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

重庆市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746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重庆市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简介:

重庆市房屋建筑抗震加固设计导则(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年9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图5.3.7砌体墙与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1原结构与新增混凝土的连接界面应凿毛,原混凝土缺陷应清理至密实部位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并以水泥浆或其它界面剂对加固界面进行 处理,浇筑后应加强养护。 2原结构与新增钢构套、钢板、纤维复合材的粘合面应进行打磨,去掉 1mm~2mm厚混凝土表层并清理干净。 3加固用钢板、型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面须进行除锈处理,钢板粘结面 尚需进行粗糙处理;新增钢筋与原有钢筋焊接连接前,应进行除锈处理。 4采用钢构套、钢筋混凝土套、粘贴钢板、粘贴纤维复合材等方法进行抗震 加固施工前,应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梁上的活荷载。 5加固施工需在原结构梁、柱、墙、板构件上钻孔时,应避免损伤原有钢筋 6钻孔位置应准确,避免影响构件的有效受力高度。 5.4.2增设抗震墙和翼墙加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锚固钢筋的锚孔应采用钻孔成形,孔内应冲洗干净。 2为确保剪力墙顶部与梁板可靠连接,至少在梁板以下500mm高度范围内

1锚固钢筋的锚孔应采用钻孔成形,孔内应冲洗干净。 2为确保剪力墙顶部与梁板可靠连接,至少在梁板以下500mm高度范围内 的剪力墙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2012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真题及解析(25页)5.4.3钢构套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原有的梁柱表面应清洗干净,缺陷应修补,角部应磨出小圆角。 2构架的角钢应采用夹具在两个方向夹紧,缀板应分段焊接。注胶应在构架

焊接完成后进行,胶缝厚度宜控制在3mm~5mm。

5.4.4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1对原有和新增受力钢筋应逐根分区段分层焊接。 2新加混凝土的施工,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工艺,其喷射方法、技术条件 和质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6的要求。当采 用常规方法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搭设、钢筋安置以及新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应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 5.4.5粘贴钢板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施工流程如下:表面处理、卸荷、配胶并涂敷胶、粘贴、固定加压 固化、卸支撑检验、粉刷防护处理。 2应同时在混凝土和钢板表面涂抹粘结剂,胶层厚1mm~3mm,中间厚边缘 薄;立面粘贴时,可加一层脱蜡玻璃丝布防止粘结剂流尚。 3粘贴钢板后立即用夹具夹紧固定,应适当加压,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缘挤 出为度。 4承重用的粘结剂在常温下固化,保持在20°℃以上,24小时即可拆除夹具 或支撑,3天可受力使用。若低于15°C,应采取人工加温。

5.4.6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

1主要施工流程如下:表面处理、卸荷、配底层树脂并涂敷、配浸渍树脂并 粘贴纤维布、卸支撑检验、防护处理。 2转角粘贴处应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3底层树脂应均匀,宜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4浸渍树脂应充分浸透纤维布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宜在纤维表面的浸渍 对脂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层粘贴;应在最后一层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 树脂。 5加固完工并经检验验收合格后,尚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表面防护处理。 厨层压图盟动器工高然人动需

1主要施工流程如下:表面处理、卸荷、钢绞线网下料及安装、基层清 湿、界面剂配制及喷涂施工、聚合物砂浆搅拌及喷涂施工、养护、卸支撑检

防护处理。 2加固时应将混凝土表面处理至原混凝土结构的坚实面,结构缺陷应涂刷界 面剂后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基层处理的边缘应比设计抹灰尺寸外扩50mm。 3界面剂喷涂施工应与聚合物砂浆抹面施工段配合进行,界面剂应随用随揽 拌,分布应均匀。 5.4.8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加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拉筋的一端应采用胶粘剂锚入柱的斜孔内,或与锚入柱内的锚栓焊接;拉 的另一端弯折后锚入墙体的灰缝内,并用1:3水泥砂浆将墙面抹平。 2拉筋的锚孔和螺栓孔应采用钻孔成形,不得用人工凿。 5.4.9混凝土构件局部损伤和裂缝等缺陷的修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修补所采用的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宜比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 级,且不应低于C30,修补前,损伤处松散的混凝土和杂物应剔除,钢筋应除锈, 并采取措施使新、旧混凝土可靠结合。 2压力灌浆的浆液或浆料的可灌性和固化性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灌浆前 应对裂缝进行处理,并埋设灌浆嘴;灌浆时,可根据裂缝的范围和大小选用单孔 藿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并应采取措施使浆液饱满密实

防护处理。 2加固时应将混凝土表面处理至原混凝土结构的坚实面,结构缺陷应涂刷界 面剂后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基层处理的边缘应比设计抹灰尺寸外扩50mm。 3界面剂喷涂施工应与聚合物砂浆抹面施工段配合进行,界面剂应随用随搅 拌,分布应均匀。

5.4.8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加固应符合下死

2019安全《技术基础》通关宝典6内框架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1当现有的A、B类底层框架砖房的层数和总高度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但未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时,应提高其抗震承载力并采取增设外加构造柱等措施,达到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其承载力和构造柱的相关要求。当 其层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时应改变结构体 系或减少层数。 2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底部框架层与相邻过渡层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要求,或 有明显扭转效应时,宜在底部增设钢筋混凝土或砌体抗震墙、钢筋混凝土翼墙或 钢支撑加固,也可采用消能减震方法进行加固。 3底部框架房屋、底层内框架砌体房屋的底层和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的横墙 间距超过规定值时,宜在横墙间距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或砌体抗震墙加固;或对原 有墙体采用板墙加固且同时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和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砖柱混合 框架;也可在砌体房屋外增设抗侧力结构减小横墙间距。 4底部框架、底层内框架砌体房屋的框架层楼板为预制板且预制板间无连接 时,应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加固。 5砌体房屋的构造柱设置不满足要求时,可按本导则第4.2.3条第5款增设 外加柱加固。新增外加柱应与原有砌体墙有可靠连接;当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 浆面层或板墙进行加固且在对应位置增设相互可靠拉结的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 设外加柱。 6砌体房屋的圈梁布置不满足要求时,可按本导则第4.2.3条第6款增设圈 梁加固。外墙圈梁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墙圈梁可用钢拉杆或在进深梁端加 锚杆代替;当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板墙进行加固且在上下两端增设配 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圈梁。 7当底层框架砌体房屋为单跨框架时,可采取增设框架柱、增加支承或抗震 墙的措施。 8现有的A类底层内框架砌体、多层内框架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时,应采用改 变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法,如在原壁柱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形成梁柱固接,或同时 增设钢筋混凝士抗震墙或钢支撑,形成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体系,加固后的

条的有关要求执行。 6.2.5女儿墙等易倒塌部位不满足要求时,可按本导则第4.2.5条的有关规定选择 加固方法。

6.3.7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翼墙的设计方法应符合本导则第5.3.1条的要求。 6.3.8增设钢支撑加固应符合本导则第5.3.2条的要求;增设钢构套、现浇钢筋混 凝土套、粘贴钢板及纤维复合材等加固设计应符合本导则第5.3.4、5.3.4、5.3.6 条的要求;采用消能减震加固设计应符合本导则附录D的要求;填充墙与框架 连接加固时,应符合本导则第5.3.7条的要求

6.4.1抗震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加固施工应采取可靠措施做好对原结构的支撑与保护,施工过程中不得破 环、打断或损伤原结构构件中的受力钢筋。 2增设壁柱及抗震墙基础施工开挖时,应做好基坑支护,并避免对原基础的 不利影响,新增基础与原结构基础应可靠连接。 6.4.2增设钢筋混凝土壁柱加固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固构件的界面不应有尘土、污垢、油渍等污染,也不应采取降低承载力 的做法来考虑其污染的影响, 2壁柱的纵向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 3当新增混凝土部分任一边的竖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通过钻孔增设复合箍 筋或拉结筋,并采用植筋专用结构胶将孔洞填实。 4内外壁柱间拉通箍筋可预先加工成不等肢U形箍,穿过墙体预钻孔后,弯 折成封闭箍筋,并在封口处焊接。 6.4.3增设砌体抗震墙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对原有框架柱、梁与新增砌体抗震墙结合面凿毛、涂刷界面剂。 2砌筑普通砖时,砖应提前一至两天适度湿润,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饱和状 态的砖砌筑。烧结砖的相对含水率60%~70%。 3马牙槎应先退后进,保证构造柱、框架柱脚为大断面;马牙槎凹凸尺寸不 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 4砌体竖向灰缝不应出现瞎缝、透明缝和假缝。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

7底部混凝土墙上部砌体房屋

7.1.1本章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m、上部砌体结构层数不超过7层的底部混凝土 墙上部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 7.1.2底部混凝土墙上部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时应进行整体抗震计算。抗震计算可 采用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类型可取为抗震墙结构,结构材料可 分别取混凝土和砌体。 7.1.3底部混凝土墙上部砌体房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楼层屈服强度 系数、加固增强系数、加固后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 的状态计算和取值。 7.1.4上部砌体结构及过渡层的加固应符合本导则第4章和第6章的有关要求, 部混凝土墙结构的加固应符合本导则第5章的要求某独立别墅建筑图,并计入上部砌体层加固后 的影响。

7.2.1底部混凝土墙上部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除应满足砌体结构构件及混凝土结 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要求外,尚应重点加强过渡层抗震性能以及底部混凝土墙结构 的预制楼板的防掉落能力。 7.2.2应采用有效措施加强过渡层墙体的抗震性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面、 双面增设钢筋网砂浆面层或其它增强墙体整体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增设钢筋网 砂浆面层加固时,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水平及竖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加固设计应满足本导则第4.3.1条的有关要求。 7.2.3过渡层楼板为预制板时,应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加固。加固方法除应满 足本导则第4.3.9条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厚度不小于60mm。 2现浇层钢筋应双向配置,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 724应彩用有效措施增强底部湿凝 土墙结构的预制楼板的防掉菠能力,可根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