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48-2008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DBJ61-48-2008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48-200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6881
免费资源

DBJ61-48-200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48-2008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简介:

DBJ61-48-2008《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是陕西省为了加强房屋建筑震后重建的抗震设防工作,确保重建房屋的安全,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部地方性建筑抗震设计规定。这部规定主要适用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陕西省的房屋建筑震后重建项目。

该规定详细规定了震后重建房屋的抗震设防要求,包括抗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抗震设计的依据、结构选型和构造措施、地基和基础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它强调了根据地震动参数和场地条件进行抗震设计,确保房屋在遭遇地震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减少次生灾害,保护人员安全。

此外,DBJ61-48-2008还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抗震设防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抗震设计和施工的规范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部规定可能会有所更新或者被新的标准所替代,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以最新的规范和标准为准。

DBJ61-48-2008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部分内容预览:

“可采用”强夯的土层含水量范围:

式中w一一土层处理厚度内,土的天然含水量(%),以拟建场 地勘察资料为准,土层划分厚度及其W值按开夯标 高下每0.5m~1.5m厚度计取。W范围值中的高含 水量土层,宜位于处理厚度的底层。 土层处理厚度内,土的天然含水量W的加权平均值(%) Wop 土层处理厚度内,土的最优含水量W的加权平均 值(%),宜按室内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 料时,可近似按(0.56~0.60)WL取值。 WL——土层处理厚度内,土的液限含水量W.的加权平均 值(%)。 3.1.6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应按现行行业标

3.1.6对地基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应按现行行

3.2.1强夯法处理地基设计的夯实厚度,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及 建(构)筑物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要求(或地基处理目的) 确定。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3.2.2对以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处理目的时

计的夯实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有关处理厚度的规定;对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为主要 处理目的时,应处理基础底面下经修正后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仍小于附加压力和上覆土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对以降低 地基土的压缩变形为主要处理目的时,应按变形计算确定地基必 须的夯实厚度。

3.2.3强夯地基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及地基变形计算:当下卧层

湿陷性黄土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的规定执行;对于其它土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执行。

1 实厚度及划分的土层含水量类别按表3.3.1选用;设计的夯实厚度 大于表列D值时,可按本规程附录B经验公式估算选用,必要时 再通过试夯确定;对地基强度、变形有较高要求的重要建(构) 筑物及地层结构复杂、强夯面积大的工程,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表3.3.1强夯能级W(kNm)选用表

3.4强夯处理平面范围及夯点排布

4强夯处理平面范围及夯点排布

3.4.1强夯处理地基的平面范围,应大于建(构)筑物基础平面边 界,超出建(构)筑物基础外缘的宽度,应不小于设计的夯实厚 度的1/2,且不应小于3米。 3.4.2夯点位置应根据基础平面形状按正方形或三角形的网络点 排布。夯点中心距可取(1.2~2.0)d,拟处理土层厚度小、强夯 能级低取小值;拟处理厚度大、强夯能级高取大值。必要时,可 通过试夯确定。

3.5.1分布在处理平面范围内的全部夯点,宜分遍(批

3.5强夯遍数及夯点击数

3.5.1分布在处理平面范围内的全部夯点,宜分遍(批)夯击。 各遍(批)击的夯点应互相错开。完成全部夯点夯击所需的遍 (批)数为设计的强夯遍数。 3.5.2强夯遍数宜为2遍~3遍。此外,对强夯场地最后必须附 加满夯拍平。3000kNm以下能级的强,满拍平宜用1000kN·m 能级,锤印搭叠约d/3,每印痕连夯2击~3击。 3.5.3各遍强夯中的每点所需的连续夯击数,应根据试击数 与夯沉量关系曲线、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夯坑周围地面隆起程 度等因素综合确定。较适宜的连续夯击数为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 量不大于3cm~5cm(相应于1000kNm~3000kN?m强夯能级)。每 夯点连续夯击数宜为12击~18击,第一遍夯点取较多击数。 3.5.4相邻两遍点之间应留间歇时间。通常情况下的间歇时间 砂土需1天~3天;粉土需3天~7天;粉质粘土需7天~14天。

3.6.1强夯开夯标高应按所需终止夯面标高加地基夯沉量确定。 地基夯沉量宜通过试夯确定。当无试夯资料时,可按下式估算:

Pa估 Ad = 1.05 D Pdo

Pdo + Pal Pa估 2

Gs Pal = 0.95. Pw 1+W,G

4.1.1强夯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下列资料: 1 施工场地工程地质资料。 2场地地下坑穴普探图。 3基础施工图和夯点平面排布图。 4设计要求的强夯参数:包括夯锤的底面积、重量、落距 夯点排布,强夯遍数、每夯点连续夯击数及相邻两遍间歇时间等 5设计对强夯施工的技术、质量要求。 4.1.2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进行设 计交底,并组织各方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4.1.3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及工期要求,编制强夯施工 组织设计。对于试夯或强夯面积小于2万平方来的工程,可编制 试夯施工方案或强夯施工方案。 4.1.4用于强施工的起重设备、自动脱钩装置及锤宜符合下 列规定: 1起重设备宜选用起重量和起重高度能与设计强夯能级相匹 配的履带式起重机,也可选用较小起重量加装支承结构的起重设 备。 2自动脱钩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其结构形式应 满足操作容易、挂钩轻便、脱钩灵活的要求。 3夯锤底面宜为圆形,重心应在中垂线上且低于夯锤高度的 一半;夯锤底面积不宜小于4.0m²;夯锤单位底面积静压力宜为 20kPa~50kPa,细粒土宜取小值;夯锤重量按设计强夯能级匹配 落距确定;夯锤宜按其底面积大小,均匀设置4个~6个Φ250mm~ 300mm贯通底、顶面的排气孔

1根据试夯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选取一块或多块地质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试夯区,每块面积应不小于20mx20m,夯点排布应 按本规程3.4.2条执行。 2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夯处理地基质量,选取一组或多组强夯 参数,在选定的试夯区分别进行试验性强施工。 3试夯施工应按本规程4.3节强夯施工执行。 4试夯质量检测应按本规程第5章执行.但抽样点数需按试夯 要求酌情增加。 5根据试夯参数及夯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改善程度,选定强 夯施工的夯点排布、强夯能级、强夯遍数、每点最少连续夯击 数和地基夯沉量等技术参数及其控制指标。 6当试夯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强夯参数再选试 验区试夯。 4.1.7当有强夯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时,试夯可结合强夯施工进行。 开始施工时,根据初始数个夯点的每击夯沉量和累计夯沉量,判 定大面积施工时夯点必需的夯击数、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和 累计夯沉量的控制值以及可能达到的夯实效果。 4.1.8强夯施工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试夯取 得的强夯参数执行。 4.1.9强夯施工的安全技术,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4.2.1清除场区耕植土、污泥及其它有机物质;清除施工场地上 1.5倍吊臂高度范围内空中线路:拆除地下管线、树根、废旧基础

等障碍物:埋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填实处理,

等障碍物;理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填实处理, 理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段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 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或提前局部换填处理。 4.2.2施工前应按开夯标高要求,挖、填、平整场地。 4.2.3当施工场地土层处理厚度以内土的含水量小于8%时,宜 按1mx1m的方格网点、并在方格中心加一点的布孔方式钻孔, 向孔中定量注水润湿士体 每孔注水量按下式计算

等障碍物;埋深大于2/3处理厚度的地下坑穴应事先填实处理, 理深较浅的地下坑穴及局部松软地段应在地面作出明显标记,施 工时应注意加强夯击或提前局部换填处理。

按1mx1m的方格网点、并在方格中心加一点的布孔方式钻孔 向孔中定量注水润湿土体。每孔注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一每孔注水量(m²); w、Wop——分别为润湿土体厚度h内土的天然含水量加权平均 值和最优含水量加权平均值,以小数计: a一注水孔方格网距(m),a=lm; h一一需加水润湿的土层厚度(m); Pdo——h 厚度内土的天然干密度加权平均值(g/cm3); 当需要加水润湿的土层限于上层,且厚度小于1.0m时,可采 用地表水哇浇水润湿。每平方米水哇面积的浇水量按下式估算:

GB∕T 5484-2012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4.2.5测量控制网应满足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精度

现场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应建立在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区 域,并严加保护。

域,并严加保护。 4.2.6当周围环境对振动及噪声、扬尘有一定要求时,应采取相 应的减振及隔声、防尘施工措施。

4.3.1强夯施工应按下列程序分遍逐点施夯,强夯施工工序流程 图见本规程附录D。 1测量场地夯前标高;根据设计图施放第一遍夯点位置线, 其允许偏差为±50mm。 2强夯机按夯点位置就位,平稳起吊夯锤亚置于夯点位置, 测量锤顶标高。 3起吊夯锤至规定高度(落距),夯锤自动脱钩下落夯击夯点 落地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偏差应小于100mm;再测量锤顶标高。 如此反复起锤、落锤、测量锤顶标高,连续击至设计的夯点击 数,且达到夯点夯沉量控制指标,并按本规程附录E(样表)填 写施工记录,则完成一个夯点夯击。 4夯锤移位到下一个夯点,继续按设计夯击数及夯点夯沉量 控制指标夯击。当逐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夯击后,平整场地, 测量场地夯后标高,填写施工记录,则完成第一遍夯点强夯。 5第一遍夯点强夯完成并停够间歇时间后,重复上列1款~4 款工序,进行第二遍夯点强夯施工。 6若有第三遍、第四遍夯点强夯,则同第二遍夯点强夯施工 7完成设计要求的各遍夯点强夯并停够间歇时间后,应按本 规程3.5.2条要求进行满夯拍平施工。 8满夯拍平完毕,平整场地,测量场地标高,记录强夯地基 夯沉量。

4.3.2强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每遍夯点位置放线GB 50243-9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必须依据平面坐标控制点准确施放。

2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若夯点错位或夯坑底面倾斜过 大,宜填土整平后,重新继续夯击。 3在夯击过程中,锤排气孔不得被泥土堵塞。 4每夯点在夯击过程中,应按实测量记录夯点的每击夯沉量、 累计夯沉量及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每夯点的连续夯击数及最后 两击平均夯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3.3冬季施工必须在地基土未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冰雪冻土必 须清除。雨季施工应在雨前将夯坑推填整平;有条件时,可采用 塑料膜或彩条布覆盖待强夯区域,并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不得 和水保证雨层短 地其士今水景过大

4.4.1强夯地基质量应按本规程6.3.2条要求的质量验 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