷脱模剂; 4结合面除设计图纸有特别规定外,应进行粗糙面处理

7.3.1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预制构件的隐蔽工程检查,检查 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钢材、钢管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 2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基 百分率、搭接长度等; 3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 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4预埋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5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6钢筋的混凝士保护层厚度。

要求,且不应小于 15N/mm²

7.3.4采用后浇混凝土或砂浆、灌浆料连接的预制构件结合面DB4401∕T 66-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粗糙面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 用化学处理、拉毛等方法制作粗糙面。 7.3.5钢梁构件应在室内进行防腐涂装,防腐涂装应按设计文 件的规定执行,当设计文件未规定时,应依据建筑不同部位对应 环境要求进行防腐涂装系统设计。

7.3.5钢梁构件应在室内进行防腐涂装,防腐涂装应按设计文 生的规定执行,当设计文件未规定时,应依据建筑不同部位对应 环境要求进行防腐涂装系统设计

1对一次浇筑双面或多面成型的混凝土,宜采用振动模台 与振动棒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浇筑的混凝土达到密实要求;在混 凝土初凝完成后及时进行一次抹面;在采用翻面二次浇筑时,要 保证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 2对分次浇筑双面或多面成型的混凝土,若混凝土不属于 同一批次,应分别预留每一批次的混凝土试块并测试试块强度, 强度差值应在5MPa以内; 3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大于600mm,并应均匀摊铺; 4设计文件未规定时,构件起吊、翻转时的混凝土强度应 达到设计标准值的50%;构件出厂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设计强度等级的75%。

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作工艺文件,根据制造厂 的生产条件及现场施工条件的具体情况,考虑运输要求、吊装能 力和安装条件。

7.3.8钢管的开孔、开槽,宜在专业钢结构工厂或工地的钢结 构车间内进行,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3.8钢管的开孔、开槽,宜在专业钢结构工厂或工

7.4.1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宜有一般缺 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并应重新检 验。 7.4.2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案应符合表7.4.2的规定 瓶生件士姐

验 7.4.2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案应符合表7.4.2的规定 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7部分:监管信息采集 GB/T30428.7-2017》,与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偏差可适当放松

7.4.2预制构件的充许偏差及检验方案应符合表7.4.2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