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775.1-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38775.1-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8775.1-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907
免费资源

GB/T 38775.1-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8775.1-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简介:

GB/T 38775.1-2020《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是中国国家标准,它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该标准旨在推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提升充电设施的通用性和互操作性,以满足电动汽车在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下的充电需求。

该标准涵盖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兼容性、通信协议、能量传输效率、充电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它定义了无线充电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接口规范,以及在充电过程中的数据交换和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无线充电的稳定、可靠和高效。

实施该标准有助于统一和规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进程,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GB/T 38775.1-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内容预览:

GB/T 38775.1—2020

c)原边设备和副边设备之间的异物超过一定温度,成为具有接触危险的物体。具体见10.4.4。

10.4.2可触及零部件的表面温度要求

在臂展范围内可融及的零部件不应达到可能导致 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表13中规定的值。对于室内测试,测试结果应校正到环境温度为20℃至 25℃。对于室外安装设备或电动车载设备,测试结果应校正到环境温度为40℃士2℃。 对于可能被偶然接触的无线充电设备表面,若采用适当的警告标签进行清楚地标示且设备指导书 中有适当的警告,则设备表面最高温度可超过表13规定值

QX/T 430-2018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防雷技术规范表12臂展范围测量值

10.4.3材料的温度限值要求

温升应根据GB/T7251.1一2013测得,温升为该零部件的温度与设备外的环境温度的温差,温升 不应对电流承载部件或相邻部件造成危害。 绝缘材料应满足绝缘温度指数(绝缘温度指数通过GB/T11026.1一2016的方法确定)或符合 GB/T11021—2014的规定。 材料的温升试验应持续到热稳定。 注:达到热稳定是指,在时间间隔不少于10min的连续3次温度读数,温度变化不大于2K。 当设备在额定环境温度(35℃)运行时,测试中温度不应超过表14中显示的上限

表 14在正常使用中的温升

GB/T 38775.1—2020

10.4.4异物发热防护要求

对于不同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定义一组日常生活中可能暴露在该能量下的测试对象。对于所 定义的测试对象,在可触及的情况下,其温度不应超过GB/T16895.2所规定的最大温度上限,如下: a)金属部件的裸露表面:80℃; b)非金属部件表面:90℃。 具体的测试对象类型可能界定不同的温度上限,取决于特定的技术和测试对象(例:热容量小的物 体,如有金属箔涂层的纸)

10.5机械事故的防护要求

安装无线充电系统后,不应有任何锐利的边缘,

定义如下四个保护区域,参考图8: a)保护区域①: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操作运行区域,保证无线电能传输的正常工作,同时并不暴露 给使用者。保护区域①为原边设备和副边设备的外形轮廓所构成的空间; b)1 保护区域②:过渡区域。保护区域②为介于保护区域①和保护区域③之间的区域; 保护区域③:电动汽车的周围区域,即汽车停靠位置的前后左右; d)保护区域①:电动汽车的内部(车舱)

[11. 1 一般要求

无线充电系统除原边设备之外的地面设备,如果不安装在同一箱体内,应符合GB/T7251 的相关要求

11.2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要求

11.2并关设备的分断能力要求

开关及隔离开关应符合GB/T14048.3一2017的要求,开关及隔离开关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工作

11.2.2电流接触器

GB/T38775.12020

11.2.3断路器、继电器

断路器和继电器应符合GB/T10963.1一2005的要求。

11.3车载设备结构要求

车载设备耐温度性能应满足QC/T413一2002中3.10相关规定。 车载设备耐温度、湿度变化性能应满足QC/T413一2002中3.11相关规定。 车载设备耐振动性能应满足QC/T4132002中3.11相关规定

11.4电力电缆组件要求

对于便携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除了电缆组件,不应使用电缆加长组件连接原边 设备

12材料和部件的强度要求

无线充电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应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或针对裸露表面的保护涂层以确保防腐 虫保护。 实验样本应符合GB/T7251.1一2013中10.2.2.1的测试程序所规定的清洁状态,且满足: a)室内设备的严格测试A,详见GB/T7251.1一2013中10.2.2.2; b)室内设备的严格测试B,详见GB/T7251.1—2013中10.2.2.3。 送检设备应满足GB/T7251.1—2013中10.2.2.1,10.2.2.4试验,和10.2.2.2(室内)或10.2.2.3(室 外试验

无线充电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应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或针对裸露表面的保护涂层以确保防履 蚀保护。 实验样本应符合GB/T7251.1一2013中10.2.2.1的测试程序所规定的清洁状态,且满足: a)室内设备的严格测试A,详见GB/T7251.12013中10.2.2.2; b)室内设备的严格测试B,详见GB/T7251.1一2013中10.2.2.3。 送检设备应满足GB/T7251.1—2013中10.2.2.1,10.2.2.4试验,和10.2.2.2(室内)或10.2.2.3(室 外试验

外壳或样品应在自来水中冲洗5min,在蒸留或去矿物质水中漂洗,然后甩十或风十。待测样品随 后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存放2h。 通过视觉检查以下条件是否合格: a)参照GB/T30789.2、GB/T30789.3、GB/T30789.4、GB/T30789.5相关规定,确认没有超过 规定锈蚀等级Ri1的铁氧化物、开裂或其他更严重恶化情况。涂料和清漆方面,应确认样品符 合样本Ri1。 b)机械完整性不受损害

GB/T 38775.1—2020

c)密封性未被损坏。 d)门、铰链、门锁和紧固件无异常

该测试方法适用于最大息质量5t以下车辆的测试。 对于地上安装的原边设备,用规格为P225/75R15或同等负载的传统汽车轮胎以(5000土250)N 的压力,以(8土2)km/h的速度压过原设备,轮胎充气压力为(220土10)kPa。当车轮从原边设备压过 之前,原边设备应随意地以正常方式放在地上,测试中的原边设备应无明显移动,且被施加压力的原边 没备不应放置在突出物上。 碾压力应至少施加3次,第一步,从设备的一侧开始碾压,通过中间部分,直至设备的另一侧,同时 X方向和Y方向都应进行测试。第二步,碾压方向调转45,进行同样的测试。第三步,再调转45°,进 行同样的测试。 电缆测试时,电缆应平直,施加碾压力在电缆上。如果电缆安装在管道内或者类似情况,电缆的碾 玉测试不适用。 碾压试验之后,设备或电缆不应有严重的破裂、折损或者变形,不应出现下述情形: a)带电部件被符合GB/T4208的IPXXC测试探头接触到; b)机壳的完整性被破坏,以至于不能给设备的内部部件提供有效的机械保护或环境保护;干扰设 备正常工作,或破坏设备功能; C)设备或其电缆夹不能为供电电缆提供合适的拉力; d)其他可能会导致火灾或者触电风险的损害

[13.1 一般要求

标记和说明应符合第12章的要求。 设备应标上等级或者其他能表示运行时的苛刻或非常环境条件的信息,参见第12章。

地面设备应以清晰的方式进行但不限于如下标记: a)公司名称、简称、商标或用以清晰识别制造商的标识;(必选) b)i 设备标号、产品编号;(必选) c)序列号或生产批次号;(必选) d)制造日期;(必选) e)功率等级;(必选) f) 额定输入交流(AC)或直流(DC);(必选) g 额定工作频率(kHz);(必选) h) 额定输出电流(A)、额定输出电压(V);(必选) i) 室内使用或室外使用的标识;(必选) 互操作性相关信息,至少应包括输入功率等级、工作气隙、额定工作频率、线圈类型、补偿电路 拓扑;(必选) k)输人相数;(可选)

DBJ 46-027-2013 海南省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安全评定规程GB/T38775.12020

GB/T 38775.1—2020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基本框图如图A.1所示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框图

图A.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框图

图中相关部件的功能如下: a)功率传输控制器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地面侧功率控制单元,实现电网电能到高频交流的逆变,输出满足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系统工作频率的交流电,驱动原边设备工作,并根据CSU的控制指令,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过程的控制。 b)功率接收控制器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车辆侧功率控制单元,对副边输出的高频交流进行整流,输出满足电动汽车 车载动力电池要求的直流电,并根据BMS的控制指令,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的控制 C)地面通信控制单元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地面侧通信控制器,与IVU通信,协助完成充电过程的控制。并可与WC CMS通信,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地面设备的控制管理功能。 d)车载通信控制单元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车辆侧通信控制器,与CSU通信,协助完成充电过程的控制。并可与WC CMS通信,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车载设备的控制管理功能。 e)无线充电控制管理系统 负责一个或多个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充电协调控制、运维监控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和系统管理 等功能。

图B.1磁通形状示例

注:一种线圈有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磁通形状, 磁场特性对系统原副边设备的互操作性具有较大的影响DB51∕T 2597-2019 公路桥梁波折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技术规程,在原、副边线圈设计时,保证了磁场特性 的匹配才能够实现系统的互操作性

特性对系统原副边设备的互操作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原、副边线圈设计时,保证了磁场特性 能够实现系统的互操作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