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ES 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pdf

TCCES 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7.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398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CES 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pdf简介:

"TCCES 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是中国的一份行业标准,全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制图标准》第二部分:2017年版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城市区域内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它为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信号系统、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导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线路选线、车站布局、设施设备配置、施工技术、安全防护、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规定。

这份规范旨在确保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是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依据。它对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CCES 2-2017: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作和维修;外部管线进出应方便;大功率强电设备不得与弱电设 备混合安装和布置。

5.7.7运营调度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营调度室宜分为操作调度区域、信息显示及运行协调 区域,必要时可增加其他功能区域:

2运营调度室的总体布局应以行车指挥为核心,并应设置 操作控制台、运行操作工作站及输人、输出设备等,并可根据需 要设置大屏幕显示屏: 3多线路合设的运营调度室应结合运营管理模式及线路建 设情况,统一规划设置显示屏、操作控制台等。 5.7.8运营调度室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台应结合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设置有线和无线通 言相结合的辅助通信设施; 2控制台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满足系统功能的操 作和控制功能的要求;各部分尺寸比例应恰当,造型应美观大 方,布局设计应合理: 3控制台的电线(缆)应设槽安装,并宜隐蔽;信号线 缆)和电源线(缆)槽应分开设置:控制台接地应安全、可靠 5.7.9运营调度室应结合设备的布局进行装饰,控制台的外表 应统一色调、式样,且与装饰色彩协调。 5.7.10运营调度室大屏幕显示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应满足操 作员长时间观看、视觉舒适的要求。调度台与大屏幕显示屏的距 离应根据选定的屏幕形式、尺寸结合人体工程学确定

6.1.1线路应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JB∕T 7698-2007 轮胎式装载机车轮轮辐与轮毂 安装尺寸,划分为正线、配线、车场 线。配线应包括联络线、到发线、车辆基地出入线、折返线、停 车线、渡线、安全线等。

6.1.2线路选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 并应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协调: 2应依据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功能定位和客流需 求及特征,确定速度自标: 3应符合与相关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之间的衔接 要求; 4 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中距离及长距离出行主客流方向: 5应符合综合选线、安全优先原则: 6平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平顺性要求; 7线路空间曲线应按列车运行速度及速差设计,位于建筑 物密集的城区、车站两端加减速地段的正线以及载客列车运行的 跨线列车联络线,应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技术标准。

1中心城区外线路起点、级点车站宜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 合,并宜靠近客流集中区域,方便接驳换乘设施: 2中心城区内的线路起点、终点车站宜设在综合交通枢组 或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有条件的情况下宜与城内轨道交通形成多 点换乘。

6.1.4车站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站分布应以市域快轨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换乘

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基本站点,结合城市道路布局、客流集 散点分布以及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等因素确定; 2车站分布应做到疏密有致;车站间距应与运行速度、运 行时间、运输能力协调匹配

6.1.5线路敷设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敷设方式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地理环境条件及工 程经济等确定,宜采用地面线或高架线,在城市中心区结合工程 地质条件经环境、技术经济比选后可采用地下线: 2地上线路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符合减振、降噪、景 观等城市环境保护要求; 3线路路肩边缘和高架结构外缘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与其 他铁路、轨道交通、公(道)路的距离应结合技术要求、安全防 护和养护维修等因素确定

1 设计最高速度运行时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应按下式计算 确定:

式中:Rmin 平面最小曲线半径(m); Vmux 设计最高速度(km/h); [h十ha] 设计超高与欠超高之和允许值(mm)。 2高速、 低速匹配时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Vmax 设计最高速度(km/h); Vnin 低速列车设计速度(km/h); ha+hg 欠、过超高之和允许值(mm)

1正线、联络线及到发线圆曲线和夹直线最小长度,应按 表6.2.9确定;

表6.2.9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m)

注:V为列车通过夹直线的运行速度(km/h),括号内数字为B型车特别困难条件 下取值

2在困难情况下:地下线道岔缩短渡线曲线间夹直线长度 可缩短为10m。 6.2.10车站站台宜设置在直线上。当设在曲线上时,其站台 有效长度范围内的线路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6.2.10的规定

表6.2.10车站曲线最小半径(m)

6.2.11正线上道岔与缓和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0.4V (m;V一设计速度,km/h),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25m。 6.2.12 道岔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1正线道岔:含到发线、折返线、出入线在正线接轨的道岔; 2对于单渡线、交叉渡线的线间距不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应特

6.2.13相邻道岔间插人短轨的最小长度应符合表6.2.

5.2.14道岔布置应满足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及有缝与无缝线路设 置过渡段的要求。

6.3.1区间正线最天坡度不宜天于30%0,困难条件下不应天于 35%0。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0%0。最大坡度均 不应计入各种坡度折减值。 6.3.2正线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坡段长度宜取为50m的整倍 数,困难条件下可取为10m的整倍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小坡段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6.3.1区间正线最天坡度不宜天于30%0,困难条件下不 35%0。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0%0。最 不应计入各种坡度折减值

困难条件下可取为10m的整倍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最小坡段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p=(△ii+△i2)/2XRsh+0.4V

表6.3.4最小竖曲线半径(m)

注:越行车站前后的竖曲线半径宜按区间标准执行。

6.3.5车站站台有效长度内和道岔范围内不得设置竖曲

3.8车站及配线坡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站及配线坡度设计应符合

1地下车站布置在纵断面的凸形部位上,开应设置合理 的进出站坡度(一般20%0~22%,困难28%)和坡段长度; 2车站站台计算长度内线路应设在一个坡道上,地下车站 皮度宜为2%0,当具有有效排水设施或有上盖物业开发时,可采 用平坡:地面和高架车站坡度宜米用平坡: 3具有夜间(无司机)停放车辆功能的配线应布置在面向 车挡或区间的下坡道上,隧道内的坡度宜为2%0,地面和高架桥 上坡度不应大于1.5%0; 4道岔不宜设在坡度大于5%的坡道上; 5车场内的库(棚)线宜设在平坡道上,库外停放车的线 路坡度不应大于1.5%0:咽喉区道岔坡度不宜大于3%0。 5.3.9配线、车场线坡段长度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线、车场线坡段长度不宜小于50m,应保证竖曲线间 不重叠; 2到发线相邻两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4%时,应设置半径 不小于5000m圆曲线形竖曲线;在困难条件下,其竖曲线半径 不应小于3000m:其他配线和车场线相邻两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 5%时,可采用2000m半径的竖曲线

1一般情况下竖曲线(或变坡点)起终点与平面曲线起终 点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20m;

线、道岔均不得重叠: 3地下线竖曲线与缓和曲线(或超高顺坡段)在有道床 不得重叠。无确道床曲线半径400m以下地段,宜避免竖缓重 叠,当出现竖缓重叠时,轨道的超高顺坡率不得大于2%。

DB31/T 329.16-2012标准下载.1联络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1联络线应根据线网规划、车辆检修基地分布位置和承担 任务范围设置: 2承担车辆临时调度,运送天修、架修车辆、工程维修车 、磨轨车等运行的线路应设置单线: 3相邻两段线路初期临时贯通且正式载客运行的联络线应 设置双线: 4 联络线与正线的接轨点宜靠近车站: 5 在两线同站台平行换乘站,宜设置联络渡线。 6.4.2 到发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开行大站快车或有越行作业需要的车站需设置到发线: 2到发线设置应根据客运量、列车开行方案和行车组织方 式等因素确定,有折返列车作业的中间站还应满足办理折返列车 作业的要求; 3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不应设置道岔; 4 到发线不宜设在地下车站内。 6.4.3出人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入线宜在车站端部接轨: 2出入线应按双方向进路设计,与双方向正线连通,并避 免与正线平面交叉; 3出入线应设置双线,规模较小的车场,其工程实施确因 受条件限制时,在不影响功能和行车能力的前提下,可采用单线 双向设计。

6.4.4折返线与停车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折返线应根据行车组织交路设计确定,起点、终点站和 中间折返站应设置列车折返线: 2折返线布置应结合车站站台形式,可采用站前折返或站 后折返形式,并应满足列车折返能力要求: 3正线应每隔5座~6座车站(约15km)设置停车线,其 每相隔2座~3座车站(约5km8km)应加设渡线; 4远离车辆段或停车场的尽端式车站配线,除应满足折返 功能外,还应满足故障列车停车、夜间存车和工程维修车辆折返 等功能要求; 5折返线、故障列车停车线有效长度(不含车挡长度)应 根据信号制式、行车组织等要求确定。 6.4.5渡线应结合行车组织、段场布置、运营灵活性以及防灾 安全要求等需要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渡线应设在车站端部,一般中间站的单渡线道岔宜按 顺岔方向布置; 2单渡线与其他配线的道岔可按功能需要进行组合布置 并可按逆向布置; 3在采用站后折返的尽端站,宜增设站前单渡线,并宜按

6.4.5渡线应结合行车组织、段场布置、运营灵活性以

安全要求等需要设置,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渡线应设在车站端部,一般中间站的单渡线道岔宜按 顺岔方向布置; 2单渡线与其他配线的道岔可按功能需要进行组合布置 并可按逆向布置; 3在采用站后折返的尽端站,宜增设站前单渡线,并宜按 逆向布置。

1支线与正线在区间接轨JT∕T 972-2015 沥青路面坑槽冷补成品料,应设置安全线:在车站接轨 接轨站应设置平行进路及隔开道岔,并应有联锁装置;在出站方 可接轨点道岔处的警冲标至有效站台端部距离,不应小于列车制 动距离,否则应设安全线; 2在车站接轨点前,当出入线的线路不具备一度停车条件 或停车信号机至警冲标之间小于60m时:应设置安全线:采用 八字形布置在区间与正线接轨时,应设置安全线; 3列车折返线及停车线未端均应设置安全线: 4安全线自道岔基本轨缝(含道分岔)至车挡前长度应为 60m(不含车挡),特殊情况下,可采取限速和增加阻尼措施来

6.5交叉、附属措施及其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