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稿)-2019.8.1实施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稿)-2019.8.1实施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0.7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947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稿)-2019.8.1实施简介: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9),于2019年8月1日正式实施,是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环境和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装配式建筑设计评价、施工过程评价、工程性能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性评价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设计评价关注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节能环保等;施工过程评价强调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效率、安全管理等;工程性能评价则包括建筑的耐久性、抗震性、防火性等;环境影响评价着重于施工过程的环保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经济性评价则从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量。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为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评价依据,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发布稿)-2019.8.1实施部分内容预览:

2.0.5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bathr

楼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 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于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3.0.1本标准用装配率指标评价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3.0.2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应为单体建筑: 2单体建筑由主楼和*房组成时,主楼和*房可作为不同的装 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评价单元。 3.0.3装配式建筑评价应分两阶段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阶段,应按施工图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2第二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 率,并进行装配式建筑确定和装配式建筑等级划分。 3.0.4装配式建筑项自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3.0.5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式装修

4.0.1装配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一一装配率; Q1一一主体结构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确定; Q2一一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评价分值DB13∕T 2584-2017 无螺栓连接型梳形板式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要求,按表4.0.1 确定; Q3一一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评价分值,按表4.0.1 确定;

一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评价分

表 4. 0. 1 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4.0.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 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Via1 × 100% q1a1 =

式中:q1al一一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 V1al一一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4.0.3条规定的预制构 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 V一一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混凝土总体积。 4.0.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混凝土结构中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接 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预制 墙板两端的端柱或边长不大于600mm的暗柱和高度不大于300mm 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士 体积。柱截面较小尺寸小于800mm时,预制柱间后浇混凝土高度 可取不大于800mm。 4.0.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 用高精度模板时,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V1a2 × 100% q1a2

式中:q1a2 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高精度模板 的应用比例; V1a2一一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高精度 模板的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 4.0.5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 用成型钢筋时,其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V1a3 × 100% q1a3 = V

式中:q1a3 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成型钢筋的 应用比例; V1a3一一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成型钢 筋的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 4.0.6当混凝土结构的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 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按本标准第4.0.2条计算结果 不小于35%,且其余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采用 高精度模板时,竖向构件总评价分值可取按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 确定的评价分值和修正后的按现场采用高精度模板确定的评价分 值两者之和,且竖向构件总评价分值不超过30分。 4.0.7当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承重墙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施工中 司时采用高精度模板和成型钢筋时,可分别按本标准第4.0.4条和 第4.0.5条计算应用比例,确定评价分值;竖向构件评价分值取两 者之和。 4.0.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评价分值取30分。 4.0.9钢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简(剪力墙)混合结构的柱采用钢柱或 钢管混凝土柱、梁采用钢梁、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施工应用 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评价分值可取25分。 4.0.10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 例应按下式计算:

(4. 0. 10)

式中:q1b一一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件的 应用比例; Alb一一所有楼层预制装配的梁、楼板(含屋面板)、楼梯 阳台和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一一所有楼层的梁、楼板(含屋面板)、楼梯、阳台和空 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4.0.11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预制楼板、屋面板的 水平投影面积; 2叠合楼板、屋面板的预制底板间的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 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 3金属楼承板组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4木楼盖、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5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4.0.12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2a × 100% q2a V Aw

式中:q2a一一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a一一所有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 和,计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w1一一所有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个 *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4.0.13围护墙可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或采用保温 隔热、装饰一体化板,或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应根据下 列应用情况计算应用比例: 1当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时,应用比例 可按下式计算:

A2b1 × 100% q2b1 Aw2

式中:Q2b1一一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 例; A2b1一一所有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 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 积:

Aw2一一所有楼层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除门 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2当围护墙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时,应用比例可按 下式计算:

A2b2 × 100% q2b2 Aw2

式中:q2b2——围护墙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的应用比例; A2b2一一所有楼层围护墙采用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的墙 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3当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时,应用比例可按下 式计算:

A2b3 × 100% q2b3 Aw2

式中:q2b3——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2b3一一所有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墙 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4.0.14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2c × 100% q2c = Aw3

(4. 0. 14)

式中:q2一一P 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c一一所有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 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w3一一所有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除门、 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4.0.15内隔墙可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或采用墙体与管 线一体化,应根据下列应用情况计算应用比例: 1当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时,应用比例可按 下式计算:

A2d1 × 100% q2d1 Aw3

式中:q2d1一一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2d1一一所有楼层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墙 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2当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一体化时,应用比例可按下式计 算:

A2d2 × 100% q2d2= Aw3

式中:q2d2 一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2d2一所有楼层内隔墙采用墙体与管线一体化的墙面面 积之和,计算时可不*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4.0.16干式工法楼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aa × 100% q3a = A3

(4. 0. 16)

式中: q3a 一干式工法楼面的应用比例; A3a一一所有楼层采用干式工法楼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3一一所有楼层的梁、楼板、阳台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 积之和。 4.0.17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厨房的墙 面、吊顶和楼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A3b × 100% q3b = Ak

(4. 0. 17)

式中:q3b一 一集成厨房千式工法的应用比例; A3b一一所有楼层厨房墙面、吊顶和楼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 积之和; Ak一一所有楼层厨房的墙面、吊顶和楼面的总面积 4.0.18集成卫生间的洁具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卫生间墙面、 吊顶和楼面中王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T/CAGHP 004-2018标准下载A3c × 100% q3c Ah

(4. 0. 18)

:C3c 集成卫生间干式工法的应

A3c一一所有楼层卫生间墙面、吊顶和楼面采用干式工法的 面积之和; Ab一一所有楼层卫生间墙面、吊顶和楼面的总面积。 4.0.19管线分离比例应根据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水平向布 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情况分别进行计算。 1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的管线分离比例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3d1一一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的管线分离比例; L3d1一一所有楼层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的长度,包括裸 露于室内空间和非承重墙体空腔的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在 竖向长度之和; L1一一所有楼层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在竖向的总长 度。 2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的管线分离 比例可按下式计算:

L3d2 × 100% q3d2 V L2

式中: q3d2一一 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的管 线分离比例; L3d2一一所有楼层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 层分离的长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 GB50015-2003》,包括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楼面架空层和吊 顶内的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在水平向长度之和: L2一一所有楼层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在水平向的总 长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