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30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 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一份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的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它为这类结构的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是指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如梁、柱、楼板等)在工厂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结合预应力技术来构建的框架结构。这种施工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和污染,同时有利于保证结构的精度和质量。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设计原则、施工工艺、材料要求、质量检测等内容,旨在确保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它适用于各类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框架结构,是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中:f一一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4缺口梁凸出部分梁底纵筋的截面面积(At)应符合下列 定:

Au = 1. 2( 2 N2 1.2H f.

式中: e 缺口梁梁端支座反力与吊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 (mm)。反力作用点位置:梁底有预埋钢板可取为 预埋钢板中点,无预埋钢板可取为梁端凸出部分的 中点; 可取0.85倍缺口梁端部截面有效高度;

H 梁底有预埋钢板可取0.2N,无预理钢板可取 0.65N,另有计算的除外DB41/T 1188-2016标准下载,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a)次梁与边梁的连接

)次梁与中间梁的连接

5缺口梁凸出部分腰筋的截面面积(A2)应符合 规定:

At2= N2 25. 16 f,bh

6缺口梁凸出部分箍筋的截面面积(A1)应符合下孕 定:

式中:f.一一一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7纵筋At及腰筋At2可做成U形,从垂直裂缝伸人梁内的 延伸长度可取为1.7倍钢筋的锚固长度(la)。腰筋At2间距不宜 大于100mm,不宜小于50mm,最上排腰筋与梁顶距离不应小 于缺口梁端部高度(h1)的1/3。 8箍筋A和A应为封闭箍筋,距梁边距离不应大于 40mm,A应配置在缺口梁端部高度的1/2的范围内。 9纵筋A,在梁端的锚固可采用水平U形钢筋A及Az与 其搭接的方式,Au及A2的直段长度可取为1.7倍钢筋的锚固长

度(1),截面面积可取为梁底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换算为晋通钢 筋的面积之和(A,)的1/3。 5.2.5预制板之间连接时,应在预制板相邻处板面铺钢筋网片 (图5.2.5),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5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HPB300,短向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网片长向可采用三根钢筋,钢筋长度可比预制板 短200mm.

5.2.6预制柱层间连接节点处应增设交叉钢筋,并应与纵筋焊 接(图5.2.6)。交叉钢筋每侧应设置一片,每根交叉钢筋斜段

5.2.6预制柱层间连接节点处应增设交叉钢筋,并应与纵筋焊

5.2.6预制柱层间连接节点处应增设交叉钢筋,并应与纵筋焊

火云 接(图5.2.6)。交叉钢筋每侧应设置一片,每根交叉钢筋斜段 垂直投影长度可比叠合梁高小40mm,端部直段长度可取为 300mm。交叉钢筋的强度等级不宜小于HRB335,其直径应按运

一焊接:2一楼面板标高;3一交叉钢筋;h—一梁高

1一焊接:2—楼面板标高;3一交叉钢筋;h—梁高

输、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计算确定,且不应小 于12mm。

于12mm。 5.2.7预制梁底角部应设置普通钢筋,两侧应设置腰筋(图 5.2.7)。预制梁端部应设置保证钢绞线的位置的带孔模板;钢绞 线的分布宜分散、对称;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钢绞线外边缘 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5mm;下部纵向钢绞线水平方 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5mm和钢绞线直径;各层钢绞线之问的 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钢绞线直径。梁跨度较小时可不配置 预应力筋。

6.1.1原材料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1.2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6.1.3钢筋下料时,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 弧切割。

6.1.4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6.1.5采用高强钢丝和钢绞线时,张拉控制应力

6.2.1 模板、台座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6.2.2模板几何尺寸应准确,安装应牢固,拼缝应严密。 6.2.3模板、台座应保持清洁,隔离剂应涂刷均匀。

6.3.1钢筋的接头方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3.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 符合表 6. 3. 2 的规定。

表6.3.2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6.3.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6.3.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

6. 4.1 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 6. 4.2 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 更换。 6.4.3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张拉时应保证同 构件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6.4.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 或滑脱时,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6.4.5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 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应为士5%。 6.4.6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且不 应小于30MPa。

6.4.7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 筋同时缓慢放松

6.5.1混凝士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1的规定

6.5.1混凝士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1

表6.5.1材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值

6.5.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预制柱表面应压光;预制梁叠合面 应加工成粗糙面;预制板板面应拉毛,拉毛深度不应低于4mm。 6.5.3生产过程中试块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3生产过程中试块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 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 不得少于一次; 3每条生产线同一配合比混凝士,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 快的留置组数应根据构件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 6.5.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且混凝土养护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养护时,板的升温速度不应超过25℃/h;梁、柱的 升温速度不应超过20℃/h 2恒温养护阶段最高温度不得大于95℃; 3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要求时可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 应让构件缓慢降温。

5.1混凝士构件厂内起吊、运输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

十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对非预应力构件不应低于混凝! 计强度等级值的50%,对预应力构件,不应低于混凝土设 虽度等级值的75%,且不应小于30MPa

6.6.2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6.6.2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

1堆放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堆放构 件时应使构件与地面之间留有一一定空隙; 2构件应根据其刚度及受力情况,选择平放或立放,并应 保持其稳定; 3重叠堆放的构件,吊环应向上,标志应向外;其堆垛高 度应根据构件与垫木的承载能力及堆垛的稳定性确定;各层垫木 的位置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4采用靠放架立放的构件,应对称靠放和吊运,其倾斜角 度应保持大于80°,构件上部宜用木块隔开。

度应保持大于80°,构件上部宜用木块隔升。 6.6.3构件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构件运输时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不应 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2构件支承的位置和方法,应根据其受力情况确定,但不 得超过构件承载力或引起构件损伤; 3构件装运时应绑扎牢固,防止移动或倾倒;对构件边部 或与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应采用衬垫加以保护; 4在运输细长构件时,行车应平稳,并可根据需要对构件 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5构件出厂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

JC 205-1992(96)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6.3构件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预制构件应减少现场堆放。 7.1.2预制构件施工现场堆放除应符合本规程第6.6.2条的规 定,尚宜按吊装顺序和型号分类堆放,堆垛宜布置在吊车工作范 围内且不受其他工序施工作业影响的区域,

7.2柱就位前基础处理

7.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采用杯形基础时, 在柱吊装前应进行杯底抄平。 7.2.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用预留孔插 筋法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混凝土中设置预留孔,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孔长度、位置及内径应满足设计要求; 2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混凝土进人孔内的措施: 3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应再次检查预留孔的位置是否准确 其平面允许偏差应为士5mm,孔深允许偏差应为士10mm。

7.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采用杯形基码 在柱吊装前应进行杯底抄平

7.3.1柱的吊装、调整和固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柱的吊装、调整和固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采用预留孔插筋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起吊期间,应采用柱靴对从柱底伸出的钢筋进行保 护;起吊阶段,柱扶正过程中,柱靴应始终不离地面; 2)柱就位前CJJ 133-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应在孔内注人流动性良好且强度符合本规 程第5.2.1条规定的无收缩灌浆料,并应均匀坐浆, 厚度约10mm;

3)柱就位后应用可调斜撑校正并固定; 4)当上一层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方可拆 除可调斜撑。 2采用杯形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就位后应及时对柱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应采用钢 楔将柱临时固定,并应采用可调斜撑校正柱垂直度, 采用钢楔将柱固定后方可摘除吊钩; 2)应及时在柱底杯口内填充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混凝士 应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应浇到钢楔下口并不应少于杯 口深度的2/3,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25% 时,再浇筑至杯口顶面;可调斜撑的拆除应符合本规 程第7.3.1条第1款的规定。 3当采用型钢支撑连接法接柱时,型钢的规格、长度应经 没计确定;接头长度不得影响柱主筋的连接和接头区的混凝土浇 筑;接头区混凝土应浇揭密实。 4当采用预留孔插筋法接柱时,应按照本规程第7.3.1条 第1款的规定施工。

7.4 预制梁吊装就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