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396-2019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

GB/T51396-2019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8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096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396-2019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简介:

GB/T 51396-2019《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的。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备选型、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具体来说,该标准涵盖了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总体设计、热能收集系统、集热器的设计、热储系统、发电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工程验收等内容。它旨在确保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能够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同时也为提升我国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条文说明”是对标准中具体条文的解读和说明,它详细阐述了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包括设计原理、技术依据、实施要点等,帮助设计人员和相关行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标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GB/T 51396-2019 是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建设的重要技术规范,对于推动我国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B/T51396-2019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冬端,并将信息传输至电网调度营销机构

5.1.1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应对站址所在区域太阳能 原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和基本气象要素进行: 应性分析。

5.1.2进行太阳能资源分析时,应选择站址附近具有太阳辐射长 期观测记录的参考气象站,对总辐照度、法向直射辐照度、气温等 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参考气象站选取包括辐射观测站和气象要 素观测站两类。

DB34∕T 1928-2013 水利水电工程水泥土截渗墙试验测试规程.1.3用于太阳能资源分析的现场观测数据应为连续观测记录 不少于一个完整年。

5.2.1参考气象站应按照与站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基本相似、自然 地理条件及下垫面条件相近的原则进行选择。 5.2.2参考气象站宜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太阳直射辐射长期观 测记录。

5.2.1参考气象站应按照与站址所在地气候特征基本相似、自然

5.2.3参考气象站采集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气象站基本情况,包括长期观测记录所采用的标准、辐射 仪器型号、安装位置、高程、周边环境状况,以及建站以来的站址近 移、辐射设备维护记录,周边环境变动等情况和时间; 2最近连续10年以上的逐年各月的总辐照度、法向直射辐 照度、散射辐照度、印照时数的观测记录,且与站址现场观测站同 期至少一个完整年的逐小时观测记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3最近连续30年的多年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

低气温、昼间最高气温、昼间最低气温、气压观测记录; 4最近连续30年的多年平均风速、多年极大风速及发生时 间、主导风向,多年最大冻土深度和积雪厚度,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和蒸发量; 5最近连续30年的灾害性天气记录,包括年连续阴雨天数 雷暴口数、冰口数、沙尘暴口数、强风日数等

5.3.1电站站址区域应设置太阳能资源现场观测站。现场观测 站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应结合电站总装机容量及运行控制要求统筹 规划,

5.3.2现场观测站观测内容应包括水平面总辐射、法向直接辐 射、散射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的实测时间序 列数据。

3.3现场观测站安装和实时观测记录应衍合国家现行标准《

阳能资源测量总辐射》GB/T31156、《太阳能资源测量直接辐射》 GB/T33698、《太阳能资源测量散射辐射》GB/T33699和《地面气 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QX/T45、《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2部分:云的观测》QX/T46、《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 压观测》QX/T49、《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利湿 度观测》QX/T5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 测》QX/T5I、《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QX/T 5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QX,T55、《地 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QX/T56、《地面气象观测 规范第17部分:动气象站观测》QX/T61、《地面气象观测规 范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QX/T62、《地 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部分:月气象辅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QX/T6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QX/T 66 的规定。

5.3.4现场观测站应具备实时观测数据接入电站控制系统的

5.3.4现场观测站应具备实时观测数据接入电站控制系统的 条件。

太阳辐射观测数据验证与分

5.4.3太阳辐射数据完整性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数据的实时观测时间顺序应与预期的时间顺序相同 2按某时间顺序实时记录的观测数据量应与预期记录的 据量相等; 3太阳辐射观测逐时数据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90%

对其中不合理和缺测的数据进行修正,并补充完整。可将其他可 供参考的同期记录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填补无效或缺测的数据 形成至少一个连续完整年的逐小时太阳辐射观测数据。

5太阳能资源分析应符合下列

1根据参考气象站的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与验证后的现场 法向直射辐射数据.计算出典型太阳年数据。 2确定多年总辐照量.法向直射辐照量年际变化、月际变化, 最近三年内连续12个月现场测量的各月法向直射辐照量日变化 及各月典型日法向直射辐照度的小时变化。

.0.1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6.0.1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1站圳选择应满足国家可再能源巾长期发展规划、城乡规 划、士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军事设施、矿产资 源、交通运输、接入系统、文物保扩、风名胜与生态保护、饮用水 源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站址选择应研究地网结构、太阳能资源、水源、环境保扩 铺助能源供应、交通及大件设备运输、出线走廊、地形、地质、地震 水文、气象、川地与拆迁、施T以及周边企业对电站的影响等因素 通过全而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对站址进行论证和评价: 3站址选择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月日变化小的 区域: +选择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站址时.辅助能源系统的燃料 供应应可靠稳定。燃料运输宜采用管道或汽运输。 6.0.2选择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站址.水源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供水水源应落实.在确定水源的供 水能力时.应掌握当地农业、工业和店民牛活用水情况·水利水电 项口规划等对水源变化的影响; 2电站站址宜靠近水源·并应考总取排水设施对水域航运 环境、养殖、生态和城市生活水等的影响; 3采用江、河水作为供水水源时.电站取水口位置应选择在 可床全年稳定地段:且应避免泥沙、草木、冰凌、漂流杂物、排水叫 流等的影响·提水文地质勘探评价报告。 (选数圳址自然多件合下规安

1站址不应设在危岩、滑坡、岩溶发育、泥石流地段、地震断 裂地带、采空区;当站址无法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时.在工程选站 阶段应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 2站址应充分考节约集约用地宦利用非耕地利劣地: 应考虑站址区域内拆房屋·减少人口迁移; 3选择站址时.应避开空气经常受悬浮物污染的地区;还应 考虑机场跑道及航线、风速、周围高大树个、高山及建筑物等因素: +站址应避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不应设在具有开采价值 的露天矿藏或地下浅层矿区上;当站址地下深层压有文物、矿藏 时.应取得文物、矿藏有关部门」同意文件.并进行安全性评估。 5站址宜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区。 6.0.4站址选择时.应取得站址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资料·以确 定站内各建(构)筑物地基设计方案。 6.0.5站址的抗震设防烈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G1318306的规定。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币.抗 震设防应按批准的抗需设防列度或设让地震动公数确究

数区划图》(13183()6的规定。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抗 震设防应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

7.1.1电站的总休规划应与城镇或丁业区总体规划相

1.1电站的总休规划应与城镇或丁业区总体规划相协调·占月 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当与其他形式电站联合 行时宜联合建设公用工程设施

,1:2电站的体规划叫根据站址太阳直接描射量对集热 置影响.以及电站生产、施工和生活的需求.结合站址自然条 建设计划.对站区、施下区、水源地利供排水设施、供热管线 交通、山线走廊、防洪排涝构筑物等.立足本期·兼顾远期 规划。

7.1.3电站的总体规划应严格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方针.控制生

1.3电站的总体规划应严格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方针.控制生 、生活用地及施T用地。站区用地应根据容量规划情况分期征 L和

个片卜 然地形及地质条件.降低站址七方T程量·便于施I.。 7.1.5电站防洪排涝划应结含白然条件及安全要求进行.可采 用防洪堤、截洪沟、防洪围墙等工程方案。

7.1.5电站防洪排涝舰划应结含自然条件及安全要求进行.可采 用防洪堤、截洪沟、防洪围墙等工程方案。

7.2.1电站站区内部规划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工艺流程合 理为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布置。电站内建(构)筑物的布置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135(016和《火力发电厂与 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的规定。

2.2站区内部规划应符合下列

GB 25684.11-2010 土方机械 安全 第11部分:土方回填压实机的要求站区应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区.可分为集热场及发几

×,集热场依据不同回路组合划分分区; 2站内进出线走廊规划应根据系统要求、出线方向统一规 划·避免交又; 3站区1出入口位置应便于站内外交通联系:站区内道路应满 是产、生活及消防要求.主干道宽度宜采用6m.次十道宽度宜采 H1m,集热场、发电区可采用不同等级路面; +站内绿化宜因地制、系统规划。 7.2.3集热场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集热场应根据地形条件、设备特点、施T要求合理布置·集 热器宜采用风块模块化布置方式; 2集热器安装高度应考虑当地设计洪水位与积雪厚度; 3对风沙较大站址.可根据风向及集热器布置方向设置防风 抑尘设施: +集热场内导热管线路径及廊应做统一规划.传热介质管 线及电缆宜沿路敷设。

2.+发电区规划应衍合下列规

1发电区宜位于站区心位置; 2发电区内规划及区内建筑布置在满足「艺合理前提下.应 考总当地日照方位、常年风向、地形及工程地质等条件。汽机房、 熔融盐罐、直接空冷平台、冷却塔等荷载大的高大建(构)筑物应布 置在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高区域; 3发电区内相似功能的辅助、附属建筑宜采用联合建筑 布置:; +辅助燃料装置布置形式可根据燃料类型、供应情况、运输 条件确定.当布置于发电区内时.宜单独分区设置: 5热存储设施布置宜单独成区: 6集热器装配车间可根据施T条件选择站内或站外布置,当 布置于站内发电区时.宜采川永临结合方式。 中陆趾/滋泌油广饮干到

7.2.5电站的防洪(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发电区防洪(涝)标准应符合表7.2.5的规定:

7.2.5发电区防洪等级和防洪(涝)

DBJ51∕T 076-2017 四川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2集热场的防洪(涝)标准应与发心区的防洪(涝)标准一致: 3其他独立区域的防洪(涝)标准不应低于50年一遇的高水 (潮)位。

.2.6站区竖间布置应根据水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