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2020版)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2020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5205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2020版)简介: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2020版)"是一本专门针对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的专业书籍。随着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趋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其电气设计和安装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要求。2020版的这本书可能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设计阶段考虑到预制构件的特性,如何进行电气线路的布局,如何选择和安装电气设备,以及如何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效率。

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装配式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原则,电气设备选型,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电力供应和分配,防雷接地设计,电气防火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此外,也可能涉及到新能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这本书对于从事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施工、监理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来说,是一本实用的参考教材和工具书,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的最新技术和规范。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2020版)部分内容预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

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编审名单

预制内嵌外墙板内金属窗框、栏杆防雷· 35住宅户内插座平面示意图·: 51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上金属窗防雷· 36住宅户内弱电平面示意图,· 52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上阳台金属栏杆防雷· 37屋面防雷平面示意图·· 53预制空调板、阳台防雷·:· 38中间层防侧击雷平面示意图预制凸窗、金属外墙板防雷·· 39电气设备、导管预留预埋定位图· 55玻璃幕墙与预制构件间防雷法· 40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预制柱内专用引下线连接安装,· 41装配式框架公寓电气设计要点及梁板布置示意图·····56引下线在预制柱与现浇基础间的连接安装· 43公寓照明、插座平面示意图,· 57接闪带、引下线与固定支架连接·· 44公寓弱电平面示意图及电气设备、导管预留预埋定位图···58引下线固定安装· 45屋面防雷平面示意图· 59金属压顶作接闪器与引下线连接安装· 46BIM技术应用预埋连接板安装.· 47BIM机电设计流程·· 60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预制构件BIM·· 61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电气设计要点及图例· 48预制构件内置钢筋BIM· 62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梁板布置示意图· 49电气设备、导管BIM· 63住宅户内照明平面示意图··· 50相关技术资料目录图集号20D804审核徐建兵线校对李慧艺设计郭东再系页2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建设需要,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水平 和施工安装质量,推动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的应用,特编制本图集。

本图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 和装配式木结构)的电气设计与安装。

际需求。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示例图,由于图幅尺寸所限,为清晰表达装配式建筑的特殊做法,图中5.4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仅保留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内容,其他传统内容不作为表达的重点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的电气设计示例图。(简略或省略)。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图中,传统施工图所需的内5.5BIM技术应用。容也应表达清晰、完整,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本图集时,应加以6技术要点注意。6.1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5编制内容6.1.1装配式建筑设计应考虑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本图集表达的重点是装配式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特殊做法,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建筑品质、降低建造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及电气导管安装:防雷及接地安装:装配式剪力和维护的成本。墙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建6.1.2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中,害要建设、设计、生产、施工筑信息(以下简称“BIM")技术应用等和监理等单位精心配合,协同工作。在方案设计阶段之前应增加前5.1电气设备及电气导管安装。期技术策划环节,为配合预制构件的生产加工应增加构件深化设计内包括预制构件上电气设备安装:预制构件内电气导管安装:预容。装配式建筑建设流程示意图见图1。制构件内电气导管与其他部位导管的连接:轻质内隔墙上电气设备及导管安装:集成卫生间预留电气接口示意。工程构件深化设计主体立项5.2防雷及接地安装。建筑工程施工图构件施工验收针对装配式混土建筑的外部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引下线、外技术设计审查生产装修试用策划施工墙上各种金属设施的防雷及接地大样图等5.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图1装配式建筑建设流程示意图编制说明图集号20D804审核徐建兵线校对郭东画系设计李慧工艺页4

6.1.3初步设计阶段,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按照影响主体结构安全。技术策划要求,根据土建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梳理与预制构6.2.4设备与管线宜采用集成化技术、标准化设计,当采用集成化件相关的机电设备、管线的安装措施,确定机电设备、管线在预制新技术、新产品时应有可靠依据。构件中的设方式及装配原则,以及在预制构件中预留孔洞、沟槽、6.2.5设备和管线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预留预埋应满足结预理导管等布置的设计原则。构专业相关要求,不得在安装完成后的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6.1.4施工图设计阶段,按照各专业在初步设计阶段制定的协同设开洞等。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区域可采用现浇楼板。计条件开展工作。各专业根据预制构件、内装部品、设备设施等生6.2.6部品与配管连接、配管与主管道连接及部品间连接应采用标产企业提供的设计参数,在施工图中充分考虑各专业预留预埋要求。准化接口,且应方便安装使用维护。各专业还应考虑连接节点处的防水、防腐、防火、节能、隔声及气6.2.7电气与智能化管线宜结合装配式装修在架空层、吊项、隔墙密性等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由建筑专业完成预制构件尺寸控制图,由空腔内数设。构件深化专业完成预制构件配筋图。6.2.8当大型机电设备、机电管道等安装在预制构件上时,应采用6.1.5预制构件深化设计阶段,宜采用BIM技术协同完成各专业的预埋件固定。设计内容,提高设计精度,避免因设计原因导致预制构件报废。6.2.9机电设备、机电管道穿越楼板和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6.2装配式建筑集成设计。腐、防火、隔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6.2.1集成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6.2.10设备与管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6.2.2集成设计应贯穿全专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81的有关规定。计、构件深化设计全过程。6.3设计要点。6.2.3设备与管线宜与主体结构相分离,应方便维修更换,且不应6.3.1公共区域的电气与智能化设备和管线安装编制说明图集号20D804审核徐建兵线校对郭东画系设计李慧工艺页5

1)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竖向干线及公共区域配电箱等在电缆留孔洞或套管,详见本图集第12页和第17页。并内明设。电缆井(强弱电竖并)等管道井应布置在现浇楼板区域。3)设置在预制构件上的接线盒、电气导管及导管连接头等应2)电气设备箱(配电箱、智能化配线箱)不宜安装在预制构在构件生产时作预留预埋接线盒和出线口应准确定位。件上,宜设置在现况或动筑墙增体上。4)预制墙板内的电气导管与地面叠合楼板内的电气导管应采用3)除楼梯间外,公共区域的水平线路沿金属槽盒或穿金属导管连接头连接,并需在其连接处的预制墙板上,预留操作空间,详见在吊顶内敷设:引下至墙面开关、设备的竖向管线,当需要暗设时本图集第16页。穿管在梁下引入内隔墙暗设。5)预制墙板内的电气导管通过现浇梁与项部叠合楼板内导管4)楼梯间内电气导管可在现板内或墙内暗设,预制梯段不连接时,可在现浇梁内设置连接头,或在预制墙板项部预留连接头。宜埋设导管。当管线较为集中时,也可在墙板上方预留操作空间作管线连接,详6.3.2用户单元内的电气设备和导管安装。见本图集第15页。1)当受条件限制水平导管必须暗埋时,宜结合叠合楼板现浇6)在叠合楼板内敷设的电气导管应做好综合排布,同一地点严层及垫层进行设计。禁2根以上电气导管交叉敷设。.在叠合楼板底部灯位(或探测器等)处,预埋深型灯线7)不应在预制构件受力部位和节点连接区域设置孔洞及接线盒,其高度应大于叠合楼板预制部分厚度40mm,并保证导管接续,隔墙两侧的电气和智能化设备不应直接连通设置。口在叠合楼板现浇层内。详见本图集第12页节点详图①。6.3.3电气导管选择和敷设。b.引至高位安装盒(壁挂式空调插座、灯具、开关、探测器1)装配式建筑布线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等)的水平导管,在项部叠合楼板现浇层内敷设:引至低位安装盒计标准》GB51348的有关规定。(电源插座、信息插座、求助按钮等)的水平导管在地面叠合楼板2)预制构件内暗设导管可选择中型及以上阻燃塑料管、套接紧现浇层内敷设,详见本图集第14页。定式钢导管、中型及以上可弯曲金属导管。电气导管代码见表1。2)穿越叠合楼板、叠合的电气导管,需在穿越预制构件处预编制说明图集号20D804审核徐建兵线校对郭东再系设计李慧艺页6

下线和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设成环形接地体 9)所有人工防雷接地装置均应热镀锌,防雷、接地装置凡焊接 处均应刷沥青防腐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6.3.5预制构件中的预留预埋。 设于预制构件内的下列设施应在构件生产时进行预留预埋:开 关、插座、灯具、探测器的接线盒;电气导管;穿线管孔;操作空 间:供防雷及接地用的预埋钢板、附加连接导体等。 6.4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 6.4.1装配式建筑宜采用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 管理。 6.4.2BIM设计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必要条件。BIM技 术串联起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于设计、 建设、运维、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可以数字化虚拟、信息化描述各 种系统要素,实现信息化协同设计、可视化装配,工程量信息的交 互和节点连接模拟及检验等全新运用,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 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6.4.3装配式建筑的设备与管线设计宜采用BIM技术,当进行碰撞 检查时,应明确被检测的精细度、碰撞检测范围及规则。 6.5装配式建筑管线分高技术措施

6.3.5预制构件中的预留预埋,

CJ∕T 365-2011 地铁与轻轨车辆转向架技术条件6.5.1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定义: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 离的方式。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于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 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管线认定为管线分离:对于埋置在结构构件内部 或敷设在湿处理地面垫层内的管线认定为管线未分离。

6.5.2实现机电设备管线分的两种途径

1)通过建筑结构楼板空腔(如预制密肋板等)、建筑隔墙空 腔、建筑管道并等途径实现与建筑结构体的分离。 2)通过装配式装修与建筑结构体之间产生的空腔层,机电设 备和管线安装在楼板架空层、吊顶、墙板空腔内,从而实现机电设 备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的分离。 6.5.3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比例及评价分值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的相关规定

7.1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设计选用的详图、 做法应满足建筑的保温、隔热、防火、防水、隔声等各方面要求。 7.2建筑节能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细则要求。项目应 根据各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具体节能设计。 7.3本图集所编制的工程设计图中的尺寸不可尺量,设计内容和参 数需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及构件生产企业的工艺进行调整,供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