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3836.7-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q”

GB3836.7-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q”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9.3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911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3836.7-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q”简介:

GB3836.7-87是中国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第7部分:充砂型电气设备》的简称,这是中国针对爆炸性环境中的防爆电气设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之一。其中,“q”是代表的设备类型代号,它表示的是充砂型防爆设备。

充砂型(Quiescent Air Type,又称砂箱型)防爆设备是一种利用砂或其他无燃无爆的惰性物质作为填充物,将电气设备封装在封闭的箱体内,以防止外部爆炸性气体或蒸气进入设备内部。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电气设备与周围环境隔绝,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防止外部危险气体与电弧或热源接触,从而引发爆炸。这种类型常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如煤矿、面粉厂等。

GB3836.7-87标准详细规定了充砂型防爆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和使用要求,确保这些设备在爆炸性环境中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GB3836.7-8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q”部分内容预览:

1.1本标准适用于充砂型电气设备。

1.1本标准适用于充砂型电气设备。 1.2充砂型电气设备除须符合本标准外,还须符合GB3836.1一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 通用要求》的有关规定。 1.3额定电压不超过6kV,在使用时活动零件不直接与填料接触的电气设备,才允许制成充砂

本标准适用于充砂型电气设备。 充砂型电气设备除须符合本标准外,还须符合GB3836.1一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要求》的有关规定。 额定电压不超过6kV,在使用时活动零件不直接与填料接触的电气设备,才允许制成充砂型,

2.1充砂型电气设备“”

DB11∕14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注浆技术规程第一篇名词术语、技术要求

外壳内充填砂粒材料,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外壳壁或砂粒材料 面的过热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2.2电弧电流(1,) 在充砂型电气设备的填料内,由短路引起的持续电弧电流的平均有效值。 2.3短路电流(Ie) 充砂型电气设备与供电网路相连接处,在完全短路情况下流过电流的计算值。 2.4短路持续时间或电弧持续时间(t) 电弧电流I.流过电气设备,从开始出现到完全熄灭所经过的时间。 注:①在电网给定点上流过的短路电弧电流通常都不是通过试验确定的。根据一些试验室的经验,电压不超过6kV 时,计算短路电流1ee和实际产生的电弧电流1.成下列比值关系

[Ls ~ 1. 3

②当电气设备采用一个保护开关保护时,时间!等于保护开关从开始脱扣到电流完全消失为止的整个断开时 间。

固定在外壳内开处在充填的砂粒中使之降低充填的砂粒 2.6最小安全高度(h。) 充填材料经振动密实后,能阻止按电气设备规定的电流和持续时间的电弧点燃外部爆炸性混合物 的自由表面和最近的带电部件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装有格网的电气设备的最小安全高度为保护层高 度h.和储备层高度d之和

2.7保护层高度(he) 外壳内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件与格网之间的最短距离。 2.8储备层高度(d) 格网上面用来填充保护层中偶然出现的空洞的充填材料厚度

2.7保护层高度(h.)

充砂型电气设备外壳内砂粒材料的压实程度

,但对他们的机械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应

外壳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以便能承受由于装入的电气设备的特性和使用等 原因加在外壳上的冲击力和机械力。 不论外壳容积大小,均须承受10.1条规定的水压试验,以检查外壳的最小机械强度

外壳的防护等级须不低于IP54。

幅为1.0士0.2mm的强制振动下进行,时间不 >于5min,应尽量使外壳内全部空隙填满。为使运行中可能在充填自由面上部出现的空隙最小,须在 外壳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观察窗,以便一旦有空随,能立即察觉

3.4内装电气设备的绝缘

外壳内的绕组应在不考虑填料的附加绝缘作用情况下已有足够的绝缘强度。绝缘材料耐热分级须 符合JB794一66《电机、电器和变压器用绝缘材料耐热分级》的规定。 3.5紧固件 1类电气设备的紧固件须符合GB3836.1的9.2条特殊紧固件的规定

4.1石英 用作填料的石英须符合下列要求: 8.不含金属微粒,且石英含量须不少于96% b.粒度为0.25~1.6mm,但0.5~1.25mm的应占75%以上,且没有小于0.25mm和大于1.6mm 的; 含水量须不超过其重量的0.1%。 4.2石英以外的其他材料 性能不低于石英的其他材料也允许采用

电缆引入装置须符合3.2条所规定的防护等级。此外,须能承受允许的电弧电流1.产生的应 不损坏。

7.1裸露带电零件之间、裸露带电零件 离须符合表1中A栏的要求:裸露带电零

7.2对于额定电压不超过500V 闭结构(防护等级不低于 (P65),则裸露带电零件之间的 间的距离须不小于5mm

7.2对于额定电压不超过500%

8量小安全高度(适用于无格网的电气设备)

最小安全高度h。须按附录A的试验确定。但电压不超过1500V时,须不小于30mm;电压超过 时,须不小于50mm。

为了缩小最小安全高度,充许在填料中暨入作为隔离用的格网。在使用金属外壳时,格网须 做导电性连接,并按下列规定制造,

格网须用不锈的或抗腐蚀的金属板制造。格网须在整个面积上开孔,孔径为8~10mm,各孔中心 为50~70mm。 对于容积小于25L的电气设备,格网的孔径可不小于5mm,各孔中心距可不小于25mm。 格网的厚度须按9.2条的规定设计,必要时可用加强筋,加强筋须位于储备层一侧,

式中:I.电弧电流,A P一格网的静态负荷,N。 在负荷P的作用下,格网的变形须不大于1.2mm

P= 0. 251A

储备层的最小高度d须不小于0.2倍保护层高度h,且不得小于10mm。 9.5电气设备不同使用位置对格网的要求 9.5.1只有一个使用位置的电气设备 只有一个使用位置的电气设备,格网须放于内装电气设备的上部。内装电气设备上部填料覆盖的 厚度须不小于最小安全高度h。,其他方向对外壳壁的距离须符合第7章的要求。 9.5.2任意使用位置的电气设备 任意使用位置的电气设备,格网须完全包围外壳内装的电气设备,任何方向填料覆盖的厚度均须不 小于最小安全高度h(见下图)

意使用位置的电气设备,格网须完全包围外壳内装的电气设备,任何方向填料覆盖的厚度均须不 小安全高度h。(见下图)

电气设备的型式试验除按GB3836.1第四篇的有关规定进行外,还须作以下补充试验。 10.1水压试验 外壳须承受5×10"Pa的水压试验,最少维持1min。试验结果,外壳不应漏水渗水,且在任何方向 上都不允许有超过0.5mm的永久变形。 10.2无格网电气设备的最小安全高度的测定 无格网电气设备最小安全高度h。按附录A的试验方法测定。但如果最小安全高度在过去的系列 试验中已确定,则充许不做此项试验。 10.3带格网电气设备保护层高度的测定 带格网电气设备保护层高度h按附录A的试验方法测定。但如果用石英作填料,且保护层高度 符合9.3条规定时,则允许不做此项试验。

无格网电气设备最小安全高度h。按附录A的试验方法测定。但如果最小安全高度在过去 试验中已确定,则充许不做此项试验。 10.3带格网电气设备保护层高度的测定 带格网电气设备保护层高度h按附录A的试验方法测定。但如果用石英作填料,且保护 符合9.3条规定时,则允许不做此项试验

制造厂须对每台产品进行出厂试验。 1.1水压试验 外壳的水压试验按10.1条的要求进行。 11.2填料含水量测量 填料的含水量须在填充前测量。测量方法不作规定,测量结果须符合4.1条要求, 注,下列一些测量方法可认为与含水量 量介电强度、测量电阻率、测量电容和测量损耗角等,

制造厂须对每台产品进行出厂试验。

电气设备的铭牌除须按GB3836.1第30章的规定标志外,还须标志下列内容(内装熔断器的小型 设备除外): .最大允许电弧电流1。 b.电弧持续时间t。 12.2使用说明书 电气设备须附有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上要重复铭牌上的数据,并在必要时加以补充。例如其他有 关的电弧电流1.和电弧持续时间t的对应值或曲线。在说明书上,必须说明操作程序和在正常运行中 上部产生空随时补充填料的预防措施。持别要说明所采用填料的种类和质量。

无格网电气设备的试验设备如图A1所示。

附录A 最小安全高度和保护层高度的测定 (补充件)

最小安全高度和保护层高度的测定

试验罐是直径为450mm、高为500mm的圆柱形容器,在其底部装有两个贯通铜电极的绝缘套管, 个便于开闭的填料排出孔和一个供循环用的混合物出口阀。 两电极间用细导线连接,然后将填料放入试验罐内DBJ50∕T-398-2021 城轨快线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借振动器的振动(振动频率、振幅、振动时间应 按3.3条规定)使填料充实,并调整到需要的高度。 在试验罐的法兰处放一个密封垫圈,再放上一个300mm高的金属圆简,使其与试验罐可靠连接。

A.2带格网的电气设备

带格网电气设备的试验设备须装 A2),但不充许使用储备层。 格网须用均布的6个固定螺钉(如图A3)固定于试验罐外壳壁上,使格网在试验时不会移动

,当10次试验均不引爆上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升

不大于保护层高度除以1.15倍时柏向材料手册2.0 高清版,则认为保护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福圣、任家志、马经纲、杨永祯、李晓全, 本标准委托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