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320-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pdf

GB/T 40320-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187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320-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pdf简介:

GB/T 40320-2021《铝合金力学性能熔点测试方法》是中国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铝合金力学性能熔点的测试方法。铝合金的力学熔点,通常指的是铝及其合金在受热时发生塑性流动和丧失强度的温度,即其流动温度。

这个标准可能包括了如下内容:

1. 测试原理:可能涉及使用特定的加热设备(如电热炉、感应加热器等)和温度测量设备,通过对铝合金样品进行加热,观察其在受热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

2. 样品制备:规定了铝合金样品的尺寸、形状、纯度等要求,以及样品的预先处理方法。

3. 测试方法:可能包括静态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观察铝合金在加热过程中的屈服点、流动点等关键参数。

4. 测试环境:可能要求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条件下进行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和报告:规定了如何处理和报告测试结果,包括熔点的确定方法和误差分析。

6. 安全注意事项:详细说明了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为铝合金的熔点测试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GB/T 40320-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320—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 同、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烟台分所、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 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叁叁、田爱琴、孙晓红、徐济进、申晓丽、杨泽云、郑自芹、金雨佳、高玉龙 莫宇飞、王刚、徐世东、高军、冯超、余春、赵志国、梁景恒、蔡宜成、刘西净

SY/T 5641-2018标准下载GB/T40320202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铝合金板材或型材的焊接、热处理、铸造、锻压等热加工过程的力学熔点测试及其参 数优化。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力学熔点mechanicalmeltingtemperature 测定金属材料不同峰值温度热循环后的残余应力,形成残余应力与峰值温度曲线,残余应力达到波 峰时的温度与残余应力下降到波谷时的温度的区间,单位:℃。 注:残余应力与峰值温度曲线上,波峰时的温度为力学熔点的起始温度,波谷时的温度为力学熔点的结束温度。 3.2 热循环曲线 thermal cyclecurve 加热、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GB/T40320—2021

5.2.1夹具材料宜采用高温合金,如工具钢、镍基合金等, 5.2.2力学熔点测试试样两端应刚性固定,装夹典型示意图见图1,固定销与上夹具刚性固定

5.2.1夹具材料宜采用高温合金,如工具钢、镍基合金等,

5.3.1游标卡尺分辨力应不低于0.01mm

6.1.1试样形状应满足GB/T16865的要求,弯曲变形量应不大于0.20mm,矩形试样示意图见图2。 5.1.2试样宽度6为试样厚度a的2倍,平行段长度1。为试样宽度6的5倍。试样夹持端的形状应适 合试验机的夹头,试样夹持端和平行段长度之间以过渡圆弧连接

6.2.1在铝合金板材、型材上取样,试样切取部位和方向应满足GB/T16865的规定。

5.2.1在铝合金板材、型材上取样,试样切取部位和方向应满足GB/T16865的规定。 5.2.2切取和机械加工试样时,均应预防冷加工或受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宜在切削机床上 进行。 5.2.3制备试样的缩减部分(包括过渡处)不应使用冲压加工。 5.2.4加工后的试样表面应无毛刺,试样形状与尺寸应满足6.1的要求

试验环境温度应为室温,相对湿度应为30%~8

GB/T 403202021

7.3热循环特征参数确定

7.3.1根据绘制的热循环曲线图确定峰值温度、加热速率和冷却速率,其中加热过程分为两阶段,热循 环特征参数包括第一阶段峰值温度T脉1、第二阶段峰值温度T、第一阶段加热速率l、第二阶段加热 速率Vh2、第一阶段加热时间thl和总加热时间th2。 7.3.2第二阶段峰值温度Tk2与第一阶段峰值温度Tk1之差应不超过50℃。 7.3.3第一阶段加热速率h和第二阶段加热速率h通过线性拟合获得。 7.3.4第一阶段加热速率Vh的拟合直线与试验环境温度水平线的交点对应的时间设为0s。 7.3.5第二阶段加热时间(th2一th)应不小于1S。 7.3.6 冷却速率U。根据实际给定的冷却速率确定。 7.3.7 记录热循环特征参数值。

1.4力学熔点测试步骤

7.4.1在200℃~550C温度区间内均布选择不少于8个预设峰值温度,每个预设峰值温度测试5个 式样,根据7.6确定增补试样数量。 7.4.2使用游标卡尺按GB/T16865规定的方法测量试样厚度a和宽度6,试样厚度与宽度的乘积即 为原始横截面积A。 7.4.3按预设峰值温度对试样进行编号, 7.4.4热电偶应点焊在试样中心线上,热电偶两焊点间距应不超过2mm,如图4所示

GB/T 40320—2021

青岛市《关于调整人防工程建设审批标准等事宜的通知》的解读(2020年2月)图4热电偶点焊示意图

7.4.6将热电偶连接到试验机的温度测量通道上,进行温度采集及控制。 7.4.7根据热循环特征参数,编制热循环模拟试验程序,加热前应将力归零,采用位移控制模式进行 试验。 7.4.8运行试验,采集和保存时间t、温度T、力F等试验数据。 .4.9按从低到高的预设峰值温度进行试验,每个预设峰值温度测试5个试样,每次试验需更换试样 重复步骤7.4.2~7.4.8,完成不同预设峰值温度下的热模拟试验。

式中: F一一力,单位为牛顿(N); A一原始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7.5.3从图5获得不同峰值温度试验下的屈服温度、屈服应力以及残余应力

.6.1测试完成后,根据相同峰值温度下的屈服温度、屈服应力以及残余应力,按公式(2)计算样本标 推差S:

DB41/T 2160-2021 博物馆档案管理规范.pdfGB/T 403202021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本文件编号; b)试样标识; c)铝合金牌号、状态; d)试样尺寸; e)热循环特征参数及冷却方式; f)试验结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