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pdf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2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pdf简介:

"JGJ 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一份技术规范,全称为《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详细的指导。

筏形基础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地基承载力均匀的建筑,如高层建筑,它能均匀分散建筑物的荷载,提高结构的整体性。箱形基础则是指基础形状类似于箱子,通常用于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有特殊荷载要求的建筑,如超高层建筑,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筏形与箱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构造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等,以确保高层建筑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对于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指导相关专业人员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其他水平荷载按实 际发生的情况确定; K。一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取 1. 3。

图5.5.1抗滑移稳定性验算示意

5.5.2高层建筑在承受地震作用、风荷载、其他水平荷载或偏 心竖向荷载时,筏形与箱形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应符合下式的 要求:

KM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安装工程-电气安装工程 LD/T 74.2-2008》限平衡理论的圆弧滑动面法验算地基整体稳定性。其最危险的滑 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应符合下式 规定:

6.1.1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 部结构布置、地下结构底层平面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本规范第 5章有关规定确定。当需要扩大底板面积时,宜优先扩大基础的 宽度。当采用整体扩大箱形基础方案时,扩大部分的墙体应与箱 形基础的内墙或外墙莲通成整体,且扩大部分墙体的挑出长度不 宜大于地下结构埋人土中的深度。与内墙连通的箱形基础扩大部 分墙体可视为由箱基内、外墙伸出的悬挑梁,扩大部分悬挑墙体 根部的竖向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式规定:

V≤0. 2f.bha

1)地下室为单层箱形基础,箱形基础的顶板可作为上部 结构的嵌固部位[图6.1.3(a)」; 2)对采用筏形基础的单层或多层地下室以及采用箱形基 础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一层的结构侧向刚度KB大于 或等于与其相莲的上部结构底层楼层侧向刚度K?的 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板可作为的结构上部结构

的嵌固部位[图6.1.3(b)、(c)』; 3)对大底盘整体筏形基础,当地下室内、外墙与主体结 构墙体之间的距离符合表6.1.3要求时,地下一层的 结构侧向刚度可计入该范围内的地下室内、外墙刚度: 但此范围内的侧向刚度不能重复使用于相邻塔楼。当 KB小于1.5K=时,建筑物的嵌固部位可设在筏形基础 或箱形基础的顶部,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宜考虑基底 土和基侧土的阻抗,可在地下室与周围土层之间设置 适当的弹簧和阻尼器来模拟

表6.1.3地下室墙与主体结构墙之间的最大间距0

6.1.4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能 保证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或水平力传递到地下室抗侧力构件 上,沿地下室外墙和内墙边缘的板面不应有大洞口;地下一层结 构顶板应采用梁板式楼盖,板厚不应小于180mm,其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小于C30;楼面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 可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6.1.5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构件的截面设计以及抗震构造措施

5.1.4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能 保证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或水平力传递到地下室抗侧力构件 上,沿地下室外墙和内墙边缘的板面不应有大洞口;地下一层结 构顶板应采用梁板式楼盖,板厚不应小于180mm,其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小于C30;楼面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 可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6.1.5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构件的截面设计以及抗震构造措施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 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当结构嵌 固在基础顶面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亦应从地面算起 并将底部加强部位延伸至基础顶面。 6.1.6当四周与土体紧密接触带地下室外墙的整体式筏形和箱 形基础建于Ⅱ、N类场地时,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基底水平地 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可根据结构刚度、理置深度、场地类别、土质 情况、抗震设防烈度以及工程经验折减,

6.1.5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构件的截面设计以及抗震构造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 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当结 固在基础顶面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亦应从地面 并将底部加强部位延伸至基础顶面

6.1.7基础混凝土应符合耐久性要求。筏形基础和桩箱、

基础的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25。

1.8当采用防水混凝土时,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按 1.8选用。对重要建筑,宜采用自防水并设置架空排水层

表6.1.8防水混凝士抗渗等级

6.2.1平板式筏形基础和梁板式筏形基础的选型应根据地基土 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等条件 确定。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筱形基础。 6.2.2平板式筏基的板厚除应符合受弯承载力的要求外,尚应 符合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验算时应计入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 心上的不平衡弯矩所产生的附加剪力。筏板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500mm。对基础的边柱和角柱进行冲切验算时,其冲切力应分 别乘以1.1和1.2的增大系数。距柱边h。/2处冲切临界截面

(图6.2.2)的最大剪应力Tmax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F1 MunbCAB Tmax +as umho I. Tmax ≤ 0. 7(0. 4 + 1. 2/β.)Bupft 1 αs = 1 1 + 2 (1 32

附录D计算; α—不平衡弯矩通过冲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传递的 分配系数。 当柱荷载较大,等厚度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 时,可在筱板上面增设柱墩或在筏板下局部增加板厚或采用抗冲 切钢筋等提高受冲切承载能力。

6.2.3平板式筱基在内简下的受冲切

式中:F1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内筒所承受的轴力 设计值与内筒下筱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基底反力 设计值之差(kN)。计算基底反力值时应扣除底板 及其上填土的自重; um一 距内筒外表面h。/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 (图 6. 2. 3) ;

2.3筱板受内筒冲切的临界截面

Tmax ≤ 0. 7βhp ft / n

6.2.4平板式筏基除应符合受冲切承载力的规定外,尚应按下 列公式验算距内简和柱边缘h.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6.2.4平板式筱基除应符合受冲切承载力的规定外,尚应按下

V, < 0. 7βns ftbwhd 800~1/4 Bhns = ho

式中:Vs 距内筒或柱边缘h。处,扣除底板及其上填土的自 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基底平均净反 力产生的筏板单位宽度剪力设计值(kN); 受剪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o<800mm时, 取ho=800mm;当h>2000mm时,取ho=2000mm; 其间按内插法取值; bw一筏板i算截面单位宽度(m); ho一距内筒或柱边缘ho处筱板的截面有效高度(m); 当筱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截面受剪承 载力。

力的要求,且不应小于400mm;板厚与最大双向板格的 跨之比尚不应小于1/14。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不宜小于

6.2.7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和平板式筏形基础底板的顶面

底层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 建筑,验算柱下基础梁、板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尚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要求,考虑竖向地震作 用对柱轴力的影响。

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交叉基础梁的宽度小于柱截面的边长时,交叉基础梁 连接处宜设置八字角,柱角和八字角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图 6. 2. 8(a)1;

图6.2.8地下室底层柱和剪力墙与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连接构造 1一基础梁: 2一柱: 3一墙

2当单向基础梁与柱连接、且柱截面的边长大于400mm 时,可按图6.2.8(b)、图6.2.8(c)采用,柱角和八字角之间的 争距不宜小于50mm;当柱截面的边长小于或等于400mm时, 可按图6.2.8(d)采用; 3当基础梁与剪力墙连接时,基础梁边至剪力墙边的距离 不宜小于50mm[图6.2.8(e)。 5.2.9筏形基础地下室的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 不宜小于200mm。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钢筋不宜采用光面 圆钢筋。钢筋配置量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 裂及外墙防渗等要求。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竖向钢 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筏板的厚 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 旬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 6.2.10当地基土比较均匀、地基压缩层范围内无软弱土层或可 液化土层、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柱网和荷载较均匀、相邻柱荷载 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且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或梁板 式筱基梁的高跨比不小于1/6时,筱形基础可仅考虑底板局部弯 曲作用,计算筏形基础的内力时,基底反力可按直线分布,并扣 除底板及其上填土的自重。 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可按弹性地基梁板等理论进 行分析。计算分析时应根据土层情况和地区经验选用地基和 参数。

根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GB50011的规定乘以与其抗震等级相对应的增大系数。

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的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 直宜乘以1.2的增大系数。考虑到整体弯曲的影响JC∕T 230-2012 石英玻璃管耐内压力检验方法,梁板式筏基 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基础梁和底板的顶 部跨中钢筋应按实际配筋全部连通,纵横方向的底部支座钢筋尚

应有1/3贯通全跨。底板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 于 0. 15%。

6.2.13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基,可按柱下板带 和跨中板带分别进行内力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下板带中在柱宽及其两侧各0.5倍板厚且不大于1/4 板跨的有效宽度范围内,其钢筋配置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的 一半,且应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弯矩αmMub,Munb为作用在冲切临 界截面重心上的部分不平衡弯矩,αm可按下式计算:

[6. 2. 13]

2)裙房结构刚度较好且基础以上的地下室和裙房结构层 数不应少于两层: 3)后浇带一侧与主楼连接的裙房基础底板厚度应与高层 建筑的基础底板厚度相同[图6.2.14(b)」。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苏州市实施细则之二“日照分析规则”》(2015年版)图6.2.14后浇带(沉降缝)示意 1一高层:2一室外地坪以下用粗砂填实:3一后浇带;4—裙房及地下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