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29.2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703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简介:

DBJ41/T 198-2018是河南省地方标准,全称为"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该标准于2018年发布,旨在指导和规范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

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架构:规定了智能化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各个组成部分,强调系统的集成性和兼容性。

2. 功能要求:详细描述了智能化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如教学资源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以满足学校日常运营的需要。

3. 技术规范:对各个子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集成、数据安全、网络传输等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4. 维护与服务:规定了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以及对用户的服务要求,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满意度。

5. 绿色与节能:强调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绿色建筑和节能的要求,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

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提升河南省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DBJ41/T 198-2018 河南省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表8.2.11.2标准型中小学安全防范技术设施基本配置表

表8.2.11.3示范型中小学安全防范技术设施基本配置表

GB∕T 38535-2020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方法示宜设置:O表示可设置:●表示应设置。

注:表示宜设置:O表示可设置:●表示应设置。

学校应建立或指定相应的管理机构,参与本单位应急响应系统的规划设计 建设工作,提出联动需求和使用要求,具体实施本单位应急响应预案的日常管理 工作,应急响应系统的设置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 2应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的发展,建立结构化架构及网络化体系; 3应扩展和优化校园安全管理的应用功能

8.3.2应急响应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9.1.1中小学智能化机房包括信息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等。根 据机房的用途、管理要求及重要性确定机房设计标准,同一机房的不同部分可根 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室、电子实验室、重要设 备仪器用房、校园广播站等可参照信息网络机房进行设计。 9.1.2机房设计包括装饰装修、空气调节、供配电、照明、静电防护、防雷与 接地、网络与布线、智能化、给排水、消防与安全等设计要素。 9.1.3中小学智能化机房配置应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中关于教 育建筑的相关规定,设计标准应符合《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的相关规定。

9.2.1机房建筑布局、门窗、装修材料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相关规定。

9.2.2中小学智能化机房设计应满足《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中关于机 房设计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表9.2.2的规定

表9.2.2中小学智能化机房设计标准配置

9.2.3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 动旁路装置。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 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9.2.4机房内应设置维修插座,部分维修插座应由不间断电源(UPS)供电。 9.2.5机房应设置独立空调系统,并对空调冷凝水进行有效排水处理。 9.2.6设置新风系统的机房,新风管道应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材质。同时设置 气体灭火和新风系统的机房,新风系统跨越灭火区域需设置常开防火阀,灭火时 可靠密闭。设置气体灭火的机房,应设计灾后排风系统, 9.2.7与机房内设备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机房。

9.3机房安全及综合管理系统

9.3机房安全及综合管理系统

9.3.1无人值守机房应考虑实现远程报警与设备运行状态查看功能, 9.3.2信息网络机房宜设置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温湿度、供配电、UPS、 漏水、UPS蓄电池等进行监视

9.3.1无人值守机房应考虑实现远程报警与设备运行状态查看功能。 9.3.2信息网络机房宜设置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温湿度、供配电、UPS、 漏水、UPS蓄电池等进行监视

10. 1 一般规定

0.1:1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供电应根据字校电源条件、校区规模、管理模式以 及建设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备用电源转换时间应满足智能化系统连续运行的要 求。 10.1.2中小学校各建筑单体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显示系统 卡通系统等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及运行特点采取保证连续供电的措施。 10.1.3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 术规范》GB5034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的有关规定。

10.2智能化系统供电

10.2.1中小学校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信息网络机房用电应按学校最高 负荷等级确定,并不应低于二级负荷。 10.2.2智能化系统不间断电源供电时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10.2.3食堂售饭系统、浴室刷卡消费系统设备应采用UPS或设备自带蓄电池做 备用电源,UPS或蓄电池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20min。 10.2.4无障碍报警求助按钮及报警器电源应采取间接接触防护措施;宜采用联 网型设备,当采用独立式设备时应采用自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 10.2.5机房外需供电的智能化系统插座或设备处均应预留电源插座或电源 箱,当智能化系统对供电电源要求相同时宜共用配电线路及配电箱。 10.2.6智能化系统用的电源插座必须采用安全型插座,安装高度应与对应的智 能化系统用电设备相适应。

10.3.1智能化系统的功能接地宜与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 组值应按功能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10.3.2消防/安防系统中心机房、信息中心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端子 饭与建筑接地体之间应采用不小于25mm的铜芯绝缘导线连接;机房内应设置架 空防静电地板。 10.3.3在各建筑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及各楼层智能化竖并内均应设置局部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 10.3.4室外的智能化系统设备应根据安装高度、环境条件及其重要程度采取防 雷接地措施。 10.3.5智能化系统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 通保护器

11智能化系统室外管网

11.0.1室外管网宜敷设重型PVC或PE管,应以多孔组合管为主,穿越车行路 面的管网应穿钢管保护。管道接头处、人(手)孔井与管道的结合处应进行混凝 土包封,包封长度不低于0.5m。 11.0.2管网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渗入管内的地下水流向人(手)孔井, 人(手)孔井底部设置排水措施。 11.0.3电(光)缆的分支点、江接点,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设置人(手)扎 井,直线通路上人(手)孔井间距不宜大于100m。 11.0.4管网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覆土深度,人行 道及绿化带内最小埋深不低于0.5m,道路上最小埋深不低于0.7m。 11.0.5人(手)孔井位置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井保持距离,相互错开,且 尽量避开道路,将井设置在绿化带中。室外管道的路由和位置宜与高压电力线, 热力管、煤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并宜选择在建筑物较多或需求量大的道路一侧, 室外智能化管道与其他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符合表11.0.5要求。

表11.0.5智能化系统管道和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

11.0.6室外管网在初期建设时应考虑一定容量的备用,以备近期和远期使用。 11.0.7人(手)孔井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措施 井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识

12.1.1中小学校智能化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 2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 暴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 4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5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1.2除满足国家规范规定外,信息机房选址应尽量靠近校园建筑分布的中心 立置,宜设置于所在建筑的一层中天花园库区别墅样板间竣工图,不应设置于地下室。机房应进出线方便,适合 向各建筑敷设线缆,并应预留扩充设备的空间和线路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 12.1.3消防控制室宜与安防监控中心合用。设置独立空调系统的机房,应具备 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2.1.4中小学校智能化系统机房布置,应避开建筑物的变形缝。 12.1.5智能化机房面积应符合表12.1.5的规定

表12.1.5中小学校智能化机房面积配置表

12.1.6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显示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智 能化系统的服务器应统一设置在学校信息网络机房,在需要不同管理人员控制操 作时,可根据系统特点分别设置控制操作室

12.2.1中小学建筑弱电小室宜单独设置,若与强电小室共用,强电与智能化系 统设备应分别布置在对面的墙体,强电与智能化系统设备距离不小于0.8m。 12.2.2弱电小室内净宽及进深不宜低于1.2m,门宽不应低于0.8m;当条件不具 备时,进深不应低于0.8m,同时设置宽度1.2m以上外开门。 12.2.3弱电小室宜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根据弱电小室内智能化设备允许温 度,按夏季排风温度不超过设备所允许的最高环境空气温度计算;机械通风设备 的启停宜设置环境温度探测器进行自动控制。 12.2.4弱电小室采用机械通风的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同时应满足 弱电小室建筑防火的要求。当周围环境污移时,宜加设空气过滤器。 12.2.5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弱电小室,宜装设除湿、通风换气设备。 12.2.6弱电小室位置应满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关于配线 子系统线缆长度的规定,保证网络设备信号的正常传输

12.3机房、弱电小室的防护措施

12.3.1智能化系统各机房、弱电小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渗漏、防小动物进入室内 的设施。 12.3.2智能化机房弱电小室入口应做防水门槛、抬高地坪等防进水措施

A.1.1功能设置: 1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教师一卡通联动系统、电源时序控制箱、多媒体显示系统、音视频源设备、扩声 设备和周边辅助设备等。 2教室灯应与侧窗平行分列并分时控制,黑板灯自动分控,黑板灯与窗帘 随投影自动开闭。 4普通教室应设置考试监控系统,满足平时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功能 3高中学校宜设班级信息发布系统,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 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

人防工程知识讲座PPT,图文并茂,建议收藏图A.1.2普通多媒体教室系统图

A.2.1功能设置: (1)物联网感知系统应能实现一键灯光集成,即多媒体讲台上设置触摸或 按键控制面板,根据需求能分别控制教室灯、黑板灯。 (2)教室窗帘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根据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来决定窗 帘的开闭。 (3)恒温空调应具备联动功能,老师随季节温度的变化一键开闭空调,使 之运行在适宜的温度下。 A.2.2 录播型多媒体教室系统图如图 A.2.2 所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