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1/T 1023-2021 低碳学校建设指南.pdf

DB3211/T 1023-2021 低碳学校建设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6014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11/T 1023-2021 低碳学校建设指南.pdf简介:

"DB3211/T 1023-2021 低碳学校建设指南.pdf"似乎是一个标准或指南文件的名称,"DB3211"通常是中国江苏省的地方标准代码,"T"代表推荐性技术标准,"1023-2021"是标准的发布年份和顺序号。"低碳学校建设指南"表明这份文档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设计、规划和运营低碳理念的学校,可能涵盖了节能减排、环保教育、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推动学校环境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份指南可能包括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标准要求和最佳实践案例,是教育机构实施低碳战略的重要参考。

DB3211/T 1023-2021 低碳学校建设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3.1低碳学校lowcarbonschoo

低碳学校是指充分利用、协调自然资源与环境,通过各种主动技术措施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 少碳排放,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与室内空间,使校园内办公、教学、生活 与当地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第二版 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3.3超低能耗建筑ultralowenergybuilding

3.4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

DB3211/T10232021

3.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utilizationratioofrenewable energy

3.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utilizationratioofrenewableenergy

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其能量需求量的比例

3.6建筑综合节能率buildingenergysaving

设计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表1低碳学校建筑能效指标

注:建筑能效指标计算应符合GB/T51350的规定

表2低碳学校建筑能耗值和等效耗电量指标

注2:表中数据为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电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等效耗电量

表中数据为供暖、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电梯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等效耗电量。

5.1.2新建低碳学校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

5.1.2新建低碳学校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

5.2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DB3211/T1023202

5.2.1场地规划应考虑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建筑布局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宜通过对室外风环境的模 拟分析调整优化总体布局。

a 下凹式绿地率不应低于10%; b 下凹式绿地边缘距离建筑物基础的水平距离宜大于或等于3.0m,当小于3.0m时,应在其边缘设 置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的防水膜; 下凹式绿地的标高应低于周边铺装地面或道路100mm~200mm; d 下凹式绿地内应设置溢流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雨水口顶部标高宜高于绿 地50mm~100mm; e 下凹式绿地的雨水进水口应设置拦污设施。 5.2.5 下凹式绿地不宜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之上。当设置在顶板之上,绿地覆土厚度应大于1.5m,且采 取相应的导水构造措施。

5.2.7雨水花园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雨水花园构造应在素土夯实之上设置排水层、填料层、过渡层、种植层、覆盖层、蓄水层; b 边缘距离建筑物基础不小于3.0m。 C 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场地,不得设置在供水系统或水井周边; d 雨水花园应设置溢流设施,溢流设施顶部应低于场地或道路汇水面100mm; e 雨水花园底部与地下水季节性高水位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底部敷 设防渗材料; 雨水花园应分散布置,面积宜为30m²~40m²,蓄水层深度宜为200mm,边坡坡度宜为1/4。 8 应结合场地雨水外排总量控制,合理选用场地及道路面层材料。

5.3.1教学楼的室内噪声级,新建建筑外墙、隔墙、 楼板和门窗隔声性能应符合GB50118和GB50099 的规定。 5.3.2有观演、教学功能的厅堂应进行专项声学设计。 5.3.3教室应有自然采光,采光系数标准值应满足GB50099的规定。

5.3.1教学楼的室内噪声级,新建建筑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隔声性能应符合GB50118和GB50099 的规定。

DB3211/T10232021

5.4.1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应以水资源 管理部门的核定量为准,宜符合DB32/T2946的规定。 5.4.2场地内雨水设计应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径流控制及利用方案。雨水外排应采取总量控制措施,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宜低于55%。 5.4.3给水排水系统的器材、设备应采用高水效等级、高能效等级的节水型产品。 5.4.4绿化浇灌、道路浇酒等用水应合理使用非传统水。绿化应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浇灌方式, 并制定合理的浇灌制度。

5.4.5景观水体应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设计

5.5.1生活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应达到或高于能耗IⅡI级。 5.5.2公用浴室应采用带恒温控制与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或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带 有无人自动关闭装置的淋浴器。 5.5.3除卫生器具、绿化浇灌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

1.1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空气调节器效能等级不应低于IⅡI级。 1.2当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食 (COP)或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可按表3选用。

6.1.1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空气

表3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

6.1.3新风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低于75%; b)全热型全热交换效率不低于70%。

显热型显热交换效率不低于75%

6.2.1照明质量要求

中小学教室的照明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中小学教室照明标准值

DB3211/T1023202

表中“/”前为基础性指标,各场所应满足对应的照明基础性指标:“/”后为推荐性指标,有条件的可以采 用该场所的照明推荐性指标。

(中小学)的照明应满足GB7793要求,宜采用

6. 2. 3 控制与维护

6.2.3.1照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按教室照明设置情况和天然采光状况、教室工作模式(如投影仪模式、书写板模式、显示终端 模式等),宜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 b) 标准教室里每个照明开关所控制灯具数不宜多于3个。有投影仪显示终端的教室,书写板灯具 应单灯控制,智能终端控制教室除外; C 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具有智能调光、节能统计、更换提醒、维护巡检等 功能,可统一接入校园网络。

6.2.3.2光源、灯具、环境的维护措施包括:

a)应定期维护和更新损坏有缺陷的光源和灯具。LED类灯具更换年限宜为8年~10年; b)应定期清洁照明装置表面 6.2.3.3每学期学校应进行教室照明的复测。具体检测项目包括但不少于课桌面照度及均匀度书写板 面照度及均匀度、色温和显色指数等。

DB3211/T1023202

6.3.4学校应制定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制度,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实现可回收物的回收、处 理,有条件的学校可重复利用可回收物

7.1.1设置专人对生态环境维护和管理,定期调查并记录生态环境状况。 7.1.2定期巡查校园的基础生态环境,包括植物种类数量、绿地率,查阅区域内水质和空气质量。 7.1.3制定完善的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等方面的相关制度、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机构、责任人 实施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且有效实施。 7.1.4节能、节水设备、设施应工作正常,且应符合规范要求。 7.1.5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有毒有害废弃物等应依规排放。 7.1.6定期检查、调适公共设施设备,并做好记录。

7.2.1学校应制定低碳学校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指标和实施方案。

7.2.2学校应设置低碳学校运行的管理机构,负责有关低碳学校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 建立目标责任制。低碳建设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与实施,相关方(如家长委员会)负责监督,学校课 题组、社团、兴趣小组负责监测、记录与统计,形成共建共管机制。

7.2.4学校应开展以下低碳建设工作:

a) 建立低碳学校的建设、运行的低碳方针CJJ∕T 29-2010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并确保其与学校的办校总体方针和相关方的要求相一 致; W b 制定和实施低碳目标,并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与层次; C 提供低碳学校建设、运行和持续改进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 等; d 与涉及低碳学校建设的人员进行沟通,宣传开展低碳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确保所涉及人员能充 分理解并实施: e 与相关方建立沟通,沟通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流、板报、家长会、社区活动、网络平台等。 f 定期组织开展低碳学校建设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确保 在学校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

DB3211/T10232021

8.2.1学校应将低碳教育内容融入校本课程,包括课程管理与开发、教学管理、备课、课 学反思、作业布置、实验教学、课内外辅导、考试与评价、教研与培训、督查和评价等。 8.2.2学校应建立并保管低碳教学档案。

3.2.1学校应将低碳教育内容融入校本课程,包括课程管理与开发、教学管理、备课、课堂教学、教 学反思、作业布置、实验教学、课内外辅导、考试与评价、教研与培训、督查和评价等。

3.2.3学校教学活动中应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低碳节能教育实践等内容

2.4学校每学年应设置低碳类课题和实践活动,内容可包括: & 低碳课题和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主题班(团、队)会、征文、绘画、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低 碳知识; 制定低碳课题和低碳实践活动方案,包括:目标与指标、职责与分工、实施步骤与时间表、具 体活动措施、资源配置、检查与考核、验收方法等。应有“地球一小时”、“全国节能宣传周”、 “全国低碳日”和学校低碳专题活动计划; c)具有绿色生活展示、体验平台。

GB∕T 26750-2011 卫生洁具 便器用压力冲水装置8.2.5根据学生年龄建立环保兴趣小组、低碳专题课外活动、社团等教育形式。

9.1学校应开展年度能效测评,将能效测评结果与学校(中小学)目标、指标进行对照,考核年度目 标、指标的实现程度。同时,应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持续改进。 9.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鼓励创新开展低碳学校建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