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版】CJJ 305-2020-T: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标准.pdf

【书签版】CJJ 305-2020-T: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735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书签版】CJJ 305-2020-T: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标准.pdf简介:

【书签版】CJJ 305-2020-T:《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标准》是一部专门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建设、设计、运营和维护过程中涉及的限界要求的行业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跨座式单轨线路、车站、车辆、设施等的尺寸和空间限制,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保障乘客的舒适度和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它涵盖了轨道、桥梁、隧道、站台、车辆内部、设备安装等多方面的限界规定,是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

【书签版】CJJ 305-2020-T: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Z'BPd=△MBz+e+maxfiX ,q X(1+S2)×Y

Mz++max 8 X R. kes

JC∕T 2504-2019 装配式建筑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式中:△Z"BPd一车辆故障状态下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mm)。 4转向架横向偏移量应按下式计算:

AY"=AMtx+△Ydw+maxfo1+Ow2+△0g

+Aw×Pw kp

+100 Xmz × g × (1+Si)× )+AwXPw k

+[×z(1+S) 十

式中:△Y"一一车辆故障状态下转向架横向偏移量(mm) 一稳定轮失气时的重力倾角附加系数

kp 一系弹簧失气组合刚度(N·mm/rad); fo1一稳定轮失气时轮径差值(mm)。 S 转向架竖向向上偏移量应按下式计算:

b 8XR 2 XR +AMz + A0 XY+ A6

:Zu 车辆故障状态下转向架竖向向上偏移量(mm) R一一线路水平曲线半径值(mm); m一 转向架上计算点至该转向架中心销的距离(mm)。 6 转向架车体竖向向下偏移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Z"td一一车辆故障状态下转向架竖向向下偏移量(mm)。 4.2.4曲线地段车辆限界或设备限界应在直线地段车辆限界或设 备限界基础上加宽和加高。加宽量和加高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 △Z'td 车辆故障状态下转向架竖向向下偏移量(mm)。

4.2.4曲线地段车辆限界或设备限界应在直线地段车辆

限界基础上加宽和加高。加宽量和加高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曲线车体几何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平面曲线车体几何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a= nX(a+n) 2 X R T = 8XR a? 156250X(Z+1245) 217 X R

式中:Ta一一曲线外侧车体几何加宽量(mm); T一一曲线内侧车体几何加宽量(mm)。 2过超高或欠超高引起的车辆限界横向和竖向加宽量应符 合下列规定: 1)车体横向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YQa ndc XmB X gXCh × (1+S) 1500 △YQi = hac XmB X g XCh X(1+S) 1500 hdce = aa × 1500 g (/3. 6)2 hac ag= g X R 1500

式中:△YQa 欠超高引起的曲线外侧车辆限界加宽量(mm): △YQi 过超高引起的曲线内侧车辆限界加宽量(mm); hde 欠超高值(mm); hac 过超高值(mm); aq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m/s²); U 车辆运行速度值(m/s)。 2)车体竖向加高量或降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ZQi = hac 一hes XmXgXI 1500 ksp kps X(1 +S) +ha (4.

:△ZQa 欠超高引起的有效站台范围内曲线车辆限界中 的车体竖向加高量或降低量,曲线内侧Y为正 值,曲线外侧Y为负值(mm): △ZQi 过超高引起的有效站台范围内曲线车辆限界中 的车体竖向加高量或降低量,曲线内侧Y为正 值,曲线外侧Y为负值(mm); hac 超高设置方式影响值,半超高设置时取0,全超 高设置时取超高值的1/2(mm)。

3曲线轨道参数及车辆参数变化引起车体及转向架车辆限 界或设备限界加宽量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Yca=△S+△e+w Yci =Ae+Aw

式中:△Yca 曲线轨道参数及车辆参数变化引起车体及转向架 车辆限界或设备限界曲线外侧加宽量(mm); AYci一 曲线轨道参数及车辆参数变化引起车体及转向架 车辆限界或设备限界曲线内侧加宽量(mm); △.S; 轨道梁曲线内侧面磨耗量(mm); △z。一车辆二系弹簧在曲线与直线的横向位移差值(mm) 4车辆限界加宽量和加高量总和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Ya 曲线外侧车辆限界加宽量(mm); AY一 曲线内侧车辆限界加宽量(mm); △Za一一曲线外侧车辆限界加高量(mm); AZ一曲线内侧车辆限界加高量(mm) 5设备限界加宽量和加高量总和应按下列公

式中:△Yas 曲线外侧设备限界加宽量(mm); △Yis 曲线内侧设备限界加宽量(mm); △Zas 曲线外侧设备限界加高量(mm); Zis 曲线内侧设备限界加高量(mm)

Ya= Ta+YQa+△Yca △Za= △ZQa △Y:=T+△YQ+△Y。 △Z; = △ZQi

Yas=Ta+AYea △Zas = 0 AYis = T +△Yei AZis = 0

4.3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坐标

图4.3.1区间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 a一车辆轮廊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

注:1不含集电装置、接地装置轮廓。

2点3、点20、点21、点22为侧门逃生支架控制点;点23、点21、点22为 车侧灯控制点;点25~点28为司机室门扶手控制点;点29~点32为客室 车门踏板控制点

2点3、点20、点21、点22为侧门逃生支架控制点;点23、点21、点22 车侧灯控制点;点25~点28为司机室门扶手控制点;点29~点32为客室 车门踏板控制点

遂道外区间直线地段车辆限界坐标值

图4.3.2过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

a一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

图4.3.3停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

5.1.1建筑限界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应为轨道梁计算横截面顶面 中点,垂直于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轴称Y轴,垂直于水平轴的坐 标轴称乙轴,

5.1.2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

1建筑限界应分为高架线及地面线建筑限界、矩形建筑限 界、马蹄形建筑限界和车场线建筑限界。 2设备和管线应与设备限界之间留出不小于50mm的安全 间隙。当侧面和顶面没有设备或管线时,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的 间隙不宜小于200m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00mm。 3当相邻两线间无墙、柱及其他设备时,两设备限界之间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 4轨道梁顶面距轨道梁桥墩盖梁面或隧道底板面的距离不 应小于2300mm。 5建筑限界中不应包括测量误差值、施工误差值、结构沉 降量和位移变形量。 5.1.3区间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3区间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d一左线中心线;e一右线 线:1一AP天线;2一钢格板;3一检修通道;4一弱电电缆;5强电电缆

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直线设备限界;d一线路中心线; 1一AP天线;2一检修通道;3一弱电电缆:4一强电电缆

5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的高度和宽度,应在直线地 段设备限界的基础上按下列公式计算:

B = BR+BL Br = Ys(max) +b +c BL = Ys(max) +b2 + C H=Hi十H2 H = Zs(max)1 +hd +c

式中:B 建筑限界宽度(mm); 轨道梁中心线至隧道右侧壁净空距离(mm): BL一 轨道梁中心线至隧道左侧壁净空距离(mm); Ys(max) 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宽度值(mm); b1 右侧设备或支架最大安装宽度值(mm); b2 左侧设备或支架最大安装宽度值(mm); 安全间隙(mm); 从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的建筑限界高度(mm); Hi一 轨道梁顶面至隧道顶板距离(mm); H2 轨道梁顶面至轨道梁桥墩盖梁面或隧道底板面距离 (mm); Zs(max)1 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值(mm); hd一阳 隧道顶部设备或支架最大安装高度值(mm)。 6在直线设备限界基础上,直线地段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墙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应以矩形隧道建筑限界为基 础,拟定拱顶曲率半径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1.2条 第2款对安全间的规定。 2)曲墙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应以直墙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为基础,拟定曲墙曲率半径和仰拱曲率半径时,应

符合本标准第5.1.2条第2款对安全间隙的规定。 7曲线地段矩形或直墙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宽度,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5.1.5车站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圆曲线进入站台计算长度范围时,应按该曲线参数计 算的停站和过站车辆限界制定站台建筑限界,站台边缘与车门踏 板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180mm。 2当缓和曲线进入站台计算长度范围时,应按缓和曲线参 数计算的停站和过站车辆限界制定站台建筑限界,缓和曲线加宽 应符合下列规定:

车辆轮廓线;b一车辆限界;c一左线线路中心线;d一右线线路中心线;1一屏 蔽门:2一有效站台区内站台边;3一通信信号电缆支架;4一供电电缆支架

弯曲影响的加宽量应按下列公

aXY 156250X(Z+1245) epn (5. 8C 217RD n(n+a) 2×Y+ X(2n²+3na+a3) pw 2 6

2)轨道超高影响的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En= epn 十ehn 十egw Ew= epw +ehw +egw

式中:En 缓和曲线上内侧限界加宽总量(mm); 缓和曲线上外侧限界加宽总量(mm); egw 欠超高或过超高引起的加宽量和曲线轨道参数及车 辆参数变化引起车体及转向架设备限界加宽量 (mm),车站地段宜取10mm,区间地段宜取30mm

DB∕T29-111-2018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程5.1.6轨道梁周围特殊限界应包括集电装置和接地

5.1.6轨道梁周围特殊限界应

车辆限界;2一接地装置限界;3一集电装置限界;4一集电装置中心; 接触线中心;6一受电弓溜放位置;7一轨道梁中心;8一接触线限界面; 9一受电弓标准作用位置;10一受电弓折叠位

注:*调整后安装公差在2.8mm内

注:* 包含构件公差后的最小尺寸; **包含构件公差、接触线磨耗尺寸。

NB/T 10101-2018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注:·包含构件公差后的最小尺寸:

一接地板限界:2一轨道梁中心:3—道盆区接触线特殊限界:

一接触线限界:5一轨道梁:6一建筑限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