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自然村(组)道路建设技术指南.pdf

甘肃省自然村(组)道路建设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029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甘肃省自然村(组)道路建设技术指南.pdf简介:

甘肃省自然村(组)道路建设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注:交叉口不得设置在受限路段。

9.1.1自然村(组)道路应结合路线线形、路面类型、地形、地 貌等条件,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9.1.2急弯、陡坡、临河临崖、交叉路口、学校等路段应通过 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警示警告等交通安全设施,增强道路的使 用安全性能。 9.1.3自然村(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参照《甘肃省建 制村通沥青(水泥)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技术指南(试行)》执行 安全保护措施形式可按附录C参考选用

9.2.1自然村(组)道路的安全设施中采用的标志主要包括警 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辅助标志 等, 如图 9. 2. 1 所示。

GB/T 12234-2019标准下载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图9.2.1标志示意图

9.2.2自然村(组)道路沿线经过村庄时,应设置村庄标志, 对庄标志可与地名标志联合使用。经过学校时,应提前设置注意儿 童标志并设置人行横道线,及时提醒驾驶者减速慢行。 9.2.3设置一般最小半径的弯道之前应设置急弯标志。道路宽 度变化的路段,傍山、落石、沿河、横风、积雪、过水路面、漫水 济等危险路段应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并根据实际情况配以禁令标 志或辅助标志,

9.3.1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根据需要设置交通标线。 9.3.2在人口密集、急弯陡坡路段,应提前设置减速带、人行 潢道提示线等,以提示驾驶员减速慢行、安全驾驶。 9.3.3在平交路口处宜设置停车让行线、减速带等设施,提示 驾驶员减速慢行,注意行车安全。 9.3.4跨线桥墩柱立面、限高限宽设施及其他障碍物立面上宜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9.4.1自然村(组)道路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波形梁、混凝 土、缆索、木纹和具有当地自然风情相适宜的护栏,技术指标参照 《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O5)及现行规范要求执行。 9.4.2自然村(组)道路宜选用C级、B级护栏,桥梁段应设置 B级及以上防护等级的护栏。 9.4.3急弯、陡坡、沿河、临崖、高路堤等路段必须设置防撞 护栏。

9.5视线诱导设施和警示设施

9.5.1陡坡接急弯的外侧或凸曲线接急弯的外侧、急弯、视距 不良路段,应设置线形诱导标志、示警桩及凸面镜等视线诱导设施 9.5.2自然村(组)道路与等级公路平交时,应在平交道口处 设置道口桩,以提示驾驶员注意道口车辆出入,保障行车安全。

9.6.1在道路两端或交叉口处应设置路名牌, 9.6.2在道路前进方向整公里桩号的右侧,可设置里程碑

10.0.1人口密集、特色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必要时可 设置港湾式汽车停靠站、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旅游设施等沿线设施 10.0.2沿线设施应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保等因素,坚持统 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10.0.3沿线设施应设置在平纵指标较高的路段,避免设置于长 下坡坡底、陡坡急弯等不良路段。 10.0.4港湾式汽车停靠站可设置乘车台、车站牌、候车雨棚、 侯车凳等设施。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纵坡天于4%的路段,不宜设 置港湾式汽车停靠站, 10.0.5综合服务中心的设置应统筹考虑农产品展销区、停车 场、休息区、加油(气)站、充电桩、公共厕所等使用功能要求。 10.0.6为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方便人民生活及美化环境,人 口密集的自然村(组)道路有条件时可设置照明设施。 10.0.7在旅游景区、环境优美、自然条件较好的路段,应根据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需要,可在条件允许地段设置观景台、自驾车 露营地等乡村旅游设施,可配套设置可变信息板等情报信息设施。 10.0.8有旅游功能和健身需求设置慢行系统时,慢行系统应与 自然村(组)道路建设统筹考虑,建设标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0.0.9观景台应结合景点分布、地形地质条件、施工临时场地 等灵活布设。观景台设置应充分考虑车辆停靠和旅客上下车安全, 停靠车道长度至少满足3~4辆小型客车停靠,宽度不小于3m,长 度不小于20m。 10.0.10自驾车露营占地面积不小于1500m,每个自驾车营位 面积不小于50m,由停车位和帐篷位组成。 10.0.11自驾车露营地选址应在背阴背风,远离地质灾害、山 洪暴发、野生动物侵袭等危险区域。厕卫设施宜集中布设于靠山内

侧及排水下游方向,采用环保型活动厕所。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12.0.1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应遵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 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地貌,防止噪声和粉 尘污染。 12.0.2项目开工前首先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并对设计文件进行 现场核查,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12.0.3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收集到的资料、核实的工程数量,按 工期要求编制可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作业方案,严格按照设 计文件和现行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12.0.4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宜采用机械化施工。预制场、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和站不得占用河道、耕地,并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 施工结束后应对临时场地进行原貌恢复。 12.0.5外购的水泥、钢筋、构件等材料均应有产品合格证,砂 石料应有合格试验检测报告,其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 的规定。 12.0.6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分 顶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完成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中间交接检 查,交接验收前应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 工程》(JTGF80/1)的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编制符合要求的交 接资料,申请进行交接验收。

13.1.1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开达到边坡稳定、排 水畅通、防护结构稳定的要求。路基坡度、压实度、工后沉降应满 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的有关规定。 13.1.2路基施工取土和弃土时,应符合环保要求,原则上采用 集中取(弃)土,取(弃)土场应设置必要的防护及排水设施,防 上水土流失。完工后应对取(弃)土场进行修整。施工过程中应做 好临时防排水工程。 13.1.3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遇有文物 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好现场,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13.3.1挡土墙施工前,应做好截、排水及防渗设施。岩体破碎、 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丰富地段修建挡土墙,宜避开雨李施工。 13.3.2挡土墙基坑开挖宜分段跳槽进行,采用倾斜基底时,基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底高程应按设计控制,不得超挖填补。 13.3.3挡土墙端部伸入路堤或嵌入挖方部分应与墙体同时砌 筑,与边坡间的空隙应采用黏土或其他材料夯填封闭。 13.3.4挡土墙混凝土或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及时分 层回填夯实,回填应在表面留3%的向外斜坡。 13.3.5挡土墙墙身施工时,混凝土墙身应水平、分层、连续浇 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应不超过300mm。 13.3.6内护墙墙背应与路基坡面密贴,边坡局部凹陷处应挖成 台阶后采用与墙身相同的巧工砌补

13.4.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地表排水设施迎水侧不得高出 地表,局部有凹坑时应填平处理。边沟纵坡应平顺。 13.4.2截水沟应先行施工,与其他排水设施衔接时应平顺,级 波不小于0.3%。不良地质路段沟底、沟壁、出水口应进行防渗及加 固处理。

BS EN 12735-2-2001铜和铜合金 空调和制冷用无缝圆铜管 第2部分:设备用管子14.1水泥混凝土路面

14.1.1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不同标号、)牌、出)日期的 水泥,不得混合堆放,并严禁混合使用。 14.1.2砂必须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 2.5以上的中粗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 14.1.3碎石应质地坚硬、强度≥IⅢI级、压碎值≤30%、最大粒

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径不大于4cm。碎石颗粒的形状近于止方形或球形,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超过20%,且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14.1.4接缝材料应坚韧而富有弹性,易阻止砂、石嵌入,自由 甲张无阻,具有良好的封水性能,能与板缝黏结牢固,避免水分渗 入,耐油、耐磨、耐晒。缩缝和施工缝的灌缝材料一般采用沥青, 胀缝材料一般常用浸蘸沥青的软木板、木纤维板等。 14.1.5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合,拌合物应均匀一致,搅拌好的 混合料出料至运输车辆时应测定落度。混凝土的运输应根据施工 进度、运量、运距及路况,选配车型和车辆总数。 14.1.6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放样→立模 清扫→布料→整平→振动棒振揭→平板振动器振实→振动梁振平 *滚筒提浆→抹平→压纹或拉毛→覆盖洒水养生→拆模→切缝→填 缝。 14.1.7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拉毛工作应在抹平后的板面上无 波纹水迹时进行(一般在初凝前进行),使板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刻 漕、拉毛可用钢丝刷、塑料刷、压毛辊沿横坡方向进行,压出深3~ 4mm的纹理,特殊路段(弯道、陡坡)适当加深加宽。 14.1.8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养护,在高温、干 燥、大风大,应对路面进行遮盖,并适时均匀洒水。 14.1.9当混凝土面层抗压强度不低于8.0MPa时,即可拆除模 板。养生模板拆除不得损坏板边、板角,拆模不应敲击路面,其顺 序应先拆模板支撑用料,后拆模板。拆模后应及时清理干净,板面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甘肃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

应涂油防止生锈,并分规格堆放整齐。拆下的模板应有序堆放,不 得压在刚拆完模的路面上。 14.1.10当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12~ 4h),应及时进行伸缩缝切割。切缝不应有错位弯曲现象,一般按 等距设置,间距最大不宜大于6m,最小不宜小于板宽。缝深度一般 为混凝土路面设计厚度的1/3。

14.2沥青混凝土路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