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36-2018-T: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GB 51336-2018-T: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 51336-2018-T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9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1927
免费资源

GB 51336-2018-T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336-2018-T: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简介:

"GB 51336-2018-T: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全称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Underground Structural Seismic Design Standard),发布于2018年。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地下结构,包括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室等的设计,提供了地震抗震设计的详细规定和指南。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地震作用的计算、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计方法、抗震性能检验与评定等方面。它考虑了地下结构的特殊性,如地下水、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对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保障地下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降低地震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该标准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地下结构的设计者、施工者、监管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统一的抗震设计依据,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GB 51336-2018-T: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无水印 带标签)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D一 存在地下结构时的液化深度(m); D 按本标准第4.2.2条中复判得到的自由场液化深 度(m); H 结构高度(m); s 结构等效比重; 结构影响因子; Gst 结构重量(N),对于复建式地下结构和地表存在 堆载的情况,宜考虑地上结构重量和堆载; Gs 结构所在空间对应的自由场的土的重量(N); B 结构宽度(m); D 结构上覆地层厚度,即理深(m); e一自然对数底数。 2考虑液化影响的土层范围不应含经本标准第4.2.3条判 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土层。 4.2.6对存在饱和砂土、粉土或黄土层的场地,应探明各饱和 砂土、粉土或黄王层的深度和厚度,应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 化指数,并按表4.2.6综合划分场地的液化等级:

表4.2.6场地的液化等级

4.2.7存在地震液化引起的地基侧向流动的影响时,应采取防 王体滑动措施或结构抗裂措施。当饱和砂土、粉王和黄土层比较 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4.2.7选用抗液化措施

表 4.2.7抗液化措施

CJ∕T 420-2013 LED路灯4.2.8消除结构液化上浮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

4.2.8消除结构液化上浮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因土层液化而可能产生上浮或沉陷的结构,可采用桩 基,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士层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且对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坚硬黏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 小于0.5m,对其他土类尚不宜小于1.5m; 2对饱和砂土、粉土和黄土层理深较浅的情形,结构基础 底面可理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3采用加密法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 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标准第 4.2.4条中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4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结构边缘以外的处理宽 度,应超过结构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应小于结构宽度的 1/5; 5采用注浆、旋喷或深层搅拌等方法进行加固时,处理深 度应达到饱和砂王、粉土或黄土层的下界。 4.2.9 可采用下列措施减轻场地地震液化的影响: 1 选择合适的地下结构理置深度: 2 加强地下结构单体的整体性和刚度; 3 地下结构间的连接处采用柔性接头等: 4 合理设置沉降缝,不应采用对不均匀位移敏感的结构形 式等; 5 将永久性围护结构嵌人非液化地层: 6对液化土层采取注浆加固和换土等消除或减轻液化的 措施。

1对因土层液化而可能产生上浮或沉陷的结构,可采用桩 基,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 且对碎石土、砾砂、粗砂、中砂、坚硬黏性王和密实粉土尚不应 小于0.5m,对其他土类尚不宜小于1.5m; 2对饱和砂土、粉土和黄土层理深较浅的情形,结构基础 氏面可理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3采用加密法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 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标准第 4.2.4条中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4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结构边缘以外的处理宽 度,应超过结构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应小于结构宽度的

4采用加密法或换主法处理时,在结构边缘以外的 度,应超过结构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应小手结构贸 1/5; 5采用注浆、旋喷或深层搅拌等方法进行加固时,发 度应达到饱和砂王、粉土或黄王层的下界

选择合适的地下结构理置深度: 2 加强地下结构单体的整体性和刚度; 地下结构间的连接处采用柔性接头等: 4 合理设置沉降缝,不应采用对不均匀位移敏感的结构形 式等; 5 将永久性围护结构嵌入非液化地层: 6 对液化土层采取注浆加固和换土等消除或减轻液化的 措施。

.3场地震陷评价及处理措放

4.3.1场地中含有非饱和结构性粉土、砂黄土及砂质粉黄土或 饱泡和粉质黏土时,应进行场地震陷变形评价和处理,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当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05g时,对丙类地下结构可

不进行场地震陷评价和处理:对甲类、乙类地下结构可按抗震设 防地震动分档为0.10g的要求进行场地震陷评价和处理; 2当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10g及以上时,乙类、丙类 地下结构可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的要求进行场地地震 震陷评价;甲类地下结构应进行专门的场地震陷评价和处理措施 研究; 3对甲类、乙类地下结构,宜对遭遇罕遇或极罕遇地震作 用场地的震陷危害性进行评价: 4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0g和0.40g时,对塑性指数小于 15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的饱和粉质黏土应判定为震陷性软土:

Ws≥0.9W. I. ≥ 0. 75

式中:Ws 天然含水率; Wi. 液限含水率,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 I一一液性指数。 4.3.2非饱和结构性粉土、砂黄土及砂质粉黄土场地的震陷变 形可按本标准附录B进行计算。场地震陷变形程度应按表4.3.2 划分震陷等级

4.3.3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存在非饱和结构性粉土、砂黄土及 沙质粉黄土时,应同时考虑其湿陷和震陷,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整片或局部垫层、强芬、挤密或其他复合地基进 亍地基处理,消除土层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和震陷量,或采用桩 基础将荷载传至较深的非湿陷性、非震陷性土层中; 2应采取防止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及环境水渗入未处理 的湿陷性、震陷性土层的防水措施; 3对地下结构可采取设置桩基础等措施,以提高地下结构

适应场地士层不均习下沉的能力。对震陷等级为中等和严重的地 区,应计入震陷引起的桩基的负摩阻力。 4.3.4消除非饱和结构性粉土、砂黄土及砂质粉黄土场地震陷 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地基震陷等级为严重的结构,可采用桩基,桩端伸入 震陷土层深度以下稳定土层深度不应小于0.5m; 2对震陷土层理深较浅的场地,结构基础底面可理入震陷 土层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于0.5m; 3采用加密法加固时,应处理至震陷土层深度下界; 4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结构边缘以外的处理宽 度,应超过结构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应小于结构宽度的 1/5; 5采用注浆、旋喷或深层搅拌等方法进行加固时,处理深 度应达到震陷土层的下界。

4.3.5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震陷性软土时,应采月

1 选择合适的地下结构理置深度: 2 地下结构间的连接处采用柔性接头等: 3 不应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并合理设置变 形缝; 4对震陷等级为中等和严重的地区,采用桩基的抗震计算 时,应计人震陷引起的桩基的负摩阻力及因孔压上升而减小的桩 基摩阻力,并采用抗震措施

.1地下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

5.1.1甲类地下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应采用经审

5.1.1甲类地下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应采用经审 定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结果或经专门研究论证的结果与本节 规定的地震动参数中的较大值。乙类或内类地下结构抗震设计采 用的地震动参数,应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结果与本节规定的地 震动参数中的较大值。 5.1.2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应包括地表和基岩面水平向 峰值加速度、竖向峰值加速度、地表峰值位移以及峰值加速度与 峰值位移沿深度的分布

5.1.3场地的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应符合下列规

1场地的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中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 区按表5.1.3取值并乘以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F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的相关规定确定

表 5. 1.3 类场地地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amx(g)

使用反应位移法工进行计算时,场地地表水平向峰值位

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的相关规定确定并乘以场地地震动峰值位移调整系数Fu,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的相关规定确定。对极罕遇地震作用情形应采用时程分析 注计管

速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 50909的相关规定确定

1使用反应位移法1和反应位移法进行计算时,地表以 下的峰值加速度应随深度的增加比地表相应减少。基岩处的地震 乍用可取地表的1/2,地表至基岩的不同深度处可按插值法 确定。 2使用反应位移法Ⅱ、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或时程分析法进 行计算时,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峰值加速度应根据地表峰值加速 度进行反演。

5.2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5.2.1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可人工生成,其加速度反应谱曲 线与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误差应小于5%。 5.2.2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时间过程合成宜利用地震和场地 环境相近的实际强震记录作为初始时间过程。 5.2.3当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力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 3组设计地震动时程。当设计地震动时程少于7组时,宜取时程 法计算结果和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中的较大值:当设计地震动时

3组设计地震动时程。当设计地震动时程少于7组时,宜取时程 法计算结果和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中的较大值:当设计地震动时 程为7组及以上时,可采用计算结果的平均值

6.1.1根据地下结构类型和地层复杂程度,可采用本标准表

6.1.1根据地下结构类型和地层复杂程度《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可采用本标准表 3.4.1的计算方法进行地震反应计算。 6.1.2地下结构抗震计算应明确初始静应力状态。初始静应力 状态的确定,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方法进行

6.2.1当地下结构断面形状简单、处于均质地层,且覆盖地层

6.2.1当地下结构断面形状简单、处于均质地层,且覆盖地层 享度不大于50m的场地时,可采用反应位移法工进行地下结构 横向断面地震反应计算。设计基准面到地下结构的距离不应小于 地下结构有效高度的2倍,该处岩土体剪切波速不应小于 500m/s。

6.2.2应考虑地层相对变形、结构周围剪力以及结构自身的惯

.2.2应考虑地层相对变形、结构周围剪力以及结构自身 生力等三种地震作用JC∕T 965-2005 墙材工业用液压多斗取料机,可将周围岩土体作为支撑结构的地 蜜,结构可采用梁单元进行建模

6.2.3地基弹簧刚度宜按静力有限元方法计算,也可按下式

地基弹簧刚度宜按静力有限元方法计算,也可按下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