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甬 DX-11 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pdf

2018甬 DX-11 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13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8甬 DX-11 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pdf简介:

"2018甬 DX-11 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pdf" 是一份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指南。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旨在通过优化城市水循环,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洪涝灾害,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这份导则可能包含了关于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雨水收集系统、湿地公园、透水路面等)的施工技术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验收流程等内容。它为海绵城市的建设者、工程师、质量检查人员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确保海绵城市项目的施工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生态、环保和防洪效果。

由于PDF文件的具体内容无法直接呈现,建议您下载该文件后查阅详细内容。

2018甬 DX-11 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1宁波市地下水水位较高,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水位 或岩石层小于1m,以及当设施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或在径 流污染严重的区域时,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一侧均应采取 防渗措施。 2生物滞留设施使用的砾石、土工布、砂、种植土、填料及树皮等材料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选取和进行进场检验。

1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工序应根据设施构造、场地条件等合理确定,一 般工序为:

2施工过程中的土壤侵蚀和沉淀控制: 1)生物滞留设施宜在其汇水面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如周边绿地种 、道路结构层等施工均已完成,或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进度安排与汇水面 同时进行施工。 2)生物滞留设施沟槽周边应设置挡土袋、预沉淀池等,防止周边水 土流失对沟槽渗透性能、深度造成影响。已完工的入水口设施应进行临时封 堵。 3沟槽开挖及基层土壤渗透性能保护与恢复: 1)当存在入渗型生物滞留设施时,沟槽机械开挖、水泥混凝土拌合 与挡墙砌筑作业等宜在沟槽外围进行,避免沟槽因重型机械碾压、水泥混凝 土拌合作业等降低基层土壤渗透性能。 2)已压实土壤可通过对不小于300mm厚度范围内的基层土壤进行 翻土作业,尽量恢复其渗透性能,有条件的,应对施工前后的土壤渗透性能 进行监测,以确定翻土厚度;应及时清理沟槽底部已板结的水泥混凝土。土 壤渗透性能无法恢复时,设计单位应调整设计渗透值,重新校核设施设计渗 透量。 3)生物滞留设施边坡应进行压实以防止塌及水土流失。 4)具有转输功能的生物滞留设施(如生物滞留带),为防正冲刷, 沟底一般间隔设置挡水堰,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 挡水坝/袋,防止沟槽内土壤流失。 4防渗层

2种植层厚度及主要成分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检查试验报告。 3填料层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必要时现场复测。 4砾石层厚度、砾石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网格筛选。 5砾石层和填料层之间铺设土工布或厚度不小于100mm的粗砂隔离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保证资料、检验报告浙D2 民用建筑防雷及接,观察和尺量检查。 6排空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灌水试验或实际降雨观察计时

7生物滞留设施外观不应有大片土壤裸露、沟槽高低起伏不平等缺陷。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8生物滞留设施内植物选配、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9生物滞留设施表面平整,无松散、裂纹、板结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 10边坡护坡应无塌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

11穿孔排水管外观应平整、无气泡、夹渣或裂纹,管径、开孔率、强 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保障资料:检查成品管进场验收记录,

1渗透塘施工前应对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等构成 部分平面、高程控制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渗透塘施工前应放线定位开挖区域,尽可能减小施工对周边区域带来 的不良影响。 3渗透塘施工前应建造或安装临时排水、保土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主:前直、 主塘面积及底标高 益流通道高计异: 以散点高程万式, 不设 面积50m²以内不宜小于3个点,每增10m2增加1个高程点。塘上沿高程做适当加密。最 终计算塘底平均高程及塘上沿平均高程。

2前置塘塘底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设置局部硬化区,周边应设置清淤 通道。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渗透塘使用的种植土和渗滤材料不得污染水源,不得导致周边次生灾 害发生。 检查方法:检查质量检验报告。 4排空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灌水试验或实际降雨观察计时。 一般项目 5渗透塘边坡形式及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无塌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6溢流通道理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注,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一般项目 5渗透塘边坡形式及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无塌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6溢流通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本章适用于雨水罐、调蓄池、湿塘等具有储存雨水径流功能设施的施工 要求和验收标准

1雨水罐应严格按产品要求进行安装,安装方式分为地上安置或地下埋 设。施工前,应对雨水罐平面位置及安装高程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 工。 2采用埋地式施工时,应确保基坑安全放坡、尺寸准确,基坑承载力满 足设计要求。 3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对称施工,回填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回填 前应进行雨水罐安装隐蔽验收。 4安装在地面上时,应确保固定牢靠、使用方便、便于维护。 5进水口处的截污设施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以净化初期雨水、降低后续 理难度。 6雨水罐周边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排水设置,溢流管、排空管应连接至雨 水管网中。 7雨水罐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雨水罐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雨水罐的基础底座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3雨水罐容积应不小于设计要求,进水口处截污设施应正确设置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雨水罐地面周边的防护装置及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图纸核对。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 1 一般规定

1蓄水模块应按下列工序施工:

1基坑开挖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地基承载力报告。 2地基处理应符合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厚度、压实度必须满足 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地基处理施工记录及实验报告

3基坑边坡稳定、围护结构安全可靠,无变形、沉降、位移,无线流现 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调蓄池满水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满水试验施工记录。

5塑料蓄水模块规格正确,外观完好无损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6塑料蓄水模块应按设计要求安装,码放整齐,连接可靠,允许偏差见 表72

料蕃水模块水池骨架安

1湿塘施工前应对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等 构成部分平面、高程控制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湿塘施工前应放线定位开挖区域,尽可能减小施工对周边区域带来的 不良影响。 3湿塘施工前应建造或安装临时排水、保土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注:前置塘、 、主塘面积及底标高 以散点高程万式,均匀不设。 面积50m²以内不宜小于3个点,每增10m²增加1个高程点。塘上沿高程做适当加密。最 终计算塘底平均高程及塘上沿平均高程,

2前置塘塘底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股设置局部硬化区,周边应设置清淤 通道。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湿塘种植区回填材料不得污染水源,不得导致周边次生灾害发生和满 足水生植物种植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质量检验报告。 4排空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灌水试验或实际降雨观察计时

5湿塘驳岸边坡形式及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6溢流通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本章适用于调节塘、延时调节塘等具有调节雨水径流功能设施的施工要 求和验收标准。

1调节塘施工前应对进水口、前置塘、调节区、溢流出水口、护坡等构 成部分平面、高程控制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调节塘施工前应放线定位开挖区域,尽可能减小施工对周边区域带来 的不良影响。 3调节塘施工前应建造或安装临时排水、保土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多级溢流口各级开口高程、尺寸,溢流通道断面、坡度均应满足设计 要求。 7延时调节塘外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设施。 险哈收标准

注:前池、微型池面积及底标高、多级溢流口标高计算:以散点高程方式,均匀不 设。面积50m²以内不宜小于3个点,每增10m²增加1个高程点。塘上沿高程做适当加 密。最终计算底平均高程及塘上沿平均高程。

注:前池、微型池面积及底标高、多级溢流口标高计算:以散点高程方式, 设。面积50m²以内不宜小于3个点,每增10m²增加1个高程点。塘上沿高程估 密。最终计算底平均高程及塘上沿平均高程。

2前池、微型池池底应满足设计要求GB∕T 25041-2010 玻璃纤维过滤材料,一般设置局部硬化区,周边应 置清淤通道。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排空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灌水试验或实际降雨观察计时。 一般项目 4延时调节塘边坡形式及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5溢流通道理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本章适用于雨水人工湿地、缓冲带与生态驳岸、人工土壤渗滤等具有截 污净化雨水径流功能设施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1雨水湿地施工前应对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处理塘、出水池、溢 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等构成部分平面、高程控制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 可施工。 2雨水湿地施工前应放线定位开挖区域,尽可能减小施工对周边区域带 来的不良影响。 3雨水湿地施工前应建造或安装临时排水、保土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注:前置塘、沼泽区、处理塘、出水池面积及底标高、 溢流通道标高计算:以散点高 程方式,均匀不设。面积50m²以内不宜小于3个点,每增10m²增加1个高程点。池上沿 高程做适当加密。最终计算池底平均高程及池上沿平均高程。

2前置塘塘底应满足设计要求CJ∕T 464-2014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盆式支座,一般设置局部硬化区,周边应设置清淤 通道。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各级湿地或处理塘种植区回填材料不得污染水源,不得导致周边次生 灾害发生和满足水生植物种植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质量检验报告。 4排空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灌水试验或实际降雨观察计时

5雨水湿地护坡及驳岸形式及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与尺量检查。 6溢流通道埋设深度、轴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9.2缓冲带与生态驳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