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73-2020 岩土锚固技术标准.pdf

SJG 73-2020 岩土锚固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368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73-2020 岩土锚固技术标准.pdf简介:

"SJG 73-2020 岩土锚固技术标准.pdf" 是一个具体的标准文件名称,它通常指的是《岩土锚固技术规程》。这个标准是由相关行业或部门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岩土锚固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安全管理。岩土锚固技术是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加固方法,特别是在不稳定地层、边坡稳定、地下结构施工等方面,通过设置锚杆、锚索等设备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020"可能表示该标准是在2020年进行修订或发布的,说明它是一个最新的技术指导。这个标准可能会详细规定锚固材料的选择、锚固设计参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岩土锚固工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例如标准的具体内容、适用范围、实施日期等,可能需要查阅该标准的全文或者咨询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

SJG 73-2020 岩土锚固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7.3.1土石方开挖及锚固结构施工层级划分应符合设计工况,土质及软质岩边坡宜分段施工 7.3.2分层分级开挖时,为满足工作面需求而进行的超挖深度不应大于设计值,设计无具体要 求时不宜大于0.5m。 7.3.3岩质边坡锚杆钻孔宜采用干成孔工艺。 7.3.4岩质边坡爆破开挖时应控制好爆破参数,不应影响到设计开挖面以内的岩体稳定性及已 完成锚固结构。 7.3.5搭设脚手架时应考虑锚杆成孔机械可能产生的冲击荷载 7.3.6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封锚前应检查锚杆持有拉力,低于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处理措施。 7.3.7 锚杆质量检测可分级、分区、分批进行。

8.1.1基坑锚固工程可因地制宜采用锚杆与桩、墙、梁和喷射混凝主等构件形成组合支护形式。 8.1.2基坑锚固工程应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使用要求等因素,结合施工及使 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需求,进行专业设计。 8.1.3采用可回收锚杆时,地下室肥槽宽度宜符合下列规定:基坑深度不超过13m时不宜少 于1.2m,超过后不宜少于1.5m,采用免千斤顶拆筋工艺时可适当减少,

1分析验算时宜按7.2.3条规定计入锚杆抗力作用: 2分析验算时应计入为满足施工作业面需求而进行的超挖深度; 3锚杆锁定前的短暂工况基坑稳定安全系数可适当降低; 4桩撑锚混合支护结构应综合考虑撑锚实施空间、刚度协调及拆撑工况变形等要求 8.2.2锚杆与吊脚桩(墙)组合支护结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中下部为稳定性较好的岩层时可采用吊脚桩(墙)结构,吊脚桩(墙)底端应嵌入 稳定岩层不少于0.5m; 2桩(墙)底端宜设置锁脚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0.5m; 3桩(墙)底端与上一层锚杆或支撑间距较大时宜设置锁脚锚杆,锁脚锚杆距离桩(墙) 底端不宜大于2m;锁脚锚杆宜采用预应力锚杆,设计中高承载力时锚筋宜选用钢绞线。 8.2.3基坑锚固工程应根据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形态及环保要求等因素选用适宜的锚固 结构类型。

GB∕T 50186-2013 港口工程基本术语标准8.2.4锚杆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土钉纵横间距宜为1.0m~2.0m,坡率大时宜取较大值,土质差时应取小值且 用部可 0m;注浆土钉成孔俯角宜为10~25°,钢管土钉、自钻锚杆及自进锚杆俯角宜为5~35° 2预应力锚杆与土钉混用时,锚杆长度宜为相邻土钉长度的1.5~2.0倍; 3地连墙及不设置腰梁的支护桩上宜预留锚杆施工孔: 4基坑阳角区域锚杆锚固段应错落布置、避免交义现象,有条件时宜采用对拉锚杆或背拉 梁板替代; 5岩质基坑局部锚杆的布设应在开挖阶段结合现场地质调查情况进行

8.2.5锚座设计及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

1腰梁及冠梁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或型钢组合梁: 2混凝土梁面宜设计为与锚杆轴向垂直的梯形截面,也可设计为锚头部位梯形截面、其余

部位矩形截面的异形梁; 3钢梁可选用双槽钢或双工字钢组合并加焊肋板,型钢间净距应不小于锚杆杆体直径1.2 倍,宜采用钢垫块或台座确保梁面与锚杆轴线垂直;

8.3.1基坑锚固工程宜分层开挖分层施工。 8.3.2分层开挖时,为满足施工需求而进行的超挖深度不应大于设计值,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 宜大于0.5m 8.3.3吊脚桩(墙)底端岩层开挖等作业时,不应破坏锁脚平台。 8.3.4 预应力锚杆的张拉段在地下室回填前不宜切除。 8.3.5 锚杆质量检测可分层、分区、分批进行。

8.3.1基坑锚固工程宜分层开挖分层施工。 8.3.2分层开挖时,为满足施工需求而进行的超挖深度不应大于设计值,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 宜大于0.5m 8.3.3吊脚桩(墙)底端岩层开挖等作业时,不应破坏锁脚平台。 8.3.4 预应力锚杆的张拉段在地下室回填前不宜切除。 8.3.5锚杆质量检测可分层、分区、分批进行。

9基础与抗浮锚固工程9.1一般规定9.1.1基础与抗浮工程的锚杆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根据上浮力大小、岩土工程条件、本地锚杆工程经验、主体结构基础形式及受力和变形要求等综合确定。9.1.2设计时宜考虑循环荷载及动荷载对抗浮锚杆及基础锚杆的不利影响。9.2设计与构造9.2.1基础与抗浮锚杆工程应根据结构形式、上部荷载分布、地下水控制条件和场地周边情况等,按施工、使用阶段的最不利工况组合分别进行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设计与验算,位于坡地的基础锚固工程尚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性。9.2.2锚固结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宜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上拨力或地下水浮力、上部结构及基础刚度、锚杆承载能力及抗拉刚度、地基承载力及刚度等,考虑结构荷载平衡及变形控制,按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一锚杆共同协调作用进行设计;2主体结构采用桩基础时,桩刚度应按相关标准取值;采用天然基础或浅基础时,地基土刚度宜采用文克尔地基的土刚度,不宜计取锚杆的抗压刚度;3全粘结锚杆锚固体直径较大时,宜考虑最不利工况下其刚度对底板的不利影响;4计算单元内各锚杆受力应接近,难以调整时个别锚杆拉力标准值N可大于受拉承载力特征值Rk,但超出部分不应大于0.1Rk且不应大于50kN;5验算地基土承载力时荷载中应计入预应力锚杆持有拉力作用。9.2.3锚固结构抗浮稳定性验算时宜按下式(图9.2.3)计入锚杆的抗力作用:akay图9.2.3锚固结构抗浮稳定性验算简图1一结构;2一岩土体;3一假定破裂面;4一锚杆(Wk+Gk+ Rik) / Nwk ≥ Kw(9.2.3)式中:Wk计算单元假定破裂体内岩土体的自重(kN);Gk—折算到计算单元内的结构自重与作用在其上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之和30

1抗浮锚杆应垂直布置,高算结构基础锚杆宜垂直布置,重力式挡墙的基础锚杆无抗滑 急定需求时宜垂直于基础底面布置,天跨度结构拱脚等承受水平力的基础锚杆俯角宜为 5°~30°且有利于锚杆施工; 2锚杆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通行及荷载试验; 3岩体水平层理发育时,相邻锚杆的锚固段宜错落置放。 9.2.8预应力基础锚杆及抗浮锚杆应张拉锁定后再封闭锚头。 9.2.9抗浮锚杆锚固节点防水除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等标准规定,尚 宜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等级不应低于相应地下结构防水等级; 2应根据防水等级、锚杆类型及锚固节点形式等选用适合的防水措施,防水措施选用宜 符合表9.2.9规定; 3锚杆防水涂料层与底板防水层平面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厚度不应小于2.0mm 4遇水膨胀止水环(胶、条)厚度不应小于5mm,环宽不应小于15mm,7天净膨胀率 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不宜小于300%,高温流涧性(80℃×5h)应无流 尚; 5钢板止水环宽度不应小于50mm,厚度不应小于2mm,应与金属锚筋或套管满焊; 6预应力锚杆节点防水时,宜采用微膨胀浆体把过渡管、锚垫板及锚具中的孔隙充填饱 满,浆体强度应高出锚座结构至少一个强度等级,宜采用高强微膨胀专用灌浆料; 7预应力锚杆穿透防水等级一级的结构底板时,宜在结构底板面上留置排渗层等疏排渗 漏水的条件。

9.3.1防水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清除基层上的泥土、粉尘等杂物,用清水冲洗干净,基面不应有明水; 2采用涂料防水时,锚杆端头应剔凿至锚杆浆体密实处,并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找 平至设计要求标高; 3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连续、均匀GB∕T 15064.6-1994 显象管石墨乳试验方法 耐湿性试验方法,待表层涂料呈半干状态后开始喷水 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 4止水胶条宜采用自粘式遇水缓膨胀型,成品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不应出现破损, 9.3.2锚固节点防腐施工应结合防水施工同时进行。 9.3.3预应力锚杆锁定后宜及时封闭锚头;需调整预应力的锚杆锚头应安装钢质可拆卸锚具 罩,罩内应充满防腐润滑脂。 9.3.4铺杆质量检验宜在基础结构施工之前进行

9.3.4锚杆质量检验宜在基础结构施工之前进

10浅理隧道与地下洞室锚固工程

10.1.1浅埋隧道及地下洞室锚固工程应按《岩士 50086和铁路、公路、市政、水务等不同工程领域技术标准进行围岩评价与围岩分级 10.1.2宜采用喷锚构筑法进行设计、施工及监测DZ/T 0271-2014标准下载,以喷射混凝土、锚杆及钢架为主要支护 手段,及时支护、及时封闭,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1喷错法设计原则宜符合下列规定

10.2.1喷锚法设计原则宜符合下列规定: 1以工程类比法为主,并与监控量测相结合; 2对于大跨度、高边墙的隧道和地下洞室,尚宜辅以稳定性分析复核; 3对于复杂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可用地质力学试验验证; 4特殊区段应适当加强; 5特殊地质区段设计前应进行专门试验或研究 10.2.2喷锚法设计步骤宜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阶段,应根据相关标准确定的围岩级别和隧道与地下洞室尺寸选定喷锚支护类型 和设计参数; 2施工阶段,应根据开挖过程揭示的地质条件详细划分围岩级别,并应通过监控量测 结果的综合分析修正设计; 3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时宜分段设计。 10.2.3围岩锚固设计选型宜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围岩类别、功能需求和效果合理选型; 2IV~V级围岩宜设置超前锚杆,其尾端应支撑在开挖面后方的已施作初期支护钢架上 以共同形成超前支护体系; 3V~V级围岩的主质地段宜设置小导管或小钢管,其中地下水量较小的砂石主、砂 砾卵石层、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及浅埋等地段宜采用小导管,地质条件较差但又不需要注 浆或不宜注浆的地段宜采用小钢管; 4在不易成孔且钢管难以直接顶入的松散碎石土地段,可采用自钻锚杆; 5地层软弱、稳定性差的浅埋围岩可采用地表砂浆锚杆进行预加固。 10.2.4系统锚杆及局部锚杆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围岩级别为III~V级时宜按系统锚杆设计; 2 安设角度宜与洞室开挖壁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