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院周建龙总工讲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重点与难点.pdf

华东院周建龙总工讲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重点与难点.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698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华东院周建龙总工讲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重点与难点.pdf简介:

华东院周建龙总工讲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重点与难点.pdf部分内容预览:

考虑偶然偏心 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地下室、悬臂梁) 计算结构的总体判断 质量&荷载沿高度分布是否合理 振型、周期、位移形态和量值是否合理 地震作用沿高度分布是否合理 单工况下总体和局部力学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对称部位构件的内力及配筋是否相近 不同程序的比较 受力复杂构件(如转换构件等)内力及应力分布与概念、经验是否一致 嵌固端的要求 地下室与土0.00的刚度比≥2(上海地区为1.5) 楼板厚度大于180 地下室刚度不计入离主楼较远的外墙刚度 土0.00水平传力不连续时,嵌固端应伸至地下室,并对大开口周边梁、板配筋加强 地下室外墙离主楼较远,可在主楼周边设置剪力墙,直接将水平力传给底板 土0.00有较大高差时,在高差处设置垂直向剪力墙,且采取存在高差处的柱子箍筋加 密,水平传力梁加腋等措施,确保水平力传递 嵌固端设在地面层,宜设刚性地坪,确保传力可靠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系数,一般地下室填3,几乎完全约束时填5,刚性约束填负数。 嵌固端在地面层或地下层时,仅表示嵌固端的水平位移受到约束,而转角不能设为约 束。 嵌固端及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同土0.00,其余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可设为3级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65%,一般也不应 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13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的结构底部剪力平均值不应小于振 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80% 时程曲线数量随工程高度及复杂性增加,重要工程不少于5~7组 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应通过傅立叶变换与反应谱进行比较,对超高层建筑,必要时考虑 长周期地震波对超高层结构的影响 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应满足地震动三要素要求,即有效加速度峰值、频谱特性和持 时要求。每组波形有效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和15s,时间间距取0.019 或0.02s;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地震影响系数与振型反应谱法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相比, 在各周期点上相差不宜大于20% 对于有效持续时间,以波形在首次出现0.1倍峰值为起点,以最后出现0.1倍为终点 对应区间为有效持时范围。 对超高层建筑,在波形的选择上,在符合有效加速度峰值、频谱特性和持时要求外,满 足底部剪力及高阶振型的影响,如条件许可,地震波的选取,尚应考虑地震的震源机制。 对于双向地震输入的情况,上述统计特性仅要求水平主方向,在进行底部剪力比较时, 单向地震动输入的时程分析结果与单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双向地震动输 入的时程分析结果与双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采用的天然地震波宜采用同一波的xyz方向,各分量均应进行缩放,满足峰值及各自比 列要求。 采用天然波进行水平地震动分析时,每组自然波应按照地震波的主方向分别作用在主轴 《及y方向进行时程分析。 人工波无法区分双向,在采用其时程分析时可考虑两个方向作用不同的人工波。每组人 工波应按照主要地震波分别作用那个在主轴×及√方向进行时程分析,

阻尼比 抗震设计:钢结构:高度不大于50m,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取 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宜取0.02 混合结构:0.04 混凝土:0.05 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取0.05 抗风设计:0.02~0.04(根据房屋高度及结构形式,以及风荷载回归期取值)。一般,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承载力验算时阻尼比取0.02~0.03,变形验算取0.015~0.020,顶部加

速度验算取0.01~0.015。

速度验算取0.01~0.015。

平面不规则计算分析要求:

考虑楼板平面内弹性变形 楼板缺失严重时,按单榻验算构件承载力,并宜尽量增加结构的刚度。 楼板缺失应注意验算跨层柱的计算长度,长短柱并存时,外框的长柱可按短柱的剪力复 核承载力;必要时,跨层短柱按大震安全复核承载力。 仅局部少量楼板,宜并层计算 大开洞,局部楼板宜按大震复核平面内承载力 应验算狭长楼板周边构件的承载力,并按照偏拉构件设计 如层间位移小于1/2500,对位移比适当放松,放松限值可较规范放松1/3.如构件承载力

满足中震弹性的要求,则底部的扭转位移比可适当放松至1.8 受力复杂部位的楼板应进行应力分析,楼板内应力分析一般可采用膜单元分析,并在 板中部配置必要加强钢筋,当验算楼板受力复杂,楼板应采用壳元,与楼板平面外重力荷 载产生的应力进行叠加 缺口部位加设拉梁(板),且这些梁(板)及周围的梁板的配筋进行加强 对于平面中楼板间连接较弱的情况,连接部位楼板宜适当加厚,配筋加强,必要时设置 钢板控制抗侧力墙体间楼板的长宽比 天开口周边的梁柱配筋应进行加强,特别是由于开口形成的狭长板带传递水平力时,周 边梁的拉通钢筋,腰筋等应予加强。 连廊等与主体连接采用隔震支座或设缝断开主楼与裙房在地面以上可设置抗震缝分开。 扭转位移超标时,超标部位附近的柱子及剪力墙的内力应乘以放大系数,配筋应进行 加强 加强整体结构的抗扭刚度,加强外围构件的刚度,避免过大的转角窗和不必要的结构 开洞。 对于平面超长的结构,结构布置应考虑减少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某别墅二层房间设计竖向不规则的计算分析要求

通过计算分析布置加强层,布置1个加强层可设置在0.6倍房屋高度附近:布置2个加 强层时,可分别设置在顶层和0.5倍房屋高度附近;布置多个加强层时,宜沿竖向从顶层向 下均匀布置,加强层也可同时设置周边水平环带构件。水平伸臂构件、周边环带构件可采用 斜腹杆桁架、实体梁、箱形梁、空腹架等形式。 加强层的刚度不宜过大,避免内力突变,其布置数量除考虑受力要求外,也应考虑对施 工工期的影响。 带巨型柱的带加强层结构体系,周边水平环带构件对总体结构的刚度影响较小,可适当 咸小其周边水平环带构件的道数及刚度 应进行重力荷载作用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模拟分析,特别应考虑外伸桁架后期封闭对 结构受力的影响。 抗震设计时,需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必要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计算校核 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加强层楼板宜考虑楼板平面内变形影响,加强层上下刚度 比按弹性楼盖假定进行整体计算;伸臂杆件的地震内力,应采用弹性膜楼盖假定计算,并 考虑楼板可能开裂对面内刚度的影响。 伸臂桁架所在层及相邻层柱子、核心筒墙体、进行加强,加强层附近的核心筒墙肢应 按底部加强部位要求设计,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核心筒剪力墙抗震等级应提高 级采用,一级应提高至特一级,但抗震等级已经为特一级时,充许不提高,加强层及其相 邻层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加密,轴压比限制应按其他楼层减小0.05采用 加强层及其相邻楼盖的刚度和配筋应加强 伸臂架应伸入并贯通墙体,与外周墙相交处设构造钢柱,并上下延伸不少于一层 应采用合适的施工顺序及构造措施以减小结构竖向变形差异在伸臂桁架中产生的附加 内力 整体小震计算时可考虑楼板对上下弦刚度的增大作用,但中震或天震承载力验算时则不 宜考虑在进行外伸臂桁架上下弦杆设计时的有利楼板刚度

(多塔结构) 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 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 应进行整体及单独进行计算,结构构件配筋可按照单个塔楼及多塔中不利的计算 结果采用,当塔楼周边的裙房超过两跨时,分塔楼宜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结构 整体分析时,大底盘的楼板在计算中应按弹性楼板处理,计算时整个计算体系的 振型数不应小于18个,且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周期比及位移比计算: 对于上部无刚性连接的大底盘多塔楼结构,验算周期比时,宜将裙楼顶板上的各个单塔 娄分别计算其固有振动特性,验算其周期比。对于大底盘部分,宜将底盘结构单独取出, 嵌固位置保持在结构底部不变,上部塔楼的刚度忽略掉,只考虑其质量,质量附加在底盘 顶板的相应位置,对这样一个进行固有振动特性分析,验算其周期比。 其位移比均应采用整体计算并按照底盘、上部塔楼和莲接部分,遂层加以验算, 底盘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并应加强配筋(增加10%以上),并采用双层双向配 筋。 底盘屋面下一层结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配筋增加10%以上,厚度按常规设计) 多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以及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剪力墙,从 地下室顶板起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的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提高10%以 上,柱箍筋宜在裙房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 裙房中的剪力墙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连体结构) 宜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连接部分楼板采用弹性楼板假定;还应特别分析连接体部分楼板和梁的应力和变形, 在小震作用计算时应控制连接体部分的梁、板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还应检查连接体以下各塔楼的局部变形及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抗震计算应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小于15个,且要考虑偶然偏 心的影响; 连体结构由于连体结构刚度较大,相对于下部两个塔楼的刚度比可能较大,如下部楼 层经验算为薄弱层,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连体结构两塔楼间距一般较近,应考虑建筑物风荷载相互间影响的相互干扰增大系数, 如有条件,宜通过风洞实验确定体型系数以及干扰作用等。 对8度设防地区的连体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连体和连廊本身,应注意竖向地震 的放大效应,跨度较大应参照竖向时程分析法确定跨中的竖向地震作用。 连体结构的振动明显,应进行风振舒适度以及大跨度连体结构楼板舒适度验算 连体结构应进行施工模拟分析,考察荷载施加顺序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7度、8度抗震设计,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强连接的连体结构 连体结构应优先采用钢结构,尽量减轻结构自重;当连接体包含多个楼层时,最下面 层宜采用桁架结构。 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宜按中震弹性进行设计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体以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 级提高全特一级(特一级则不再提高) 接体两端与主体结构刚接时,连接体结构延伸至主体结构内筒并与内筒可靠连接或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