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084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简介:

《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2019)是广东省为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节能法规和标准,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该标准正处于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目的是让社会各界,包括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以及有兴趣的公众对标准的内容、条款和适用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公共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节能要求,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系统选择、能源管理、环保材料使用等方面。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降低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是为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通过专家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的公共建筑节能工作。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部分内容预览:

1有可供利用的废热或工业余热的区域,冷(热)源宜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 2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冷、热源宜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当 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 3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当建筑的电力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能较好匹配、能充分满足 用户的全年需求,能充分发挥冷、热、电联产系统全年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且经济技术比较合理 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4全年进行空气调节,且各房间或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需要长时间地向建筑同时供热 和供冷时,应采用冷热平衡的空调系统供冷供热。 5夏季需要供冷且冬季需要供暖的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类型的机组作为空调热源。(新 增) 6在执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低谷电能够明显起到 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宜采用蓄能系统供冷、供热。 7夏热冬冷地区的中、小型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多联式空调、分体式空调等系统供冷、 供热。 8宜利用空调余热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

5.2.2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及空气加湿热源:(强条) 1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2夜间利用低谷电继续蓄热,且不在昼间用电高峰时段和平时段启用电热锅炉的建筑。 3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电加热用量或自身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 4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土5%的建筑。

5.2.3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的设计容量应根据供热系统综合最大热负荷扣除其他热源设备所承担的热负荷后确 定; 2应根据建筑内对热源的多种需求和负荷变化找平层施工工艺标准,合理确定锅炉台数和单台锅炉容量的配置 单台燃油或燃气锅炉的负荷率不宜低于50%;确保锅炉在不同热负荷调节下能高效运行; 3除洗衣、蒸汽消毒等工艺需求必须采用蒸汽供热外,一般空调和热水供应系统应以空气 源热泵、热水锅炉为热源; 4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多种余热。

5.2.4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2.4的数值。表5.2.4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热效率(%)锅炉额定蒸发量D(t/h)/额定热功率Q(MW)锅炉类型及燃料种类D<1/Q1≤D≤2 / 220 /0.7≤Q≤<0.7/5.6<1.45.6Q>14.04.2 Q≤14.0重油8688燃油燃气锅炉轻油8890燃气88905.2.5冷水(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调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当空调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两台;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并能满足建筑最低负荷的要求。5.2.6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按本标准第5.1.1条的规定计算的空调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得另作附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大于1.1。5.2.7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冷定频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2.7中性能系数限值的数值;2水冷变频离心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2.7中性能系数限值数值的0.93倍;3水冷变频螺杆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2.7中性能系数限值数值的0.95倍。4水冷定频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宜低于表5.2.7中性能系数高要求值的数值;表5.2.7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性能系数限值性能系数高要类型名义制冷量求值CC(kW)COP(W/W)COP(W/W)活塞式/涡旋式CC≤5284.404.66CC≤5285.305.62水冷螺杆式52811635.806.1529

7.114.03.453.66接风管7.114.03.203.395.2.10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2冬季设计工况下,机组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2.5;3对于同时需要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5.2.11空气源空调机组的室外机安装应满足应满足4.2.13条的要求。5.2.12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应满足以下规定:1不应低于表5.2.12的限值。2不宜低于表5.2.12的高要求值。表5.2.12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名义制冷量C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制冷综合性能系数(kw)高要求值IPLV限值IPLV(C)(C)CC≤284.304.6528844.004.305.2.13在额定工况条件下,房间空调器能效指标应满足以下规定:1不应低于表5.2.13的限值。2不宜低于表5.2.13的高要求值。表5.2.13房间空调器能效指标能效指标高要类型额定制冷量CC能效指标限值求值EER(W)EER(W/W)(W/W)整体式3.103.30CC≤45003.403.60分体式4500

5.2.15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供冷需求的建筑,应充分利用新风降温;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 可利用冷却塔提供空气调节冷水或使用具有同时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空调(热泵)产品。 5.2.16采用蒸汽为热源,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回收用汽设备产生的凝结水。凝结水回收 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 5.2.17旅馆、医院等常年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当采用电动蒸汽压缩循环制冷机组时,空调

压缩机功率时,冷热能综合能效比不应低于同类型单冷设备空调制冷能效比(或性 级能效。

5.3.1空调冷、热水系统型式应符合下列

1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 2只要求按季节同时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调系统,应采用两管制, 3当建筑内一些区域的空调系统需全年供冷、其它区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 时,可采用分区两管制空调水系统。 4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热工况转换频繁或需同时使用时的空调系统,宜采用四管制 水系统。

5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一级泵系统;在经过包括设 备的适应性、控制系统方案等充分的技术论证后,在确保运行安全可靠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 经济性的前提下,一级泵可采用变频调节的方式。 6系统较大、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悬殊时,宜设置二级泵系统。第二级泵系统 应根据流量需求变化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 7设有换热器的水系统,若换热器两侧水系统均设有未端设备,应充分利用一次泵环路负 担末端设备,尽量减少二次泵环路末端设备的容量。 8冷水机组的冷水供回水设计温差应不小于5℃。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宜尽量 加大冷水供回水温差。 9闭式空调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应优先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方式。 10水系统的电动阀关闭压力应不小于电动阀前后压差。 11选择两管制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冷水循环泵与热水循环泵宜分别设置 5.3.2空调水系统设计应合理划分系统和均匀布置环路,应通过管路布置和选择管径减少并联环 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相对差额大于15%时,应在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水力平衡要求 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不宜采用增加平衡阀等辅助设备作为水力平衡的主要手段。 5.3.3采用换热器加热或冷却的二次空调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宜采用变速调节。 5.3.4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式(5.3.5)计算,且不应大于0.0241。对于 多级(次)泵系统,每增加一级(次)泵,输送能效比(ER)可增加0.00312。

辽2004G304 室内外地ER=0.002342H/(△T.n)

式中:H一水泵设计扬程(m); △T一供回水温差(℃) n一一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 5.3.5采用集中冷却且每台水泵负担多台机组的空调冷却水系统,冷却水泵宜采用变流量运行方 式。当冷却水泵采用变速流量调节方式时,机组的循环水管道上应设置与机组启停连锁控制的开 关式电动阀。

5.3.7应选择水阻力小的空气调节机组及风机盘管机组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983-2014》5.3.7应选择水阻力小的空气调击

5.4.1通风系统节能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5.4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