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71-2019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DB62/T 3171-2019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2/T 317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6468
免费资源

DB62/T 3171-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171-2019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2/T 3171-2019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是一个关于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的技术标准或规程。这份文档详细规定了在进行此类桩基础施工时的设计、施工方法、质量控制、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是一种地基处理技术,通过螺旋钻具在钻孔过程中对土体进行挤密和灌注混凝土,形成连续的桩体,常用于地基加固和建筑物的基础建设中。

"DB"是地方标准的代码,"62"可能代表某个地区或省份的代码,"T 3171-2019"则是标准的发布年份和顺序号。2019年发布的这个规程,旨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参数,以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和执行。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内容,可能需要查阅该文件的全文。

DB62/T 3171-2019 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 2对于摩擦型桩,宜按25m~35m布置勘探孔,但遇到十层性 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 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单桩基础,应按柱列线布置勘探 点,并宜每桩设一个勘探点。

4.2.3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当桩基础设计等级 为甲级时,控制性孔不少于3个,当设计等级为乙级时,控制性孔 不少于2个;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 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群桩基础沉降计算深度宜取 桩端以下(1~1.5)b(b为假想实体基础宽度)的深度考虑; 3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d~5d(d 为设计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4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 内遇稳定坚实岩石时,可适当减小: 5嵌岩桩(指桩端嵌入中等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体的桩) 的控制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d~5d:一般性钻孔应深 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d~3d。在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 应钻穿洞穴、破碎带进人稳定岩层,并查明其分布情况: 6对于不宜划分风化程度的软岩、极软岩,控制性钻孔应深 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8d~10d,一般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 以下不小于3d~5d; 7当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4.2.4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时,除6度设防外,应按《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规定进行液化判别。

《铁尾矿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51032-2014》4.2.3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2.5对于乙类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内类天于B

4.3挤密及防渗地基处理

4.3.1对根据初步勘察或附近场地资料和地基处理经验初步确 定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场地,进一步勘察前应搜集附近场地 的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经验,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明 确勘察任务和重点。

的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经验,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明 确勘察任务和重点。 4.3.2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要求;需 要验算地基稳定性时,勘探孔布置和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验 算的需要。

要验算地基稳定性时,勘探孔布置和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验 算的需要。

道及周围土体渗透系数、地下水位、含水量、饱和度、于密度、最大 干密度、最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类别、(自重)湿陷系 数、湿陷起始压力及场地湿陷性评价等相关参数

4.3.4拟采用复合地基的场地,其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

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并评价地基处理对附近 建(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 2查明勘探深度内土的种类、成因类型、沉积时代及土层空 间分布; 3查明大粒径块石、地下洞穴、植物残体、管线、障碍物等可 能影响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的因素,对地基处理工程有影响的 多层含水层应分层测定其水位:

4应查明拟采用的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侧摩阻力、端阻力及 的压缩曲线和压缩模量,对柔性桩(墩)应查明未经修正的桩端 土地基承载力。对软黏土地基应查明土体的固结系数; 5对需要进行稳定分析的复合地基应查明黏性土层土体的 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 6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对加固区土体挤密或扰动程度较 高时,宜测定增强体施工后加固区土体的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 指标; 7路堤、堤坝、堆场工程的复合地基应查明填料或堆料的种 类、重度、直接快剪强度指标等; 8应根据拟采用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类型按表4.3.4的要求查 明地质参数

表4.3.4不同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

5.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5.1.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 的高层建筑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 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1竖向力: 轴心坚向力作用下,

M.y. M,x n T Ey Zx

式中:F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一一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 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浮力: N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Ni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基桩或复 合基桩的竖向力; M、M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

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 X一 第ii基桩或复合基桩至v轴的距离: yi、y一第ij基桩或复合基桩至x轴的距离; H.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 力; H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 水平力; 桩基中的桩数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及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kmax ≤1.2R

N, +A,Q"≤R

式中:N 一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R一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Nk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Q"一负摩阻力引起的单桩下拉荷载标准值,按第6.2节规 定计算; 入 下拉荷载折减系数,按表5.2.1采用,

表5.2.1下拉荷载折减系数入

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确定

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

R。=一Q=元(Q+Q

式中: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一一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 地,当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50mm时,应计入湿陷性 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正摩阻力;在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计入沿桩长负摩阻力作用 区段的极限正摩阻力; Q一一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u一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一一安全系数,取K=2。 5.2.3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 确宝

5.2.3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 确定:

式中:。一一承台效应系数,适用于摩擦型桩,可按表5.2.3取值; m一一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各层 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的平均值: A。一一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 Aps一桩身截面面积; A一一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独立桩基,A为承台总面 积;对于桩筏基础,A为柱、墙筏板的1/2跨距和悬 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 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跨距围成的 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M。; S。一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采用。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 土、新填土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n.=0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 土新填土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0。

表5.2.3承台效应系数m

主:1本参数表内容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对于 承台效应系数的规定。 2表中S。/d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l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当 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S。=JA/n,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 为总桩数。 3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m。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取值。 4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1.5d时,M.按非条形承台

注:1本参数表内容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对于

主:1本参数表内容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对于 承台效应系数的规定。 2表中S。/d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l为承台宽度与桩长之比;当 计算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S。=JA/n,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 为总桩数。 3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M。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取值。 4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1.5d时,m。按非条形承台

取值。 对于饱和黏性土中的桩基、软土地基上的桩基承台,。宜取低 0.8倍。

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5.3.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 乙级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 地质条件相近的试桩资料,或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结果和经 验参数综合确定; 3设计等级为内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 方法确定。

5.3.2根据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成桩工艺、地层类别、物理指标, 截面尺寸和桩的入土深度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以下公式估算:

《交错桁架钢结构设计规程 JGJ/T329-2015》Qm=Q+Q=uZα.qal,+α,qmA

式中:Q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u一—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9si一 桩周第层十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在非自重湿陷 生黄土场地,当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70mm时,应计 入湿陷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正 摩阻力;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计入沿桩长负 摩阻力作用区段的极限正摩阻力外,尚应扣除桩侧

注:α,值应根据现场单桩静载试验结果或当地已有试桩资料进行验证和调整。

5.3.3软弱下卧层验算:当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基的桩端持力

5.3.3软弱下卧层验算:当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基的不

5.3.3软弱下卧层验算:当双向螺旋挤土灌汪桩基的桩端持力 层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8部分:重质标准楼板覆面层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 GB/T19889.8-2006》,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验算。验算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I94 执行。

5.3.4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 准值时,对于黏性土、粉土、黄土和砂土,宜按以下公式估算:

Qu=Qs+Q=uZlβ.f+αq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